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消息ii.
作者:高月      更新:2021-08-18 07:16      字數:2513
  陳慶又來到物資倉庫,所有庫房大門都被打開了,可以看見每個庫房內都亂七八糟堆著各種兵器和守城武器,顯得十分雜亂。

  倉庫裏太亂了,根本看不出什麽名堂。

  陳慶眉頭一皺問道:“怎麽亂成這樣子?”

  杜敏苦著臉道:“這些都是金兵在隴州繳獲的各種兵器,沒有放在汧陽縣,全部堆放到關城,前任庫吏就是因為東西太雜太亂被殺,我剛剛才把糧草倉庫清點出來,還沒有來得及整理這邊,我這些天忙得連口水都沒有時間喝。”

  “水?”

  陳慶猛地反應過來,他剛才想問的重要之事就是水。

  “你們這裏喝水問題怎麽解決?”

  杜敏一指倉庫背後的崖壁,“那邊有座山洞,山洞裏有一股細泉水。”

  “去看看!”

  眾人一起向山崖走去,陳慶攔住鄭平,“你受傷了,去休息!”

  “已經包紮了,沒事,一點皮肉傷而已。”鄭平滿不在乎道。

  陳慶眼睛一瞪,鄭平小腿肚子顫抖一下,連忙行一禮,轉身走了。

  山洞裏光線陰暗,十分潮濕,深約十幾丈,可以聽見滴滴答答的水聲。

  走了約七八丈,杜敏指著一處角落,“就是那裏,當心下麵有水潭!”

  陳慶看見地上的水潭,呈不規則的八角形,常年被流水浸泡,四周長滿了青苔,岩石也變得十分光滑,倒很像一隻天然浴缸。

  “水潭有多深?”

  “沒量過,聽士兵說好像四五尺深!”

  沒有看見嘩嘩的泉水,隻見岩壁上長滿了青苔,陳慶伸手在青苔上摸了一下,指尖處,一股水流順著青苔流下,無聲無息注入水潭。

  “指揮使請看這裏!”一名士兵指著一丈外的地上。

  陳慶走過去,隻見一股泉水從水潭那邊流淌過來,最後潺潺流入石縫中。

  從這股泉水就可以知道石壁上的水量了。

  “有儲存水嗎?”陳慶有點心疼泉水白白流走。

  杜敏搖搖頭,“沒有?”

  “那關城內有沒有裝水的容器?”

  杜敏想了想,眼睛忽然一亮,“有的,有幾百個空酒壇子!”

  “把酒壇子好好清洗一下,全部拿來裝水!”

  走出山洞,陳慶又對楊樺道:“安排兩名兄弟在洞口站崗,除了取水的士兵,其他人不準擅入。”

  陳慶看了一眼杜敏,“尤其要留意此人!”

  “卑職建議把他放出城,留著他還是有點危險。”

  陳慶搖搖頭,“現在沒有人知道我們的底細,要麽把這個杜敏殺了,要麽留著他給我們做事。”

  “回稟指揮使,卑職剛才特地問他,他是汧陽縣學教諭,卑職覺得.....殺了他恐怕不太好。”

  陳慶想了想道:“這樣吧!把他留下來,負責給士兵們寫家信,倉庫和水源都不準他靠近,不管是誰,進倉庫和水源都必須有令牌。”

  “卑職遵令!”

  陳慶翻身上馬,這時,楊元清催馬過來,遠遠笑問道:“指揮使,糧草足夠嗎?”

  “糧草倒是足夠了,就是各種兵器物資太多太雜亂,你組織弟兄們好好清理一下,希望我們能收獲到驚喜!”

  “那搜到的銅錢和金銀怎麽處理?”

  “都分給弟兄們,十幾頭毛驢也一並宰了,今晚好好犒勞大家!”

  ..........

  無論張浚和還是吳階,在判斷敵軍兵力分布時,都犯下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他們大大低估宋軍的投降人數。

  富平之戰後,完顏宗弼和完顏宗輔率領三萬大軍橫掃關隴,一路勢如破竹,各州各縣的廂軍望風而降,短短一個月時間,投降的關隴的禁軍和廂軍就達二十萬之眾。

  他們投降後被金兵改編為各種各樣的漢軍。

  隴右和河湟的女真軍確實隻有兩萬人,但除了女真軍外,還有八萬漢軍,這是張浚和吳階沒有考慮到的意外因素。

  甚至金兵攻打和尚原和大散關的計劃中,也沒有把這些漢軍算在其中,他們根本就沒有把漢軍當做軍隊去部署,隻是把他們當做奴隸軍使用。

  但在整個戰役中,這些漢軍士兵卻又不可避免的出現。

  就在從陳慶奪取箭筈關的第三天,一支三千人的漢軍押送著兩萬石糧食抵達了汧陽縣。

  這支浩浩蕩蕩的運糧隊由一千輛大車組成。

  如果是在唐朝,箭筈關價值不大,無論商人還是運輸,都可以從汧陽縣上船,走汧水進入渭河,那時關隴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河道運輸非常繁忙。

  但到了唐朝末期,隨著關隴氣候變化,降水稀少,加上黃土高原的嚴重泥沙流失導致河道淤塞,以至於關隴地區的河道除了夏天外,其他季節基本都沒有什麽航運價值。

  所有的貨物、物資運輸,隻能靠騾驢等牲畜拉車走陸路,箭筈關的戰略地位就開始凸顯了。

  上午,一名商人帶著七八個夥計趕著一百多頭毛驢想從北城進關,被士兵拒絕,但楊樺發現這名商人的貨物似乎是他們所需要的,他立刻派一名士兵跑去把陳慶找來。

  “指揮使,你看看他的貨物,我們需不需要留下?”楊樺在城外問道。

  陳慶走出城外細看貨物,這名商人居然是賣水缸的,大缸套著小缸,足有幾百隻,確實是他們最需要的貨物。

  商人見貨物被扣住了,他頓時臉色慘白,連忙上前抱拳哀求道:“將軍,小本生意,還要養家糊口,求求你們放過我吧!”

  陳慶啞然失笑,“楊都頭,你沒給他說清楚嗎?”

  楊樺上前笑著拍了拍商人的肩膀,“看把你嚇的,以為我們要你的水缸不給錢?”

  商人擦擦額頭上的汗,“小人不敢,著實被昨天那些漢軍嚇壞了,他們在汧陽縣到處白吃白拿,一文錢都不給,還打傷了好多家的掌櫃和夥計,當地官府和駐軍也不敢惹他們。”

  “哪裏來的漢軍?”

  陳慶立刻聽出了不同尋常,汧陽當地駐軍隻有兩百人,口碑還不算糟糕,商人顯然不是在說他們。

  “昨天下午到的運糧士兵,都是漢軍。”

  “有多少人?多少糧食?”陳慶追問道。

  “聽說有三千人,不知多少糧食,大概一千輛大車,估計要兩萬多石。”

  “你的水缸我們都要了,就按市場價,一文錢都不會少你。”

  陳慶交代了楊樺幾句,轉身上了城頭,目光向遠處的汧陽縣城望去,居然是三千漢軍,考驗這麽快就來了嗎?

  ………..

  押糧漢軍的主將叫做夏進,他原本是涇源軍的一名統領,富平之戰中被俘投降,完顏宗輔見他有幾分本事,便提升他為漢軍統製,令他協助完顏烏魯整編漢軍。

  這次夏進奉主帥完顏烏魯之令,率三千軍隊押送兩萬石糧食去渭南大營,隻是剛到汧陽縣他便聽到一個消息,箭筈關被宋軍攻占了,城頭上豎起了宋軍的黃底飛龍旗。

  夏進不知道宋軍底細,立刻發一封鷹信到平涼府金兵大營,向主帥烏魯請示下一步行動。

  他畢竟是押糧軍,不是作戰軍隊,在他看來,保護糧食的安全遠比攻打箭筈關重要。

  要麽他撤回平涼府,要麽在汧陽縣等候援軍。

  中午時分,夏進收到了主帥烏魯的回信,上麵隻有一句話:‘攻克箭筈關,繼續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