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貴族和交通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6-22 18:10      字數:2152
  大恒帝國林氏王朝的貴族體係裏,有五十多個舊貴族是比較特殊的,他們都是屬於姬氏王朝乃至更早期的王朝時期的貴族裏,很多都是延續了數百年甚至千年之久的舊貴族。

  承認一部分舊貴族,是為了體現新王朝繼承了大恒人的傳統,對曆史的尊重,同時也是為了表達新王朝廣闊的胸懷等等。

  當然了,這些隻是堂而皇之的理由,還有一些實際理由就是,每一次的統一戰爭裏,貴族們都是需要站隊的,站在勝利一方的貴族自然是能夠保留爵位乃至更進一步;站錯隊的那些貴族們,自然就消失在曆史的長河裏了。

  這一次新王朝承認並重新冊封的五十多個舊貴族,就是在統一戰爭時期裏堅定的站在了林氏王朝這邊的舊貴族。

  包括蒙氏公爵,人家把嫡孫女都嫁給林子然了。

  其他很多貴族也都是出錢出人,當初南海州的舊貴族們,聯手一口氣購買了大幾千萬的國債,順道還相應了林子然的號召,投入了幾千萬資金用來發展工廠,間接支持統一戰爭。

  早期的時候拿了人家的好處,現在自然要還回去,承認他們的爵位就是一種公開的回報。

  新冊封的軍事貴族以及文官貴族將近六百多人,承認的舊貴族五十多人,一共六百八十三名貴族,成為了林氏王朝的貴族群體。

  不過林氏王朝的貴族和姬氏王朝的貴族體係一樣,都是虛封貴族。

  采取了虛封年金製、世襲製以及終身製結合的模式。

  至於貴族封地,那自然是沒有的,不過會賜予一些土地,而這些土地隻是普通的地產,是沒有內政以及等權利的。

  隻是普通的地產而已!

  大恒人的貴族體係,曆盡千年變化後,尤其是經過第五王朝和第六王朝時期的改革後,貴族的內政以及行政已經是被徹底剝除了。

  第五王朝時期,當時的周氏王朝接著統一戰爭,幹掉了大量的大貴族並廢除他們的封地,隻保留了一部分中小貴族的封地。

  當時的周氏皇室直接控製了整個帝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直屬領地,徹底改變了大貴族擁有整個郡甚至整個州封地的局麵。

  話說那個時候,蒙公爵一族就是失去了南海州的封地的。

  趁著這個東風,周氏王朝廢除了當時貴族的軍事權力,統一把各貴族的部隊統一起來,並成立了帝國常備軍。

  等到姬氏王朝時期,進一步弱化了貴族的權力,並在統一戰爭結束後徹底剝除了貴族的內政權限,並頒布了一項很特殊的政策,那就是允許貴族自行出售土地。

  這就是姬氏王朝時期很著名的封地財產化!

  把貴族的封地當成普通地產對待,徹底剝除了封地的特殊性。

  從此以後,大恒貴族再無封地,隻有地產,徹底完成了大恒貴族體係的虛封化。

  林氏王朝的貴族體係也是延續了姬氏王朝時期的貴族虛封製度。

  貴族們連名義上的封地都沒有,隻有一大片地產,頂多算是一個大地主。

  而大恒帝國裏地主多了去,哪怕是普通農民家庭很多也是擁有幾百畝土地的,一些家境富裕的農村家庭擁有上千畝甚至幾千畝土地的也有不少。

  一些玩大農業,種植園的大地主,擁有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的也有。

  而大多貴族的封地麵積,都還沒這些大地主的土地多呢。

  擁有幾萬畝甚至幾十萬畝土地,並且隻有土地財產權的貴族,在大恒裏已經不算太特殊了。

  除了繼承了姬氏王朝時期的貴族封地財產化外,林氏王朝還繼承了年僅補貼製度,不過年金補貼對比姬氏王朝實際也是大幅度下降。

  姬氏王朝時期,準確的說大恒內亂之前,一名公爵的年金可以達到三萬恒元,純金幣不打折!

  但是現在,林氏王朝對貴族的年金補貼要少的多,吳冠林這個公爵每年的年金補貼隻有一萬八千恒元。

  這個年僅補貼隻是為了維持貴族最低程度的體麵而已,好歹大恒帝國是一個帝製國家,既然有皇帝就得有貴族,而貴族的特殊性也是需要維持的,總不能讓他們敗壞家產後,就上街討飯去吧。

  雖然說林氏王朝的貴族體係,在延續了姬氏王朝的虛封貴族體係,使得了貴族並沒有太過特殊的特權,不過好歹也是貴族呢。

  依舊是體現榮華富貴的最佳象征!

  除了功臣貴族外,還有宗室貴族體係,不過這個宗室貴族體係就比較簡單的,皇子封親王或郡王,同時采取減等世襲製度。

  嫡長子減一等繼承,次子則是減兩等繼承,減至終身男爵後直接削爵為民,以避免宗室規模過於龐,扼製總人數。

  貴族體係的確立以及完善,這是大恒帝國林氏王朝完善的一部分,甚至都是屬於不太重要的那一部分。

  對於新王朝而言,更重要的是還是內政以及軍事體係的完善。

  開完擴大軍事會議,又是連續進行了授爵儀式,冊封儀式後,林子然又是馬不停蹄的召開了擴大政務會議,主要是商討戰後發展問題。

  會議中確定了戰後大恒帝國的四大工作重心,第一項就是組織好各地方的行政機構,尤其是北方各地的行政機構,必須盡早建立並完善,接管當地政務。

  讓全國十三州徹底納入帝國掌控,並為後續實行各項政策奠定行政基礎。

  第二項就是戰後恢複工作,恢複各地農業、工業生產;恢複各地遭到戰爭破壞的各項基礎設施,尤其是橋梁、道路、碼頭港口等。

  第三項就是研究並重點發展若幹行業,尤其是礦務、鋼鐵、紡織、糧食加工等若幹重點行業,進一步刺激推動製造業發展,以吸納更多的富裕勞動力,降低失業率。

  最後一項,則是發展交通!

  前麵三條,那都是情理之中,也都在大臣們的預料之內,但是林子然親自把交通問題確定為戰後四大工作重心之一,則是讓有些大臣預料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