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陽台大方便曬鈔票
作者:劍刃舞者      更新:2021-09-22 14:01      字數:2088
  王忠軍這個人,前世可是把中國的娛樂圈霍霍慘了。

  現在的影視圈子,在私人生活風氣上有點亂,但是在業務能力上還是能夠過關的。

  目前最火的一批演員,演技上都是沒得挑的。

  整個圈子裏的風氣,也是願意學習,追求演技。

  要是誰被看作花瓶,心裏都老大不樂意,覺得是對自己的侮辱。

  自從王忠軍進入了娛樂圈,創建了華藝之後,就開始用資本強捧花瓶,劣幣驅除良幣。

  圈子裏的風氣越來越歪,到了後來,花瓶儼然成為了最高評價,演技派反而成了侮辱。

  因為那個時候的娛樂圈,說一個人演技派,等於是在說“你火不了。”

  華藝靠這些騷套路吃得腦滿肥腸,其他人也不傻,紛紛效仿,大量資本瘋狂湧入娛樂圈。

  資本進入一個領域,使命絕不是來提升這個領域的水平的,而是來敲骨吸髓的。

  到了二十年多後,娛樂圈群魔亂舞,一線的流量明星,業務能力慘不忍睹也就罷了,還一點都不願意學習,明著擺爛。

  王忠軍前世造了這麽多孽,這輩子不能就這麽簡簡單單算了。

  陳飛揚讓他先虧個兩千萬,就算是為中國電影行業做出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王忠軍雖然現在手頭沒什麽錢,但是給他半年時間,拚命為飛揚廣告公司幹活,還是能掙個三五百萬的。

  他再發動全家老小,把所有家當砸下去,房子全部拿去抵押,再東拚西借,大概能夠湊個七七八八的。

  隻是這樣一來,就是一錘子買賣了,要麽上天堂,要麽下地獄。

  王忠軍說道:“我能不能先交一百萬定金,把事情定下來,半年後再把兩千萬補齊?”

  他覺得這樣是最穩妥的,半年後看看馮曉剛的這部電影能不能賺錢,就是一個直觀的風向標。

  如果能賺錢,哪怕砸鍋賣鐵也要跟進。

  如果不賺錢,就不進這個坑裏了。

  “沒問題,選擇權在你自己。”陳飛揚說道:“現在要不要一起去看看馮曉剛這部電影的樣片?”

  “好的好的,我聽陳總安排。”

  ……

  甲方乙方的樣片在這個小範圍的圈子裏放映之後,大受好評。

  馮曉剛麵對大家的稱讚,一再謙虛地表示,自己隻是一個執行者,如果有點成績,那都是在陳總的領導和指點下取得的。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馮曉剛在拍老板的彩虹屁,但多多少少也說明這個老板確實有點東西。

  馬為都說道:“這部電影確實很適合元旦的時候上映。

  大家放了假,拖家帶口進電影院,喜氣洋洋地看一部不需要動腦子的喜劇,輕輕鬆鬆,快快樂樂,挺好。”

  江文也點了點頭,說錯:“這部電影確實拍得好,既搞笑又荒誕,還有一點內涵。”

  不是,大哥,這麽一部純粹搞笑的片子,你是從哪裏看出來內涵的。

  從“好夢一日遊”嗎,強行解讀出“美好的東西都是夢,我們終究是要回歸平淡的現實?”

  一個為一口醋包一盤餃子的人,看啥餃子都是醋味。

  劉振雲也很興奮,他在這部戲裏是客串了重要角色的。

  他倒不是幻想著這部戲火了之後,他就走紅成為大明星了。

  主要是成功地進入馮曉剛的圈子,站穩腳跟了。

  王碩跟馮曉剛鬧翻,以後馮曉剛拍戲,鐵定缺編劇,不就得仰仗他劉振雲了嗎。

  劉振雲以前寫了十年書,出版了那麽多作品,賺的錢還不如給一地雞毛當編劇來得多。

  而且編劇比起作家來說,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

  當一個編劇在業內混出了名氣之後,基本上就不用自己動手了,活都交給下麵的團隊來幹,他隻負責大方向的把控。

  雖然苦活累活都不幹,但署名的第一個,還是他,等到電影出了成績,名氣和利益都是他拿大頭。

  作家就沒有這樣的好事了。

  哪怕你是再大的名家,書還是得自己寫,一旦被人發現是代筆,就容易招罵。

  老金曾經讓倪框給他代筆過一段時間,那會他去歐洲公幹,就把天龍八部給倪框寫,結果倪框天馬行空,把阿朱寫死,把阿紫寫瞎。

  差點也把老金寫出心髒病。

  老金回來之後,趕緊補救,但於事無補。

  在武俠世界裏僅次於老金的小古,出了名的虎頭蛇尾,因為他賺了錢就去喝酒,長期拖稿,不得已隻能請槍手代寫。

  讀者對槍手代寫的反應是很強烈的,勞資花錢買書,就是衝著你作者來的,結果你給我看贗品?

  這跟歌手假唱有什麽區別。

  編劇就沒這個問題,本來編劇就是一個團隊,而且觀眾買票看電影,也是衝著導演和明星去的,沒誰衝著編劇去。

  劉振雲就盼著從作家轉行為編劇,賺錢又多,幹活又輕鬆。

  所以劉振雲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看到樣品後,預感到將會成功,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王忠軍不是很懂電影,但觀影人群的反饋,他還是看得懂的。

  根據這些業內人士的反應,他預感到這部電影能賺錢。

  唯一的疑問,無非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他的心裏更穩了。

  看完樣片後,夜已經很深了,大家討論了一會,就紛紛離去。

  王忠軍故意留到了最後。

  他對陳飛揚說道:“我決定了,一定要跟著陳總投資電影,明天我就把一百萬轉過來。”

  王忠軍壓根就沒有問劇本,甚至連即將要投資的電影,拍的是一個什麽樣的題材都沒問,因為他壓根就不在乎。

  自始至終,他就沒有真正的在乎過電影本身,他隻是把電影當做一個投資的商品,賺錢的工具。

  陳飛揚笑道:“恭喜你,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我建議你過幾天把房子賣了。”

  王忠軍疑惑地問道:“是為了籌錢嗎?”

  陳飛揚回道:“一方麵是為了籌錢,更重要的是你的房子也應該換了,因為你將要賺到很多錢。

  以後你買新房子,一定要陽台大點的,方便曬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