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工業的代價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7-21 11:10      字數:3268
  可靠性、身管壽命、精度等能夠體現工業水準的性能,已經是處於國際一流水準,就算是讓克魯爾人來生產福元五型步槍,也不可能說把性能再提升多少了。

  而這就是大恒帝國持續多年的工業升級建設的效果。

  這一點在火炮領域其實體現的更加明顯。

  老早的時候帝國就有七十五毫米三十倍口徑野戰炮的設計了,但是那個時候根本無法量產服役,因為生產工藝太渣,導致成品價格高昂,同時炮管質量也不咋地,根本無法批量生產

  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提升,帝國的南州機器局生產七十五毫米三十倍口徑的的炮管,已經是沒有任何技術難度,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時性能更加優秀。

  帝國的火炮研發部門,已經是準備用這一規格的炮管,研發速射管退炮,並配屬無煙火藥發射藥。

  不管是陸軍速射炮也好,海軍速射炮也好,這都是建立在帝國的整個工業體係得到了升級之後的基礎上的。

  而從帝國國防工業的快速發展,也就能夠反推出來帝國的工業體係發展的有多麽的迅速,而這一切,其實還得感謝克魯爾王國、瓦利亞帝國、可凱爾帝國這三個工業強國的商人們。

  沒有他們把大量先進設備賣給大恒人,沒有他們把技術授權轉讓給大恒人,大恒帝國是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年裏完成工業技術大升級的。

  當然了,帝國為此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每年超過數以億計的各類設備采購就是代價!

  為了采購這些先進設備,大恒帝國不得不每年持續大量出口農產品、礦產品、基礎半加工產品以及石油產品。

  要知道,大量出口的糧食,某種程度上就是從大恒人的嘴裏摳出來的。

  可別以為大恒人糧食產量高,大恒人自己就吃不完了,如果是敞開了吃,糧食產量再翻一倍兩億多的大恒人自己也能消化。

  畢竟大恒帝國固然是有大量的中等收入群體,但是依舊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低等收入人口呢,這些人,日子過的可不咋地!

  帝國每年數以億計的設備進口額,每年生產這麽多糧食,卻是依舊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口處於無法溫飽的狀態,這就是帝國最近這些年進行工業升級所付出的代價!

  而這種代價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是會逐步減輕。

  乾聖七年的時候,帝國的工業產品出口額就已經是開始反超農畜產品的出口額了,等到乾聖八年的時候,工業產品的出口額已經是占據到了總出口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而這個數據預計在乾聖九年會更高,工商部預計今年的出口總額裏,工業產品的出口額將會占據總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這也意味著帝國從一個以農畜產品出口國,逐步變成了一個工業產品出口國,哪怕出口的工業產品的還是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東西又或者是是特殊的武器。

  但是這依舊意義重大!

  大恒帝國不需要繼續從民眾的口糧裏掏出糧食用以出口換取外匯以購入設備,而是可以用大量的工業製品,哪怕是低端產品的出口來創匯以采購高端設備。

  這從乾聖九年帝國的出口關稅變動就可以看的出來,帝國對紡織品等一些出口商品的出口基本上采取免出口稅政策,也有一些表麵上收取出口關稅,但是回頭就退稅給廠家了。

  然而糧食以及礦產品的出口關稅,卻是逐步上漲,乾聖九年三月份,帝國再一次將小麥等主要糧食以及其製品的出口關稅將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百分之五十。

  從這一舉措就可以看的出來,帝國高層已經是不再鼓勵大量出口糧食了,而是更傾向於把國內生產的糧食投放到國內市場,以解決本國眾多低收入人群吃飯難的問題。

  乾聖九年的春天,大恒帝國的經濟發展一如既往的迅速,經濟增速甚至是超過了統一之初的那幾年。

  要知道統一頭兩年的的大恒帝國,因為戰爭的平息,帝國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是放在了民生恢複上,所以那兩年的經濟增速是非常迅猛的,農業開始全麵複蘇,工商業也是發展迅速。

  不過經過頭兩年的報複性經濟增長後,帝國的經濟增速就恢複到了一比較穩定的水平,乾聖四年、乾聖五年、乾聖六年這三年裏,帝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依舊很高,但是放在當代各國工業經濟都普遍較快的情況下,其實增長速度也就處於上流水準,算不上頂級。

  但是這種情況在乾聖七年開始被打破了,乾聖七年的時候,經過數年的積累帝國的各項工商業開始了爆炸式的增長。

  重工業、輕工業都是如此。

  重工業裏的代表產業,也就是鋼鐵產業,經過之前數年的技術積累,引進設備,在乾聖七年開始產能開始迅速提升。

  這些龐大的產能又是進一步促進了鐵路以及機械等各行業的發展。

  大恒帝國在乾聖八年裏,建成通車的鐵路裏程達到了七千多公裏!

  僅僅是乾聖八年裏一年建成通車的鐵路裏程,就得到了統一前帝國所有鐵路裏程的百分之八十。

  目前大恒帝國已經是把原有鐵路網全部改建完畢,全部鐵軌都是換成了標準鐵路。

  同時建成了多條鐵路幹線,包括兩條東西幹線,多條南北幹線。

  到目前為止,大恒十三州每一個州都通了鐵路,從京州乘坐火車出發,可以抵達十三州的任何一個州。

  在地形條件比較良好更是做到每一郡都通火車。

  而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州郡,更是做到了每一個縣都通火車。

  如京州、東定州、南海州、紫勝州這東部四州,經濟條件良好,地形良好,加上需求龐大,所以鐵路網建設的非常密集。

  眾多的鐵路支線幾乎把每一個縣都是連接了起來。

  大恒帝國目前的鐵路總裏程,

  而大恒帝國的快速發展,就是立足於帝國的鋼鐵產能快速提升,要不然的話想要修鐵路也沒有這麽多的鐵軌啊。

  而反過來,規模浩大的鐵路建設又是帶來了龐大的鋼鐵需求,促進鋼鐵行業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最近幾年大恒帝國的中西部地區發展迅速,大量的城鎮沿著鐵路線建立,大量的土地被開墾出來就是最典型的明證。

  大恒帝國的耕地,在短短七八年時間裏,就是增加了至少半數,而新增的耕地幾乎都是處於中西部地區。

  這些地方以往交通不便,所以都沒什麽人去的,要不然的話土地開墾出來種出了糧食也運不出去,而糧食運不出去那可是要血本無歸的。

  大恒的農業模式,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乃是屬於非常典型的大農場模式。

  在大恒帝國裏,幾百畝土地的家庭農場那都算是小農場了,千畝也不大,一般隻有上萬畝甚至幾萬畝的農場才被人們稱之為大型農場。

  這也意味著,大恒的農民們耕種的時候更依賴馬耕,機械耕種,肥料等,因此是有種植成本的,而他們種出來的糧食也絕對不是自己吃,而是以出售為主。

  因此糧食外運的成本就非常重要了。

  運輸成本低的話,糧食運不出去那麽就會虧本。

  而鐵路的快速發展,解決了對於眾多大恒人而言,最為重要的農產品運輸問題。

  這也是直接促進了中西部地區以及其他交通不便地區的農業發展。

  大恒帝國很樂觀的估計,乾聖九年的時候,大恒帝國的農業產值有可能突破一百億恒元!

  放眼全球,僅僅是靠著種田就能種出來上百億恒元產值,每年都出口大幾個億恒元產值的農產品的,也就隻有大恒人了……

  在農業高速發展的背後,是鐵路大建設,是鋼鐵產量保障!

  乾聖元年,大恒帝國的生鐵產能隻有區區八十萬噸左右,鋼產量隻有區區兩萬噸。

  乾聖二年,生鐵產能就暴漲到了一百八十萬噸,鋼產量五萬噸。

  乾聖三年,生鐵產能達到了三百萬噸,鋼產能突破十萬噸。

  乾聖五年,生鐵產能達到了五百萬噸、鋼產量五十萬噸的規模。

  經過前麵幾年的爆炸式擴張後,後續幾年大恒帝國的鋼鐵增速趨向於平穩,同時主要的增長點開始傾向於鋼材。

  又經過數年發展後,去年也就是乾聖半年,大恒帝國的生鐵產量已經是達到了七百萬噸,鋼產量達到了兩百萬噸。

  而這個數據,已經是超過了克魯爾王國!

  克魯爾王國在乾聖八年的時候,生鐵產量也不過六百多萬噸而已,鋼產量也不過一百多萬噸,克魯爾王國為了節約成本,現在都開始直接從大恒進口生鐵和粗鋼了。

  時間進入乾聖九年之後,帝國的鋼鐵、煤炭產能等基礎工業產品還將會進一步增長,鐵路依舊會保持著每年大幾千公裏的建設速度,就連是普通的商船建造噸位也是悄然逼近克魯爾王國的商船產量。

  帝國龐大的鋼鐵產量,保障了鐵路大建設以及工業大發展,而這些基礎工業的發展,直接拉動了帝國的經濟全麵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