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亡國第七十九天
作者:團子來襲      更新:2022-02-11 23:13      字數:3451
  經曆了國破人禍, 秦簡再見到胞妹,心中百感交集,聽到這聲久違的“阿兄”, 險些落下淚來, 連連點頭應好。

  見他這般反應, 秦箏心中確實也有些觸動, 不過還是微不可聞地鬆了一口氣。

  幸好幸好,沒認錯人。

  楚承稷不在青州, 眼下最有話語權的自然是秦箏。

  秦簡沒忘自己跑一趟白鹿書院的目的,向秦箏引薦岑道溪:“這位是道溪先生。”

  岑道溪向著秦箏作揖一禮:“見過太子妃娘娘。”

  他著一身天青色儒袍,骨相比皮相還出色幾分, 乍看之下溫潤清朗, 可那微挑的嘴角,似乎帶著幾分文人特有的刻薄,隱隱又有股遊戲人間的閑散之態。

  秦箏點頭致意:“先生不必多禮,先生之名, 如雷貫耳, 當年南郡之困, 多虧先生化解才免了一場災禍。今能得先生相助,也是殿下和天下百姓之幸。”

  忽悠人的好聽話,秦箏跟著宋鶴卿學處理公文時,那是學了一籮筐。

  不就是誇人麽,她能變著法不帶重字的誇得天上有地上無,反正誇人又不是賞真金白銀, 糖衣炮彈誰不會。

  秦簡原本還擔心秦箏不知岑道溪是何許人物,聽她誇人也能誇出個子醜寅卯來,一顆心才算是放回肚子裏了。

  欣慰的同時, 又有些不是滋味,這場國破家亡,帶給胞妹的一切都太沉重了,她從曾經那個隻通詩詞歌賦的小女子,被迫成長成了如今在權利中周旋遊刃有餘的模樣。

  他看秦箏的眼神,疼惜中又帶著他自己才懂的複雜,父親去後,是他這個當兄長的沒能保護好兩個妹妹。

  岑道溪聽秦箏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也有幾分意外,看來這秦家女可不止空有個“楚國第一美人”的名頭,幾句話既道出了他這些年最為人所稱道的功績,又盡顯東道主之誼,而且話裏話外都往百姓蒼生身上引。

  這位太子妃,不簡單呐!

  他再次作揖時,身上那股閑散便收斂了幾分:“太子妃娘娘過譽。”

  “先生隨家母家兄遠道而來,一路舟車勞頓想來已疲敝,宋大人,你先送先生回府衙安置。”秦箏對一旁的宋鶴卿道。

  岑道溪來楚承稷麾下是要當謀臣,如今楚承稷不在青州,具體什麽差事,由宋鶴卿安排就好。

  宋鶴卿遂引著岑道溪上了馬車,二人早些年也同朝為過官,又前後都被貶去地方縣衙過,能聊的話題自是數不勝數,加上此番暴雨造成青州沿江部分村落遭遇洪災,岑道溪又有賑災經驗,二人一路相談甚歡。

  秦箏則送秦夫人和秦簡去了提前布置好的一處別院。

  下了馬車,秦箏領著秦夫人參觀這套二進的宅子:“這裏挨著青州府衙,您和兄長有事找我也方便。外院的小廝配了四個,內院負責的粗使仆婦也是四個,留在房內伺候的婢子兩名,灶上燒菜的廚子是汴京人,擅做汴京菜式……還有什麽欠妥當的,您盡管遣人同我說。”

  秦箏正說著,發現秦夫人一直沒作聲,回頭一看,隻見秦夫人眼中閃爍著淚光,忙上前安撫:“母親這是怎麽了?”

  秦夫人看著熟悉又陌生的女兒,心中感懷:“阿箏長大了……”

  她拉著秦箏坐下,傷感道:“你披上嫁衣出嫁好像還是昨日,誰又料到這一眨眼,天都變了……你父親下獄前,最擔心的就是你,如今知道你安好,他九泉之下必然也能瞑目了。”

  秦箏道:“父親一生鞠躬盡瘁,皆是為了大楚,殿下也時常感懷父親,等奪回汴京,一定為父親追封,重修墳塚。”

  秦國公畢竟是上了刑台而亡的,葬禮辦得簡單,朝中官員為了避嫌,除了幾位至交老友,沒幾個前去相送,下葬那日倒是滿城百姓自發素衣相隨,總算是全了一國之公的體麵。

  秦夫人用帕子揩了揩眼角的淚:“好孩子,你有心了。你父親活著時都不曾在乎過那些虛名,死後自也是不在意的。大楚後繼有人,天下蒼生免遭水火,你們三個孩子也好好的,他就知足了。”

  秦箏兩隻手一齊握住秦夫人的手道:“母親也得好好的,父親在九泉之下才得以安息。”

  秦夫人有些感慨道:“從小你就是三個孩子裏最讓我和你爹省心的,你兄長小時候是個潑猴,沒少闖禍,哪次不是讓你爹拿著戒尺追著他打。你妹妹非足月出生,先天體弱,我和你父親對她不免上心些……”

  說到此處,秦夫人看秦箏的眼神帶了些許愧疚:“你最懂事,卻也得我們照拂最少,你嫁入東宮後,你父親臉上沒一日有過笑顏,那時候他怕殿下薄待你,汴京城破,他又怕你流亡途中受苦……”

  原身自己為了家族和親人選的一條路,秦箏沒有資格說什麽,不過知曉原太子娶原身的緣由後,秦箏倒是確信原身在東宮應該沒受什麽委屈的。

  她垂下眼道:“母親不必傷懷,殿下非傳言中那般荒誕,他……待我極好。離宮的這一路,也一直是殿下照拂我,隻是幾經生死,女兒大病了一場,病好後對從前許多事都不太記得了。”

  以後少不得同秦夫人和秦簡密切相處,秦箏怕日積月累露出的破綻越來越多,倒不如一開始就挑明了說自己不記得一些事了。

  秦夫人眼底滿是疼惜,她自然知曉汴京戒嚴那幾日盤查得有多嚴,整個秦國公府都被叛軍圍起來了,她們便是想幫忙都無從下手,女兒和太子這逃亡的一路必定是吃盡了苦頭,她痛心道:“我苦命的女兒,可尋大夫看過了?”

  秦箏頷首:“殿下尋名醫給女兒看過了,大夫說是所受驚嚇太多,大悲大痛之下缺失了一些記憶,無藥可醫,隻能慢慢調養。”

  秦夫人聽得這些,不免又抱著秦箏哭了一場。

  秦簡安排下人把他們一路帶著的東西都搬進府邸後前來尋她們,正好瞧見了這一幕,踏到門邊的半隻腳又縮了回去。

  他靠牆站著,仰起頭看天,把眼中的澀意給逼了回去。

  母親和妹妹可以哭,他作為秦家的頂梁柱,卻萬不可再落淚了。

  被太子的人接應出城的時候,他得知是通過陸家暗地裏的關係網他們才能安然出城,就已經開始盤算如何在太子身邊站穩腳跟。

  秦家應該作為妹妹最有力的後盾,而不是靠著妹妹的裙帶關係苟延殘喘,成為妹妹的拖累。

  所以他繞路去了白鹿書院,和岑道溪足足談了半月,才說動他出山。

  等母女二人止住哭聲,收拾好了情緒,他才抬腳進屋,做出一副剛過來的樣子:“方才看著小廝們把東西都搬進房裏了,明日再慢慢收整,阿箏你和笙兒從前作的那些畫,我也一並帶過來了,你看看是帶回府衙去,還是就掛著這邊。”

  秦箏道:“就掛在這邊吧。”

  那些在閨閣裏作的畫卷,也算是原身留給親人的唯一念想了。

  一提起秦笙,秦夫人和秦簡心中不免發沉,秦夫人歎息:“說起笙兒,也不知她在北庭如何了……”

  兩個女兒都是被迫出嫁,這始終是秦夫人心底的一道疤。

  秦箏接手青州政務這麽久,的確還沒收到過北庭的來信,她安撫秦夫人道:“殿下已起勢,連欽侯那邊不會為難笙兒的,我回去再以殿下的名義修書一封遞往北庭,等殿下與朝廷這一仗打完後,就接笙兒回來。”

  朝廷七萬大軍壓境,這一仗怎麽看都是她們勢微,所以秦簡才急著請岑道溪出山。

  這一仗他們若勝了,往後自可占據江淮一帶同朝廷分庭抗禮,若是輸了,隻怕又得和汴京城破時一般,成為敗家之犬。

  漠北,雷州。

  謝馳整個人懶洋洋靠著太師椅,一雙腳沒規沒矩搭在跟前的矮幾上,筒靴上的祥雲繡紋精致又講究。

  他一張張翻看手中的信件,精致的眉眼間藏了幾分乖戾,看完後直接把信件扔到一旁,整個人沒骨頭似的癱到了椅子上,敲了敲桌子示意一旁的俊秀青年看信:

  “瞧瞧,權術這一套可算是讓楚家那對夫妻給玩明白了,先前還同老頭子說什麽,她們手中有李信那狗賊送涼州府與戎狄蠻子的證據。小爺費力不討好去救那位太子妃的妹妹,現在隻字不提證據,又說她們拿下江淮後,願南北合攻,一起扳倒李信,這大餅一張連著一張的畫,也不怕噎著人。”

  旁邊的俊秀青年隻是淺笑。

  謝馳斜他一眼:“笑什麽?”

  青年道:“太子能在青州起勢,又在短時間內占據兵家要地徐州,想來非是傳言中那等昏聵無能之輩,他若真能奪下江淮,往後和北庭一南一北夾攻李信,的確是良機。救太子妃妹妹一事,也算是替北庭解圍,真要讓她去北戎和親了,李信那邊大有文章可做,便是發兵北上討伐我們也師出有名,借此機會解了北庭之圍,又讓太子夫婦欠咱們一個人情,有何不好?”

  說著,他看向謝馳:“二弟莫非還在耿耿於懷手上那個牙印?”

  此人正是連欽侯庶長子,謝桓。

  他不提這事還好,一提這事謝馳就黑臉:“小爺就不該親自去救人,被咬一口算什麽,人都全須全尾地帶回來了,還被老頭子罰了三十軍棍!”

  謝桓無奈搖頭:“誰叫你讓那姑娘去刷馬的?追雲性烈,馬廄的小廝平日裏都不敢靠近它。還好隻是嚇得那姑娘跌了一跤擦破了手,若是被追雲踢傷,父親那邊可沒法同太子妃交代。”

  謝馳現在回想起來都還覺著憋屈:“她吐髒了追雲。”

  整個北庭都知道,他們小侯爺,放在心尖尖上是他那匹大宛騅馬。

  他懨懨閉上眼:“南都的女人就是麻煩。”

  以後得有多遠躲多遠!

  謝桓淺歎一聲:“秦姑娘是在深閨嬌養長大的,自幼沒摸過箭沒騎過馬,如今流落這異鄉,你又何必處處針對人家?”

  謝馳突然爬起來,一臉不解地看著他這個平日裏沉默寡言的兄長:“哥,我怎麽覺著你最近怪怪的?”

  作者有話要說:  謝馳:我哥貌似不寵我了?咋回事?

  武嘉帝:作者,在?我的戲份呢?

  某團:……正在寫正在寫(瘋狂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