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恒奧港口互換協議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8-07 11:10      字數:3955
  現在全藍星的人都知道,這些奧爾人和大恒人幾乎好到要穿同一條褲子了。

  最近十幾年來奧爾王國和大恒帝國的關係持續升溫,雙方除了沒有簽訂正式的軍事同盟條約外,其他各方麵的合作基本上和一個盟友沒啥區別了。

  雙方的軍械武器領域的合作就不用說了,奧爾人的陸海軍裝備,連帶兩個小弟國家的裝備,清一色的恒造,大恒人為了武裝奧爾人,連最新銳的戰列艦都敢買,並且最先賣給他們速射炮以及硬化裝甲。

  而大恒帝國也是幫助了奧爾人建立起來了他們僅有的一個中型兵工廠,可以生產輕武器以及彈藥,這座兵工廠在奧爾戰爭期間發揮出來了不小的作用,在戰時供應了大量彈藥。

  戰爭結束後,奧爾人又花費巨資,請大恒人幫忙擴大,升級該兵工廠的規模,讓該兵工廠具備了量產中小口徑火炮的能力,同時擴大彈藥產能。

  如果不是奧爾人人口實在少了點,也沒啥鋼鐵煤炭資源不太適合發展重工業的話,大恒都能夠扶持他們搞出來一個大型兵工廠出來。

  奧爾王國去年的時候,甚至和大恒帝國達成了軍港互換協議。

  雙方各自把一個港口租給對方作為軍事基地使用。

  這種軍港互換協議,可不是說什麽殖民租借,而是純粹的平等軍事合作,一般隻會出現在軍事同盟之中。

  大恒人和奧爾人說什麽這隻是為了更方便的進行遠洋訓練之類的,但是誰都可以看的出來,不僅僅是恒奧兩事合作的更深入合作,同時也是大恒帝國加強海外軍事力量投送能力的嚐試。

  這兩個國家現在除了沒有簽訂正式的軍事同盟協議外,實際上已經和軍事同盟沒啥區別了。

  這種情況下,奧爾人的海上力量持續擴大,更是讓奧斯力帝國寢食難安。

  他們為了對抗大恒帝國的南侵野心,本來就已經很吃力了,現在再加上一個奧爾王國也是站在了大恒人這邊,這一旦爆發戰爭的話,他們奧利薩帝國的海軍力量是否還能夠守住無盡海峽,這可就一個未知數了。

  奧利薩帝國的宮廷裏,他們舉行的絕密高層會議裏,他們的海軍大臣憂心忡忡道:“據我們所知道,奧爾人的兩艘戰列艦和兩艘裝甲巡洋艦已經正式回國服役了,而且他們還有更多的戰艦正在恒蠻子那裏建造,三四年後等這些戰艦也建成回國,恐怕會對我們的海上優勢造成一定的威脅!”

  “如果他們真的和恒蠻子聯手的話,那麽我們的艦隊在遠洋作戰上將會處於較大的劣勢了!”

  “根據我們的情報,恒蠻子已經是服役了至少六艘高幹舷戰列艦、至少六艘高幹舷二等戰列艦或裝甲巡洋艦,此外還有數量不明的主力艦正在舾裝或船體施工中!”

  “再加上奧爾人現在服役的這兩艘高幹舷戰列艦和兩艘裝甲巡洋艦!”

  “這雙方加起來就是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一共十六艘新銳的主力艦!”

  “而我們帝國海軍的新銳遠洋高幹舷主力艦,目前隻服役了四艘戰列艦和四艘裝甲巡洋艦,在數量上隻有對方的一半。”

  “而計算正在施工當中的戰艦,我們的劣勢更大,有明確的情報表明,恒蠻子的海軍正在有至少六艘戰列艦正在施工當中,至少八艘裝甲巡洋艦正在施工中,其中有幾艘已經臨近服役。”

  “奧爾人也向恒蠻子新訂購了兩艘戰列艦和四艘裝甲巡洋艦!”

  “兩者相加就是八艘戰列艦在建,十二艘裝甲巡洋艦在建!”

  “而我們正在施工中的戰列艦隻有三艘,裝甲巡洋艦兩艘!”

  “如果說現在我們還可以依靠大量的舊式戰艦維持目前的均勢,確保無盡海海峽的優勢,那麽過上幾年,隨著我們的舊戰艦不堪用之後,我們的海軍將會處於絕對的被動當中!”

  “如果我們不擴大海軍投入,不用五年時間,我們恐怕就隻能困守港口,再等多幾年,恐怕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大搖大擺的掌控無盡海峽了。”

  奧利薩帝國海軍大臣的話,讓一票奧利薩帝國的文武重臣們擔憂不已!

  海軍處於劣勢他們也不是不知道,需要進一步擴充海軍也是現實需求,但是奈何擴充海軍太花錢啊。

  自從大恒帝國統一以來,為了應對大恒帝國的威脅,短短十年左右,奧利薩帝國已經是先後啟動了三次的海軍造艦計劃,新建造了一大批的戰艦。

  本來以為這些新戰艦已經足以應對局麵了,但是沒有想到這年頭的技術發展的實在太快。

  一場伊安海戰,讓他們在乾聖八年之前開工建造,甚至連帶著還幾艘沒建成的戰列艦就成為了過時落後的戰艦。

  這些戰艦可不是一艘兩艘,而是一大堆啊!

  自從乾聖元年開始,他們陸續開工建造,配屬三百毫米艦炮為主炮的各種一等戰列艦就有八艘,二等戰列艦八艘(他們的二等戰列艦都是屬於近海戰列艦),一共十六艘主力艦呢。

  一共十六艘的主力艦,其中有幾艘甚至都還建成服役呢。

  竟然因為一場伊安海戰,通通淪為過時戰艦,這個結果差點沒讓奧利薩帝國海軍的高層將領們氣的吐血。

  其實他們的過時戰艦都不算多的。

  伊安海戰後,克魯爾王國海軍的二十多艘一等戰列艦以及十幾艘二等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加起來超過四十艘主力艦也是在一夜之間過時落後。

  可凱爾帝國也是有二十多艘主力艦過時落後,瓦利亞帝國也有二十多艘。

  迦菲亞帝國也有十幾艘。

  其實就連大恒帝國自己,也有七艘一等低幹舷戰列艦(兩艘永林級,五艘無盡海級)、四艘低幹舷裝甲巡洋艦,一共十二艘主力艦被迫退居二線。

  這還是在奧爾戰爭前,緊急出售給奧爾王國三艘二等戰列艦,奧爾戰爭後又是出售了一艘無盡海級戰列艦給奧爾王國海軍應急的情況下,要不然加上這四艘,那就是十六艘了。

  實際上,如果不是大恒帝國海軍提前一年,在乾聖七年夏天就自己主動放棄了低幹舷的建造,轉而施工建造京州級戰列艦為代表的新一代戰列艦的話,依照那幾年大恒帝國海軍的造艦速度,僅僅是一年裏恐怕就得開工至少兩三艘戰列艦和好幾艘的裝甲巡洋艦,那樣的話,過時落後的戰艦還得再加上五六艘。

  奧爾戰裏的伊安海戰以及最近的西大陸東部海戰,這前後三場海戰給藍星各國海軍的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

  能夠讓世界各國海軍的現役乃至在建中的主力艦一夜之間全部過時,淪為廢物的海戰,在藍星海戰曆史上也就隻有這麽兩次而已。

  伊安海戰徹底宣告了近距離封鎖海軍思想的失敗。

  各國海軍在伊安海戰後一股腦的開建高幹舷戰艦了,這不僅僅是戰艦的變化,背後意味著的是海戰思想的變化。

  西大陸東部海戰,宣告了速射炮時代的來臨,直接讓之前流行了十幾年的重點防護理念宣告破產。

  這兩大變化,直接導致了海軍的巨大變革。

  然而這種變革,對於有些國家來說是好事,對於有些國家可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對於大恒帝國而言,這自然是大好事,兩次海軍變革裏,大恒帝國海軍提前數年布局,獲得了領先優勢。

  對於克魯爾王國海軍來說,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連續的海軍變革後讓他們的一大票舊式主力艦迅速淪為二線,這損失可是大了去。

  不過人家好歹是世界第一強國,硬實力擺在那裏,僅僅是三年多,他們就已經服役了至少九艘新銳戰列艦。

  這九艘新銳戰艦裏至少五艘都是原本正在施工當中的低幹舷戰艦,奧爾戰爭後直接修改設計,依靠其強悍的工業設計能力,硬生生改成了高幹舷戰艦。

  而且更多的新銳高幹舷戰艦還在施工當中,哪怕是進入高幹舷領域,他們依舊是第一海軍,並且正在迅速拉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

  連先發的大恒帝國海軍,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克魯爾王國海軍進入高幹舷時代後一騎絕塵,僅僅是三年多時間就後來居上甩開了自己,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但是,克魯爾王國和其他國家海軍一樣,在最近兩三年裏開建的主力艦,受限於硬化裝甲以及速射炮技術的限製,或者說幹脆就是不知道這種威脅,因此他們的戰艦大多還是才用的重點防護理念,雖然都有裝甲帶,但是裝甲帶的防護麵積一般不夠大,尤其缺乏對上部的副炮炮廊,前後位置、艦橋等部位的保護。

  這種所謂的高幹舷戰艦,如果遭到速射炮的密集火力打擊下場也會很不妙。

  這一點上,他們的高幹舷戰艦和大恒帝國自乾聖七年後開建的新一代高幹舷戰艦還是有極大的區別,大恒帝國乾聖七年開始建造自用的主力艦,可都是清一色的配屬硬化裝甲和速射炮,並且采用全麵防護思路,就連二等巡洋艦那些輔助戰艦,都是配有硬化裝甲的側舷裝甲帶,雖然隻是薄薄一層,但是依舊足以抵抗火力比較弱,沒有被冒穿甲彈的中小口徑艦炮的打擊。

  除了大恒帝國外,各國海軍的全麵防護理念,直到乾聖十一年後,也就是速射炮以及硬化裝甲大規模普及後才逐漸興起。

  之前可沒人這麽玩,就算想要搞,但是沒有硬化裝甲減輕裝甲重量也無法實現全麵防護。

  這意味著,之前他們所建造的戰艦裏,除了極少數特殊用途的戰艦外,其他絕大部分主力艦都因為防護麵積不夠大的緣故,在麵臨速射炮打擊的時候防護能力不足。

  他們要扭轉局麵,就必須建造采用硬化裝甲擴大防護麵積,采用全麵防護理念,同時配屬大量速射炮的新戰艦。

  而這意味著巨大的投入。

  短時間內的連續巨大投入,連克魯爾王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都逐漸感到了吃力。

  最近十年時間,克魯爾王國每年都是保持著高強度的造艦,伊安海戰前就造了四十幾艘各類主力艦,伊安海戰後又一口氣造或改裝了十幾艘,船台上還有更多在建!

  這還不包括數量及其龐大的各類一等巡洋艦、二等巡洋艦、三等巡洋艦,實際上他們的各類巡洋艦更多,一些建造比較多的巡洋艦型號都是十幾二十艘,一打一打的造。

  克魯爾王國想要保持第一強國的地位,確保海軍能夠同時應對三線作戰,過去所投入的資源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五十幾艘現役主力艦就是明證。

  然而現在,上述幾乎所有現役戰艦都無法有效抵抗速射炮的攻擊!

  幾乎所有現役戰艦一夜之間全部過時,饒是克魯爾王國也會感到心痛,不過好在雖然過時落後,但是其他國家的現役戰艦同樣也會過時落後。

  除了大恒帝國自乾聖七年後開工建造的一係列戰艦!

  而這,足以讓大恒帝國海軍占得一部分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