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恒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7-13 11:13      字數:3419
  為了對抗大恒人的新型戰艦,他們希望在新戰艦上裝備三百五十毫米艦炮,隻是船體以及其他部分他們都可以自行建造,甚至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這個三百五十毫米口徑的主炮他們也能夠折騰出來。

  他們之前已經是成功自行研發成功了三百毫米二十五倍口徑艦炮,並且在引入了一定克魯爾王國的技術後,又是順利自行研發了三百毫米三十倍口徑艦炮。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三百五十毫米口徑艦炮的技術難度更大,搞是可以搞,但是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而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所以他們嚐試從克魯爾王國那邊引入一定的技術,以加快研發進度。

  必須盡快解決艦炮技術問題,要不然的話他們就隻能準備第二個方案,那就是繼續沿用三百毫米三十倍口徑艦炮,但是一口氣裝上六門主炮。

  但是沒有太大的意外,克魯爾王國拒絕了他們

  如果說直接訂購戰列艦,哪怕是哈羅德級戰列艦他們也會賣給奧利薩人,畢竟兩國關係還算不錯,尤其是大恒統一之後,在海軍擴張表現出來的強勢以及大動作,讓克魯爾王國是越來越不滿,甚至是感到了威脅,因此他們這幾年也是刻意的開始扶持奧利薩人。

  但是戰艦可以賣,這艦炮技術呢,尤其是最頂級的三百五十毫米口徑艦炮的技術,他們就不願意賣了。

  倒不是說關乎國防安全之類的,而是這賣了艦炮技術,那奧利薩帝國就不肯從他們那裏訂購戰艦了。

  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但是吧,奧利薩帝國最近幾年也是挺苦逼的,財政非常緊張,這一艘主力艦動不動就幾百萬恒元的,一艘哈羅德主力艦的外貿價,甚至達到了六百五十萬恒元,購買兩條那就是一千多萬啊。

  有錢也不能這麽折騰啊,更別說他們最近還資金很緊張。

  所以最後這戰艦貿易自然就泡湯了,這個時候,奧利薩人也是脾氣上來了,直接不要三百五十毫米口徑艦炮了,就用他們自己的三百毫米口徑艦炮,雖然說性能略微差了點,但是老子一口氣裝六門上去,彈藥投射量一點也不差。

  同時也是加大對自己三百毫米艦炮的升級改進工作,希望研發出來更長身管的三百毫米艦炮。

  於是乎,沒多久,奧利薩帝國那邊的造船廠就是開工了一艘對於當代各國主流戰艦而言,非常特殊的戰艦,該戰艦采用的是中軸線三座雙聯裝炮塔設計。

  首尾以及舯部各有一座雙聯裝炮塔,沿中軸線布局

  同時他們為了加強防護,以對抗大恒人的三百五十毫米的艦炮,不惜進一步降低適航性,采用了封閉式炮塔設計,裝甲帶也是更加的厚實,主裝甲帶甚至達到了四百五十毫米鋼麵鐵甲,這也就不可避免的帶來了低幹舷以及適航性極差的問題。

  不過動力還不錯,達到了十六節,就是續航力差了點。

  其實這種六門主炮的中軸線三座雙聯裝炮塔布局,大恒帝國海軍之前也是折騰過,之前京州級戰列艦進行選型的時候,三大方案裏,兩種都是六主炮設計,其中之一就是中軸線三座雙聯裝布局,隻不過該選型采用的是高幹舷加半封閉式露炮台設計,而不是低幹舷加封閉式炮塔設計。

  不過當時的研討會上大恒海軍的高級將領認為這樣得不償失,因為中間的炮塔部署在煙囪或艦橋之間,射擊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同時會拉長船體,攤薄防護裝甲厚度,導致整體防護性能下降,而且還會導致造艦成本上漲。

  最關鍵的是,其實這年頭的主炮射速很緩慢的,哪怕是各國海軍的大口徑主炮都已經普遍采用液壓製退的方式,但是複進依舊依賴重力,整體射速非常緩慢,三百毫米口徑的主炮,射速普遍停留在三分鍾左右。

  哪怕是大恒帝國這邊已經是實現了中小口徑艦炮的射速化,但是對大口徑艦炮的射速研發進度依舊非常的緩慢,現在大恒帝國的最大口徑的射速炮就是一百五十毫米了。

  更大口徑的主炮隻能是做到半射速,也就是利用了一部分小口徑速射炮的技術到大口徑艦炮上,解決了製退問題,同時也是加入了彈簧輔助複進,但是整體而言射速依舊很緩慢。

  除了製退和複進問題外,彈藥太沉重難以裝填也是製約著大口徑艦炮提高射速,哪怕是有著機械設備的輔助也同樣如此。

  那個啥,沒機械輔助的話,單憑人力根本無法完成三百毫米口徑以上主炮的裝填,那玩意的發射藥就是大幾十公斤呢,至於炮彈更重,達到了幾百公斤重。

  比如大恒帝國海軍裏的三百毫米艦炮,標準裝藥下,僅僅是發射藥就達到了七十八公斤,這還是用的無煙發射藥,如果是換成早年的黑火藥還會更多。

  其發射的二號穿甲彈、二號半穿甲彈,彈重三百八十五公斤。

  四號高爆彈更是達到四百公斤重。

  而且這些發射藥以及炮彈都是屬於危險無比的東西,平日不可能儲存在炮塔內,而是存放在炮塔下方的彈藥庫,需要借助揚彈機把炮彈傳送上來再裝填。

  單憑人力就想要把四百公斤重的鐵疙瘩搬起來塞進炮管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必須依靠機械設備的輔助,不過這年頭的裝填輔助設備都還很簡陋,所以也影響了裝填速度。

  大口徑艦炮的複位、裝填這兩大問題都是進一步限製了大口徑艦炮的射速,大恒帝國能夠把新型三百毫米的艦炮的射速從三分鍾提升到兩分鍾,這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進步了。

  為此他們改進了炮架,再重力複進的基礎上,加入了液壓製退、複進輔助裝置,同時還對揚彈機為核心的整個彈藥搬運流程設計了一整套的全新的裝填輔助設備,甚至連彈藥庫的位置以及通道等都是經過了更精心的設計。

  最後才能夠做到兩分鍾一發的射速

  當然了,如果是提前把炮彈提升到炮塔裏的話,六十秒內炮組成員就能夠做好所有準備,完成裝填可隨時開火,第二次射擊也能夠控製在一百秒左右,不過再往後就需要兩分鍾以上了,這還是理論射速,實戰中因為雙方不斷進行機動,還要進行測距,計算射擊諸元等,時間還會更加緩慢,半個小時內隻打出去幾發炮彈也是很正常的事。

  這也意味著,主炮雖然威力龐大無比,但是射速緩慢。

  這個時候,速射炮出現了

  所以大恒帝國海軍在增加主炮數量和增加速射炮數量的選擇裏,更傾向於選擇增加速射炮的數量。

  於是乎就可以看到,京州級戰列艦上,一口氣裝備了十二門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口徑副炮。

  而且在半個月前海軍的一次論證中,決定更改小口徑副炮布局,拋棄了五十五毫米、四十五毫米這兩種副炮。

  海軍認為這兩種副炮沒能形成明顯的火力層次區分,有著重疊,同時五十五毫米副炮對上一些噸位略大的小型船隻,比如大型雷擊艦顯得威力不足。

  為此海軍選擇了全新研發的七十五毫米口徑速射炮作為主要小口徑副炮,這玩意射速極快,威力也很不錯。

  配合七十五毫米速射炮的是四十毫米速射炮,這玩意射速更快,甚至比之前大恒帝國海軍使用的二十毫米機關炮還要快,威力也不弱。

  七十五毫米速射炮、四十毫米速射炮相互搭配,形成下一代主力艦的小口徑副炮搭配。

  在第三期海軍發展計劃被敲定,各戰艦建設方案也被確定下來後,大恒海軍就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戰艦建設新高峰。

  乾聖七年八月份,京州號戰列艦在目前設施最完善,技術最強悍的曲平海軍造船廠裏的兩萬噸船塢裏正式動工。

  同一時間裏,多艘巡洋艦在羅海造船廠以及京州造船廠裏陸續動工。

  九月份,豐陽號裝甲巡洋艦在京州造船廠裏正式鋪設龍骨,因為距離近,皇帝林子然親自參加了該艦的動工儀式。

  這也是代表著林子然對海軍新一代戰艦的建設的重視。

  林子然很清楚,現在帝國開工的一係列戰艦,已經是屬於地球曆史上比較典型的前無畏級戰列艦了。

  而這種戰艦不客氣的說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在地球上如此,在藍星上也同樣會這樣。

  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性

  林子然期待著新一代的前無畏型戰列艦以及搭配的裝甲巡洋艦等戰艦,能夠讓大恒帝國海軍走出本國近海海域,深入到大海,前往世界各地海域,保障大恒帝國的海外利益。

  縱然大恒帝國並沒有什麽海外殖民地,也沒有什麽海外飛地,僅有一些島嶼而已。

  但是大恒帝國卻是需要保障在無盡海峽的通過權,最好是以後能夠控製無盡海峽。

  同時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過去,人口眾多,麵積龐大,資源豐富,農業發達的大恒帝國在統一之後,迅速成為了國際貿易裏的重要一員。

  乾聖七年,大恒帝國的國際貿易總額已經是進入世界第三,僅次於克魯爾王國、瓦利亞帝國。

  大恒帝國一年三十億恒元的進出口總額,已經是向全球強勢宣告著大恒帝國的崛起正在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態勢而進行。

  但是隨著大恒帝國擴大國際貿易之後,尤其是持續增加了工業產品的出口量後,大恒帝國也是不可避免的遇上了國際貿易壁壘

  這個時候,大恒帝國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打開海外市場,保護自己的海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