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作者:無語中      更新:2021-08-15 04:48      字數:2429
  北京的肅順的到揚州之戰的奏章要比楊秀清晚了幾天,而且是同時受到了兩份奏章,一份的內容是江北大營大破發匪,收複揚州,江蘇團練驍勇善戰擊斃敵酋,另一份是說江蘇團練總辦李富貴大破發匪,擊斃敵酋,收複揚州。肅順這時候的心情很好,看過奏折後笑道:“這個楊文定,搶功勞搶得也太厲害了,居然隻字不提欽差大人,難道就憑藉那幾千人就能打這麽大的勝仗。不過搶功勞總比沒功勞搶要好啊,有了這場大捷我也能睡幾個好覺了。”

  ??在養心殿上肅順報告了揚州大捷的消息,鹹豐自然是龍顏大悅“愛卿,你對這兩份奏章怎麽看呢?”

  ??肅順已經有好幾個月沒聽到“愛卿”這個稱呼了,“皇上,其實這也沒什麽,這一年來一直都是壞消息,忽然來了這麽一個大捷,他們相爭功那也很自然,要我看嘛,這自然是琦大人指揮大局,不過這個李富貴看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應該是個猛將。”

  ??“不錯,琦善是個帥才,不過衝鋒陷陣就不行了,這次應該是得到一員良將,將士用命才能收複揚州啊。”

  ??“皇上明見萬裏,奴才佩服。”

  ??“告訴他們,這次功勞大得很,不用爭了,具有封賞。”

  ??就在這一段時間李富貴也辦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俘虜安排好了。在江陰附近紮好營盤沒幾天張文革就巴巴地從上海趕來了。李富貴見到他後當頭就問:“我們公司裏有沒有對美國很了解的人?”

  ??張文革一愣,隨即答道:“說道對海外的了解,在我們公司裏,吳鏗銀曾經在洋人商船上做過翻譯,應該對外國的情況比較了解,不過美國那麽遠應該是沒有去過。但是別的人恐怕還不如他呢。”

  ??“吾坑銀?他一定是個東北銀吧?”

  ??張文革又愣了一下“不是啊,老吳是寧波人。”

  ??“別管他是那人了,你看這件事情他能不能辦,我打算把俘獲的那幾千長毛送到美國去,然後弄個人去管著他們,我說具體一點吧,我的計劃是這樣的:咱們在美國西部弄點產業出來,開荒也好,開礦也好,做生意也好,作為我們集團在美國的據點,再把這些人運到美國西部去,算是勞工,他們想鬧事也是在美國鬧,到時候自然有人去鎮壓他們,你看這事他幹得了嗎?”

  ??“大人真是深謀遠慮,老吳這人辦事還是可以的,不過他這人挺喜歡巴結洋人,把他派到洋人的地方去萬一他不和我們一條心,離這麽遠不太好控製,而且他還看不起中國人,我怕他和那些長毛搞不好。”張文革一邊說一邊用眼偷偷瞄李富貴。

  ??“你直接說他是漢奸不就完了嗎,那麽羅嗦,那難道就沒更好的人選了?”

  ??“我想了一下,那幾個也是這德性,可能還不如他呢。”

  ??“嗯,這樣吧,讓這個家夥主外,我再挑幾個懂英文的小家夥去跟著他學學怎麽和美國人打交道,你另選一個靠得住的主內,我從軍隊裏抽十幾個能打得聽他指揮,手裏有槍不怕那姓吳的翻上天。”

  ??既然是打算送到美國去李富貴自然不會把彼得給忘了,不過對彼得引誘顯然要比命令有效得多。李富貴見到彼得後先唉聲歎氣了一番,弄得彼得直上火,然後才告訴他自己遇到了困難:自己抓到了幾千名誤入歧途的羔羊(李富貴發現要想讓彼得幫他做什麽事,羔羊這個詞比什麽都管用),他們都有接近上帝之心,但是卻被一群邪惡的家夥引入歧途,要是把他們留在中國他們都會被砍頭。自己想把他們送到美國去,卻不知道該怎麽辦。

  ??果然彼得一聽到這話立刻拍著胸脯站了起來,“李,你不用說了,明天我就去想辦法,我親自去幫他們在美國安頓好,你放心美國現在非常歡迎移民,他們一定會過上很好地生活,重歸主的膝下。”

  ??沒想到第二天彼得就氣呼呼地跑來說他要到南京去“李,這太過分了,他們怎麽能這樣欺騙這些虔誠的信徒,什麽洪秀全是耶穌的弟弟,什麽天父會附身在楊秀清的身上,難道我們天主教是非洲的黑巫術嗎。”原來昨天和李富貴談過以後彼得就立即跑去拯救那些迷途的羔羊,結果費了一晚上的勁一個也沒拯救過來,要不是身邊有看守可能還要挨揍,氣得他要去找洪秀全理論。

  ??“對付那些邪惡的家夥靠你是不行的,你就把他們交給我吧,等我解除了他們的武裝再由你來感化好不好。”

  ??彼得歎了口氣“好吧,那就看你的了。”

  ??李富貴有和彼得討論了一下移民地點,李富貴堅持地點一定要在西部,最好尋找一個深水良港建一座小鎮,大家聚在一起才不會受土匪的欺負,也更容易獲得商業上的利益。

  ??“彼得,你這次回去要不要帶些幫手,你看從我們的學校裏挑幾個年紀大一點的怎麽樣,由他們在,這些人應該會更容易地融入當地社會。”

  ??“這樣很好,學生中年紀大的已經有十五六歲了,完全可以出來做些事情了。”

  ??“那我這裏也缺人手,你多選幾個,剩下的留給我好不好?”

  ??“沒有問題,是應該讓他們出來鍛煉一下了,我也發現總把他們關在教堂裏未必是好事。”

  ??李富貴在這段時間的確覺得人手不夠用,那些滿腦子封建思想武裝起來的人還真不是普通的頑固,軍隊裏還好一點,畢竟說起來軍令如山,可是在商業和工業上要讓那些家夥接受西方思想別提多困難,所以李富貴才想出這個主意,把這幾千人送出去過幾年看看情況會不會有所改善。當然賠本的買賣李富貴是不會做的,不要說美國西部那豐富的金礦,就是遠洋貿易自己可能就能賺個缽滿盆溢,不過前提條件是必須有自己的船隊,所以他打算把那些從語言學校畢業的小子全都派到遠洋商船上去幹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