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段洪曉赴任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4-20 11:25      字數:2719
  東定州南豐港,此地位於東定州最東端的封兆郡,乃是東定州內一條中等河流百泉河的出海口。

  百泉河這條河流並不算什麽大河,但也算是東定州內最大,僅有可以用來通航的河流了。

  更重要的是,南豐港和南邊數十公裏外的寧禹州隔海相望,夾在兩者之間的就是沙洋灣海峽。

  這個寬度隻有數十公裏的海峽,乃是進出沙洋灣這個海灣的唯一通道。

  內可掌控沙洋灣海峽,外可直接進入無盡海。

  這樣的地理位置也是讓南豐港在數百年前,就已經是成為了重要軍港,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此地已經是發展為非常成熟的軍港。

  同樣也是當年大恒海軍在南方地區最為重要的軍用港口,在恒奧戰爭期間,更是成為了大恒海軍最為重要的前出基地。

  林子然率軍東進東定州之後,這個港口就和東定州內的海軍力量海洋,很爽快的落入了南海軍的掌控之中。

  所以,此地也是成為了目前南海州艦隊最為重要的兩大港口之一,另外一個自然是羅海港了。

  此時,南豐港內,段洪曉看著港灣裏停泊著的數十艘戰艦,那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模樣。

  自從接到護航艦隊司令的任命後,他立即就是奔赴南豐港了,以為護航艦隊的母港並不是設立在羅海港,而是設立在南豐港。

  段洪曉乘坐火車抵達此地後,他麾下艦隊各艦,雖然還沒有全部抵達,但是已經是到了差不多。

  他的參謀長正在給他介紹著情況:“從各地方分艦隊抽調出來加入我護航艦隊的戰艦,一共有二十三艘,全都是各分艦隊內的主力艦,噸位最小的也有一千噸以上,並且全都是適合遠洋作戰的戰艦!”

  “原本就有十二艘戰艦駐防在南豐港,另外還有五艘戰艦已經陸續抵達,另外六艘戰艦裏,有一艘正在從羅海港趕來,另外五艘正在執行護航任務!”

  “根據司令部的指令,我們已經根據各艦性能,對這二十三艘進行了重新的編組,編成了第一分艦隊、第二分艦隊、第三分艦隊。”

  “其中的第三分艦隊所轄戰艦,將會是艦齡較大,戰力較弱的戰艦,後續主要以護航為主。”

  “第一分艦隊的話,則是我們的主力艦隊,目前我們噸位最大的四艘鐵甲艦,都是編在第一分艦隊,後續平波號如果能夠按時服役的話,也將會編入該分艦隊,將會承擔戰略決戰任務。”

  “第二分艦隊,則是以高航速戰艦為主,承擔前哨偵查任務。”

  把護航艦隊編為三個分艦隊,這還是段洪曉的主張,在赴任之前他就已經向林子然建議並獲得了批準。

  因為護航艦隊裏的船隻,都是從各地方分艦隊抽調出來的,雖然都是遠洋主力艦,但是有大有小,有老舊有新銳,航速有快有慢,差別極大。

  為了能夠更好的指揮作戰,對這些戰艦進行編組是非常必要的。

  畢竟艦隊裏的幾艘新銳戰艦,其航速都已經達到十四節了,但是很多早期建造服役的戰艦,航速卻是隻有十一二節。

  而火力上差別也極大,目前有三艘主力艦已經完成了後裝主炮的全麵換裝工作,把以往的滑膛炮全部換裝為後裝線膛火炮。

  但是還有一些主力艦,則是依舊采用滑膛炮,也有幾艘裝備的是前裝線膛炮。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些戰艦的艦齡最大的已經超過二十年,蒙公爵時代的老爺爺了,而新的是最近兩年才下水的,他們之間的性能差別極大。

  而換裝後裝線膛炮,這也不是容易的工作!

  首先戰艦搭建的後裝火炮,可不是陸軍的那些小家夥,為了保障威力,戰艦上搭載的火炮口徑大,身管長。

  要不然的話,根本無法擊穿現有戰艦的裝甲。

  要知道,這年頭藍星上的主流強國海軍,包括大恒帝國內的各藩鎮海軍,可都已經是清一色的蒸汽鐵甲艦了,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新建造的主力艦,普遍已經是鋪設鋼鐵裝甲。

  這艦炮口徑不夠大,炮管不夠長可沒辦法威脅這些主力艦的裝甲帶。

  其實最近這些年,藍星上的各國海軍已經是出現了很尷尬的局麵,那就是火炮的威力越來越難跟上裝甲的發展,導致艦炮已經很難擊穿戰艦裝甲的情況。

  之前大家用的滑膛炮幾乎不說了,這玩意威力極差,而少數海軍和之前的南海州艦隊一樣,開始裝備前裝線膛炮,但是威力依舊有限。

  為了撕開敵軍戰艦的裝甲,而炮管的長度無法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各國海軍們都是朝著裝備大口徑艦炮發展。

  這年頭的各國萬噸主力鐵甲艦,配屬的主炮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兩百毫米以上的大口徑艦炮,而且這可不是什麽短管臼炮,而是艦載的加農炮,發射實心炮彈的時候威力驚人。

  也有一些國家的海軍戰艦配屬前裝線膛炮。

  不過哪怕是如此,這些火炮想要擊穿敵軍同等級戰艦的裝甲帶,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往往需要靠近到數百米內發射。

  當然了,超過幾百米的話,以這個時代的艦炮精度以及還不存在的火控係統,他們也無法命中目標就是了。

  南海州艦隊從去年開始,籌備給部分主力艦換裝後裝火炮,他們初步確定下來的各艦炮口徑有兩百毫米、一百七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一百毫米、七十五毫米。

  再大口徑的話,這就超出南州機器局目前的技術能力了,除非海軍不要加農炮,要的隻是短管臼炮之類的。

  後來經過多方麵的對比,更重要的還是為了降低研發經費,加快研發速度,所以海軍方麵使用的火炮基本是全盤抄襲陸軍用的火炮。

  在陸軍火炮的基礎上進行研發,主要就是延長炮管,加厚炮管了,反正艦炮又不用在乎艦炮的重量,更不用在乎什麽火炮的機動能力。

  經過簡單的仿製改進後,海軍方麵很快就是得到了一係列的海軍專用的艦炮,從七十五毫米再到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都有。

  當然了,這些都是應急產品,具體性能什麽的就別指望了,撐死了也隻能說是能用。

  至於好不好用,還需要海軍用了以後再說。

  這產品是有了,但是海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產能!

  這些海軍艦炮,因為炮管更長,這加工難度也更高,整體生產難度大,產量小,而更關鍵的是,還需要和陸軍方麵搶奪生產資源。

  但是現在在南海軍裏,陸軍部隊才是核心,海軍隻是小弟弟。

  所以直到現在,海軍方麵一共也就隻獲得了一百多門後裝艦炮而已。

  這多嗎?

  咋一看很多,但是你要知道南海州艦隊,光光是護航艦隊裏的主力艦就有二十多艘,另外現在各地分艦隊裏還有各種近海、內河戰艦大幾十艘呢。

  僅僅是作戰船隻,南海州艦隊就有一百多艘!

  這仔細算下來,平均一艘都還分不到呢。

  更別說,其中有二十多門火炮的份額,還是屬於沒有服役的平波號上的配炮。

  也就是現在,現在整個南海州艦隊裏的現役戰艦裏,隻配發了七十多門後裝艦炮而已。

  而這些艦炮,除了一部分被配屬給內河炮艦,伴隨陸軍東征北戰外,還有五十多門配屬給了遠洋戰艦。

  而裝備了這些後裝炮的戰艦,目前都在護航艦隊。

  現在,段洪曉就是想著要利用這些配屬了後裝艦炮的戰艦,給那些北方藩鎮的艦隊一個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