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劉玉與大臣們的初戰
作者:雙木道人      更新:2020-03-22 20:40      字數:2779
  諸侯們都離開了,隻剩下張楊了。

  張楊被封為執金吾,有護衛皇宮的職責,可以說皇帝在哪裏,他就跟著在哪裏。

  張楊是劉玉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對並州被劉玉獨霸的情況,一直感受很不滿。張楊也是一個想上進的人,可是劉玉手下比他強的人太多了,所以他一直沒有得到過更進一步的機會。這一次討伐董卓,張楊就違抗了劉玉的命令,私自帶兵前來助陣。本以為可以脫離劉玉的掌握,從此天高任鳥飛。沒有想到劉玉居然下了那麽大的一盤棋,埋伏了董卓,成功救回了皇帝,並封為趙王、司空領並州牧。張楊現在後悔死當初自己的貿然行動了,作為並州官員,張楊可是深知劉玉的行事風格,對待敵人可是心狠手辣。

  張楊現在已經成為劉玉的敵人了,而且自己的部隊都是並州人,如果發生變故,張楊可以斷定,他的部隊絕對不會聽自己的。

  權衡之後,張楊果斷地來找劉玉請罪。

  “罪臣張楊拜見王爺。”張楊跪在劉玉麵前。

  劉玉原本是打算收拾張楊的,可是沒有想到張楊居然這麽快就來到自己麵前,玩味地說道:“執金吾大人,何必如此大禮,你何罪之有啊,快快起來。”

  張楊知道劉玉肯定是記恨自己了,自己現在如果像沒腦子的人一樣站起來,等待自己的就是無窮的打擊了。

  “罪臣不聽王爺的命令,私自從並州調動兵馬,請王爺治罪。”張楊不停地磕頭。

  “哦。原來是這事啊。其實也沒什麽,那也是你一片報國之心,本王怎麽好阻攔啊。”劉玉眯著眼。

  張楊沒有從劉玉話中聽到一絲原諒的意思,更是惶恐,看來劉玉是不準備放過自己了,急忙再次磕頭說道:“王爺,罪臣年老體衰,請求告老還鄉,安享晚年,懇請恩準。”

  劉玉沒有想到張楊居然這麽聰明,知道自己要對付他,看來還是一個頭腦十分不錯的人,可惜不能為自己所用,既然他願意放棄一切,劉玉當然也會饒他一命。

  劉玉點了點頭說道:“好吧,張大人也是為國操勞,本王也不能強人所難,準許你告老還鄉,好生安享晚年吧。”

  “多謝王爺成全。”張楊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張楊的離去,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波。

  至於董卓的屍體,劉玉按照劉協的意思,掛在城門處曝曬三天,然後碎屍萬段,洛陽的百姓拍手稱快。

  同時劉協和劉玉也是想起了被董卓毒死的劉辯,劉協深感劉辯死的可憐,追諡他為懷王,並找到了劉辯的屍身,為其重新建造了一座陵墓,葬於靈帝陵墓旁邊。

  對於這種事情,劉玉當然不會反對,而且還親自在劉辯的新陵墓前,可歌可泣地宣讀了一篇祭文,讓劉辯可以知道他已經把董卓給幹掉了。

  現在整個洛陽朝廷的工作中心都集中在了安置百姓和重建洛陽上麵。劉玉擔心人手不足,把田豐給調過來,同時把黃忠安排回並州主持軍機大事。並州有黃忠和沮授兩人坐陣,不會出什麽亂子。

  然而在安置百姓和重建這個問題上,劉玉和朝中的大臣們就發生了分歧,導致了他們之間的第一次對抗。

  劉玉提出先安置百姓,一切供應以百姓為先,然後再修建皇宮。這是因為劉玉的財力有限,光是安置百姓,每天需要的糧草就是個天文數字。好在阻擊董卓較早,他之前搜刮的財富與糧草有一半是落在了劉玉的手裏,劉玉才能妥善地處理百姓的問題。同時劉玉不斷地將洛陽的百姓遷移到並州去。百姓們也是知道現在洛陽的情況不是很理想,難得遇到一個像劉玉這樣的好王爺,雖然有些故土難離,但是為了生存,一些百姓也是願意到並州去。劉玉為了打消百姓的後顧之憂,把所有的百姓都記錄在案,承諾以後洛陽重建成功之後,百姓們依然可以回到洛陽生活。有了劉玉的承諾,百姓們也是打消了顧慮,遷移到並州的百姓變得多了起來。來到並州後,百姓們發現現實並不是跟他們想象的那樣艱苦,並州的地方官員都已經安排妥當,並分配好了住房和田地,官員也不像洛陽的地方官那樣。如此好的地方,百姓們也是連忙托人帶信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讓他們都一起過來。

  大臣們就不同意了。他們指出皇宮被董卓燒成這樣子,根本就不能體現出皇家的威嚴,堅持要把皇宮修建好了,順便安置好了大臣們的問題,再去考慮百姓。

  劉玉感覺這幫大臣的腦子是不是被驢給踢了。修建皇宮是多麽巨大的工程,耗費的錢糧根本就無法想象。劉玉當然不會答應。

  大臣們當然知道修建皇宮的難度,他們的目的主要是把自己的問題給解決了。大臣們裝作勉強地表示皇宮可以慢慢修建,但是大臣們也代表著朝廷臉麵,所以這件事情需要慎重對待了。

  劉玉終於搞清楚了,這幫大臣原來都是為自己考慮的,什麽皇家威嚴朝廷臉麵都是廢話。

  劉玉冷冷地看著這幫大臣,大臣們也是鎮定自若,一副吃定劉玉的樣子。

  劉玉最後決定不理睬這幫大臣,把劉協安置在沒有燒毀的宮殿內,一切供應按照皇帝的標準來,除了因為劉協年紀小,劉玉不能給他提供女人,幾乎照顧得無微不至。至於這些大臣們有沒有反對意見,這就不是劉玉會關心的。

  大臣們沒有想到劉玉居然不理睬他們,對他們不管不問,連基本的吃住都不管。這可比董卓還要狠啊,董卓雖然殘暴,喜歡殺人,但他還會養著這幫大臣的。

  大臣們紛紛跑到劉玉麵前抗議,要求劉玉保證他們朝中大臣的基本待遇。劉玉也是覺得自己這樣做太不人道了,基本的生存保障還是要給這些大臣們的。於是劉玉省吃儉用的,滿足了大臣們的需要,每天青菜白粥地供應著,保證餓不死他們。而劉玉的部下們卻每天照常供應,該有都會有。

  大臣們憤怒了,感覺自己受到了劉玉的侮辱,跑到劉協麵前告狀。

  劉協現在剛從董卓的陰影中走出來,哪裏去管這些大臣的事情,委婉地表示要大臣們多多體諒趙王,趙王也是不容易的。

  大臣們一臉黑線,感情陛下你是有了兄長就不要臣下了。在劉協那裏告狀無果,大臣們在董承和伏完的帶領下再次來到了劉玉的麵前。

  劉玉依舊在大臣麵前大談糧草緊張,各種待遇實在跟不上,希望他們體諒一下。

  董承和伏完憤怒地表示劉玉必須按照朝廷的體製辦事,不能虧待了大臣們,不能厚此薄彼。

  劉玉一口咬定,現在糧草緊張,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大臣們想要再度堅持的時候,劉玉開出了大招,表示由於並州受到外族威脅,劉玉作為藩王也不能再洛陽長留,是時候帶兵返回並州了。

  大臣們終於慌張了,劉玉如果這麽拍拍屁股就走,那麽誰來保護他們呢。董卓的舊部可是都盯著他們,隻要劉玉一走,保證董卓的舊部就殺過來。而且沒有了劉玉,大臣們也就沒有了糧草來源,恐怕最後連青菜白粥都沒的吃了。

  董承和伏完當場就表示以後一定為趙王馬首是瞻,洛陽這裏還需要趙王繼續坐陣,保護陛下安全,他們絕對不會給趙王添亂的。

  接下的日子,大臣們真的沒有與劉玉作對,很多大臣還自發地幫助劉玉安置百姓和各項工作,大大減少了陳宮和田豐的工作壓力。百姓也漸漸安定下來,洛陽的情況暫時穩住了,隻要在堅持一年的時間,熬過明年的秋收,洛陽幾乎就可以成為劉玉手下最大的基地。

  大臣們與劉玉的第一次戰爭,由劉玉取得勝利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