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大恒調停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7-27 18:33      字數:3263
  除了能夠拖住克魯爾王國的發展步伐外,還能從戰爭裏直接獲得大量的好處。

  哪怕是奧利薩帝國也是有意無意支持兩國進行戰爭,因為他們靠的更近,在戰爭裏獲得的好處並不會比大恒帝國少多少。

  克魯爾王國為了維持戰爭,除了本土生產並調運大量物資外,為了節約成本,還會就近從周邊國家采購大量的物資,其中大恒帝國和奧利薩帝國就獲得了最大的好處。

  不僅僅是這兩個國家,周邊國家裏,哪怕是沒啥工業,但是因為距離奧爾王國隻間隔了一個海峽的列季王國,都是依靠著克魯爾王國的大批農畜產品以及其他普通物資的訂單獲得了大批的好處。

  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希望奧爾戰爭繼續下去!

  但是讓世界各國很可惜的是,這一場戰爭在乾聖十年初的時候,卻是有了要結束的苗頭。

  雖然戰爭期間,克魯爾王國的海軍一直都是持續封鎖了奧爾王國的海岸線,去年十月份其陸軍部隊也是終於拿下了卡蘭高地,殺入了奧爾王國本土。

  但是奧爾王國的部隊並沒有崩潰,而是繼續依托國內的複雜山地地形進行節節抵抗,以至於最近半年裏克魯爾王國的軍隊傷亡數字節節攀升。

  同時因為克魯爾王國為了這一場戰爭已經花費太多太多的資金了,他們大量發行國債導致財政壓力較大,而且民眾也是對快速上漲的戰爭稅極為不滿。

  而且奧爾人不會輕易屈服,那可是一個百年來,遭到了十幾次入侵的國家,其國民對抵抗侵略已經是習以為常,要不然也不會采取全民皆兵的兵役製度了。

  克魯爾人很悲觀的預計,如果繼續打下去的話,花費恐怕還得再翻幾番,傷亡怕是要幾十萬人。

  同時奧爾王國雖然不會屈服,但是也知道繼續打下去自己不死也得半殘,畢竟他們部隊的傷亡更大,而且自從戰爭進入到他們本土後,他們的普通民眾以及國內生產都是受到了極大的印象,因此他們也是通過第三方向克魯爾王國釋放了善意的信號。

  這些情況,都是影響到了克魯爾王國內部的局勢。

  乾聖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克魯爾王**務大臣,國王首席軍事顧問,當年一手挑起奧爾戰爭的科裏公爵在內外的龐大壓力下宣布辭職!

  此人的辭職也意味著克魯爾王國內部主戰派的徹底垮台,主和派占據了王國政壇的上風!

  等到了乾聖十年一月份後,基本上藍星各大國的外交人員都知道,這奧爾戰爭怕是打不下去了,因為克魯爾王國的外交大臣已經前往大恒帝國京師,同時奧爾王國的霍利巴特王儲同樣是公開前往大恒京師,準備參加京州會談了。

  兩國之所以把談判地點選擇在大恒帝國京師,這除了奧爾王國方麵的要求外,也和大恒帝國自己有關係!

  那個啥,幫奧爾王國向克魯爾王國傳遞善意的第三方,就是大恒帝國!

  再怎麽說,奧爾王國這些年在大恒帝國花的錢那也是大幾億了,看在這麽多錢的份上,大恒帝國都得承認一句,奧爾王國是自己的半個小弟。

  所以大恒帝國自己也不願意看見奧爾王國被克魯爾王國徹底打殘!

  這奧爾王國要是真繼續打下去,他們就算有黃金,但是也絕無可能擋得住克魯爾王國這種世界第一工業國。

  唯一的區別就是能支撐幾年,兩年?三年?四年?

  戰敗是必然的!

  但是克魯爾王國那邊也不想繼續打下去了,他們真要打也能贏,但是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現在都花了這麽多錢了,繼續打下去恐怕五十億恒元都不夠,這麽多錢饒是克魯爾王國也會感到龐大的壓力。

  畢竟對於克魯爾王國而言,這不是什麽你死我活的生存之戰,充其量也隻是一場侵略小國,奪取黃金和石油的戰爭而已,這是為了利益而戰。

  這種戰爭他們克魯爾王國過去幾十年裏打過很多,但是規模一般都有限,同時呢花費也有限。

  但是這一次的奧爾戰爭,花費遠遠的超過了他們的預估。

  當利益有限,代價有過大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不樂意了。

  這個時候,奧爾王國那邊讓大恒帝國幫忙調停,同時他們自己也是在其他國家上用黃金開道,爭取更有利的國際外交輿論環境。

  最終,在大恒帝國的調停下,奧爾王國和克魯爾王國雙方都有意停戰的情況下,雙方決定在大恒帝國京師進行停戰談判,同時瓦利亞帝國、可凱爾帝國、迦菲亞帝國、奧利薩帝國也會有重量級的外交官員參與,不過那隻是旁聽了,基本不可能對談判指手畫腳了。

  哪怕是大恒帝國這個主要調停人,也很難對詳細的談判進行什麽幹預。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因為談判的另外一方可是克魯爾王國,人家才懶得搭理其他國家呢,要是敢幹涉,分分鍾派海軍上門……

  大恒帝國擔任這一次的主要調停人,也不是為了參與談判獲得什麽意義,一方麵是為了幫助奧爾王國這個半小弟,另外一方麵也是借機提高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同時也是為了向世界各國展現大恒帝國林氏王朝的新時代風貌,要讓世界各國知道,我們大恒人可不是什麽隻會拿著槍炮打架的莽夫,也是愛好和平的,也是喜歡做生意的。

  所以大恒帝國還趁機搞了個所謂的工業博覽會,國內眾多企業參加,拿出自己的得意產品想要向全世界的商人們推銷自己,以獲得更多的國際貿易訂單。

  為了確保在這種重大的國際場合不出現問題,大恒帝國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提前就進行了全城市容市貌的大整頓,並且為了保證兩國使團的安全,提前做好了安保措施。

  所以當克魯爾王國的外交大臣迪肯森乘坐高速大型客輪抵達大恒京師的時候,所看見但是幹淨整潔,人們彬彬有禮!

  迪肯森並不是第一次來大恒帝國,二十多年前他就以克魯爾王國駐大恒參讚的身份來到大恒帝國,並且來過京師也去過羅海城等多個城市,在大恒工作生活了五年多。

  大恒帝國剛統一的時候,迪肯森當時就以克魯爾王國的國王特使,參加了林氏王朝定都京師的定都大典。

  當時的定都大典,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補上林子然的登基大典過於匆忙,過於簡陋的。

  這也算是大恒人曆代皇帝的傳統了,一般而言,真正的登基大典都是非常的匆忙,迫切的,不僅僅開國皇帝的登基如此,普通皇帝登基也差不多。

  一般前任皇帝剛駕崩呢,就會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裏舉行登基儀式一,以確定名分。

  畢竟大恒曆史上以為慢吞吞舉行登基儀式,最後被搶走帝位,或者造成內戰的情況多了去,後來者基本都學聰明了,登基儀式都是一切從速。

  林子然自己就是,前線部隊在得知永昌天子駕崩後的當天,就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往回趕,第一時間把消息告知了林子然,林子然得知消息後,當天就舉行了登基儀式。

  不過因為登基儀式過於簡陋,所以後頭也是學前麵的多個王朝一樣,補上了一個定都大典,

  如果是普通皇帝繼位的話,往往也會補上一個祭祀大典。

  迪肯森當年來參加過林氏王朝的定都大典,所以他是見過林子然的,也是見過大恒帝國的一大票開國權貴的。

  隨後他以慰問克魯爾王國駐大恒帝國內的多個城市的領事館的名義,簡單的走訪了大恒帝國的幾個重要城市,走馬觀花一樣瀏覽了剛剛統一的大恒帝國。

  那個時候,他所看見的大恒帝國到處都是充滿著戰爭破壞的痕跡,當年的京師城區,雖然經過了清理乃至刻意的粉飾,但是依舊可以頻繁看見被戰爭的炮火所破壞的大樓廢墟,南郊區的工廠區更是一片狼藉。

  其他地方也差不多,遭到了極大的戰爭破壞。

  但是現在,他還沒有下船的時候,站在甲板上就能看見鏡河內往來的大量船隻,同時鏡河兩岸的沿江碼頭上,停泊著大量的商船!

  靠近北側的南邊沿江碼頭,還是個軍用碼頭,那裏停泊著十多艘各類戰艦,其中不乏幾千噸的巡洋艦。

  迪肯森自然是知道,這隻是一個內河軍用港口,不可能有太多的大型戰艦的,大恒人的大型戰艦,很多都是停泊在曲平海軍基地。

  不過那是禁製普通人出入的軍事禁區,別說進入港口去看了,就算是在港口外晃悠,都會遭到驅逐。

  再加上大恒帝國最近這些年的軍艦製造工業主要都是集中在曲平海軍基地,在那裏打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海軍造船廠,很多新興戰艦幾乎都是在曲平海軍基地建造的,這也是進一步加強了海軍的保密。

  但是以小見大,僅僅是從這內河軍用港口裏的數量眾多的戰艦就可以看的出來,大恒人的海軍在最近幾年裏發展的極為迅速。

  怪不得王國海軍的部分將領認為,大恒帝國將會成為未來王國最重要的對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