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第二次伊安海戰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7-28 19:09      字數:3392
  眼瞅著第三次卡蘭高地戰役是玩不轉了,克魯爾王國自然是不會輕易放棄,一方麵是動用各種力量調運物資,另外一方麵,克魯爾王國也是出動了他們引以為傲的海軍!

  雖然乾聖八年夏天的一場伊安海戰,被魚雷艇襲擊導致多艘戰列艦沉默,並且讓克魯爾王國海軍成為了全球海軍的反麵教材。

  但是克魯爾王國海軍也是從這一場典型的失敗海戰裏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近距離封鎖戰略被全麵拋棄,進而開始執行遠距離封鎖戰略,建設大量高幹舷戰艦。

  同時因為露炮台戰艦無法執行對陸炮擊支援任務,因此克魯爾王國海軍是把眾多的低幹舷炮塔戰艦抽調了過來,同時還緊急建造了一批對陸支援炮艦。

  這種所謂的對陸支援炮艦,純粹就是戰爭的應急產物,一般兩三千噸的排水量,采取的是低幹舷加炮塔式設計,配屬大口徑艦炮,至於航速,機動性什麽的自然是不考慮了。

  人家克魯爾王國方麵弄的這些對陸支援炮艦,就沒考慮過讓它們單獨行動或參與海上交戰,這玩意純粹是用來轟擊岸防炮台的。

  它們執行任務的時候,後頭還會跟著一堆的戰列艦為它們提供保障呢。

  而這種對陸支援炮艦,和大恒帝國海軍前些年提出來的所謂‘近海戰列艦’的戰術定位非常的類似,那就是跑到敵國沿海,執行炮轟任務。

  隻不過大恒帝國海軍雖然有這麽個概念,最後還是沒真的去搞,畢竟這種戰艦用途太單一,而且需要強大的遠洋海軍作為支撐。

  要使用這玩意,你首先得掌控製海權,要不然分分鍾就是成為別人的靶子。

  這一次,克魯爾王國海軍就是抽調了大量的炮塔戰艦以及專門緊急臨時建造的對陸支援艦,同時還有數十艘魚雷艇,在後頭一大票戰列艦、巡洋艦的掩護下,靠近了伊安港。

  不得不說的是,家大業大的克魯爾王國海軍緩過神來後,哪怕是玩這種和岸防火力硬拚的強攻軍港的戰鬥,依舊是玩得起。

  克魯爾王國海軍逼近伊安港,這也意味著第二次伊安海戰正式爆發!

  奧爾王國方麵的主力艦隊前期避戰,不過當天夜間就是向外衝擊,其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掩護魚雷艇部隊發起魚雷襲擊。

  但是沒有想到,人家克魯爾王國海軍隻是在白天裏做了個樣子,一到晚上就把一票沒啥機動力的炮塔戰艦撤出近海,同時一大票加裝了更多中小口徑副炮,探照燈的巡洋艦,魚雷艇驅逐艦悄然上前。

  等到雙方主力艦隊開始在夜色中交戰的時候,奧爾王國海軍的魚雷艇部隊也是發起了突襲,但是這一次奧爾王國海軍的魚雷艇部隊損失慘重!

  因為克魯爾王國海軍是有備而來,所有的船隻都是加裝了大量的探照燈以及大量的多管或單管五十七毫米、四十七毫米速射炮。

  在探照燈下,奧爾王國海軍的魚雷艇艦隊很快就被發現,繼而遭到了密集的五十七毫米、四十七毫米速射炮的攔截炮擊。

  這些小口徑速射炮的射速極快,雖然單個炮彈威力不大,但是對付隻有幾十噸,大也不過百來噸的魚雷艇還是很管用的。

  最重要的是,克魯爾王國海軍的中小巡洋艦、較大型的魚雷艇驅逐艦多!

  用超過四十艘的戰艦,無數門速射炮攔截區區二十多艘魚雷艇的襲擊,這要是還攔不住,他們克魯爾王國海軍就可以集體自殺了。

  雙方混戰到下半夜,以奧爾王國海軍撤回港口而告終!

  這一次的雙方夜間大混戰裏,奧爾王國海軍的魚雷艇部隊二十多艘損失過半,但是卻沒能取得任何的擊沉戰果,隻是重創了克魯爾王國海軍一艘一等巡洋艦,它們的大多部分魚雷艇甚至連靠近發射魚雷的機會都沒有,就是被先後擊沉了十多艘。

  雙方主力艦隊之間的交戰,奧爾王國海軍也是不可避免的處於下風,平波號二等戰列艦被擊沉,一艘公主號戰列艦被重創,克魯爾王國海軍這邊隻有兩艘戰艦受輕傷。

  第二次伊安海戰,以克魯爾王國海軍大獲全勝而告終,他們用自己數量龐大的艦隊和頂級的國力證明了,就算現在的魚雷艇威脅很大,但是隻要我戰艦夠多,一樣能夠把魚雷艇打成渣。

  不過這也是給了很多國家的海軍將領啟發。

  幾十噸的魚雷艇是沒啥用了,扛不住五十七毫米、四十七毫米的速射炮,但是噸位更大,航速更快的魚雷艇呢?

  比如說現在很多國家也有的兩三百噸的大型魚雷艇,比如大恒海軍的甲一魚雷艇,這玩意就是三百多噸的魚雷艇,奧爾王國海軍裏也有三艘,這三艘雖然也遭到了密集的火力攻擊,人員傷亡極大,但是卻是沒有被擊沉,而是帶著一身傷痕成功發射了魚雷,重創了克魯爾王國海軍一艘巡洋艦,最後還成功撤退。

  魚雷艇大型化!

  這是很多國家的海軍所看到的!

  同時他們也會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魚雷艇大型化後,該怎麽對付魚雷艇?

  四十七毫米和五十七毫米速射炮雖然射速很快,但是威力到底有限,至於口徑更大的機關炮,那是很難搞的,如果容易高的話,各國海軍也不會一股腦的把最大口徑的機關炮的口徑定位五十五毫米或五十七毫米了。

  就是因為超過了這個口徑之後,傳統結構的射速結構已經不管用了。

  大恒帝國海軍選擇的方案是七十五毫米管退速射炮,但是其他國家現在連中口徑速射炮的概念都還沒有呢,而大恒帝國又是對速射炮遮遮掩掩,外國想要搞清楚可不容易。

  第二次伊安海戰,奧爾王國海軍失利後,也就隻能躲在港口內依靠岸防火力保護了。

  這個時候,克魯爾王國海軍則是動用炮塔戰艦對岸防火力進行密集的炮擊,雖然用戰艦,哪怕是炮塔戰艦和岸防火力打起來也比較吃虧,但是克魯爾王國海軍家大業大,不在乎這一點,這打起來開始熱鬧的呢。

  隻不過打著打著,克魯爾王國海軍就先後有一艘靠近炮擊的炮塔戰艦不幸撞上了水雷,最後轟的一聲就是被炸出一個大洞出來,話說這水雷還是他們自己布置的……

  克魯爾王國海軍為了封鎖伊安港,反複部署了好幾次的水雷,奧爾王國方麵也是經常掃雷,但是總是會有漏網之魚的。

  這不,這會就把自己的一艘炮塔艦給炸了!

  但是沒事,克魯爾王國海軍家大業大,一艘區區兩千多噸的近海炮塔艦而已,沉了也就沉了,反正艦上的水兵大多成功逃生,沒多少人員傷亡。

  打到現在,其實奧爾海軍已經是隻能在港口裏苟延殘喘了,進出航道很快就被徹底布雷封鎖,岸防炮台也是遭到了密集炮擊,損失不小。

  也就是這港灣有著高山阻攔,外海的戰艦的艦炮,無法對港灣內的戰艦進行直接炮擊,至於登陸嘛,克魯爾王國之前登陸過一次就怕了,現在是說什麽都不會登陸了。

  徹底把伊安港的岸防設施打掉,然後部署了無數水雷徹底封鎖了該港口後,克魯爾王國海軍轉戰其他沿海港口,挨個進行炮擊。

  一時間也是讓奧爾王國損失不小。

  奧爾戰爭,就是在一邊打一邊談的過程裏度過,但是打到現在,其實雙方都不想打了,所以雙方都發現無法通過軍事行動來迫使對方屈服的時候,雙方的談判才是進入了實際性的階段。

  最後在乾聖十年三月份,雙方在大恒帝國首都京師正式簽署了停戰協議,這一份協議裏的主要內容就兩條,一條是奧爾王國開放石油行業,第二條則是維納貝王國、安德爾王國出資三億恒元從納特爾王國、伯德公國裏購入各自兩片的爭議領土。

  這兩片領土實際上本來就是維納貝、安德爾控製的,說是爭議領土的購買費用,說其實這隻是一個借口,實際上這是奧爾王國賠償給克魯爾王國的賠款。

  雖然無緣無故遭到敵人入侵,最後還要賠好三億給敵人很憋屈,但是總比戰爭一直僵持下去,最後戰敗強得多。

  而且這也繞過了賠款的名義,隻是說這是購買土地的費用,而且還是發生在各自的小弟之間,和奧爾王國和克魯爾王國本身沒啥關係,這也就避免了輿論的惡化。

  再說了,隻是錢而已,他們奧爾王國別的不多,就是黃金多,這三億恒元他們甚至都不用分期付款,隻要協議達成,在各大國的見證下,他們將會以黃金一次性付清。

  不管怎麽說,奧爾戰爭爆發兩年後終於是結束了,而這一場奧爾戰爭,又是讓全世界的人對未來的戰爭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不少人還覺得這奧爾人這個土豪真有錢,打仗兩年他們最少也花了好幾個億,現在三個億的賠款又是不眨眼直接拿出來,搞的瓦利亞帝國等大國的高層們都是琢磨著,自己要不要也去撈一筆。

  但是一看奧爾戰爭裏克魯爾王國都是灰頭土臉,虧損嚴重,再加上大恒帝國也是開始公開站出來為奧爾王國撐腰,他們又有點猶豫。

  克魯爾王國可是在奧爾王國死磕了兩年,但就戰爭而言,其實克魯爾王國也沒能使得奧爾王國徹底屈服。

  雖然說最後撈了一筆賠款和石油利益,但是這點收益和兩年二十多億恒元的戰爭支出比起來,那可就是虧大了!

  淨虧損至少十幾個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