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亡國第三十天
作者:團子來襲      更新:2022-02-11 22:54      字數:3696
  午後又下了一場暴雨, 大理寺牢房裏都帶了潮意。

  沈彥之緩步走到一間牢房前停下,他一身官袍被暴雨濕透,麵色蒼白若雪, 仿佛一碰就碎。

  進了水的長靴在身後留下一串冗長的腳印,被牆壁上的火光一照, 愈顯暗沉, 像是從一地泥濘裏踏過, 那泥卻永遠黏在了他腳上,再也幹淨不了。

  牢房裏的人背靠牆壁而坐,頭偏向裏側,臉色青白, 下頜一圈淡青色胡茬,瘦得兩頰都有些凹陷了,束起的頭發亂糟糟垂下來幾縷,更顯頹唐, 半點不像昔日那個“執扇淺笑、詩成百篇”的秦家大公子。

  大理寺的獄卒小聲對沈彥之道:“自三日前秦大公子被送到這裏來,就一直不吃不喝的, 每日送來的飯菜,沒見他動過。”

  秦簡是三日前斬首的聖旨下達後, 被調到大理寺牢房來的。

  沈彥之靜靜看了秦簡一會兒,眼神麻木:“開牢門, 送秦大公子歸家。”

  他聲音低沉又嘶啞, 蜀錦麵料的官袍袍角往下滴著水,很快就在他站的地方匯聚了一小灘,在火把映照下, 他似乎永遠無法逃脫這一片水漬圈出來的深色。

  獄卒聽從吩咐打開了牢門, 對靠牆角坐著的秦簡喊道:“秦大公子, 您可以出獄了。”

  秦簡依然保持著先前的坐姿,眼珠子都沒動一下。

  獄卒猶豫了一下,正要進去拍他,沈彥之卻直接抬腳走進了牢房,獄卒沒敢再跟進去,守在了牢房門口。

  沈彥之走近,在秦簡跟前半蹲下:“伯父已被秦家的車馬儀仗接了回去,他的後事,還需你回去操辦。”

  一臉死氣的秦簡這才轉過頭來,一雙眼眼白部分都翻著血色,頸側血管凸起,誰也沒料到,他會突然一把按到沈彥之,用手上鐐銬的鐵鏈繞上他脖頸勒緊。

  “世子!”站在門口的獄卒大驚,連忙過來拉秦簡。

  秦簡一個看似瘦弱的讀書人,力氣卻在這一刻大得驚人,幾個獄卒費了些力氣才拉開他。

  沈彥之頸下被鐵鏈勒出一片觸目驚心的紅痕,他捂著脖子不住地咳嗽,原本蒼白的臉上都被激起一層薄紅。

  秦簡被幾個獄卒按住,眼底恨意猙獰:“沈彥之,你該死!”

  沈彥之緩過勁兒後吃力半坐起,頸側一處被鐵鏈刮傷了皮,冒出了血珠子,官帽落在一邊,被雨水沾濕的碎發貼在額前,淩亂又狼狽。

  他吩咐獄卒:“派人送秦大公子回府。”

  見沈彥之沒有問責秦簡的意思,幾個獄卒便押著秦簡往外走。

  秦簡冷笑著斥罵:“貓哭耗子假慈悲!”

  沈彥之不置一詞,在秦簡被幾個獄卒帶走後,才仰頭看著暗沉沉的牢房頂,目光空洞沒有焦距。

  好一陣,他候在外邊的隨從才找過來小聲道:“世子,回府換身衣裳吧,一會兒還得去宮裏複命。”

  沈彥之幹澀出聲:“去秦府。”

  隨從麵露詫異,卻沒多問。

  暴雨如注,秦府大門前已掛起了白燈籠,門匾上的白綢絹花刺目。

  靈堂裏哭聲悲切,院中的白幡被大雨澆濕後粘在竹竿上,風吹也不見動。

  小廝跌跌撞撞跑進後院:“夫人,大公子回來了!”

  聽說長子回來了,披著一件素麻衣的秦國公夫人才從靈柩前踉蹌著起身,由小女兒和忠心的仆婦攙著往外走,還沒出靈堂,秦簡就已經過來了。

  從牢裏回來,他換回了當日被抓走時穿的那身雲緞錦衣,可消身形消瘦得太厲害,如今卻有些撐不起這身衣服了。

  秦夫人見長子被磋磨成了這副模樣,眼淚刷地一下就流出來了:“我兒受苦了……”

  秦簡跪在母親身前,咧嘴強笑本想說不苦,不願叫她過分擔心,可看到擺在後邊的靈柩,眼眶還是不受控製地紅了,哽咽得不像話,“不苦,是孩兒無能,護不住父親。”

  秦夫人亦是淚水漣漣,隻搖了搖頭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爹就是這麽個脾性,這是他為自己選的路,我知道。”

  她摸了摸長子的頭:“我兒,去你父親靈前磕頭,告訴他你回來了罷。”

  這看似柔軟如水的婦人,骨子裏卻透著堅韌,丈夫被關押天牢那日起,她遣散了府上大量仆從,隻留了十幾名忠仆。丈夫問斬遊街,她一路送行,長子被扣押大理寺,她便遣車馬儀仗接引亡夫回家,那單薄的背脊,總是挺得筆直。

  也正是她一直立著,秦府下人才有了主心骨,便是此刻也將秦國公的喪禮辦得井井有條,而非亂成一鍋粥。

  秦簡到秦國公靈柩前磕了三個響頭,“爹,孩兒歸家了。”

  看著棺木上偌大的一個“奠”字,饒是七尺男兒,秦簡也沒忍住“嗬”的一聲哭出聲來。

  秦夫人忍著淚水給他頭上綁了孝布:“我兒莫悲,你爹生前最掛念的就是阿箏,如今他去了,阿箏隨太子逃亡在外,下落不明,你好生振作起來,將來找到阿箏,想來他九泉之下也該瞑目了。”

  秦家小女兒秦笙聽到此處,終是悲哭起來:“都怪我,當初若我肯嫁去東宮,姐姐嫁了沈世子,或許就不會有這些事了……”

  秦家兄妹的容貌都不差,較之秦箏,秦笙的容貌更像秦夫人一些。若說秦箏似午夜幽曇,美得驚豔,叫人見之難忘,那麽秦笙則像雨中梨花,婉約清麗,令人心生憐惜。

  當初太子求娶秦箏,秦國公本以秦箏已定親為由回絕了,怎料太子轉頭又言要娶秦家小女兒秦笙。

  秦笙並無婚約在身,秦國公才因秦箏拒過太子一次,這次若再拒,就是打天家的臉了,秦國公愁得夜不能寐。

  太子聲名狼藉,那段時日秦笙日夜以淚洗麵,恨不能絞了頭發去庵裏當姑子。

  秦箏心知妹妹是被自己連累,哪能就這樣斷送了她一輩子,遂狠心同沈家毀了婚,自願嫁去東宮。

  怎料秦簡聽她提起沈彥之,一雙眼裏卻是恨意盡顯:“別提那個李家走狗!還好阿箏沒嫁他,他沈家早有二心,拿阿箏當什麽幌子?秦鄉關一役後,阿箏被傳成了什麽樣子?父親一世清廉,隻那一次在朝堂上叫人戳脊梁骨,羅獻將軍的喪禮上,羅老太君指著父親說我們秦家生了個好女兒!”

  說到後麵,秦簡聲線明顯已經不穩了,哽咽不成調:“阿箏嫁給太子的委屈,不及他沈彥之給的十分之一二!”

  秦笙被兄長一吼,咬著唇沒敢再吭聲,隻眼淚簌簌直掉。

  再說起這些往事,秦夫人心底也跟把刀子在割一般,她深吸一口氣:“簡兒,往事莫要再提了。”

  曾幾何時,秦家也是怨太子,對沈家愧疚的,可這一切在沈家投靠反王後,都化為烏有。

  秦夫人摸了摸小女兒的頭:“這些事也不怪笙兒,國運如此,你們父親是隨大楚去了的。”

  一番話說得兄妹兩又紅了眼眶,秦笙直接撲進秦夫人懷裏嚎啕大哭:“母親……”

  靈堂外有下人通報:“夫人,沈世子在門外,說來給國公爺上柱香。”

  秦簡咬牙切齒,起身就要往外走:“他還有臉來?”

  秦夫人叫住了他:“簡兒,莫要衝動。”

  秦簡握著雙拳紅著眼停下了腳步。

  秦夫人這才對前來通報的下人道:“請回沈世子吧,就說府上多有不便。”

  下人連忙下去回話。

  秦夫人看著長子道:“簡兒,你爹去了,從今往後這個家得靠你撐起來,凡事皆需三思而後行,多想想阿箏和笙兒,你若再有個什麽閃失,她們這輩子還能指望誰?”

  秦簡一雙眼叫淚意熏得生疼,他啞聲道:“孩兒記住了。”

  門外,秦府的小廝轉達了秦夫人的話後,就合上了秦府的大門。

  雨如瓢潑,哪怕有傘遮掩,還是有水汽不斷撲到麵頰上。

  沈彥之看著雨幕裏高大森嚴的秦府門楣,突然生出一股高不可攀之感。

  隨從勸道:“回吧,世子,再晚些,進宮就遲了。”

  沈彥之沒做聲,隻一撩袍角,跪在了積水都有一寸來深的秦府大門前,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最後一個響頭磕完,他頭抵著地麵遲遲沒肯起身,雨水澆在他身上,水珠淩亂劃過麵頰,不知其中有沒有淚。

  一雙鳳目紅得錐心。

  沈彥之進宮時已是申時,進宮不可失儀,他回府換了一身官袍,濕透的頭發絞得半幹後束起,隻是麵色瞧著比平日裏更加蒼白了些,一雙上挑的鳳目森冷陰霾,看一切仿佛都是在看死物。

  小侍者戰戰兢兢引著他進了內殿才躬身退下,新皇李信在龍案前批閱奏章,獸口香爐裏燃的龍涎香極重,熏得人頭昏腦漲。

  天色陰沉,殿內百十來盞長頸宮燈一早便點著了,亮若白晝。

  沈彥之掩去眼底所有的鋒芒和砭骨的冷意,下禮道:“微臣參見陛下。”

  李信這才從奏章中抬起頭來:“沈愛卿來了,快快平身。”

  “謝陛下。”

  李信似笑非笑看著他道:“愛卿監斬秦家和陸家那兩老頑固,朕已聽人回稟了。愛卿以為,剩下的秦家人和陸家人該如何處置?”

  沈彥之藏在袖袍底下的五指已經抓破掌心,嘴角卻是涼薄翹起:“秦國公和陸太師已死,楚國舊臣們沒了領頭人,陛下若要收攬人心,自當補償秦家和陸家,以示寬厚賢德,此乃上策;將他們扣留在京中,派人暗中盯著,此為中策;若是抄家流放……隻怕得寒了楚國舊臣們的心,乃下策。”

  “愛卿言之有理。”李信擱下朱筆,“那就先派人前去秦陸兩家賜賞慰問吧。”

  沈彥之嘴角始終帶著那抹涼薄的笑意:“陛下聖明。”

  李信見他這般,眼底閃過一絲陰翳,“愛卿可真是朕的左膀右臂,近日青州匪患嚴重,朝廷運往閔州的一批兵器竟叫水匪劫了去,青州知府屢屢上折子讓朝廷派兵剿匪,當初愛卿在秦鄉關一計破敵五萬,可謂智勇雙全,青州剿匪一事,朕思來想去,還是派愛卿去,朕才放心。”

  “秦鄉關”那幾個字聽在沈彥之耳中,要多刺耳有多刺耳。

  五指抓破了掌心,咬得舌尖滿是鐵鏽味,沈彥之才依然維持著臉上那抹麵具似的假笑:“臣,定不辱命。”

  沈家如今還是李信手裏最利的那把劍,汴京局勢穩定下來前,李信還必須得重用他。

  今日命他為的監斬官,李信無疑是在給他難堪,但也是徹底堵死了沈家和楚國舊臣們交好的路,他沈家,今後注定了隻能成為李家的一條狗。

  哪怕依然芥蒂沈彥之殺自己胞弟一事,但剛打過一巴掌,李信自然還是得給他一顆甜棗:“郢州的探子來報,郢州陸家近日有人前往青州,八成是和前朝太子搭上了線,此事關係重大,朕明麵上派愛卿前去青州剿匪,但暗地裏,愛卿好生徹查前朝太子行蹤。”

  前朝太子在青州,太子妃可不也在那邊麽?

  渾身冷透的血在這一刻似乎又有了溫度,沈彥之躬身道:“微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