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026扳回一分
作者:倔強的草履蟲      更新:2021-08-19 15:44      字數:2376
  “現在該你提問了。”未來葉秋就走在葉秋前麵兩米多地方,但由於兩人的速度上限被限定在兩米每秒,所以隻要未來葉秋不減速,葉秋根本沒辦法追上他。

  現在葉秋的處境就很不妙,自己先被扣了一分,還在路程上落後了,這無疑已經是非常大的劣勢了。

  “牛頓力學三大定律,剛才你不是說了一個嘛,現在就再說一個吧,不能重複。”

  “這很簡答,但我要等一會兒再回答。”

  未來葉秋還是盡量拖延問答的時間,因為未來葉秋也很明白,既然現在葉秋的規則二是相互提問,這其中必然是有什麽陷阱存在的,雖然現在還不那麽明顯,但也不得不防,而降低問答頻次,顯然最好的辦法。

  又走了一段路後,未來葉秋才回答道:“牛頓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回答完之後,未來葉秋說道:“你出的這些題,是不是太簡單了?你應該是昨天就收到任務內容的吧,即使你不知道我得規則一會是什麽,但我隻要不規則不能說話交流,你的規則二都是可以讓我們相互提問的,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更難的題目,為什麽會這些問題,還沒有我現想的問題刁鑽,你的陷阱在哪呢?”

  “我就是賭你幾年大學生活太墮落了,把這些基本的知識點都忘記了。”葉秋隨口這麽說著,他知道未來的自己大概率是不會相信的。

  兩人就這麽走著,輪到葉秋提問的時候,都是馬上發問,不會浪費時間,而未來葉秋每次都要拖上一分鍾。

  隨後未來葉秋又問了兩個問題,葉秋都馬上回答了上來。

  葉秋又問了一個關於愛因斯坦的簡單問題,屬於教科書中的了解性內容,未來葉秋自然是很輕鬆的回答了上來。

  此刻,又輪到葉秋提問了。

  “請說出光的物理性質,至少說出5個。”

  “又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光的物理性質非常多,隻是說出5個,並不難。”

  “那你倒是快說啊,萬一你就隻能想得起4種呢?”

  未來葉秋依舊走在葉秋的前麵,也不回頭,就沿著路快步的走著,過一會兒後,未來葉秋的聲音傳來過來。

  “光的5個物理性質,第一,光沿直線傳播;第二,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其他各種顏色的光;第三,在兩種物質的交界麵處,光會發生反射;第四、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未來葉秋的思維很順暢,一口氣說出4個光的物理性質後,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在這一刻腦海中蹦出來的,另一個光學性質脫口而出。

  “第五,光既能像波一樣向前傳播,有時又表現出粒子的特性,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聽見未來自己說出了這五個光的性質,葉秋終於長出一口氣,因為這道題,就是他根據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自己的思維習慣,所埋設了半天的陷阱所在。

  而未來葉秋在將答案脫口而出之後,也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回答存在問題,不由無奈的笑了一聲。

  “被你扳回一分,原來你的陷阱在這裏。”

  “是啊,不愧是我,換作別人,應該都不會中招。”

  葉秋一直走過來出的這些題,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一個連續陷阱,針對的就是他自己的慣性思維和記憶偏差。

  葉秋問未來自己的這幾個問題,重點不在於問題本身,而是在於問題背後的科學家的名字。

  最開始的牛頓力學定律,自然就是提到了牛頓;

  第二個問題電磁感應,在葉秋的腦海中,馬上就會跳出電磁學的大科學家,麥克斯韋;

  然後是土星環,而說到土星環,葉秋馬上就會聯想到土星環的發現者,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惠更斯。

  之後葉秋還問了關於愛因斯坦的問題。

  牛頓、惠更斯、麥克斯韋、愛因斯坦,將這四個科學家的名字一一點出,或者暗示出來,就是葉秋的目的。

  這四位科學家,看似沒有必然聯係,但當葉秋提出光學性質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將這四位科學家一下串聯了起來,那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對光是粒子還是波的研究過程中,牛頓是粒子說的代表,而惠更斯是波動說的代表,麥克斯韋也是中間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員,最後是愛因斯坦將問題定性為,光擁有粒子和波的雙重特性,叫做光的波粒二象性。

  葉秋對自己的思維很了解,也就是對這個未來的自己很了解,就像昨天晚上葉秋父親說葉秋的那樣,葉秋具有很強的慣性思維。

  不是說慣性思維不好,但若是被人提前算計,慣性思維就是一個思維漏洞,極為容易被對手從這個地方突破思維防線。

  此時葉秋對付未來自己,用的就是這招。

  葉秋在昨天晚上就試過了,當把這幾個科學家的名字,和光的性質放在一起的時候,光的波粒二象性這個內容,必然會從他腦海中跳躍而出。

  葉秋相信,他會這樣,未來的自己,也肯定會這樣,所以才用前麵幾個問題來送分,就是為了這個題得分。

  而讓未來自己說出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葉秋的最終目的,因為這就是扣分的點。

  在葉秋的規則二當中,說的是兩人輪流相互提問初中的知識內容,是初中的知識內容,而光的反射、折射這些,確實是初中的光學內容,但光的波粒二象性,初中可沒有學,是高中物理的內容。

  這就是葉秋根據自己的思維設計出來的陷阱。

  很多時候,人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將知識牢牢的記住並不是很難,或許時隔數年過後,都還是能夠清楚的記得。

  比如光的性質,很多人都能夠隨口說出很多個,但如果限定是初中的知識點,很多人就答不對了。

  因為對於光學的內容,初中和高中都有,而且內容上還有重疊,但顯然高中學得會更多,如果不是在刻意的情況下,人們是很難記得,高中這個知識點,比初中時候多學了些什麽。

  這就是記憶的偏差,能夠記得這個東西,但不能記得是什麽時候記住的。

  通過之前問題引出的慣性思維,再利用這種記憶偏差,而且是在很短時間內要回答問題,而且是要說出光的五個性質,葉秋對未來自己的這個陷阱,總算是成功了。

  有驚無險的扳回一分,雖然2比2平,但葉秋還是落在未來自己的身後,依然是處於劣勢。

  “必須要走到他的前方去才行,下一個陷阱,必須要成功。”

  葉秋看著道路前方,心裏已經在盤算,準備啟動下一個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