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11-01 13:40      字數:3319
  中古時代人類生產力低下,但凡稍大一點的自然災害,就會導致生產活動陷入停滯。

  災害不分國籍人種。北方雪災,南方澇災,對應到更南一點的地方,就是安南雨季。

  由於安南維度更低,相比大明更加接近熱帶氣候,所以常年高溫多雨。十七世紀的安南,基礎建設稀爛,雨季對於安南人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災害。

  在穿越者來臨這個時間段,安南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了官方強製暫停。連綿雨水下,民眾無法出門勞作,軍隊也無法踩著爛泥遠程調度集結。假如強行出動,那麽軍隊內部很快就會產生大規模傳染性疾病溫暖潮濕的雨季同樣是各種病菌肆虐之時。

  相比之下,有著完善的後勤補給係統,乃至完善的防疫和醫療係統的穿越勢力,對於當下的雨季並不是很感冒,反倒有點歡迎。

  因為這樣一來,雖說工程進度慢一點,但是不用擔心外部軍事壓力,在登陸初期最脆弱的時候,可以專心打造烏龜殼。這樣優劣勢一加一減,明顯是賺的。

  有鑒於當前情況,負責管控局麵的邵強便下達了命令加快基礎建設,降低外圍軍事投入,將大部分資源傾斜到鴻基堡-鴻基港建築群的建設中。

  原本計劃中的第三批增援,現在也被發報暫停,換成了工程人員和建築物資。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接下來幾個月時間,邵強,以及來到鴻基的其他穿越者,諸如鄭洋洋這種專科人士,將會抓緊難得的空窗期,大肆建設,為雨季過後的擴張和有可能發生的軍事行動奠定堅實的物資基礎。

  而負責軍事方麵的沙正明,在安南縣令走人後,也前後腳走人了。當前軍事壓力降低,使得沙正明有時間跑回廣州述職那裏有一場重要的會議即將召開。

  年月日,廣州新區,首相官邸二樓。

  不倫不類的首相官邸,距離建成投入使用已經有段時間了。這座建築乍看是方樓,細看的話,三層貌似又有點外圓,大概是當時工期緊,技術水平不夠的緣故。

  隻能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然而這個小小的別扭對於穿越者來說,已經算不得什麽了,頂多是個飯後笑話。畢竟在這幾年的瘋狂發展中,類似事兒實在太多,上不了熱搜。

  無所謂的,反正這些醜陋的臨時建築,包括超市版皇宮遲早都要拆遷。

  至於說明人明人當然不會理解什麽圓形橢圓形辦公室的梗,他們倒是對官邸滿欣賞的,畢竟三層的鋼筋水泥建築眼下還是稀罕貨。

  能進稀罕樓的,自然是稀罕人。

  今天,在官邸二樓的大會議室裏,再一次坐滿了人。穿越勢力高層,包括已經搬遷到廣州的各部門頭腦悉數到場。

  這裏麵來得最齊全的,是軍方人士。加急坐快船趕回來的沙正明,這會都已經穩穩當當坐在外圈長桌後邊抽煙了。

  主持會議的自然是官邸主人,帝國首輔,夏先澤夏中堂。

  而今天會議的主題,則是討論應對正在進行中的,發生於遙遠北方酷寒之地的,曆史上決定了明國和後金命運的大戰大淩河之戰。

  參會者到齊後,首先一項自然是戰役簡介。下一刻,胖乎乎,一身白色海軍將官服的王曉輝站起身,走到牆邊拉開絨布,拿起教鞭,對著牆壁上的大幅東北地圖講解起來。

  大淩河古稱渝水。

  大淩河及其下遊的小淩河,貫穿了遼西走廊中部,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征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淩河穀為行軍主道。

  明末的東北局勢,除了孤懸敵後的旅順之外,後金已然占據了包括沈陽在內的大部分遼東地盤。

  這樣一來,頂在遼西走廊頭部的明廣寧衛(錦州),就麵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而大淩河堡,就在後世的錦州以東,淩海這個縣級市轄區內。

  打開地圖一眼就能到,淩海市的位置在狹長的遼西走廊頂端。通過此地後,就是廣袤的遼東大地,所以背靠錦州的大淩河堡,無疑是封鎖遼西走廊的咽喉要地。

  早在天啟年間,連續遭遇慘敗的明國朝野,發現野戰不是後金軍對手後,便開始嚐試調整國家戰略,打算揚長避短,利用“築堡戰術”一步步壓縮後金的生存空間,在關外鎖死建奴。

  雖說無奈,但這個戰略是當時明國唯一的選擇。沒辦法,野戰打不過,明軍又缺乏機動性和戰鬥意誌,那麽可以發揮防守和規模優勢的烏龜流,就是唯一正確選擇了。

  在這之前,前任遼東巡撫高第,考慮到補給線太遠,感覺扛不住後金壓力,於是下令放棄大淩河錦州一線的明軍設施,將軍民內遷。

  這之後,朝野經過一番和後金的戰略拉鋸,築堡派漸漸又占據了上風。天啟年間,時任遼東巡撫的袁崇煥,在寧錦之戰後便下令關寧軍前出,試圖再次恢複被後金軍拆毀掉的大小淩河二城。

  原因很簡單大淩河堡太過重要,無論優勢劣勢,不得不爭。

  明軍若要固遼,就必修大淩河城,而後金要想攻明,也必拆此城。所以早在袁崇煥督遼時代,明金雙方對大小淩河二城的爭奪就非常激烈。

  然而事情不是那麽簡單的。

  後金攻打寧錦,屬於遠離後方作戰,其戰鬥力和後勤補給能力都受到了限製。這也是寧錦之戰,後金軍隊最終從錦州一線撤退的原因所在。

  而在大淩河一帶作戰,後金部隊的後勤補給路線大大縮短,戰鬥力相應增強。

  與之相對的是,明國的烏龜流到了大淩河堡一線,就已經修到了臨界點,邊際效應縮減。雙方在這一帶交戰,誰也不沾光。考慮到後金軍的野戰優勢,明國方麵甚至是吃虧的。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明軍前後兩度搶修大淩河堡,最終都是無功而返,大淩河堡一再被後金拆毀既然是咽喉要地,那麽對於敵我雙方來講,同樣都是高度關注之所在。後金是不會允許能對自家產生巨大威脅的大淩河堡被修建起來的。

  時間繼續不停移動,到了年月這個時間點,位於大淩河畔的大淩河堡,又再一次成為了明金兩國前線交鋒的勝負手。

  這事還得從去歲的後金大軍入關說起。

  曆史上後金初次入關,可以說是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之後,遭受了巨大損失的明國,隨後組織了反擊。

  如何反擊?還是在關外搶修大淩河堡。

  原本曆史上,後金軍退出關外後不久,崇禎帝便再次委任年屆古稀的老臣孫承宗督師關外軍務,按既定方針,派遣盤踞在錦州的關寧軍主力第三次搶築大淩河堡。

  麵對明軍的重築,皇太極當然不能坐視。隨後,皇太極征調包括蒙古兵在內的萬大軍,於年月日從沈陽出發,分兵兩路,直撲正在搶修中的大淩河堡。

  由於大淩河距離沈陽路程較短,所以短短天時間過後,後金兩路大軍便於月日匯合在了大淩河堡門前。

  剛剛從明國搶了一票,後勤充足的後金軍,這次一改往日強攻態度,對倉促搶修的大淩河堡進行了長期圍困。

  這之後,皇太極采取圍點打援戰術,先後消滅了波次,數量總記萬以上的明軍增援部隊。

  而主持搶修大淩河堡的祖大壽部,則被活生生圍困了三個月。最終,在吃光了城內萬軍民後,榮獲“食人魔”稱號的祖大壽,於月日帶著殘部萬人出城投降。

  天後的年月日,大淩河戰役結束。

  ————————————————————————————

  當王曉輝放下手中教鞭後,坐在大會議室的穿越者們也紛紛轉過身,正襟危坐,回到了開會時應有的姿態。

  下一刻,坐在長桌端頭的夏先澤說話了“聽完,那就都說說吧,暢所欲言。今天已經是月份了,有關於東北大淩河的局麵,咱們這邊該如何應對。”

  夏先澤話音剛落,空曠的會議室中就冒出一聲嗬嗬“還應對什麽,看戲不就完了。”

  大家轉頭一看,發話的是另一位身穿白色軍服的穿越者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官,穆龍城。

  在穿越眾裏算是個老帥哥的穆龍城,此刻雙手擱在腦後,身體後靠,臉上帶著看破世情的微笑就差雙腳擱在桌上了“關寧軍和皇太極在關外互撕,順便賠上了山海關方向的明國野戰軍團,這不是好事嗎?還應對什麽。”

  說到這裏,看到場麵依然寂靜,穆龍城搖搖頭把話挑明了“都別裝了,一個個好像真在憂國憂民,看你們那股子得意勁真要想幹涉的話,早幹嘛去了?今天已經是月號,祖大壽那邊都已經開始修城牆了,幹涉,靠什麽幹涉?來得及嗎?”

  聽到穆龍城越說越不像話,陸軍司令韓小波這邊幹咳一聲後,打斷了某人的發言“雖說咱們在大淩河這件事上可以坐山觀虎鬥,但也不是不能幹涉。陸軍目前在天津部署有半個營名正規騎兵,以及名訓練兵。”

  “皇太極這次是在家門口帶著萬小弟,你那騎兵有什麽用?”

  “打打遊擊,騷擾一下還是可以的。”

  穆龍城聞言翻了個白眼,不說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