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與時俱進的徐騰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3-01 23:01      字數:2291
  南運港以東大約五公裏,東部防線前線,此地嚴格上來說並不是羅海郡和安隆郡的邊界線,羅海郡和安隆郡的邊界線還要在東邊八公裏左右。

  但是因為此地是一連串的丘陵山頭,乃是周邊地區僅有比較適合部署防線的地區,因此南海軍的東部防線就是設立在這一地帶。

  整條防線寬約六公裏,以多個山頭上的炮台為核心,中間輔以野戰壕溝防護工事。

  實際上這段隻有六公裏的防線並不算長,河台軍如果要進攻的話,完全可以繞過去。

  但是,如果繞過去的話,他們就無法打通並利用南運河運輸輜重了,隻能是靠陸路運輸。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管南雲城防線的話,等於在身後留下一個大釘子,此地的守軍分分鍾就能夠截斷河台軍的後勤補給線。

  對於一支大規模使用熱武器的軍隊而言,被截斷後勤補給線的嚴重後果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徐騰他們並沒有發現有大量南海軍增援過來,麵對隻有兩萬人不到的南運城防線,而己方率領的大軍足足有十萬之數,哪怕是還要分出兩三萬的兵力牽製住北邊的南海軍第八師,他也能夠集中至少七萬大軍進攻南運城。

  七萬大軍,拔掉南運城這個釘子,順手殲滅一萬大幾的敵軍,這種事不管怎麽看都劃得來。

  徐騰很有信心,哪怕是他知道南海軍有什麽射程很遠的線膛炮以及大量的後裝線膛槍。

  但現在都什麽時候,過去的那麽長時間裏他徐騰也沒閑著啊,雖然手底下沒有大規模的兵工廠無法生產全新的後裝線膛槍炮,但是中等規模的兵工廠還是有的。

  但是他完全可以和廣安郡以及河西郡等藩鎮一樣,利用手頭上的成色比較新的福元火槍改裝為後裝線膛槍。

  至於後裝線膛炮,這玩意就沒辦法了。

  後裝線膛炮的技術難度,主要在於鋼製炮管,而這個又牽扯到了冶鋼。

  之前林子然哪怕是控製了羅安郡,有著羅安兵工廠了,也隻能手工少量打造後裝線膛炮而已,徐騰控製下的河台郡就更沒這個實力了,他手底下連個先進的大型鋼鐵廠都沒有。

  不過人多想辦法總能想到的,徐騰最近就效仿了之前南州機器局生產的前裝線膛炮,讓手底下的兵工廠模仿生產了二三十門的前裝線膛炮。

  雖然炮管質量不咋地,身管壽命非常低,膛線很容易被磨損掉,膛線磨損後這些前裝線膛炮的有效射程甚至還不如原來的那些滑膛炮。

  但是有總比沒有強。

  這些前裝線膛炮勉勉強強也是能用的,有效射程也能夠達到三四公裏呢。

  在有沒有這個關鍵問題前麵,射速非常慢,身管壽命低都不是問題。

  但是這些前裝線膛炮依舊不是他信心的來源!

  他的信心來源是自己的絕對優勢兵力,同時還有經驗豐富的將士。

  他的河西軍常年在河台防線上和東定州的部隊對抗,並且過去很多年裏都能夠得到以南州銀行為首的支援,夥食好,訓練強度高,武備也是相當不錯。

  在徐騰看來,雖然南海軍的裝備優勢更強悍,但是裝備也是要人使用的,隻要自己的戰術得當,那麽完全可以抵消掉他們的武器優勢。

  揮軍西進之前,他和自己麾下的諸多將領們苦思冥想,針對南海軍的後裝線膛槍炮優勢,做出了多種的戰術計劃,並進行訓練。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徹底放棄線列作戰!

  他們從之多渠道得到的南海軍的戰例分析得出,南海軍之所以連戰連捷,後裝槍炮的性能優勢隻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戰術,那就是散兵戰術。

  為此,他們也是鑽研了散兵戰術,並提出應用。

  在林子然征戰的這幾個月裏,人家徐騰可沒閑著,忙著改裝福元火槍,忙著製定新戰術,忙著訓練部隊呢。

  現在,就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徐騰在距離南雲城防線大約五公裏外的時候,就已經是讓進攻部隊散開進行機動,同時騎兵以及偵查部隊前出,攔截對方的小股偵查部隊。

  即便南海軍有射程很遠的線膛炮,但是己方散開作戰,又攔截了對方的偵查部隊的話,對方的火炮就能夠打四五公裏遠又如何?

  之前邵秉他們傻乎乎的,竟然是采取密集隊形作戰,這不是給人家的火炮當靶子打嘛!

  這一路機動前進,充當前鋒的大約兩萬多兵力,在路上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遭到什麽大規模的炮擊傷亡,並不是南海軍的炮兵們沒有開火攔截,而是河台軍的前鋒部隊分成了好多股,在數公裏的戰線上同時前進,並且這些部隊都是采取散兵陣型。

  這隔著幾千米遠,借助地形隱藏機動,南海軍的炮兵們連敵人的主力在那都不知道……

  因此炮擊效果不太好!

  前線的第七師師長王道,也就是刀疤看著這一幕,都是有些驚訝了:“這不是我們的戰術嗎?他們給學去了?”

  沒錯,南海軍最近大半年打仗,步兵部隊就是這麽打的,采取散兵隊形,借助地形快速機動前進,可以有效降低敵軍炮擊的威脅,同時還能采取更加靈活的進攻。

  不過身邊的參謀長楚維明少卿卻道:“雖然都是散兵隊形,但是和我們的還是不太像,師長你看,他們的隊形雖然鬆散,但是缺乏組織和靈活性,大多是以連為單位展開,和以往的獵兵采取的散兵隊形一樣。”

  “而我們的隊形看上去散亂,但實際上聯係的非常緊密,並且各班各排都是相互協同作戰的,進攻的時候,各部隊的站位和距離都是有講究的,而他們的話,更多的隻是單純的拉開了距離!”

  楚維明繼續道:“我倒是好奇,等下打起來的話,他們的連長怎麽指揮這麽大一片的士兵!”

  他說的不是一大堆,而是一大片,前者指的是數量,後者指的是距離。

  在線列時代,一個連長可以直接指揮整個步兵連,因為作戰期間的步兵連線列,也就二三十米而已。

  但是在散兵時代,尤其是裝備了後裝步槍,開始借助地形或壕溝作戰的時候,這個步兵連的作戰寬度能夠達到上百米甚至更遠,單單靠一個連長是無法直接指揮的。

  也不是說隨便臨時安排多幾個軍官就能夠指揮的。

  這裏頭還涉及到了編製以及更詳細的戰術問題。

  而楚維明的猜想很快就是得到了證實,盡管對麵的河台軍采用了散兵隊形,借助地形接近了防線,避免行軍過程中遭到大量的打擊。

  但是當對方接近數百米,雙方開始進入步槍的射程後,對方那看起來像模像樣的步兵散兵線,瞬間就和如氣泡一樣,一戳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