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亡國第二十三天
作者:團子來襲      更新:2022-02-11 22:49      字數:3459
  秦箏狐疑地瞅了太子兩眼後, 還是打開了卷起來的信紙。

  上麵隻有七個字:四月初七,雲崗寺。

  秦箏眼角不由得一抽,這看不看的有什麽區別?

  她麵無表情把信紙還給太子:“相公這是和誰打啞謎呢?”

  太子接過瞥了一眼紙上的字跡, 嗓音沒什麽起伏:“是陸家在郢州的勢力。”

  秦箏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他口中的陸家是誰。

  太子外祖家郢州陸氏乃百年望族, 早些年一直盤踞在郢州之地,族中出了位皇後,族人才漸漸遷入汴京, 不過本家還是在郢州。

  反王李信於祁縣起義, 帶著叛軍一路北上打向汴京,她們出汴京城那會兒, 太子妃娘家秦國公府和太子外祖家太師府就已經被叛軍圍了,郢州在祁縣以南, 所以陸氏本家那邊倒是還沒遭不測。

  秦箏突然意識到太子這是已經和陸家那邊接上頭了?

  這樣重要的機密,他倒是……也不瞞著她?

  剛消停下去的心悸感又來了,而且比前一次還強烈些。

  秦箏輕咳一聲,問:“相公何時同那邊通的信?”

  紙硯前天他才找老大夫拿到手, 筆昨天才製好, 山寨裏又沒信鴿, 他哪能這麽快就收到陸家的回信?

  太子道:“在商船上時同那陳員外討要筆墨寫的。”

  真正讓他答應護衛陳員外平安抵達吳郡的,非是陳員外開出的十兩銀子,而是他需要有人幫忙去送那封信。

  當晚離開京城的隻有那幾艘船,等叛軍在京城搜查無果後,也該反應過來他們是走水路逃走的。

  他已經預料到這逃亡的一路不會太平,讓一個局外人去送信,避開叛軍的耳目,總能多一分勝算。

  秦箏秀眉一蹙:“那位陳員外的瞧著是個精明的, 相公托他給陸家帶信,可不就暴露身份了?”

  太子道:“陸家在郢州產業諸多,又常與京城那邊往來,一些怕在路上被劫的信件,都不是送往本家,而是送往掛名別家的茶樓客棧避人耳目。”

  他這麽一說,秦箏就懂了,太子隨便編造個理由,托陳員外把信送去陸家收集京城情報的茶樓就行,根本不會暴露自己。

  陳員外是個商人,定是無利不起早,太子在船上用劍刺魚表現出來的武藝,想來也是當時情形下唯一能向陳員外展現的籌碼。陳員外知道幫他那個忙,以後靠著這份人情還能撈著好處,才會真的去送信,而不是口頭答應了轉身就放一邊。

  但她們當時就在陳員外的船上,太子卻還托陳員外去送信,可見是怕她們沒法順利抵達吳郡做的第二手準備。

  思及此處,秦箏不得不佩服太子的心思縝密。

  他竟是從剛逃出京城就開始部署這一切了。

  不過她越想就越覺著不對勁兒,太子有這腦子,楚國還能亡了?確定不是原書劇情強行壓製?

  雖然很納悶,但秦箏還有個問題沒弄明白:“陸家人怎會知道我們在兩堰山?”

  畢竟太子寫信那會兒,她們還在陳員外船上,難道太子能未卜先知,知道她們會來兩堰山?

  麵對她的疑問,太子似乎出奇地有耐心:“陳員外的船在青州被劫,打聽一下不是什麽難事。”

  這句話的潛台詞秦箏聽懂了,陸家人隻要收到了太子的信,稍作打聽就能知道他在青州境內。

  不過青州這麽大,哪怕陸家打聽到了林堯他們又從水匪手裏搶走了貨船,如何就能確定她和太子也在兩堰山?

  她黑白分明的眸子看著太子,想問什麽都寫在眼裏了。

  太子眉尾輕揚:“你以為我那晚同寨主談了些什麽?”

  好吧,現在秦箏完全懂了。

  陸家人鎖定他在青州,他再用林堯的人放出點風聲,那陸家人能找到他就不奇怪了。

  她有些詫異道:“寨主已經知曉了我們的身份?”

  太子看著秦箏那張皎若初月的臉,眼底閃過一抹欣賞。

  她比他想象中還要聰明,那些話他隻說一半,她就能猜到是什麽意思。

  他道:“我還未同他說,不過他是如何猜測的就不得而知了。”

  秦箏站在梨樹下若有所思。

  林堯是個聰明人,肯定不會相信他們是普通商戶,但他有分寸,既然答應同太子合作了,就算知道了什麽,想來嘴也嚴實。

  “四月初七在雲崗寺是你們的接頭地點?”秦箏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太子讚許地點了頭:“青州畢竟是叛軍的地盤,陸家也擔心這是叛軍為誘他們上鉤故意作的局,不敢托大,四月初七我去雲崗寺同陸家人碰頭。”

  祁雲寨的勢力,肯定是比不上郢州陸家的。

  秦箏猶豫了片刻,問:“屆時相公是想直接去郢州?”

  太子淺笑著問她:“為何這樣覺得?”

  秦箏不解:“陸家在郢州勢大,相公去郢州不是更好?”

  陸家再怎麽也是太子外祖家,肯定會鼎力支持他複國,這不是明擺著的麽?

  太子臉上笑意更深了些:“你知道為何王朝更迭,而世家長盛不衰麽?”

  秦箏猛地一激靈,以前好歹追過不少曆史劇,權謀小說也看過一堆,對世家她還是了解一點,世家子弟成長起來前都是受家族蔭蔽,族中子弟成氣候後又會反過來為家族牟利,這就是門閥。

  “郢州毗鄰吳郡,吳郡以南都是淮陽王的地盤,陸家想守住郢州,就隻能求助淮陽王。叛軍圍了汴京之前,郢州陸家已經又有一位嫡女嫁去淮陽王府了。”太子的嗓音清冽如舊,神色也很平靜,仿佛說的是同他無關緊要的事。

  “我若去了郢州,且不論陸家是否還願傾全族之力輔佐我,單是被淮陽王和叛軍夾在中間,就已是一步死棋。”

  秦箏聽完隻覺後背一陣陣發涼,她以為太子跟陳家搭上線了就好了,卻沒想到裏邊還有這麽多利益紛爭。

  難怪太子一開始就是借陳員外之手去給陸家送信,因為他根本就沒想過直接去投奔陸家!

  世家素來長袖善舞,陸家那邊借著淮陽王的庇護,這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太子,這樣一來,不管將來得勝的是淮陽王還是太子,他們都落不了好處。

  秦箏突然有點同情太子,世家親情尚且淡薄至此,天家就不用說了。

  他能像個局外人一樣跟她剖析這些,大抵從前就一直是在爾虞我詐中過來的,早不把這些當回事了吧。

  太子說完就對上秦箏憐愛的目光,有些不明所以。

  正巧這時一個仆婦端著盆熱水進後院來:“再過一會兒就能用飯了,夫人洗把臉吧。”

  仆婦送完水便退下去了。

  秦箏這才想起自己要找林昭借梳子的事,她抬手揉了揉自己本就亂糟糟的頭發道:“瞧我,跟你說話都忘記找阿昭借梳子了。”

  太子就坐在石桌旁,秦箏從他身後走過時,他一抬手就拉住了她的手腕,隻是隔著衣袖虛虛握著,力道很輕,仿佛是被風拽了一把。

  在秦箏停下後他就放開了,語氣一如既往的平靜:“不是說了有東西要給你麽?”

  他遞過來的是一把小巧精致的木梳。

  木梳的顏色很新,梳齒排列整齊,齒尖被打磨得圓潤光滑,半點不粗糙,最惹眼的地方是雕在梳柄處的那株曇花,將開未開地綻放了一半,栩栩如生。

  秦箏有些驚喜地接了過來,拿著仔細一番打量,“真好看,你上哪兒買的?”

  話一出口秦箏就覺著不對,太子就沒下過山,能上哪兒給她買梳子去?

  想到昨日他拿著銼刀在院子裏製筆,秦箏猛然抬起頭來:“這是你自己做的?”

  太子隻道:“先將就用著吧,以後再買新的。”

  秦箏趕緊拍馬屁:“集市上賣的哪有這個好看,相公你手可真巧,我就用這個!”

  在秦箏看來,太子性子沉穩,卻是個要強的人,跟她說起陸家人故作不在意,心底或許還是難過的,她多說點誇他的話,轉移他的注意力也好。

  秦箏用木梳梳理長發時,笑眯眯地在心底給自己豎了個大拇指。

  瞧瞧,她多麽溫柔可人,善解人意!

  太子看著秦箏笑得眉眼彎彎的樣子若有所思:

  一把梳子就讓她高興成這樣?

  秦箏梳了幾下,覺得這把梳子質量確實不錯,梳齒處很絲滑,半點不扯頭發,她很滿意。

  把頭發梳順後,秦箏對著水裏的倒影綰自己從盧嬸子那裏學來的發髻,不知道是不是太子一直看著她的緣故,秦箏今天發揮失常,綰好發髻後老有一縷頭發散落下來,她重綰多次後,手都有些酸了。

  在她耐心快告罄時,一隻大手從她手中拿過了木簪,清冷的嗓音似比平時柔和了幾許:“我來吧。”

  太子拿過木簪時掌心不經意擦過她手背,秦箏收回手後,下意識搓了搓手背,似想抹去他留下的溫熱觸感,讓自己心髒不要亂蹦。

  “謝……謝謝。”她幹巴巴道了謝。

  太子一手固定住她綰好的發髻,一手拿著木簪簪進去,撥動頭發時,秦箏隻覺整個頭皮都起了一陣麻意。

  她為了不讓自己分心,索性盯著水盆裏的倒影看。

  水中不僅倒映著她,還有石桌旁那棵開花的梨樹,太子也在其中,隻不過風一直吹,水麵漣漪不斷,秦箏連自己的模樣都看不清了,更別提太子。

  也正是因為看不清,她竟然覺著水裏倒映出來的這一刻似乎挺美好的。

  “好了。”

  太子清越的嗓音響起時,秦箏才回過神來。

  風停了,水盆裏的倒影也清晰了。

  秦箏看著水盆裏自己的倒影,摸了摸太子幫自己簪好的發髻。

  好像還簪得挺好看的。

  怕他笑話自己,秦箏道:“要不是你一直看著,我早簪好了。”

  太子聞言,垂眸睨著她,黑眸幽深:“為何我看著就簪不好?”

  秦箏為了照得更清晰些,是蹲在水盆前的,太子幫她插好簪子後就站直了身體,此刻抱臂靠著那株梨樹半垂下眸子看她,俯視的意味愈發明顯了。

  他的目光一直都是溫和裏透著清冷的,這一刻秦箏卻覺得自己好像渾身都動不了了,隻有心跳在不受控製地加快。

  老天,他這樣問她要怎麽回答?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秦箏:太子太可憐了,我誇誇他,安慰他。

  武嘉帝:給她做個木梳而已,她就這麽開心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