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北岸登陸,勢如破竹!(求首訂)
作者:做翻身夢鹹魚      更新:2021-08-17 05:43      字數:2758
  這些船隻就像事先約好的一樣,待得到了河中心,紛紛調轉船頭,朝著下遊玩命的劃去。

  不是沒人想往上遊跑,隻是那些火球和轟鳴聲太嚇人了,下遊順水跑的快啊!

  北岸剩下的那兩萬金兵氣的哇哇暴叫,有人順著河岸追出老遠,那些船工跟漁人根本不搭理他們的呼喝。

  有本事你遊過來砍我,真不行老子把船駛到南岸,有膽子你就追到南岸去。

  北岸的金兵追了十幾裏就停下返回了,他們實在是沒辦法。

  倒是追得上,可是上不了船沒用啊,放箭吧,人家靠著南岸那邊走,那麽遠對那些船上的人根本沒什麽威脅。

  等這些人回到北岸渡口的時候,發現對岸渡口的廝殺基本已經結束。

  這些人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大金渡過南岸的四萬多精兵,居然在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裏,就被宋人屠戳一空。

  準土穀留下接替他指揮渡河的那名金將,被南岸的景象嚇傻了。

  原本想派船把自己家主將接回來,那些該死的船工跟漁人又都架船跑了。

  南岸的喊殺聲漸小,這貨趕緊收攏剩下的這兩萬人,向離得最近的北岸府城退去。

  他擔心對岸的宋人收拾完那四萬多人,馬上找船渡河,自己手中已經被嚇傻的這兩萬金軍,很可能不等接戰就會潰散。

  當務之急就是先找個落腳的地方,好好穩定一下軍心,不然被宋人那炸雷一樣東西嚇破膽的這些金兵,絕對不敢跟宋人接戰。

  南岸這四萬多金兵,在一開始就被常勝營的陶罐炸彈給嚇破了膽。

  第一輪攻擊就把自己的主將給幹掉了,不光是他,連帶他的幾百親軍,還有他剛挑選的一萬精壯。

  都在那短短的幾息時間裏,被宋軍那神秘的玩意給滅了!

  所以南岸的金兵沒怎麽抵抗,很快就有大片大片的金兵,開始扔下兵器跪地投降。

  林正跟馬守城隻是這次就俘虜了一萬兩千餘金兵,兩人很是高興,馬上命人用準備好的繩索,把這些人一串一串的捆起來。

  他們可是牢記自己蕭大帥的話呢,大帥讓他們不要再殺俘去堆什麽京觀,多留些俘虜疏通河道,完了帶回大宋挖礦去。

  而且蕭琦給他們的命令不是打到現在的黃河邊就算了,要一直打到黃河故道,然後停下不再北進。

  把黃河故道以南的地方全都拿下之後,就壓著戰俘去疏通黃河故道。

  蕭琦之所以這麽做,因為他知道,從北宋開始到南宋,黃河就因為各種原因改道多次。

  過不了多久,黃河會再次改道,回歸原來的河道。

  要說宋朝一直占據著糧產豐富的南方領土,卻被遼和金一直吃的死死的,這黃河的幾次大改道也是原因之一。

  話說這宋朝建都開封,就在黃河邊上,而這宋朝老趙家的幾個皇帝,出了不少作死小能手。

  從北宋澶州橫隴決口(1034年)開始,到魏縣第六埽決口(1060年),這短短二十幾年黃河就六次大決口改道。

  宋仁宗時期黃河第一次改道,致使數千公頃兩天成了沼澤,原本北方的駐軍從十萬銳減到兩萬三千來人。

  仁宗死後,他的孫子神宗繼續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喊著讓黃河回歸故道的口號跟黃河蹦躂。

  結果黃河再次決堤,這次黃河直接衝入淮河流域,河南、江蘇、山東大部分地區都被黃河淹沒。

  毀壞了太多良田,眾多百姓流離失所,大家熟知的蘇軾就差點在那次的洪水中被淹死。

  所以才有了那句“汝以有限之材,興必不可成之役”。意思就是罵宋神宗:你個傻叉!沒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

  宋神宗吃了這次大虧。明白了人力無法跟天力抗衡,也就不再跑黃河邊挑釁尬舞。

  結果他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宋哲宗表示不服,要跟黃河死磕,結果黃河再次決口。

  經過這麽多次黃河決口改道,衝毀的良田無數,毀掉了北宋軍士重地河北,其他山東、河南、江蘇等黃河以南的大片良田被破壞,百姓逃離。

  到了宋徽宗接位的時候,在北邊穩定遊牧部族邊境的宋軍,隻剩下五千六百人,你想北宋不亡還有天理麽?

  大家再想想,從趙構把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後代趙眘之後,南宋百姓後來過得不錯,而且金朝滅亡了,還跟蒙古硬拚了五十年才亡國。

  不難得出結論,趙匡胤的後代大腦發育正常,趙光義那一支腦子發育好像都不太完美。

  不過趙光義雖然搶了自己哥哥那一支的皇位,但是報應也是慘烈的。

  靖康之恥所有的皇室都被虜去,這裏的皇室指的自然是趙光義的後代,唯一活下來的趙構又在唯一兒子三歲死了之後,無法再生育。

  所謂皇權回歸趙匡胤的後人,說是先祖托夢,其實狗屁不是,就是他們那支已經死絕了,木得辦法!

  書歸正傳,林正跟馬守城打掃完戰場,立馬將俘虜帶到看押地點留下幾千步卒看押。

  兩人再次起兵,渡過黃河來到黃河北岸,向北再次開啟了玩了許久的閃電戰。

  因為黃河以北的兵力,已經被完顏雍這次倉促的聖旨抽調一空,加上渡河失敗一下子被滅了三分之二四萬多人。

  黃河北岸的各個府縣兵力空虛,林、馬二人現在又配合無間,一時間兩人帶領兵馬,摧枯拉朽一般在三天裏奪下了黃河北岸四個重要的府縣。

  二人一邊攻城拔寨,一邊一封封的八百裏加急,回報朝廷,要朝廷派官員領兵前來接管地盤。

  臨安城的朝堂上,得到戰報的趙眘跟文武百官都跟學會了川劇變臉一樣,表情那個豐富。

  許久,虞允文出班朝趙眘行禮:“陛下,還請下旨再次抽掉官員領兵北上,接管蕭元帥所部搶回的大宋疆土!”

  現在朝堂上的大臣,再也沒有誰敢說什麽謊報軍情,殺良冒功的屁話。

  因為前一批派去接管地盤去的人,已經發回奏報,詳細說了接管地方的情況,並且還大致介紹了大宋常勝營,在前方所向睥睨戰無不勝的勇武。

  趙眘問道:“諸位愛卿,還望盡快擬出名錄,速速派人領兵前去接管地方。”

  吏部尚書傅天逸出班奏道:“回陛下,吏部早已將第二批官員名錄擬好,隻是第一批人剛走。這第二批的軍兵還未調齊。”

  兵部尚書柳樹成趕忙出班:“陛下,附近府縣兵丁早已抽調過去了,其他的路途遠些,還需兩日才能到。”

  趙眘聽了微微點頭:“這樣吧,給那些新人官員派些軍兵護送其先行赴任,等兵丁到了,追趕前去,切不可誤了前方戰機!”

  一眾大臣趕緊施禮應諾,趙眘揮手退朝,讓他們趕緊去安排不得有誤。

  退朝之後,那些大臣們做夢似的朝外走,他們怎麽也想不到,被金人追著跑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今天他們大宋就能殺的金人抱頭鼠竄!

  雖然依然有幾人妒忌蕭琦的好運氣,哀歎無法再壓製其在朝中的崛起。

  但是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喜笑顏開,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這大金也不是不可戰勝啊!

  消息傳開,整個臨安城都沸騰了!

  壓抑太久了有木有,現在終於可以追著金人到處跑了。

  一時間鞭炮聲不斷,各家家裏有適齡子女的,也想著沾沾喜氣兒,都趁著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給子女結親完婚。

  很多不管是想著建功立業,還是跟金人有仇,或是跟隨父輩從北邊逃過來躲避戰亂,現在成年想要打回老家的青年,都成群結隊的向北而去。

  這幫人打算去北邊投奔常勝營參軍。

  又說,臨安現在不是在召集兵丁麽?為什麽非要自己辛苦自己跑去找常勝營?

  當然是因為南宋其他地方的軍伍,士兵地位太低啊!

  現在差不多整個大宋都知道,常勝營不光是大宋第一強軍,隻要進了常勝營,那待遇比去別的軍營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