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鐵路給大宋帶來的改變
作者:做翻身夢鹹魚      更新:2021-08-31 23:16      字數:4166
  那些得到貴賓卡的大臣,覺得這玩意是鎮北王送的,都打算留著吹牛呢,都還不願意出售。

  一時間,那些重量不到二兩的銀質貴賓卡,就被這些商人炒到了高達三百兩銀子的高價。

  還別說,真有人忍不住誘惑,將貴賓卡賣給了那些商人。

  不過沒過多久那些先賣掉貴賓卡的人,就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因為隨著明白過來的商人越來越多,沒過多久這些貴賓卡就被炒到了五百兩銀子以上。

  這讓那些三百兩銀子賣掉卡片的官員,氣得捶胸頓足,後悔不跌。

  更後悔的是那些沒去的朝中大臣,這些人紛紛上書皇帝,說鎮北王蕭琦厚此薄彼,為什麽同是大宋官員,別人有他們卻沒有。

  不過蕭琦得知這個情況之後,隻是輕飄飄的來了一句,那是給陪皇帝出行的那些大臣的福利,你們沒有那是因為你們沒有伴君左右,活該你沒有!

  這個回答把那些大臣差點沒噎死,但他們還真不敢再多說什麽,人家就差說是給忠臣的了。

  如果再廢話,那鎮北王真把這話說出來,那些把蕭琦當神靈膜拜的百姓,還不得天天跑他們這些人家門口罵奸臣啊!

  與這些沉寂下來的大臣不同,那些大宋各大商行的東家,全都敏銳的發覺了鐵路絕對是個能給他們帶來運輸便利的神器。

  各大商行開始追逐那些得到銀質貴賓卡的官員,希望能夠從他們手中買到一張貴賓卡。

  但是世事就是這麽奇怪,越是被人追捧的東西,越是被人惜售,那些銀質貴賓卡都已經被炒到了六百兩銀子,反倒沒人願意出售了。

  而最先得到貴賓卡的那些商行,也開始借助這些貴賓卡,在平江城和上海港之間往來運輸貨物。

  當然他們也因為手中的貴賓卡片受益,隻要拿著銀質的貴賓卡,總是能優先托運貨物,價格竟然是七折。

  還能買到普通百姓買不到,專門為權貴們提供的唯一一節軟座車廂的車票,而且價格依然是七折票價。

  沒過多久在兩地車站,就出現了一些官員家的管家仆役之類的,用銀質卡片七折購買車票,然後八折轉賣給別人的事情。

  為此蕭琦在那些軟臥車票的背麵印上了一行字,嚴禁轉賣車票,上車和途中將會檢驗貴賓卡和車票。

  如果隻有車票沒有貴賓卡,第一次將令其補齊差價,第二次以後將會以偷盜車票罪抓去坐牢。

  很快那些鑽空子的人就再也賣不出車票了,想要退票隻能拿回五成的票錢,理由是因為他買了車票又放棄,使得火車上空餘了一個座位無法售賣。

  那些人隻好吃個啞巴虧,趕緊回了府中不敢再撈這偏門的錢財。

  皇帝趙眘聽說那些商人爭相購買大臣手中的貴賓卡,就問蕭琦,為什麽不多弄一些賣給那些商人。

  蕭琦早就胸有成竹,跟自己老丈人聊起了饑餓營銷。

  趙眘被這個女婿說的一愣一愣的,雖然沒聽懂蕭琦說的是什麽意思,不過依然覺得好有道理。

  沒過多久,蕭琦就以鎮北王的名義,在平江城和上海港兩地的火車站貼了告示。

  上麵說的很簡單,大概意思就是,當今皇帝體恤各商行行商不易,特命鑄造局為商人打製了銅製優惠卡。

  這銅卡分為三等。

  二等為最低等,隻能在購買客運車票的時候,享受九折優惠。

  一等優惠卡為第二等,可以八折購買客運車票,並且享受九折托運自己的貨物的優惠。

  特等為最高等,可以七折購買車票,並且享受八折托運自己的貨物的優惠。

  但是這些銅製卡片,全都叫做優惠卡而不是叫做貴賓卡。

  蕭琦這麽做,還是考慮到這時代的人還是非常看重階層的,那些官員的叫貴賓卡,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商人們的銅卡必須跟他們區分開來,隻能叫做優惠卡,而且官員的銀質貴賓卡,不論買客運票還是托運貨物全都是七折。

  那些商人的特等優惠銅卡雖然客運是七折,貨運卻是八折,而且客運的車票還不能買軟座車廂。

  這些銅卡全都是統一價格售賣的,二等優惠卡三百兩銀子。

  一等銅卡五百兩銀子。

  特等銅卡竟然高達八百兩銀子!

  這個決定讓那些官員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地滿足。

  可是即便這樣,那些商人們還是將這三類優惠卡搶購一空。

  這些商人們都不傻,眼看著鐵路已經開始修建第二條,也就是從京城臨安到開封府的千裏鐵路。

  他們都知道,大宋的鐵路將來肯定會越來越多,可以讓他們運送貨物的地方也會越來越多,萬一以後這些優惠卡不出售了,現在不買就虧大了。

  就在這些商人爭相搶購優惠卡的時候。

  鎮北王蕭琦突然又發布了一個公告,依然以大宋皇帝趙眘的名義宣布:大宋皇帝鑒於各地商行為大宋繁榮所做的貢獻,特命鎮北王製作五百張銀質優惠卡,和一百張金質優惠卡。

  銀質優惠卡的獲取辦法是,用於鐵路托運的費用達到十萬兩銀子就可以免費獲得。

  而銀質優惠卡就享受等同銀質貴賓卡的待遇,可以七折買貴賓軟座車廂,七折托運貨物。

  金質優惠卡獲得的辦法是,用於鐵路托運的費用達到百萬兩銀子就可以免費獲得。

  這個金質優惠卡的待遇就厲害了,雖然和銀質優惠卡一樣,都是七折買軟座車廂車票,七折托運貨物。

  可是後麵一條簡直讓那些商行都瘋了。

  這一條就是,隻要持有金質優惠卡的商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不論是大宋境內還是大宋境外,請求大宋常勝營的保護,當然費用由商行自己出。

  這一條太牛叉了!

  可以隨時請大宋常勝營保護啊!

  那樣別說他們擔心被人搶了貨物,估計跟他們買貨物的人都不敢和他們大聲說話!

  這個公告一出,整個大宋最有實力的那些商行全都瘋了。

  紛紛想辦法希望能早點得到這張金質優惠卡。

  可是這張金質優惠卡並不售賣,而是你的托運費用達到了就自動送,你就是出多少錢也買不到!

  這些商行的東家門這個著急啊!

  全都把自己商行腦子靈活的人找來,想辦法看怎麽樣才能得到這張金質優惠卡。

  不著急不行啊,公告說的明白,這金質優惠卡隻有一百張,誰達到要求自動送你,送完就沒了。

  就算是大宋實力最雄厚的商行,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托運費用就比別人更早達到百萬兩銀子啊!

  當然這裏說的實力最雄厚的商行,沒有把那個鎮北王府大王妃張秀手下,全是常勝營退役傷兵的商行算在內。

  人家那個商行,根本就不用金卡,也不用請常勝營保護,他們本身就有常勝營的實力好不?

  雖說都是退役的傷兵,但是人家也都是屍山血海中拚殺過來的一幫狠人。

  就算出門在外被人以多勝少吃了大虧,常勝營根本就不用他們去叫,嗷嗷的就衝過去幫他們報仇去了。

  這些刨去鎮北王府那個商行之外的大宋頂級商行,全都在商議怎麽才盡快能得到那張金質優惠卡。

  還別說,真有人想出了辦法,他們直接派人跑去南洋,從哪裏開始大批的往大宋倒騰礦產,並且把大宋的特產運去那邊販賣。

  這一下不但減輕了常勝營貨船的壓力,還促使大宋民間商船的建造迅速發展起來。

  極短的時間裏,上海港就變成了大宋最繁忙的海港。

  平江城也變成了整個大宋北部的貨物集散地,每日馬車進出如麻,甚至高峰時期還會出現堵車的情況。

  而蕭琦當初在那裏投建的紡織廠,更是成了香餑餑,各大商行都帶著自己家的車隊,交了錢在門口等著。

  那些布匹一生產出來就被等待的商行拉走,而且直接拉去火車站,托運到上海港運往南洋諸國。

  後來甚至出現了在紡織廠所在地的平江城,都買不到紡織廠出產布匹的情況。

  對此蕭琦也沒有辦法,大宋現在的棉花產量還不高,若不是跟西遼建立了商路,又有四輪馬車從西麵運來棉花,大宋的棉花根本就支持不住日益擴大的紡織廠消耗。

  好在林正和秦屠兩人,也從天竺那裏源源不斷的送來棉花,這才使得一直在增加紡織機器的紡織廠,能全力生產不至於因為沒有原料而停產。

  雖然平江城還是大宋一個普通的府城,但是如果按照蕭琦前世GDP來算的話,絕對已經屬於直轄市的範疇了。

  如今的平江城和上海港,僅是商業稅收就已經占大宋整個商業稅收一半的比例,那可是相當的驚人。

  上海港還好,一切稅收都交給國庫,可是平江城因為建城的時候,那些大臣想要釜底抽薪,拒絕國庫出錢。

  結果是皇帝趙眘和鎮北王蕭琦,還有常勝營的各級官兵湊錢建造的,對了還有虞允文那老家夥也出了一萬兩銀子。

  現在不說別的收入,僅是平江城每年稅收的分紅,就讓當初被大夥稱之為得了失心瘋的虞允文富得流油。

  更不要說出了一半銀子的皇帝和三成銀子的鎮北王,還有那些合夥湊了兩成銀子的常勝營**們了。

  不是沒有大臣眼紅那些銀子,想要將那些稅收撈回國庫,可是提出這些建議的大臣,無一幸免,全都被人暴揍一頓,打得半死。

  雖然沒有抓到人,不過誰都知道這事是常勝營**幹的,但是拿大頭的皇帝和鎮北王蕭琦,全都就裝聾作啞,根本就當沒這回事。

  這些大臣也算明白了,再繼續糾纏這事,說不定真會被那些殺人不眨眼的**給幹掉。

  再說那些銀子就算搶回來也是進國庫,又不是歸他們自己,犯不上把一家老小的性命都賠上。

  這事也就沒人再提。

  不提上海港那邊,單說平江城中。

  如今的平江城絕對是整個大宋最有錢的府城,沒有之一。

  上海港雖然稅收一樣高,但是那裏的工匠並不多。

  可平江城不一樣啊,那裏從建城開始,就吸引了大量的工匠前去。

  現如今更是各種工匠作坊遍地,街上的商鋪沒有一個關門歇業的,加上城中建有生產各種機械的大宋機械製造廠,還有布匹供不應求的大宋紡織廠。

  僅是這兩個大宋超級工匠聚集地,裏麵的工匠就占了平江城工匠的一半,而且這些工匠夜以繼日的生產。

  再加上這些工匠的待遇又高,這些工匠雖說不是平江城中最富有的人,但絕對是整個大宋,收入最穩定且賺的銀錢很多的一批人。

  平江城中最有錢的,當然是那些買了園林式莊員的那些大宋頂級富商。

  不過那些買了別墅的富商,放在大宋其他的方也都是富甲一方的存在,所以現在平江城已經變成了整個大宋最富有的府城,沒有之一。

  當然,鐵路開通之後帶給大宋的變化,不僅僅是平江城和上海港兩地,整個大宋北部,都因為這條鐵路的建成。

  使得大量的海外貨物由上海港運到平江城,又由平江城運往大宋內陸各地。

  大宋內陸各地的其他物產,又被運到平江城,由平江城運到上海港,再由貨船運往海外諸國。

  這就催生了大批的運輸車隊,很多有先見之明的商人,早早的購買四輪馬車,成立運輸商隊,成為了大宋最早一批搞運輸發家的商人。

  可以說,這條僅僅幾百裏的鐵路一建成,就火速改變了大宋商人千百年來的賺錢理念,使得一批腦子靈活敢於做出改變的年輕商人迅速竄起。

  隨著大宋水泥路麵交通網越來越密集,圍繞著鐵路運輸和四輪馬車運輸的新型運輸產業,也開始快速崛起。

  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宋百姓越來越富足,百姓富足大宋的各種稅收就隨之增加,國庫也就變得越來越充盈。

  這種良性循環又使得大宋皇帝和大臣們,因為國庫充盈,更願意為百姓謀福利,於是更多的惠民政策被頒布,原本就已經富起來的百姓,又再次得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