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屢試不爽的迂回進攻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3-01 23:01      字數:2328
  當林子然下令部隊開始進攻後,參謀處的參謀團隊迅速根據作戰計劃對各部隊發出作戰命令。

  根據作戰命令,整個反攻計劃將會分成多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乃是前期準備階段。

  這個準備包括部隊的前期機動,這一次徐騰他們撤退的有些徹底,人家可不是撤退幾公裏,而是一口氣撤退了大約三十多公裏。

  這倒不是說怕了南海軍,不敢過於靠近,純粹是因為三十多公裏外的懷江縣一帶的地形更適合布防,並且之前安隆軍和長期駐防這一地帶抵抗羅海軍,本來就有比較完善的防禦體係。

  此外,一口氣撤退三十多公裏的話,也能夠製造出來三十多公裏的緩衝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河台軍可以通過部署騎兵部隊來埋伏貿然進軍的南海軍,從而扼製南海軍的前進,並拉長南海軍的補給線。

  雖然南海軍可以沿著南羅河前進,使用船隻運輸大量物資,但是離開了南雲港外,南海軍就很難找到比較良好的港口卸載眾多的物資了。

  哪怕是動用一些小港口或者是一些臨時棧橋等措施,但是頂多也隻能卸載一部分物資,而這些物資對於規模龐大的反攻部隊而言,依舊是不夠用的。

  受限於港口設置,南海軍要反攻的話,除了少部分物資可以直接通過船隻運輸抵達前線外,其實大部分物資以及兵力都是需要在南雲港下船,然後通過陸地運輸抵達前線的。

  南海軍之前的一段時間裏,為了避免意外,除了機動力強的騎兵部隊以及少數外圍部隊外,主力部隊是沒有離開南雲港防線的。

  如今要全線反攻了,那麽就要先跨越三十多公裏的距離抵達懷江防線才行。

  這個時候,除了部隊的自身的進軍外,大量的物資調配,隨同部隊一起進軍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別以為這事很簡單,這可是相當龐大的工程,調動大幾萬的部隊進軍很容易,但是要維持大幾萬部隊的激烈戰鬥所需的物資可就不那麽容易了。

  這麽多人需要的物資可是龐大物資的數字,從最基本的彈藥再到被服帳篷乃至其他亂七八糟的物資,幾乎部隊需要用到的東西都得運上去。

  因此前期的準備階段,表麵上來看是部隊的機動,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物資的調配。

  為此,南海軍後勤處是全天候運轉,效仿北伐戰役,成立多個臨時的運輸團,這些臨時運輸團的主體都是臨時征召的民夫青壯,以四輪重型馬車為主要陸地運輸工具,以南雲港為起點,向前線轉發運輸龐大的物資。

  尤其是子彈炮彈的調配更是重中之重!

  如今對於南海軍而言,保持後勤的通暢已經提前囤積,重要性要遠遠超過以往,甚至超過其他的任何一家藩鎮的部隊。

  這是因為南海軍全麵應用後裝線膛武器後,更快的速度所導致的成倍增加的彈藥消耗。

  可以說南海軍的火力優勢,其實是依靠數量龐大的彈藥堆積起來的,沒有足夠的彈藥支撐,哪怕是後裝步槍的射速再快也沒有什麽用。

  前線部隊一旦打起來,彈藥的消耗是非常迅速的,這就需要後勤部隊提前做好準備,不僅僅要在前線提前囤積物資,更需要能夠從來後方源源不斷的運輸彈藥物資抵達前線。

  而後勤處建立的後勤體係,其實遠遠不止南雲港到懷江前線,這一段三十多公裏的距離,嚴格上來說隻是前線後勤線而已,這些臨時運輸團甚至都還會安排部隊進行護送的,外圍也會有騎兵以及主力部隊進行封鎖攔截,避免河台軍潛入並襲擊這些臨時運輸團。

  後勤處的後勤體係,還包括了南雲港到羅海城、羅安城等諸多城市以及地區的運輸路線。

  畢竟一枚炮彈要抵達前線,它首先要從南州機器局或者羅安兵工廠生產出來,然後通過後勤調配裝運上船,通過蒸汽貨輪進行運輸,跨越羅河再進入南羅河,這才能夠抵達南雲港。

  抵達南雲港這個物資戰略中轉中心後,後勤部門將會根據具體的局勢以及命令,調集物資運往不同的前線。

  因為南海軍的反攻,是沒有局限在某一個點,而是針對整個華江縣的,部隊和部隊之間的間隔比較大,南翼和北翼的部隊,間隔達到了三十多公裏。

  之所以距離這麽大,自然是因為南海軍又想要玩老一套的迂回進攻,以一部分部隊正麵牽製住敵軍,然後派遣主力精銳繞行迂回,直接殺入敵軍腹地,形成半包圍的態勢,迫使敵軍主動放棄陣線撤退,再進行追擊以造成敵軍的崩潰。

  如果敵軍不撤退,那還有啥好說的,直接包圍殲滅。

  這一招,南海軍在過去的一年裏屢試不爽。

  既然玩的爽,那麽自然是繼續玩啊!

  而要完成這樣的戰術,對後勤體係的挑戰也是非常巨大的,大範圍的迂回也就意味著物資運輸的距離同樣增加。

  當部隊在前線進行大範圍迂回的話,後勤部隊也得跟在後頭供應物資。

  要不然部隊迂回到一半,打著打著發現炮彈和子彈打光了,很容易被敵人一個反擊直接切斷了退路。

  到時候可就不是戰略迂回包圍敵人,而是陷入敵軍包圍圈了。

  幸運的是,南海軍的後勤係統經過數次大戰的考驗,已經是初步成型,如今這種局麵雖然更複雜,但是南海軍的後勤部門還是有信心完成這一挑戰的。

  後勤部門日夜不停運轉的時候,前線的部隊也是正式踏上了反攻的路程。

  原本就駐防當地的第七師,這一個開始東進,全師沒有繞彎,直接沿著南羅河直奔懷江,而在第七師的北側後位置,乃是第八師。

  這兩個師都是原先就駐防東部防線的部隊,他們對當地的情況更了解,同時準備的也更加充分,因此第一波反攻就是他們。

  在這兩個師之後,乃是第五師以及部分騎兵部隊,更重要的則是大量重炮部隊,之前在北伐戰役裏立功的大量一百毫米加農炮以及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將會再一次成為戰爭的主角。

  為了獲得火力優勢,林子然一口調集了三個重炮團,下轄一百毫米加農炮三十多門,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將近將近七十門。

  這些部隊之外,還有大批的內河戰艦伴隨前進,以提供炮火支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炮艦的一部分也已經換裝了後裝線膛炮,各戰艦加起來也裝備了將近三十門的後裝火炮,基本上清一色都是一百毫米的加農炮,威力不俗。

  但是,如果是熟悉南海軍的人就會發現,這些部隊裏並沒有林子然麾下的頭號王牌部隊第一師,也沒有一起從北方前線緊急南線增援的第四師,更沒有幾支主力騎兵部隊。

  這些部隊在那裏?

  這也是對麵的徐騰所想要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