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特別篇 第二節 過年
作者:宮無道      更新:2020-03-22 23:01      字數:3739
  春節的滋味在人們所經曆過的那些酸甜苦辣中,不容置疑地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劉崢的記憶中,春節一直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夢境:小時候的鞭炮聲,餐桌上香氣四溢的年夜飯,還有大人們給的壓歲錢。他對父母的印象已經非常淡薄了,甚至已經想不起他們的臉,唯有爺爺奶奶慈祥的笑容陪伴他慢慢長大。後來二老相繼過世,劉崢徹底成了孤家寡人,從此就再也沒有過過一個像樣的春節,再後來,連他自己都習慣了這種生活,任何節日對他來說都沒有什麽意義。

  不過今年不一樣,細想起來,這應該是他長大成人以後過的第一個正經的春節了。

  因為父子和解,傅神州決定抽時間回家過年,這對湖心島來說可是特大喜訊,把管家黃爪激動得不行,才到臘月十五就開始準備各種年貨,誓要把今年的春節辦成最隆重的一次。

  於是丁略和劉崢就順理成章地被抓了壯丁,不過這也是劉崢求之不得的,因為這樣就可以從痛苦的體能訓練裏解脫出來了。

  新年伊始,湖南人講究“除舊歲,迎新年”,所以在大年三十之前一定會把家裏打掃的幹幹淨淨的,給新的一年一個好寓意。另外為了慶祝老島主回家,上氣決定在臘月三十除夕當天開放湖心島,允許臨近村莊的鄉民們上島參觀遊覽。因此打掃衛生的壓力就變得格外大,黃爪雇請了十幾個村婦負責清掃,再加上他們三人都是高手,飛簷走壁不在話下,高處的打掃由他們幫忙完成,總算是花了兩天時間把湖心庭院裏裏外外都打掃了個遍。

  除了把家裏收拾幹淨,還要在家裏貼年畫。年畫這種古老民間藝術,劉崢的老家曾經也有,在錢塘老城裏,過年時也貼過年畫,但後來這種風俗隨著城市的發展而漸漸消失了。

  真要說起來,之江大部分地區的年味都已經很淡了,人們一心隻想著賺錢,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不怎麽上心,很多小時候的風俗習慣,在如今再也尋不到半點蹤跡。所以在準備過年這件事上,劉崢顯得特別積極,任何一項任務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

  家門上的春聯由黃爪親自執筆,老人家確實有把刷子,別看他雙手因為練爪功的緣故粗大如鋼爪,卻意外地學了一手漂亮的行楷,刷刷幾筆寫就一副對聯:

  上書三羊開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書萬猴維新天降大運逐日來

  橫批時和歲好

  筆力遒勁,鋒透紙背,見之頓覺古樸蒼涼的氣勢撲麵而來。

  等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時間也來到了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是湖南的“小年”,最重要的風俗就是祭祀灶王爺。據說,灶王爺二十四日這天要回天庭述職,言人間善惡,因此祭灶這天,每家都要將灶台、幾案、鍋碗瓢盤打掃幹幹淨淨,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祀開始後,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爺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全家大小作揖行禮許願,還要在畫像裏灶王爺的嘴唇上抹蜜,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直到送灶結束,整個祭祀活動才算全部完成。

  臘月二十四小年過了以後,湖南就算是正式進入春節模式了,即使在島上,都能聽到湖邊村鎮裏傳來的鞭炮聲。日子一天天接近除夕,年味也

  越來越濃了,終於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他們等來了久別故鄉的老島主傅神州。

  黃爪親自到湖岸邊接人,上氣、劉崢、丁略在島上等候,過不多久,就見幾十條船浩浩蕩蕩向湖心島劃來,最前麵的船上,正是傅神州和黃爪。

  等船靠岸,三人連忙向傅神州見禮,經過淨慈寺那件事後,上氣對傅神州的隔閡已經完全消除了,“父親”二字也叫得越來越熟練,再沒了早前的尷尬。

  傅神州拍拍上氣的肩膀,又對劉崢和丁略點點頭,就當先向庭院走去。

  幾十年沒有回來了。這座宅院,對於傅神州的心裏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從他走進大門的那一刹那,曾經的那些回憶紛至遝來,眼前仿佛重現了當年的畫麵...

  院子裏開滿小白花的梨樹下,擺著一張躺椅,身穿鵝黃色衣衫的女子半躺在椅子裏,正聚精會神地讀一本書。

  柔軟的春風吹過,拂亂了她額前青絲。女子伸手去理,這才發現傅神州站在身邊。

  她展顏笑了,溫潤似水的眼眸中泛起幸福的漣漪,嘴裏的小虎牙略帶著幾分俏皮。

  “傅大哥,你回來啦。”

  上氣就見前麵的父親忽然站住不動了,接著身體輕微地晃了晃。他連忙上前伸手將傅神州扶住,關切地問道:“父親,你沒事吧?是不是太累了。”

  傅神州擺擺手,表示自己沒有大礙。

  喝過上氣進獻的茶水,再沐浴更衣,洗去滿身風塵,傅神州祭拜了祖宗牌位,正式宣告自己回家了。

  現在湖心島上的人已全部到齊,隻等除夕的到來了。

  臘月三十,除夕夜。

  白天的湖心島遊人如織,這些年受過上氣恩惠的人,今天都帶著禮物前來拜會,而這周邊村鎮裏還記得島主傅神州的老人們,也在家人的陪同下來上島相見,談起這幾十年的發展變遷,不禁感慨萬千,唏噓不已。小年過後,島上的廚娘幫工們就都回家去了,所以接待賓客的任務隻能由劉崢代勞,黃爪則去後廚掌勺,丁略跟去幫忙了,部隊裏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他準備趁今天也露一手給大家嚐嚐。

  有老鄉給他們送來了電視機,因為上氣多年來一直過得是苦行僧般的生活,島上除了通水電外,網絡電視信號是一律沒有的,就算想看電視也隻能靠天線接收信號,不過好在老鄉們準備得夠充分,經他們一陣搗鼓,還真接收到了CCTV1的節目。

  到了晚上6點,年夜飯全部準備好了,十幾個菜一上桌,立馬勾起劉崢滿嘴口水。

  湖南人春節吃的食物很有講究,要求有雞、肉、魚三樣。雞是雄雞,將其整隻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稱“團年魚”,將其蒸好後再在上麵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餘、五穀豐登,還要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同時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比如魚圓(丸)、肉圓象征團圓,蘿卜意為好彩頭,全雞寓意“食雞起家”,湖南人還愛吃油炸食物,因為經過油煎火炸,意味著“家運興旺”。

  在電視機音響發出的喜慶的音樂聲中,一桌人舉起了酒杯,由老家主傅神州發言,說了幾句祝福的話,眾人大吼一聲“新年快樂!”,仰頭飲盡杯中白酒。上氣酒量最差,因為第一口喝得過猛,嗆得鼻涕眼淚橫流。在大家的哄笑聲中,湖心島的除

  夕夜宴算是正式開席了。

  除夕除夕,為什麽要叫除夕呢?

  除的意思是“除舊布新”,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就叫做“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在這個夜晚,每家每戶都會做一頓極為豐盛的晚餐,再窮苦的人家也不例外,這個傳統最早是為了犒勞大家“守歲”有功。那又為什麽叫守歲呢,這個詞也和除夕有很大關係。

  關於“除夕”的由來有一種傳說:古時候有個力大無窮、脾氣暴躁的怪獸叫“夕”,它每到歲末大雪封山無處覓食的時候便會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人們就決定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時而發出很大的聲響來驅趕它。這年冬天,“夕”又闖進了村莊,可是舉目所是一片紅色的火光,還有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守歲”的勝利。有了這次經驗,人們在以後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被稱為除夕了。

  眾人喝酒吃菜,邊看春晚,時間很快就到了半夜12點,島外的禮花聲準時響起,大家也紛紛離席出門觀看。等到了戶外,禮花的聲音更是震耳欲聾,天空都被染得姹紫嫣紅好不漂亮。黃爪在湖岸邊早已準備好了的煙花,黃爪、劉崢、丁略、上氣四人動手引燃,12尊36響的禮炮同時發射,很快湖心島的上空就被照得亮如白晝。

  坐在湖邊看煙花的劉崢,此時又有些走神了。

  當他試圖撥開眼前那騰騰翻湧的笑臉,在一片喜氣洋洋中窺視“春節”的全景時,劉崢發現,節日的分分秒秒展現的都是往日沉澱的渴望、希冀和激情。

  在華夏人的生命之旅中,盡管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有著不同的追求和選擇,但春節從來都是一杯永遠飲不醉的醇酒,讓許多人品味出生活的另一種意義。

  所以劉崢想,這世上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夠全部真實深刻地感悟出春節的意義。它的每個細節以包餃子、吃年夜飯、守歲、放煙花、看春晚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在國人的眼前。我們玩味著這些細節,咀嚼著這些細節後麵所蘊含著的人文意義與文化底蘊,我們所能體會到的總是甜蜜和親情。

  春節早已變成人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行走在春節與春節更迭的年年歲歲中,麵對那行將過去和即將到來的意念,人們總是那麽渴望借助春節這個符號省略已經逝去一年的種種不順或傷感,然後,舉起雙手迎接新的太陽。

  盡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轉變,春節也許已不再是所有人對新一年的期盼。但是,春節的燈火、春節的慶典、春節的滋味,的的確確化解了昨天和今天的滿腹心事,陶醉了大年三十圍坐在飯桌邊辛勞一年的所有人,也陶醉了在湖邊觀賞煙花的劉崢。

  恍惚間,他隻覺身邊仿佛坐著一個人,嬌小的身軀,黃色的上衣,溫暖的小手撫上了他的手背。他連忙轉頭看去,卻什麽也沒看見,他的身邊空空如也,隻是那兩道溫柔的目光,和手上的觸感仍依稀存留著。

  劉崢握緊了手,微笑著往遠處的天空看去,心道:“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麽會把你忘了,但我們一定會再見麵的。女孩,新年快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