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回 孫承宗閱關
作者:半埂草      更新:2021-08-15 03:56      字數:3659
  李彥成為遼南巡撫之後,雖然實際管轄的地域並未增加,但名義上的職權卻大大增加,正如王化貞以遼東巡撫的身份公然對抗遼東經略熊廷弼,李彥身為遼南巡撫,不僅與登萊巡撫袁可立平起平坐,不再受其節製,且具體事務,也不用請示遼東經略。

  ??廣寧大敗之後,為了避免經撫失和的情況再度出現,朝廷已經決定不再設遼東巡撫,而隻設遼東經略。事實上失去廣寧以及遼西走廊,明軍的防線已經收縮到山海關一帶,也完全沒有必要分設經略、巡撫。

  ??明軍如今的戰略重心無疑還是在山海一帶,新任經略王在晉曾經嚴詞斥責熊廷弼、王化貞放棄關外遼西走廊的做法,曾指出要守關,必須依靠關外的城堡營屯,不可將山河輕棄。

  ??然而,當王在晉接任遼東經略以後,他的守禦戰策立刻為之一變,主張放棄關外的土地,竟然提出在山海關關牆以外,再修一道三十餘裏的重關的作法。

  ??王在晉的做法遭到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孫元化等人的堅決反對,李彥也上疏極力反對,朝中質疑的聲音也很多,這才有孫承宗自請赴關外考察地形,以定戰守之策的做法。

  ??李彥清楚地知道遼西戰守之策將會給遼南帶來的影響,要是明軍徹底放棄了遼西走廊,那麽遼南及東江的軍事壓力會很大,要時刻防備著建奴以主力進攻遼南或者東江,到時可能真的是牽製不成,反為牽製。

  ??李彥很想找機會與孫承宗談一談,但是作為一方巡撫,他已經不能夠隨便離開轄地,這是非常忌諱的一件事,所以他隻能不停地給孫承宗去信。闡述自己的看法。

  ??雖然遼西不是複遼軍的作戰區域,李彥還是讓參謀部在遼西走廊的地圖上進行作戰推演,以遼西軍為主體,尋找防守地點,以及守禦戰策。

  ??情報部一直注意搜集各地的地形情況,遼西也是關注的重點之一,這就使得參謀部地推演有著詳實的基礎數據,這甚至可能是遼西軍都不具備的條件。

  ??李彥綜合了參謀部的推演。寫信向孫承宗闡述自己的想法,兩人通過信件交談。到了六月二十二日,孫承宗突然渡海,出現在金州,要與李彥當麵交流。

  ??李彥在京城時。與孫承宗交往頗多,兵戰棋係列也多承孫承宗出力,一年多時間過去,兩人的境況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孫承宗已經位居東閣大學士,李彥也是一方封疆。兩人都已成為朝廷重臣。

  ??而此番孫承宗奉旨出關勘察軍情。李彥巡撫遼南、東江。兩人又都身負著複遼地重任。

  ??寒暄已畢。兩人就直接進入遼西守禦方略地話題。李彥請孫承宗來到參謀部地推演室。在完整地遼西沙盤上。分析戰守態勢。

  ??雖然兵戰棋已經應用了沙盤地原理。但孫承宗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逼真與宏大地沙盤。忍不住感慨道:“俊傑你能在遼南開創如今地局麵。也絕非偶然。孫某一直在想。若是由你巡撫遼西。不知會是怎樣境況。”

  ??“下官若是治理遼西。也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李彥笑了笑。道:“下官與參謀們反複推演。都覺得以遼西地戰力。還是當立足防守。暫時不用考慮收複失地。更不要想著進攻。進攻需要在堅實防守地基礎上才行。”

  ??孫承宗點了點頭:“遼西地防禦。大體有三種思路。一種是王經略地棄關外、建重關、守山海。王大人想要在八裏鋪一帶。修建三十裏長地重關。以重關。守山海。”

  ??李彥微微搖頭。沒有直接評價自己地上司。而是吐了口氣說道:“要是給我一百萬兩白銀。我能再練三萬複遼軍。則遼西當固若金湯。”

  ??王在晉要建三十裏地重關,所需銀兩開口便是白銀九十三萬兩。

  ??孫承宗苦笑著搖頭:“還有第二種策略,就是防守寧遠衛,或者覺華島。”

  ??寧遠衛與覺華島位於遼西走廊中部,距離山海關兩百裏,就守禦來說,確實是個好位置。

  ??李彥點了點頭:“覺華島這個位置很重要,可以與寧遠犄角相依,且與長生島遙相呼應,下官的意思,遼西防線至少要前移到覺華一線,水營方麵,遼南可以支援一些,也可以派人參與城堡地修築,此次建奴四萬大軍下遼南無功而返,金州、鐵工城的堡壘是發揮了很大作用地。”

  ??“金州城的形貌,確實有些特色,”孫承宗點了點頭:“此事我們可以再議,另外還有第三種戰策,就是在中左所、大淩河、小淩河,以及廣寧左屯衛,也就是錦州,廣寧中屯所鬆山一線,構築錦州防線,這裏距離義州、廣寧都不遠,可以給建奴比較大地壓力。”

  ??“能給建奴多一些壓力,自然更好,”李彥想了想道:“其實不用設置那麽多堡壘,要是在錦州築城,以一員大將死守錦州,建奴便不能隨意進入遼西走廊,但是錦州的補給難度也會很大,而且很容易陷入被圍地狀態,非大將不能托付。”

  ??在於孫承宗的交談中,李彥發現這位後世評價守遼有方的官員傾向於建立一條由錦州而寧遠,再到山海關的寧錦防線。

  ??從防守態勢來說,這條設想中的寧錦防線確實比較完備,錦州在前,寧遠居中,最後麵就是山海關,三者相互呼應,連成一條直線,建奴想要進攻山海關,就必須拔掉錦州、寧遠這兩顆釘子。

  ??事實上,參謀部反複推演的結果,最佳選擇也是這條寧錦防線,以寧遠固守,以錦州威脅義州、廣寧,可謂攻守兼備。

  ??但是,好的選擇是一回事,執行能力則是另外一回事,李彥對遼西軍的戰力始終不抱太大的希望:“不管何處立城,關鍵還要有一支強軍,才能守得住城池。”

  ??“這是自然,”孫承宗點頭說道:“這次來遼南,就是想看一看複遼軍的軍容,聽說大蟲江之戰,複遼軍野戰勝了建奴,很不容易。”

  ??“隻是勢均力敵罷了,而且還占據了有利地形,若不是這樣,最終的結果還很難說,”李彥笑了笑:“下官不敢自誇,複遼軍的戰鬥力在大明稱得上強悍,但是同等數量的情況下,步兵與騎兵對抗,不利因素太多,所以我軍應當盡量避免和建奴野戰,隻需憑堅城,用大炮,自然能使建奴難以寸進。”

  ??孫承宗凝重地點了點頭:“本官記下了,隻是以複遼軍的強大,也不能同建奴野戰?”

  ??“也不是說不能,”李彥指著沙盤給孫承宗說起大蟲江之戰的具體情況:“如果是遭遇戰,複遼軍會處於比較不利的局麵,不過哪怕隻有一個營,一千多長槍兵構築的長槍陣也不會輕易被衝垮,隻要三個營在一起,長槍、火銃列陣,同等兵力,建奴休想衝開,即便是他們有兵力上的優勢,要想打垮複遼軍,也得付出慘重的代價才行。”

  ??鐵工城保衛戰、大蟲江之戰、鎮江堡防禦戰,這幾戰麵對的都是建奴的主力大軍,又展示幾種不同情況下的作戰方式及效果,對於明軍來說,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由此可見,對明軍來說,最有利的還是憑城堅守,就好像鐵工城一戰,戰果要遠遠超過大蟲江之戰,而且自身的傷亡還少。

  ??當然,複遼軍戰史中最輝煌的勝利依然還是第二次金州之戰,複遼軍憑著矮牆外麵的障礙阻擋了建奴騎兵,然後集中火炮與火銃,給了建奴慘重的殺傷,這樣的作戰方式,某種程度上與鎮江防禦戰比較類似,鎮江之戰所取得的戰果,也要超出鐵工城一戰,直接迫使建奴無力渡江。

  ??孫承宗隨後在金州停留了三日,先後參觀了金州城,以及鐵工城的城堡,並參觀了複遼軍的訓練,以及一次實兵演練,對遼南的城池與軍隊,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當孫承宗得知登州也有一營這樣的強兵,並在金州保衛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後,又改道前往登萊,檢閱了沈有容的登州

  ??毫無疑問,登州軍雖然比不上遼南的複遼軍,可能隻有沈有容的親兵營能夠與遼南的精銳抗衡,這些都讓孫承宗對登萊的練兵方式大感興趣。

  ??私下裏,孫承宗與李彥討論過遼西軍的訓練問題,李彥的理論就是兵貴精而不在多,廣寧十萬大軍,麵對建奴望風而逃,當初金州隻有一個營,臨時編了兩個營,加上登萊增援的一個營,充其量隻有四營戰兵,一萬多人,就讓建奴大軍碰壁而還,還留下數千的傷亡。

  ??至於孫承宗有意引入遼南的練兵方法,而不是兵戰俱樂部這一體係,李彥也沒有什麽意見,孫承宗畢竟不是沈有容,作為朝中僅有的幾位大學士之一,孫承宗的地位無疑是相當尊崇的,他是斷然不會過於依賴別人的。

  ??天啟二年六月底,孫承宗在親曆遼西、遼南與登州以後,回轉京城,立刻上疏駁斥了王在晉以重關,守山海的戰策。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