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知錯能改的吳冠林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3-01 23:01      字數:2472
  第一師發起進攻之後,對方的李定鈞所部將士們自然也是發現了,但是麵對第一師的進攻,他們卻是有種素手無策的感覺。

  因為對方的進攻方式和他們預料的不一樣,甚至都是從來都沒有見過的。

  第一師的進攻和傳統部隊的進攻方式有著極大的不一樣,他們沒有列隊衝上去,也沒有說一窩蜂的以密集隊形衝上去,而是利用壕溝、地形進行快速頻繁的機動,機動過程中盡可能的把自己的身子隱藏在障礙物之下,同時在機動的過程中,持續用手中的後裝步槍開火殺傷敵軍。

  第一師發起第一波進攻的時候隻出動了三個步兵團,第二步兵旅負責正麵火力壓製,讓敵軍無法抬頭,而第一步兵旅下屬的第一步兵團則是從左側開始迂回進攻。

  投入的兵力看似很多,但是卻沒有形成密集隊形,也不是直接一股腦全部衝上去,而是分散的,甚至看上去有些淩亂的。

  因為他們的進攻都是以點帶麵,第一步兵團進行迂回進攻的時候,分散在好幾百米的範圍之內,而且也都是在第一線,充當排頭兵的第一步兵營是把前麵個步兵連分開,相互配合進行快速突進,後方的一個步兵連提供火力壓製掩護。

  哪怕是步兵連的進攻,也是層次分明,三個步兵排交替掩護突進,士兵們彎著腰快速突進到一定距離後,會在有利地形的地方趴下來開火射擊,掩護後方的友軍突進。

  但是這樣放大到整個戰場,咋一看的話就會覺得第一師的進攻是散亂無序的。

  然而,實際上他們的進攻是層次分明,而且遵循著正麵牽製,側翼迂回,交替掩護,快速突擊的原則。

  前線的敵軍對第一師,尤其是第一步兵團的進攻方式摸不清頭腦,以至於不知道該怎麽應對,最後節節敗退。

  但是後頭的林子然看到這一幕卻是感歎良多:折騰了這麽多年,總算是搞出來了。

  這種裝備了後裝步槍,采用新型步兵戰術以及團營連排班編製的軍隊,才是未來。

  之前那些列著密集隊形玩排隊槍斃的戰爭模式,早就該扔進曆史垃圾堆了。

  不過想要玩這種新式軍隊,也是不容易。

  這種新式軍隊其實要求並不低,首先必備條件就是後裝線膛步槍,沒有這玩意,士兵們不僅僅不能趴著作戰,而且火力密度也跟不上,根本無法施行這種新式戰術。

  其次需要靈活有效的指揮體係,也就是要形成團、營、連、排、班的指揮體係,同時上下屬部隊的配置要合理,軍官指揮的下級部隊不能太多,這是因為部隊的火力密度大,兵線距離大,導致的部隊展開距離也比較大。

  下級部隊一多根本指揮不過來。

  這也是林子然麾下部隊的都是采取一師四團三營四連三排三班的緣故。

  最典型的就是一個連長指揮三個步兵排剛剛好,同樣的一個排長指揮三個步兵班也剛剛好,假如多出來一兩個排或班,那麽指揮距離就不通暢了。

  這一點,編製上的區別,也是林子然麾下的羅安守備軍和其他藩鎮軍隊的最大明麵區別。

  當代大恒藩鎮非常流行的純步兵編製,尤其是核心的基本戰術編製,都是用六個以上乃至十個兵力大約在百人左右的步兵連組建一支戰術單位,稱之為步兵團或步兵營,團長或營長直接指揮這些步兵連作戰。

  這種步兵團這才是當代標準的步兵編製。

  這種編製是為了適應線列作戰而出現的,在進行線列作戰的時候,才編製能夠讓部隊的兵力更加密集、火力更加猛烈,衝擊力更強,同時也能有效防禦敵軍騎兵衝擊。

  同時因為部隊非常密集,軍官指揮起來也很方便。

  但是,林子然麾下的部隊卻不是這種編製,林子然麾下的部隊一開始就是確定了采用大連編製,每個步兵連有一百四十多人,連下設三個排。

  往上則是四個連組成一個步兵營,三個步兵營組成一個團,如今兩個步兵團組成一個步兵旅,兩個步兵旅為核心,搭配炮兵團,騎兵團,輜重團,工程營等部隊組建一個師。

  這種編製說實話在早期的線列作戰期間沒啥必要,因為當時的線列隊形裏,步兵連作戰都是連長在前頭或側翼騎馬居高臨下帶領兩排或三排橫隊士兵作戰。

  因為士兵部署的非常密集,寬度也才二十來米,連長可以很輕鬆的親自指揮所有士兵作戰。

  頂多就是需要一個排長充當副官,在後排協同指揮而已。

  因此那個時期,林子然麾下的部隊在作戰的時候往往會很尷尬的多出來兩個無所事事的排長,至於各班班長的主要的作用就是充當骨幹士兵,穩住線列,但是指揮作戰嘛,排長都輪不上,更別說他們了。

  但是呢,這樣頂多就是稍微尷尬一些,也不會實際影響作戰能力,畢竟作戰的時候,一個連長就能指揮全部部隊了,不耽誤作戰。

  反倒是在平日裏的部隊管理上更加有效。

  但是這種團營連排班編製真正發揮出來它的戰鬥力,還是在大規模裝備了後裝步槍以後。

  當時在平丹城外的第一步兵團的進攻,結合了後裝步槍以及吳冠林的新型輕步兵戰術後,才是真正發揮出來了靈活而強悍的戰鬥力。

  以至於後續的多次步兵進攻都是表現的相當不俗。

  林子然放下望遠鏡道:“第一步兵團打的不錯,新戰術用起來像模像樣了!”

  吳冠林道:“第一步兵團乃是我軍最先成建製裝備後裝步槍,訓練時間長,戰鬥經驗豐富,能把敵軍打的喘不過氣來很正常!”

  吳冠林說這話的時候,語氣還帶著絲絲得意:“也得益於早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編練了大量的輕步兵連,在部隊裏推行新式輕型步兵戰術,這第一步兵團換裝後才能夠這麽快的適應過來!”

  林子然自然知道吳冠林這話的重點是什麽,不外乎就是新式請步兵戰術這幾個字而已。

  好像不故意提一提,生怕別人忘記了新型輕步兵戰術是他吳冠林搞出來的一樣,也生怕別人不知道是他早期堅持在部隊裏推廣建立輕步兵連,推廣戰術的一樣。

  但是呢,林子然也不準備說他什麽,畢竟這新式戰術,還真是他吳冠林搞出來了,功勞是有的!

  但是,能不能臉皮別這麽厚,三天兩頭掛嘴邊……

  林子然不說話,一旁的吳冠林也是個妙人,一看林子然不說話,當即就是道:“這還全賴大人您早年提出來的這種新編製啊,卑職雖然搞輕步兵戰術多年了,但是以往的時候根本無法實用,也就是有了大人您搞出來的新式編製,這才能逐步成型了,如今加上後裝步槍,這才算是真正的大成啊!”

  吳冠林繼續說著:“編製和裝備才是戰術之基礎,我軍能有今日之戰力,全賴大人的新編製和大人推動設計的後裝步槍啊!”

  林子然此時表情稍微緩了換緩!

  這才像話嘛!

  老子都沒吹,你吹個屁!

  吹也就算了,隻顧吹你自己的新戰術,也不吹吹老子搞的新編製和後裝步槍。

  怎麽當的手下!

  不過這個吳冠林也算是聰明,能夠及時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