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恒傳統:騎馬圈地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3-01 23:01      字數:2435
  如果他的第一師直接發起強攻的話,自己的師屬炮兵團估計會被壓製,就算不被壓製估計炮擊效果也不會太好,步兵如果直接衝鋒進攻,那就是送死。

  隻能是在外圍開始挖掘交通壕推進,但即便是這樣,也會麵臨敵軍火炮居高臨下的打擊。

  當然了,他之所以隻是皺眉而不是絕望。

  那是因為他盡管認為這定江要塞很難打,但是卻並非打不下。

  火炮被壓製了,那麽就挖掘交通壕逐步推進,然後利用己方後裝步槍的戰術優勢,躲在戰壕裏推進,對準數百米外的敵軍進行逐一獵殺。

  敵軍不冒頭的話繼續推進到數十米,然後通過投擲手榴彈、動用己方的九斤輕型臼炮等方式發起進攻。

  如果敵軍進行反衝鋒,那麽更簡單了,自己的後裝步槍火力將會讓對方見識見識什麽叫做步兵火力風暴。

  至於那道十多米高,同時也有十多米厚的城牆,隻靠他們第一師是不行了。

  得等到主力部隊的重炮抵達!

  隻要己方的炮兵部隊抵達,利用遠程火炮壓製敵軍城頭上部署的炮兵部隊後,重炮部隊上前發起炮擊,接下來又是老一套的進攻套路。

  整個過程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己方進攻部隊的傷亡可能會比較大。

  而傷亡大,這就是大麻煩了。

  藩鎮之間的部隊交戰,對傷亡的承受能力非常有效,尤其是進攻作戰,絕大部分部隊傷亡超過百分之十基本就會喪失進攻能力了。

  這和軍官指揮能力什麽的沒有關係,而是士兵們不願意繼續送死。

  大家都不傻!

  大恒識字率其實挺高的,雖然因為戰亂的緣故有所下降,但是現在成年男性的識字率也就可以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人家哪怕隻是個士兵,很多也是讀過書,雖然學曆低了點,人家也知道這隻是一場內戰,而且還是藩鎮之間的內戰。

  任憑你林子然吹出花來,人家也是認定了,這隻是一場內戰,打來打去還不是一個鳥樣。

  亂世吃飯艱難,當兵吃糧也隻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但是林子然想要讓這些士兵們為自己死戰不退,那就別指望了。

  林子然說多幾句,那些士兵們心裏就會嘀咕:說的那麽好聽,你林子然咋不提著槍和我們一起衝鋒啊!

  話說,內戰無力也算是大恒人一個傳統了……

  大恒千年來爆發的內戰次數多了,但是絕大部分時候內戰都是打的比較軟弱無力。

  曆史上也很少有因為內戰而導致人口大幅度減少的情況。

  話說如果每一次內戰都死磕,估計大恒人早死光了,不可能持續擴張到現在的七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人口突破兩億多。

  大恒人善戰,那隻對外征戰,可不包括內戰。

  大恒人打外戰的時候都是勇猛無比,大恒帝國打一場恒奧戰爭,傷亡突破百萬但還不是照樣打,後來之所以被迫和談純粹是因為財政崩潰打不下去了。

  對外征戰大恒人之所以這麽積極,這也和大恒人的部分傳統有關,比如攻克某個敵國土地後,一般都是會把土地直接分給參戰士兵,按照軍功不等直接分土地,那可是動不動就是幾百畝上千畝的分。

  有時候占領的土地麵積太大,參與戰鬥的士兵太少,軍方甚至會讓士兵們在規定時間內騎馬圈地,規定時間能能圈多少那都是你的。

  還有戰利品規則,除了軍需以及大件戰利品之類,對於大多情況下,士兵繳獲的私人戰利品,不要求上交。

  甚至兩百多年前的時候,還出現了‘金幣規則’。

  當時大恒剛統一就和西邊四國開戰,戰爭時期有一個步兵連攻占了攻克了一座敵國銀行,在裏麵發現了地下金庫,並有大量的金幣!

  直接把偌大一個金庫的金幣直接讓士兵們取走是不可能的,那可是一整個國家的金幣儲備呢,但是不給更不行,這不符合大恒傳統。

  最後根據大恒人的優良傳統,專門製定了一條‘金幣規則’:凡是當天參與進攻該金庫的士兵穿著標準軍服,不得攜帶其他物品或穿多餘衣服進入金庫,然後甭管你手拿,還是用衣服包著走,能帶走多少金幣,那都屬於你。

  陣亡或受傷的士兵們則可以派遣家屬或代表參加。

  最後大部分士兵都選擇了用衣服盡可能的包裹著金幣,然後拖著出去

  這個金幣規則,那可是相當出名,大恒人喜聞樂談的事,後來大恒軍方甚至為了迎合這個需求,特地在後麵的軍服裏加個幾個小設計,附帶綁帶,就是為了能夠讓士兵在這種關鍵時刻,用軍服充當包袱盡可能的攜帶更多的金幣。

  這一軍服設計,兩百年來從未變過,哪怕兩百年來一共也沒執行過幾次,那怕現在林子然麾下的羅安守備軍的標準軍服,其實都是有附加的綁帶以及扣子的。

  從這個金幣規則就可以看的出來大恒人在對外擴張的態度了。

  每一次對外戰爭,那都是一場利益瓜分的盛宴,要不然也不會每一個大恒人一聽說對外打仗了,全都跟打雞血了似,甭管是普通人還是權貴子弟,一個個都是興奮激動的報名參軍,生怕去的晚戰爭提前結束沒能撈到戰功、戰利品。

  但是內戰嘛!很抱歉,大恒人普遍沒啥興趣,反正打來打去也就那個鳥樣,金幣規則、跑馬圈地這些規則在內戰中不施行,也沒人敢這麽玩。

  你一藩鎮打贏某個藩鎮後,敢在新地盤裏玩騎馬圈地,人家農民分分鍾拿出火槍來一搶崩了你,鬧大了直接起義給你看。

  話說,大恒人,尤其是農村地區,成年男性的火槍持有率是百分百,人手一杆火槍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也是千年傳統,早些年打仗直接募兵就行,士兵往往自備馬匹和火槍參戰。

  嗯,五十多年前的幾十萬起義軍基本都這麽來的。

  所以這打內戰基本沒辦法玩騎馬圈地,金幣規則這些東西。

  而不能分更多的土地,又沒有戰利品,打個毛,混口飯吃就行了……

  至於林子然統一羅安還是李定鈞統一羅安!

  關他們屁事!

  甭管誰當郡守,他們都還是混飯吃的普通士兵,不會有任何的區別,甚至都不用擔心會失業,因為甭管誰當郡守,都得讓他們當士兵。

  羅安郡就這麽多的人口,合格兵員就這麽多,除開這十來萬人,林子然就算想要另行招兵那都是不可能的事。

  從這一點上,其實大恒各藩鎮裏的部隊之所以投誠的那麽幹脆,除了軍官們自己的因素外,也和這些普通士兵們有關係,人家心裏明白著呢!

  徐中書是知道這些的,雖然平日裏大家都不說,但是你真敢在這種內戰裏讓士兵發起死亡衝鋒,人家分分鍾嘩變給你看。

  所以,靠步兵直接衝鋒強攻要塞,那是不靠譜的。

  還是得依靠重炮,利用後裝火炮以及後裝步槍的射程優勢,給對方製造傷亡。

  當對方傷亡多了,不用打他們自己就投降了。

  為啥?

  因為對麵李定鈞麾下的士兵,和林子然麾下的士兵沒有區別,他們也不願意為了李定鈞而死戰!

  和自己的小命比起來,李定鈞算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