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邪惡的教導主任
作者:油炸鹹魚      更新:2020-08-25 18:42      字數:2308
  鐵匠鋪的火焰燃燒了幾天,在這之前,妘載詢問雄陶,他在哪裏找到的高嶺土,當然還有奚仲所尋找到的,給義均燒玻璃用的那些材料來源地。

  在跋涉了幾天之後,大家回來,卻發現鐵匠鋪這裏圍了不少人,當然都是那幫無所事事的大佬,譬如老師喬鬆,還有巫盼老先生,太子長琴,甚至還有老族長

  還有一些狩獵回來的小夥伴,以及一些閑著休息的族人。

  人的本性就是湊熱鬧,何況前幾天出了這麽大的事情,新的特殊陶器出爐,鐵匠鋪的家夥們從來沒有讓族人們失望過。

  妘載湊近一看,原來是第一個看起來還有模有樣的玻璃製品新鮮出爐了。

  吹玻璃的工藝是為了讓玻璃更容易塑造與變形,而不是說製造玻璃一定需要那麽做,吹製玻璃大約是在北魏時期完全熟練掌握的,至少是在這個時期大規模普及至整個天下,當然這些渾濁的東西,卻有一個比玻璃更好聽的名字。

  那就是琉璃。

  越王勾踐劍上就有這些玻璃,不過是作為裝飾所用,從春秋到戰國,玻璃產物已經遍布整個天下,而打玻璃珠這種活動,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當然古埃及人打玻璃珠打的更久,所以充分說明人類就是一群隻會打玻璃珠的憨憨

  而在西漢的一座墓穴之中,甚至出土了玻璃矛

  真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工匠做不到的。

  而不進行吹製的結果,隨便製造的話,成品大概率就是義均弄出來的那個“邪神”產物,妘載看了都有點精神混亂,這到底是個什麽玩意

  “這個東西燒製真的困難啊,幸虧我是這天下少有的天才,這才能完好的掌握火候,怎麽樣,那個阿紅做不出這個東西吧?”

  義均看著身前這個紅彤彤的玩意,而這裏圍觀的人也聚集了很多,在眾人的注視中,還沒有徹底從高溫狀態褪光的琉璃缸,讓這幫人的麵龐都被映照的紅彤彤的。

  “祝融啊!”

  赤鬆子看了一眼太子長琴,而小動物們也瞪著大大的眼睛,十分的好奇。

  在此時,那高溫的光明沒有散去的時候,給人的第一影響,腦子裏蹦出來的,就是祝融二字,太子長琴也不例外。

  火,帶給人族以希望,以未來。

  青銅,陶器,石灰

  如今,火,又一次創造了奇跡。

  這個比起上一個邪神產品,顯然賣相就要好很多,但也僅止於此了。

  “琉璃的鑄造,需要模具最好是吹”

  妘載自言自語,戰國時期的玻璃鑄造模具十分簡單,就是普通的倒模,上麵拿個石頭或者什麽玩意壓製液態玻璃,就行了

  至於吹玻璃,那還需要巧手才行。

  玻璃是能夠推動科技點的東西,妘載是非點不可,而相比之下,瓷器的話,暫時除去裝人參果貌似沒有太大用處

  任何事物的價值要根據現有的情況來估算,大水剛剛褪去,妘載估算了一下時間,從象的口中以及士敬的話可以推斷出來,大河今年也有大難。

  鯀的治水時間已經到了,九年不成,大河崩。

  所以中原也應該糟了災難,陶器是重建家園必不可少的東西,而瓷器所需要的技術以及爐窯,燒製手藝,都比較麻煩,在重建家園的過程中,瓷器並不如陶器受歡迎。

  但是,重點在於恢複生產之後,瓷器的需求就會超過陶器,而這個時代的瓷器並不是什麽精美的青花瓷,原始瓷器的作用和陶器是一樣的,大量用於日常囤積物資,建築,祭祀上。

  原始瓷器也就比炻器的瓷化程度高那麽一丟,算是半隻腳踏在成熟瓷器的門檻上,卻又和小姑娘似的死死不進去,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原始瓷器是青花瓷那種寶貝東西,事實上這玩意表麵上看起來和泥巴陶器沒啥區別。

  但是區別在內部,原始瓷器雖然原始,但它的堅固結實遠勝陶器,還有最重要的,這玩意比起陶器來說不怎麽滲水。

  妘載琢磨了一下,好東西當然要燒製普及,陶器這玩意現在也到了進化的時候,而且原始瓷器上了釉那才能叫瓷器,釉很好做,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石堊”,也就是石灰石,這東西,妘載剛來的時候就在柴桑山進了很多貨。

  上釉的作用可不僅僅是美觀啊!要知道,如果說舉個栗子,陶器就是不穿衣服的戰士,原始瓷器就是穿了獸皮的戰士,而上了釉就是披著甲胄的戰士。

  “等到生產力恢複了,上好的陶,不,原始瓷器倒賣到中原,肯定能買來不菲的財貨,高質量的東西總是受人的喜歡的”

  農業工業是生產需求,而商業貿易則是促進繁榮,八百年前的神農氏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

  妘載心裏麵嘀嘀咕咕,又不住的打量雄陶。

  是了,雄陶這個臭小子的部族,就是大名鼎鼎的空桑氏,那是舜帝去打醬油時幫助的部族,是專門以陶器工業為主的部族,這個臭小子要是學藝成功,跑了回去,那就是斷了自己的銷路。

  “不行,我得找個辦法讓他留級。”

  妘載這裏正在思考如何成為一個黑心的教導主任,那邊,幾個老先生卻抱著陶器開始回憶夕陽下逝去的青春。

  “可惜啊”

  巫盼老先生捧著那個原始瓷器,頗有感慨:“黃帝時期,寧封子因為製陶而苦思冥想,最後因為一場意外而化為灰燼,或許他想要燒製的就是這樣的東西,但是那個時候,方法還很原始,貿然的加大神火,最後的代價卻沉重至極。”

  赤鬆子聽了,也很是感慨。

  寧封子是著名的火行煉氣士,在黃帝的手下被封為陶正,他一心想要改進燒陶的方法,結果最後卻因為一場事故而身死道消,在火焰中化為青煙消逝。

  “那可是一個天縱奇才啊,可惜了”

  看到如今的陶器,再看看滿頭大汗的義均,巫盼不免想著,曾經妘載說的那句話可真對,有的時候打敗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上古年代雖然沒有人會去手搓核彈,但是生產事故卻一點也不少,中毒事件,醫鬧問題,爐窯焚毀,礦洞塌方

  而相比起不是很好看的原始瓷器,小動物們則是更對那個玻璃玩意感興趣,咕子的小眼睛睜的大大的,琉璃雖然渾濁,卻讓它的小腦袋瓜裏瞬間充滿了絢爛的色彩。

  而通過某隻小動物看到這裏一切的,還有兩個南海的煉氣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