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年一個台階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7-20 11:08      字數:3286
  乾聖八年秋十月,大恒人最重要的秋收節剛過,羅海城火車站裏就迎來了大批從各地家鄉返回城市的民眾。

  羅海火車站裏馬春林提著一個大大藤條箱子,身後的妻子其實背著小包,一手抓住一個兒子,一家子走出火車站,然後上了公共馬車。

  馬春林一家是剛剛從清源郡老家返回。

  這也是他最近幾年來第一次帶著妻兒回家看望兩老。

  馬春林和很多在城市裏闖蕩的大恒人一樣,都是家中次子!

  他老家在清源郡,家中擁有將近千畝土地,不過在戰亂時期日子過的也不咋地,因為稅收太高。

  按照大恒人延續千年的長子集中繼承製傳統,作為次子的馬春林是不可能繼承家裏的土地的,因此馬春林中學畢業後,就是拿著父親資助的五十恒元離開了家鄉外出闖蕩。

  那五十恒元,也是他成年後所分得家產的全部了。

  至於家中的千畝土地以及其他財產,那都是屬於他大哥的,和他沒啥關係!

  十年前他出來闖蕩的時候,大恒還處於內亂之中呢,當時隻有十八歲的他在羅海城裏闖蕩了一年多後,加上不懂節省,這錢很快就花的差不多了,找個工作也不怎麽樣,後來林子然率領大軍殺到了羅海城,他一咬牙就報名參軍了。

  他報名參軍後,雖然因為學曆不夠無法直接報考軍校,但是他還是進入了軍士培訓學校,經過簡單的數月學習和訓練後,以三等軍士的軍銜進入部隊服役,跟隨部隊南征北戰,最後升遷為一等軍士,最後又立功獲得了參加軍官速成班的機會。

  不過他剛完成速成班學習,都還沒來得及分配到部隊呢,大恒就已經統一了。

  帝國統一後,帝國陸軍就開始大規模整頓,軍官升遷逐漸正規化,對軍官的要求越來越高,他這樣速成班出身,畢業後又沒啥戰功,甚至都沒來得及指揮部隊參加哪怕一場實戰的低級軍官,很自然就是在後續的裁汰浪潮裏退役。

  不過好歹也是有著下士軍爵,再小那也是個軍官,退役轉業的時候,得以分配到了羅海城下屬一個巡警所裏當一個副所長。

  作為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能夠在外闖蕩數年後,混到一個副所長的位置也算是不容易了,從此他就在羅海城裏定局。

  後續娶妻生子,又傲了多年後升遷為一街區的巡警所所長,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今年他大哥多次來信,讓他帶著妻兒回家聚一聚,所以趁著秋收節假期,他是專門帶著妻兒回家一趟。

  這回到老家後,他其實還是有些羨慕自己的大哥的。

  就因為比自己早出生兩年,卻是繼承了家裏幾乎所有的財產,統一後大哥的小農場裏開始大量種植棉花,收入頗豐,後續又是高價把兩戶放棄農業,轉而投入工業的鄰居家的土地也是買了過來,擴大了種植麵積。

  如今他大哥的農場規模已經是達到了三千多畝,雇傭多名農場工人,不僅僅種植糧食,還養馬養牛,每年收入頗豐。

  雖然說他大哥待在鄉村,但是吃喝用度可比他這個羅海城裏的城裏巡警所的所長強多了!

  哪怕是坐火車回來的路上,他的妻子都是不斷的感歎鄉村生活的美好,這其實也是有著勸丈夫的意思在裏頭。

  不過這一次他大哥邀請他帶著妻兒回鄉,也不僅僅是為了看望兩老,還有其他因素。

  老父親興許是覺得這些年家裏條件好了,當年也有些虧待自己的次子,所以和大哥商量了一番,準備拉他這個次子一番。

  倒不是說把家裏的土地分給他,這不符合大恒人的傳統。

  而是馬家大哥準備擴大自己的投資,準備開設一家紡織廠,畢竟馬家自己就是種植棉花的話,而且和周邊的農場主關係都不錯,能夠得到大量的低價棉花。

  用這些棉花原料開始紡織廠的話,原料供應有保障,而且價格也不會貴。

  為此,馬甲大哥去年就開始籌備,基本上已經是準備的差不多了。

  這一次讓馬春林回去,其實就是想要讓馬春林辭職,跟著他大哥一起幹!

  不是給他大哥打工,而是一起合股,至於沒錢投資也不要緊,他大哥可以免息借給他一部分資金,等紡織工廠賺錢了,分到利潤了再還。

  說白了就是馬春林大哥想要拉他一把!

  但是,馬春林卻是很猶豫,他自然是知道大哥的好心,也知道父親的期盼,這一起合股辦廠搞得好了是能賺大錢的,可比當個小小的街區巡警所所長,每個月拿個三四十恒元強多了。

  然而,這生意有風險啊!

  一旦辭職做生意,生意又虧了的話,到時候豈不是要完蛋?

  當個巡警就算收入低一些,但是勝在穩定啊,不出什麽大錯的話,這輩子基本衣食無憂。

  但是老父親卻是問他:你打算以後怎麽供你的兩個孩子上大學?

  以他現在的收入,根本無法供孩子上大學,更別說兩個了。

  這出了火車站,上了公共馬車,連續倒騰了三趟公共馬車後,才是到了家中。

  這到了家中,看著前幾年自己還為此得意的上百平方米的公寓,再想想老家的又大又命令的房子,怎麽看都怎麽不順眼。

  當天晚上,馬春林就是和妻子商量了一番,最後決定:辭職經商!

  不過兩夫妻也不打算白拿大哥家的錢,他們雖然沒啥錢,但是這些年也存了一些,自己湊一些,然後找大哥借一些,按照銀行利息給,這樣這本錢也算是有了。

  當做出了決定後,馬春林就是給大哥回信!

  他大哥收到信後,沒多久就是來到了羅海城,這紡織工廠也是建立在羅海城的。

  隨後兩兄弟是一起忙著籌建工廠,說實話他馬春林懂得不多,更多時候也隻能是跑跑腿打打雜,很多事情都是經營農場多年的大哥處理的。

  兩兄弟忙了一多個月後,總算是把紡織工廠給弄了下來,通過收購了一家經營不善的紡織廠,然後再購入了幾台先進的紡織機,再從清源郡那邊直接從農場主手中收購低價棉花,很快他們就投入了生產。

  新機器做出來的布匹質量相當不錯,再加上他們的原料低,所以很快就打開了市場,和幾家紡織品貿易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

  這些布匹還是用於出口的!

  這也是對大恒當代工業的一個特色,那就是好東西基本用於出口,國內自用的都是中下等貨色。

  而即便是用於出口的所謂上等貨色,但在國際市場上其實也是屬於廉價低端貨。

  沒辦法,現在大恒的工業技術就是這麽的渣!

  但是即便是做到這一步,那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如果不是背靠著廣闊領土,龐大的可耕地數量,豐厚的各種資源,超過兩億的人口,大恒帝國根本不可能隻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發展出來現在的工業水平,其工業產品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和其他工業強國的產品進行競爭。

  哪怕隻是低端市場!

  大恒帝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最近幾年來是一年一個台階,進步的非常難迅速。

  這除了大恒帝國自身的基礎條件不錯外,也和大恒帝國最近幾年實行的官商結合經濟政策有極大的關係。

  統一之前,大恒的工業基本都是處於各藩鎮的官方控製下,屬於非常特殊的藩鎮經濟模式,但凡是賺錢的行業,都是被藩鎮們直接掌控,不管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甚至連普通的服務行業,隻要是稍微賺錢的藩鎮們都不會放過。

  這些藩鎮產業在大恒統一的過程裏,陸續被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接受並管理。

  這也導致林子然統一大恒帝國之後,幾乎全帝國的工商業都處於帝國官方的掌控之下,統一之處的大恒帝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著大恒帝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各類工業,重工業更是全麵處於官方掌控之下。

  不過這種經濟模式對整個帝國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好處,容易僵化,缺乏競爭力。

  但是也是給了林子然更方便進行工商業調整布局的可能性,畢竟這些產業都是從各藩鎮手裏接受過來的,並沒有太多的亂七八糟的利益糾紛,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喜歡怎麽合並、拆分都可以。

  統一之後,在林子然的主導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對下屬的眾多資產進行了遍及全國範圍內的調整。

  國有資產開始大規模退出除了國防工業、核心產業、民生產業以外的眾多普通產業,比如紡織產業就是大規模退出,這一方麵是扶持鼓勵民間資本投身工商業,而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集中資源,做大做強關乎國防安全、民生支柱的若幹核心產業。

  如武器、鋼鐵、礦務、化工、石油、機械、造船等典型的核心產業。

  做大做強核心產業的過程裏,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對上述行業的眾多企業、工廠進行了合並、拆分、組合。

  最終建立了三百多家大型或專業企業,以帶動整個帝國的工業發展,其中很多行業為了保持良性發展,都會同時扶持兩家同類型的企業,以進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