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地分五類
作者:油炸鹹魚      更新:2021-01-28 23:03      字數:2169
  大河並不是一個源頭發源出來的,即使是官方承認的正源也有兩個,而在兩個之外,還有更多的源頭,這些源頭有些會在枯水季的時候幹涸,而在漲水季的時候溢滿清水,於是這些水流都匯入到星宿川,星宿川在大洪水肆虐的年代,就成為了星宿海,在夜幕星辰降臨的時候,在高原上,映照著另外一片絢爛星空。

  就像是西荒的人們也不知道西海在哪裏,因為越是向西,就越能見到更多的“海”,它們都很大,所以即使是古老時代的人們,也隻會思考著,或許這些“海”,在更久遠的時代之前,它們是相連的一大片。

  這種想法,並非沒有根據。

  “大地的表麵,簡稱為地表,氣從地表消散,雲在天的末端收斂,湖泊的水開始波動,樹木的葉子也開始落下,這些常見的現象,一切的發源,都在於大地的表麵。”

  “地下有水,有湖,甚至有海,這些不在世人眼中所看到的江河湖海,作為天地之間雨水以及洪水的來源之一而沉默的存在著。”

  “我知道,過去的時候,共工治理濟水,撞斷了先檻大逢山,但是既然先檻大逢山攔在濟水上,和砥柱山一樣,又沒有如大河一般保持著一個缺口,那麽濟水為什麽還會有如此充沛的流量?”

  當然不是開了無線網卡

  “是因為濟水還有一條,出自於地下。”

  古人曾說過“濟水伏流地中”,南濟水在流出原陽時,會三次潛入地下,又三次鑽出來,從山東定陶的地區冒頭,和北濟水相匯於巨野澤。

  它的源頭是王屋山,水脈兄弟則是鴻超的老家“沇水”。

  一明一暗,和洛水一樣有兩條,隻是南北洛水都是明著出現的。

  妘載說到這裏,那些大臣們心思各異,而台駘的眼睛卻開始放出一種光彩,他向彭祖點了點頭,表示妘載說的是真的。

  不僅僅是台駘知道,後來的時代中,大禹行到一座山,伯益把這座山的一切命名,夷堅則把這一切都記錄寫下,他們在山海經的山經中所寫下的古老記述,無比的嚴謹,而不像是海經和大荒經一樣充滿神話色彩。

  其中就說過,哪條水出於哪座山,又從哪來,注入到哪裏去,甚至有些山連高多少都會標注出來,這就是《五藏山經》。

  譬如東山係中的“跂踵之山”,順著水流南行五百裏,有一片流沙區域,順著流沙繼續走五百裏,就到了跂踵之山,它“廣員二百裏,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廣員四十裏皆湧,其名曰深澤。”

  意思是有山體占地二百裏,沒有什麽草木,山中有很多蛇,山中唯一的礦石是玉,有一片水潭,方圓四十裏內都在噴湧泉水,名稱是深澤。

  後麵一段就是記錄山中有什麽生物,是十分嚴謹的地理著作,五藏山經完全區別於海經與大荒經。

  看到台駘肯定的眼神,彭祖心裏也開始狐疑,他對於治水的東西了解不多,所以一直沒有吭聲,周圍的那些大臣大部分也是,雖然心中有質疑,但是妘載講課很快,故而他們也就沒有提問。

  講課快,而且似乎已經知道他們的問題,所以基本在座的大臣們已經接受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管這個小年輕到底有多大的本事,目前看來,他肚子裏是有貨的。

  不過當年的鯀也是年輕氣盛,後來因為治水不利而被放逐,直至十數年前才重新回來,擔任治水的官吏本事自然也上升了很多,雖然崇伯的為人依舊不被太多人歡喜,畢竟太過於剛愎自用,但是四嶽卻很喜歡他。

  “這孩子有點東西。”

  在台駘對彭祖進行過眼神示意之後,文命注意到了小動作,頓時把身體坐的筆直,和那些穿大獸皮和麻衣長袖來遮擋自己底部空間的大臣們不同,作為在南方生活過一段時間的文命,他當然是有內褲的。

  所以坐得直也不怕別人看。

  再說了上古時代也沒有那些關於禮製的詳細規矩,男人幹活有的時候身體就圍著腰裹一圈獸皮而已。

  “地表,地勢,地貌,地脈,地物!”

  “地表的起伏形態,高山河穀,丘陵盆地,流沙台塬,草原平原,沼澤窪地,高原山嶺,這些都叫做地貌,而地勢與地物合稱地形,一個大地形由不同的下級地形所組成”

  “山地延伸出脈狀,與河流一般的,就叫做山脈,也叫做山嶺,它和高山不同,山嶺是由多個高山所組成的,它的誕生,也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

  “以前我遇到過一個叫做豎亥的人,他就告訴過我,在崇山峻嶺之中,找到過藏著海貝的石頭,那種石頭我叫它為化石,他還在深穀之中挖掘到古龍的骸骨,還有一些像是遊動的魚,海中的葵,因為那些高山,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一片。”

  “我可不是亂說的!我是有證據的!在我本部落的南方,南方的西南麵,一直向西南走,有一座山叫做天虞山,我們南方的洪水,都是天虞山帶來的,傳說中,那座山上不生草木,而山下遍地都是汪洋,所以我思考過,或許,那正是保留著過去以十萬年,甚至更遠時代來計算的原始地貌”

  “那座山,一定是在某座高原之上!就像是大河的源頭,在大河源頭,也一定有一片古老的高原!那裏沒有人煙,聽不到蒼茫的號角,但是卻有著天地間最古老和偉大的力量存在!”

  妘載說到這裏,雙手伸開,那根樹枝也指向天穹,而諸大臣們聽到這句話,才算是找到了一些認同感,他們居然都紛紛點起頭來。

  沒辦法,之前大部分的東西,隻有一些對治水有些了解的臣子才聽得明白,剩下的那些人基本上就是在思考“我從哪來”這個哲學問題,而現在,妘載最後的這段話,總算是說了能讓這部分人聽懂的人話。

  好了,這一句話聽懂了,前麵的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反正水就是從一片很高的大地上來的是吧!

  你直接簡單點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