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采礦專家
作者:齊橙      更新:2021-08-15 04:34      字數:4603
  1500塊大洋到手,羅毅的底氣足了。(看小說到文學網

  ??)山上還在源源不斷地往下運礦石,按現在的生產速度,平均一星期就能夠采到幾百公斤的礦石。如果品位不變,差不多相當於每星期有1500塊大洋的收入。

  ??在當年,3塊大洋可以在客棧裏連吃帶住一個月。根據綜合比價計算,一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35元錢,如果僅僅是按食品來計算,則價值更大一些,因為當年的食品價格比今天要低得多。如果每星期收入1500塊大洋,一個月就是6000塊,相當於今天的20萬元。對於這支僅40多人的小隊伍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有了這樣一筆錢,羅毅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規劃突擊營的前程了。

  ??羅毅收到樂家林帶回來的錢,馬上安排人去各位礦工們的家裏,給每家發了10塊大洋。不少礦工家裏都已經快斷頓了,收到10塊大洋,大人小孩都高興壞了。女人們連忙安排著上街買米買肉,給家裏的老人和孩子們做一頓好吃的,讓他們的肚子裏進一些久違的葷腥。對於山上的男人,女人們自然也不會忘記,紛紛托突擊營的士兵給他們帶去換洗衣服和吃食。突擊營的士兵收下了衣服,但把吃食給這些家庭留下了,他們告訴礦工家屬說:礦上吃的非常好,頓頓有肉,他們就不用惦記了。

  ??每戶人家10塊大洋的收入迅速地形成了示範效應,羅毅適時地放出風來,說還要再招收一批礦工。話剛傳出去,突擊營的營部就被周圍各村湧來的青壯漢子們擠滿了。

  ??“排隊排隊,不要擠!”負責招聘的突擊營士兵楊金水和沈萬財扯著嗓子維持著秩序。這倆人名字聽起來就是挺喜慶的樣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樂家林故意挑選的。

  ??“你,過來,報上名字,家住哪裏。”

  ??“韓修平,山南韓家人。”

  ??“幹過什麽?”

  ??“種地,上山采過石頭。”

  ??“多大了,家裏有什麽人?”

  ??“18歲,家裏有爺爺奶奶,父母,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知道挖煤危險嗎?”

  ??“知道,我願意去。”

  ??“好吧,在這裏按個手印,先領5塊大洋的工錢當安家費,明天帶著換洗衣服來報到。跟家人說一聲,半年不能回家。每個月初五叫家人來保安隊領上個月的工錢。”

  ??名叫韓修平的農民高高興興地在勞動協議上按了個手印,拿著5塊大洋,在眾人豔羨的目光中飛奔而走了。

  ??在當年,根本談不上有什麽信用環境,協議這種東西,對於農民來說根本就是靠不住的東西。羅毅想出來一個辦法,他請鎮上的元老們坐鎮突擊營的營部,所有報名參加采礦的人,都必須由村上的老人作保,經鎮上的元老驗證過身份無誤,才能聘用。而所有的聘用合同,也是請元老們看過,確認上麵沒有坑蒙招騙的條款。當地農民大多數都不識字,憑空在合同上按個手印,還是有些風險的,現在有元老幫著驗合同,也能讓人放心一點。

  ??至於合同的條款,羅毅倒也沒有編得太黑,基本上是把後世的勞動用工合同拿來抄了一下,至於三險之類的就免了。合同裏還有關於工傷事故的賠償條款,比當時工廠和煤礦的賠償標準高出了好幾倍,這也讓村民們覺得十分踏實。陸雙勇等人看著這份合同上一二三四加ABCD的條款,算是徹底相信羅毅是念過書的人了。

  ??“看起來,羅子真是有大學問的人啊。”陸雙勇感慨道。

  ??樂家林奇怪地問:“怎麽過去一點都看不出啊。過去他哪會說成語啊。”

  ??“聽他自己說,他的腦子受過傷,大概是被驢踢了吧。”

  ??“那怎麽突然就好了?”

  ??“被手榴彈炸了一下就好了,你想,驢的勁再大,能比手榴彈大嗎?”

  ??羅毅沒聽到兩個手下的交談,正好也省得生氣了。他招呼樂家林和他一起去一趟後山的高橋鎮,去拜訪一位叫做張天佑的老先生,這是馮木根向他推薦的。據馮木根說,這位張先生曾指點過他炸石頭的技術,好像是個采礦專家的樣子,但具體是什麽來頭,為什麽呆在高橋鎮,就誰也不清楚了。

  ??羅毅等人走了半天山路,來到了高橋鎮。與朱山鎮相比,高橋鎮顯得更為破敗和冷清,突擊營的士兵穿著迷彩製服,扛著槍從街上走過時,許多居民都趕緊關門躲避,來不及關門的,則用尷尬的笑容表示著順從的意思。

  ??“等咱有了錢,把高橋鎮也收過來。”羅毅對樂家林說。

  ??樂家林不屑地說:“收這幹什麽?窮成這樣。”

  ??“切,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就是土地資源,趁著現在這裏窮,趕緊把地盤下來。以後開發房地產,那就是暴利啊。”羅毅胡扯道。

  ??“嗯,說得有理。”樂家林點點頭,其實他根本就不知道羅毅說的是什麽。

  ??在居民的指引下,羅毅一行找到了張天佑的家。這是一處有四五間房、帶天井的大宅子,房前屋後收拾得挺幹淨的樣子。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閑坐青坪,看花開花落;下聯是:醉臥荒宅,聽風起風歇。橫披是:苟存殘生。

  ??“這老爺子,有點憤青潛質啊。”羅毅嘀咕著。

  ??樂家林看著對聯,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他認識幾個字,但文化水平有限,看這副對聯也隻能是連猜帶蒙,再讓他去琢磨其中的韻味就更沒戲了。

  ??南方的農舍都是不關門的,羅毅直接走到門口,對著裏麵喊道:“請問,張天佑先生在家嗎?學生羅毅求教。”

  ??一位中年婦人應聲而出,她身著當地很普通的農家便服,但看起來比一般的農家婦女要幹淨得多。她的眉眼間有幾分與穿著打扮不相稱的斯文氣息,暗示著她曾經是一位大家閨秀。羅毅心中暗喜,看來這家的男主人張天佑應當是有幾把刷子的了。

  ??“請問你們……”中年婦人看到羅毅等人的製服和步槍,吃了一驚。

  ??“學生叫羅毅,是馬蹄嶺保安隊的隊長,慕名前來拜訪張先生。這幾位都是我的部下,我們沒有惡意,師母不必多心。”

  ??中年婦人上下打亮了羅毅一番,被他身上流露出來的學生氣質說服了,點點頭說:“不敢當,你們幾位請進來吧。張先生腿腳不方便,不能出來迎接。”

  ??羅毅命令幾名士兵在門外找個蔭涼的地方呆著,但不要表現出站崗的樣子,以免驚擾了村民,他自己帶著樂家林進了張家的大門。中年婦人把他們帶到堂屋,給他們讓了座,然後從裏間屋攙出了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的一條腿已經沒了,拄著拐杖,一臉落暮的樣子。

  ??“請問,您是張天佑先生嗎?”羅毅和樂家林連忙起身行禮。

  ??中年男子把拐杖夾在腋下,雙手抱拳還了一個禮道:“老朽正是張天佑,敢問二位如何稱呼。”

  ??羅毅寒了一下,這位仁兄看起來也就是40來歲的樣子吧,擱在現代的大學裏,怎麽也算是青年學者了,再倒飭倒飭,說不定還能成為女生殺手,怎麽就自稱起老朽了。他不敢放肆,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學生名叫羅毅,是從海外回國來辦實業的。因為怕土匪騷擾,所以從縣長那裏求了一個馬蹄嶺保安隊隊長的名頭。這位是我的副官,叫樂家林。”

  ??“哦,原來是羅隊長,樂副官,失敬了。”山寨版的小老頭挺客氣地說。

  ??雙方分賓主坐下,中年婦女端了茶過來,放到羅毅和樂家林身邊。這家人家住的宅子不小,主人看起來也是挺有身份的,不料卻連個傭人也沒有,居然要由女主人來奉茶。

  ??大家寒暄了幾句諸如天氣太熱之類的閑話,張天佑問道:“兩位長官今天到寒舍來,不知有什麽吩咐?聽說馬蹄嶺的保安隊是駐紮在朱山鎮,一路過來也挺遠的吧?”

  ??羅毅一向不擅長繞圈子,聽到張天佑問起來,便直截了當地說道:“張先生,學生這次來,是聽一位朋友介紹,說您是開礦方麵的專家。學生正打算在馬蹄嶺一帶開礦,想請您指點。”

  ??聽到“開礦”二字,張天佑眼睛短促地一亮,但隨即就掩飾住了:“馬蹄嶺沒聽說過有什麽礦啊,不知羅隊長想開什麽礦。”

  ??羅毅從隨身的包裏掏出一塊開采出來的金礦石,遞到張天佑的麵前:“這是學生在馬蹄嶺找到的礦石,請張先生過目。”

  ??張天佑開始沒怎麽在意,待看到羅毅遞過來的礦石,眼神馬上就發直了,他再也顧不上假裝矜持,雙手接過礦石,扶著眼鏡看了好一會,羅毅注意到,小老頭的嘴唇都在發抖了。

  ??“這……這塊礦石,真是在馬蹄嶺采的?”

  ??“正是。”

  ??“那,那隻采到這一塊?”

  ??“不是,我們發現了一個礦脈的露頭,用炸藥炸開後,全是這樣的礦石。”羅毅實話實說了,他已經看出來了,張天佑肯定是個礦業專家,屬於那種要礦不要命的主。現在隻要把礦藏的實際情況告訴他,不愁他不出山,隻怕到時候轟都轟不走呢。這個世界上,有嗜賭如命的,有嗜錢如命的,也有嗜事業如命的,這種老知識分子,應當屬於後一類吧。我為什麽也要說“老”字呢?羅毅鬱悶地想。

  ??“羅隊長應當知道這是什麽礦吧?”張天佑問。

  ??“當然知道,這是金礦。”

  ??張夫人上完茶之後,就已經退到一邊去了。聽到羅毅說出“金礦”二字,她連忙湊了上來。看到張天佑手裏拿的礦石,張夫人也吃了一驚,連忙下意識地捂住了嘴,但她的眼睛是不會說謊的。羅毅心裏有數了:好,原來一家子都是玩這個的。

  ??張天佑把礦石在手邊把玩了一會,突然問道:“羅隊長,如果像你說的那樣,那麽這個金礦值多少錢,你知道嗎?”

  ??“這個……”羅毅還真沒細算過。根據他隱約能夠回憶起來的資料,馬蹄嶺金礦的儲量在10噸以上,如果按1克黃金1元錢的價格,10噸黃金差不多相當於1000萬元了。他遲疑了一下,用了一個保守的說法:“學生不懂采礦,不過,據我估計,起碼值300萬以上吧。”

  ??張天佑把礦石還給羅毅,臉上恢複了起初的平靜。他用一種置身事外的態度問:“看來羅隊長對這個礦的情況已經了如指掌,而且礦石也已經采出來了,那還要找老朽幹什麽呢?”

  ??——————————————————————————————

  ??已經發了4萬多字了,每天6000字,可以名正言順地求大家投推薦票了吧?

  ??(看小說到文學網

  ??)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