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巨頭
作者:無語中      更新:2021-08-15 04:49      字數:5466
  楊秀清的滅亡並沒有給世人太大的衝擊,早在南京陷落之後人們就已經在等待著這一天了,李富貴一直拖了一年多才要了他的命,在大家看來這實在是太慢了。等到南昌陷落之後眾人的眼光又都投到了武漢,猜測李富貴什麽時候揮師西進。大多數人認為李富貴需要先把江西給穩定下來,這種想法當然有道理,平定楊秀清之後南方的幾大集團幾經逐漸成型,首先當然是李富貴的兩江集團,李鴻章盤踞兩廣並且對福建和台灣都有很大的影響,其勢力亦不可小視,傳說他憑借在江西南部的戰績很快就能榮升兩廣總督了,湖廣集團雖然受到石達開的牽製仍然跛著一隻腳,但是兵馬的數量卻是三大集團中最多的,另外隱隱有聯合四川的勢頭.

  ??這三大勢力的交匯點就是剛剛平定的江西,按說以李富貴的跋扈李鴻章和曾國藩應該不會到他兩江的碗裏來吃肉,但是現在大家都看出來一個道理,那就是地盤大勢力就大,勢力大就可以誰都不怕,所以要他們輕易地把地方吐出來也並不容易,兩個人在麵子上並沒有挑戰李富貴兩江總督的權威,他們隻是委派了自己收複地區的地方官,這在當時也算是一項慣例,然後就等著看李富貴地反應,要知道李鴻章收複了贛州和南安,曾國藩則拿到了袁州和吉安,這樣江西就有一小半的土地不受李富貴直接控製,若是對於別的總督這也不算什麽,不管這些人出身哪裏總是他的下屬,可是現在的兩江官製已經被完全改變了,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李富貴會不會在這四個府推行他的那一套東西,如果繞開他們那這四個府不管怎麽看都更像是與兩廣和湖廣連在一起,而要是用他的那一套來架空這些湘軍與粵軍的官員兩廣和湖廣肯定不會高興,甚至這些人可能在背後勢力的下與新體製對抗.

  ??李鴻章和曾國藩不約而同的把球踢過來讓李富貴覺得有些頭疼,自己已經太強大了,難免會遭到周圍勢力的忌憚,就現在來看曾國藩還不好說,李鴻章絕對已經把北京丟到一邊,視李富貴為自己的最大威脅了,不過李富貴知道李鴻章這個人並不是一個鬥士,他計算著在多大的壓力下李鴻章會屈服,“或許我該殺隻雞來看看,別以為作了軍閥就是老大了。”.

  ??李富貴不相信李鴻章和曾國藩不知道雙方軍事上的差別,他們隻是認為李富貴不敢動他們.

  ??李富貴這裏還沒有做出決定呢,那邊軍部已經有些受不了了,兩江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調子很快就成了主流,隨著軍隊人數的擴張這些軍人現在目空一切,在他們看來清廷的權威早已不複存在,不管是太平軍也好、兩廣湖廣也好,甚至北京對他們來說都意味著功勳。他們不去打李鴻章、曾國藩已經是委屈的不得了了,這兩個家夥居然還敢把手伸到江西來.

  ??李富貴現在幾乎每天都能收到請戰的要求,這讓李富貴很是為難,就目前來說他仍然希望以和平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另外新打下的這些地方還需要一個恢複期,他也不太想在這個時候重新投入戰場,根據魏無極他們的計算如果有三年的恢複兩江的財政收入就可以突破兩千萬,這還是以目前這種較低的稅率來計算的保守數字,這也是李富貴第一次了解兩江以前的富庶,有些財迷傾向的李富貴當然覺得三年時間很短一晃就過去了,因此決定還是使用政治上的壓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他的目光在周圍轉了一圈之後停在福建上不動了,這裏算是李鴻章發家的地方,要想給他壓力這裏恐怕是最合適了,畢竟浙江一直出錢出糧李富貴,對他們李富貴還是以懷柔為主。出兵福建的借口也是現成的,福建這個地方老百姓過得一直很苦,所以造反的事情也一直沒停過,由於地形的限製都沒有發展成大規模的運動,同樣地形也讓官兵的清剿麵臨很大的困難,所以直到現在還有一兩處起義在那裏頑強的堅持,他完全可以出兵助剿,李富貴就不信李鴻章不害怕.

  ??現在的閩浙總督何桂清當年做浙江巡撫的時候和李富貴算是有些交往,自從作了總督之後倒是刻意的和李富貴拉開了一些距離,同時聯合李鴻章以保持自己的獨立,而對福建巡撫呂詮孫來說李鴻章算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些年看著自己提拔的人就像坐了二踢腳一樣的向上升,自己卻一直在這個位子上紋絲不動,心中未嚐沒有嫉妒,不過李鴻章實在很會來事,不但一直在態度上對呂詮孫畢恭畢敬,每到逢年過節還一定要按門生的禮節送些東西,所以時間一長呂詮孫還真的把他當自己的得意弟子看待了,學生有出息老師自然也風光,憑借這樣的關係再加上當年在中下層打下的人脈,李鴻章在福建的影響一直不小,在他心中早就把福建化歸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裏了,所以一聽說富貴軍進入福建李鴻章就急了,前後一想立刻明白了李富貴的意思。對於他來說退出贛南固然有些心疼,但是以李富貴的強勢這恐怕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李富貴不喜歡別人帶在他的地盤上那乖乖的卷鋪蓋其實是最好的辦法,但是他走了並不代表李富貴不會來,這又該如何是好.

  ??“如果能把邊界定下來就好了,不知道李富貴肯不肯?”李鴻章知道李富貴這個人對自己地盤上的事情特別關注,對別人的東西倒是興趣不大,當然這都是好幾年前的認識了,自從李富貴征討日本之後李鴻章對自己的這個判斷就不是很有把握了.

  ??“要是能簽個條約就好了,哪怕吃一點虧。”李鴻章還是比較相信李富貴的信用的.

  ??最後李鴻章決定拉上曾國藩和李富貴會盟於鄱陽湖畔,把南方的邊界定下來,將來各幹各的互不幹涉。曾國藩覺得這個注意倒是不錯,就現在來說對於他們都有很大的餘地用於恢複性發展,所以大家還遠沒有到需要互相爭奪的地步,對他來說唯一的問題就是石達開怎麽辦,石達開的主要勢力在湖廣,湘軍想要獨自麵對他還很有些吃力,所以需要另外兩方的幫助,可是他又不能容忍湖廣被分割。對此李鴻章倒是說得十分義氣,“現在楊賊已經滅了,自然不能容石逆繼續猖狂下去,要是李富貴不肯出兵,就由我幫伯函兄打,你放心,湖北的地方我是一寸也不會要。”.

  ??這倒是讓曾國藩十分地感動,他也覺得這樣最好,湘軍和粵軍聯合起來李富貴做事也就沒有那麽囂張了.

  ??李富貴對於李鴻章的建議感到十分的驚喜,文祥提出的以漢製漢的方針他也有所耳聞,要說這個辦法能夠成功他第一個就不相信,拋開實力上的差距就李鴻章這個人而言,想利用他去打頭陣可不那麽容易,按李富貴的話說:他是聰明人,就妥協來說這個時代的中國超過他的人還真不多。讓他驚喜的是曾國藩居然也開了殼,這實在是他沒想到的.

  ??三人會麵的地方是正對著九江的廬山,名義當然是商討如何對付盤踞在長江上的石達開。三人見麵後都對胡林翼的死感到唏噓不已,李富貴更是提出如果益陽學堂的興建有任何的困難他都可以一力承擔,甚至胡林翼借的那些債他也可以幫著還掉.

  ??曾國藩搖了搖頭,“潤芝舉債也不全是為了學堂,其實當時他的那些幕僚、朋友大多數都是願意把錢送給他的,倒不全是為了新學,也是被潤芝所折服,可是他還是要借,捐的歸捐的,借的歸借的,李大人可知道這是為了什麽?”.

  ??李富貴有點想不通,“不管捐多少他都還要借?”.

  ??“是的。”.

  ??“這是為什麽呢?”李富貴有些疑惑的看著李鴻章,不過看起來李鴻章也沒有想明白.

  ??“潤芝就是要他的子孫受窮,他要所有人都看到他推行新學決不是為了一己之私,這樣我們的鄉黨才會相信他的人品,這樣他們才能不在從一開始就排斥新學。”曾國藩極力克製才沒有流下眼淚.

  ??“想要證明東西好先得證明人好,”李富貴也是被深深的觸動,“好沉重的代價啊。”.

  ??李鴻章的感觸較兩人為少,他在心裏暗暗納悶這個世界上怎麽會有這麽傻的人,雖然他對那些具有高風亮節的人也有一定的崇敬,但是高尚到這樣近乎自虐的地步就不是他能理解的了.

  ??“現在益陽怎麽樣了?”李富貴又關心起這位先驅付出了如此的犧牲換回了什麽.

  ??曾國藩點了點頭,“這些日子以來很多留學的學子自發的到益陽去宣講新學,來完成潤芝未盡的事業,而且看來潤芝的死對當地人也的確有很大的觸動,反對的聲音小多了,相信湖南的革新必然從益陽開始。”.

  ??“希望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了,伯函兄什麽時候對新學如此推崇了,莫不是也因為受到潤芝公的觸動。”李富貴知道以前曾國藩對他的看法相當的不好,連帶著對新學也很反感,不過現在一看倒是十分的開明.

  ??曾國藩點了點頭,“李大人有所不知,其實對於西洋人的器物我倒是一直覺得很是有用,可是要說西學能夠教導民眾秉禮守義,我卻不信,這三綱五常還是要看我們大清的。所以對新學我的看法是要發展、培養,不過那些精通西學的人隻能做吏。”.

  ??這個觀點李富貴倒是頭一次聽說,“那為什麽呢?”.

  ??曾國藩想了一下,雖然他不屑於巴解李富貴,但是說話的時候還是要避免得罪他,“就拿這洋文來說吧,要是大家都不懂洋文那當然不行,可是說到底這懂得洋文隻能算掌握了一門器用,可以算是個文匠,與師爺、賬房屬於同一類型,與道無緣,是個專才,作個吏也就可以了,在大人這裏通譯作的再好他不還是個通譯嗎?”.

  ??“這話道是有些道理,如果一個翻譯僅僅滿足洋文說得好那他當然隻能終身做翻譯,可是人家還可以學習,在兩江吏與官已經沒什麽界限了,下層公務員做得好就可以升上去。”.

  ??“李大人所言甚是,大人不拘一格用人才曾某一直很佩服,如果一個吏認真學習,並且仔細積累,最終突破了器的境界而上升到了道那他當然可以做官。實際上潤芝辦學堂的宗旨是培養學貫東西的人才,我覺得他的見識比你我都要高,先以聖人之學匡扶學子們的胸中正氣以立身,然後再學習各種器用來治理天下,可惜天不假年。”.

  ??李富貴並不是真的想和曾國藩辯論,他隻是因為正好談到這個話題所以及探討了一下,看到曾國藩的觀點李富貴認為還算不錯,這個世界隻要你願意睜開眼睛往西邊看那就算是很了不起的人了,曾國藩因為年紀、經曆等等原因基本上已經錯過了這個機會,不過隻要他別人這麽做那麽湖廣還是很有希望的.

  ??緬懷過胡林翼之後三個人的會談進入了實質階段,李富貴很塊發現會議的主導權不在自己的手上,這讓他十分的鬱悶,這完全是因為那兩個家夥采用了一種特別的說話方式。本來明明是三個軍閥坐在一起商量南中國該如何瓜分,可是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麽的憂國憂民,其實李富貴當年也會這樣說話,隻不過後來長期不用現在已經非常生疏了,看著兩個家夥道貌岸然的樣子很多話你要是不變個樣子還真就說不出口.

  ??李鴻章和曾國藩的意思很婉轉,不過李富貴還是很快就聽明白了,他們都願意退出江西,但是攻打江西的時候他們都出了很大的力氣,所以希望李富貴能夠給與一定的補償.

  ??在敲定了幾項經濟援助計劃之後李鴻章和曾國藩算是勉強接受了李富貴的條件,雖然他們更希望能夠獲得李富貴的獨資項目,不過現在看來還是不太可能,李富貴也答應如果他們做得好那就可以把經營權交給他們.

  ??地盤的劃分倒是最沒有異議的,浙江歸兩江,福建歸兩廣,台灣共有,,兩個人都認可台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發展,所以雙方都不從台灣直接獲取幫助。四川如果左宗棠能搞得定那就歸湖廣,整個協定的期限是十年。當地盤劃定之後就有幾個敵人需要對付了,東麵要對付閩浙總督何桂清,畢竟李富貴和李鴻章瓜分的是他的地盤,這件事李鴻章早已打好了腹稿,在他看來這項瓜分最大的問題就是何桂清和浙江巡撫王有齡的關係實在太好,隻要這兩個人裏有一個被排擠走然後李富貴再進一步控製浙江,在這個過程中李富貴隻要和閩浙總督稍微的起那麽一點齷齪他就隻好投靠兩廣了.

  ??李富貴覺得這樣做自己好像吃了虧,不過南方的這種半獨立的狀態正是他一直努力爭取的,自己多出點力氣也算是理所應當.

  ??在對付石達開的問題上三個人又一次陷入了分歧,李富貴主張大家坐下來談判以爭取一個和平的環境,可是曾國藩斷然拒絕了這個主張,李鴻章也站在曾國藩一邊,他們都認為石達開孤掌難鳴,即便沒有李富貴他們也堅持不了多久了。可是李富貴卻有不同的認識,據他所知,西路太平軍正在改組軍隊,再加上名將雲集,如果自己不出手,他們未必能討到便宜,不過這話他並沒有說,隻是一個勁的強調自己麵臨的各種困難,曾國藩也看出李富貴的意思了,那就是這些地方都是屬於湖廣的,他李富貴是不會為此出動一兵一卒的。對於李富貴這樣的態度他們也算是早有準備,所以李鴻章十分講義氣的表示他來幫助湘軍剿滅石達開。李鴻章這次如此積極倒不是因為他義薄雲天,而是因為他知道在對付石達開的問題上河南的珞炳章,四川的王慶雲都很積極,若是弄得好把這一大片地盤整合到一起,那樣李富貴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了,而在這些人裏他不但勢力最大,而且年紀也最輕。李鴻章並不指望能夠做到像李富貴那樣建立絕對的權威,但是他覺得在這個聯盟坐上盟主的機會還是很大的,最多開始讓那些老家夥一陣子,最後這位子遲早是他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