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回 遼東軍情
作者:半埂草      更新:2021-08-15 03:55      字數:3547
  與東線相比,遼南金複一線還是四個營,其中複州營、金州營成立時間較短,特別是金州營是在老營調赴東江以後組建,成軍時間僅早於新編鎮江營,相對來說,複州營參加了複州之戰,雖然戰事烈度不高,起碼是上過戰場。

  ??到天啟二年正月的時候,遼南衙署總兵府下屬複遼軍一共是七個主力營,即老三營滅虜、破虜、選鋒,陸續組建的複州營、東江營、金州營,以及新組建的鎮江營,每營三千五百人,共計兩萬四千五百人。

  ??此外,還有一個炮兵營,一個特戰營,僅陸營的總兵力就達到三萬,水營在重組以後,隻留下東西兩支艦隊,水兵人數依然達到五千。

  ??不算平時務工,戰時動員的守備軍和輔兵,遼南常備兵力為三萬五千左右,以遼南的經濟基礎,即便是竭力從朝廷爭取到一部分糧餉與物資,也無力繼續擴大軍隊規模,畢竟,對朝廷來說,其傾舉國財賦所支持的,依然是山海關到廣寧的遼西防務。

  ??天啟元年歲末時分,熊廷弼與王化貞之間的經撫之爭已呈白熱化,隨著張鶴鳴執掌兵部,葉向高成為內閣首輔,朝廷中支持王化貞的聲音更為響亮,張鶴鳴甚至讓王化貞不用理睬熊廷弼,有事直接通過兵部即可。

  ??天啟二年正月十一日,朱由校令兵部召集大小廷臣八十餘人,商議經撫相爭的解決辦法,其中隻有一人提出由熊廷弼主持大計,調走王化貞,並以遼東道李彥為遼東巡撫;有九人認為應該將熊廷弼調走;還有九個人認為應該讓巡撫王化貞便宜行事;另外有十人要求經撫分任其事;三十四人表示經撫應當齊心合力,功罪一體。

  ??後麵這種說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不過朱由校早就今非昔比。他也知道這種空話不能解決問題,責令兵部拿出具體的說法,要麽留王化貞,要麽留熊廷弼,不能繼續目前的狀況。

  ??兵部再議後。結論是留下王化貞,熊廷弼另行任用。

  ??就在朝廷準備下達這個旨意的時候,遼東傳來新的軍情,建奴在寬甸、建州、遼陽全麵動員。並開始向海州、牛莊一帶集結大軍。

  ??鑒於遼東戰局的變化,朝廷認為臨陣換將不利戰事,遂放棄了原來地決斷,下旨要求王化貞、熊廷弼協心共事,責以功罪一體。

  ??遼南也已經得到建奴開始從各牛錄抽調戰兵的消息,建奴大軍開始從各地向遼陽集結,並向南側的海州一帶移動。

  ??與此同時。義州、岫岩城、蓋州一帶。都開始出現建奴地偵騎與小股騎兵。複州、鐵工城一線地形勢也驟然緊張。

  ??遼南衙署軍政聯席會議立即召開會議聽取參謀部對戰情地分析。茅元儀指著掛在牆上地大幅地圖。將建奴最新動向都標示在下麵。

  ??“眼下建奴在東線地義州、鎮江、鳳凰城以及寬甸一線。都有較大地動作。具體兵力難以弄清。參謀部估計這一線。加上寬甸地建奴。應該不會少於二十個牛錄。大概在二十到三十個牛錄之間。”

  ??“而在中線地岫岩城、西線地蓋州城。建奴也都有動作。不過是些小股騎兵。建奴主力還在遼陽、海州一線。預計將會有一百個牛錄以上。”

  ??“遼陽那邊地消息。建奴主力會向海州集結。但是下一步地目地並不明確。此外。建奴在遼西對岸地牛莊也有一些動作。”

  ??“參謀部覺得建奴主力地動向會是哪裏?”李彥看著牆上地地圖。這種可能涉及到計謀策略地判斷與取舍。就並非他所擅長。李彥雖然知道曆史地大體走向。但是涉及到細節。他也並不清楚。

  ??“就表麵動作來看,建奴可能在任何一個方向動手,甚至可能在遼南地南線與東線同時動手。”茅元儀說道:“內線情報顯示,建奴對我複遼軍確實有所顧忌,但他們認為複遼軍的規模大致為一萬人左右的京營精銳,建奴雖然對複遼軍的評價很高,但主要是指城防與火器這個方麵,也就是說,建奴並不認為複遼軍在野戰中也能勝過他們的披甲兵。”

  ??“從戰略態勢來說,廣寧軍、遼南軍和東江軍從西、南、東三線隊建奴形成壓力,北麵還有蒙古的林丹汗,也就是說,建奴實際上是四麵受敵的,這個弊端在平時並不明顯,畢竟建奴並不像我大明,要處處設防,他們隻是在遼陽、沈陽等核心地區設防,並且放棄了蓋州、複州之間的沿海地區,以及蓋州、岫岩到複州、鐵工城之間地大片土地。”

  ??“但是,一旦發生戰事,建奴地這種戰略態勢的劣勢就顯露無疑,”茅元儀點了點地圖,接著說道:“理論上來說,不管建奴在哪個方向用兵,我們都可以在其他方向上給予牽製,但是考慮到建奴地機動優勢,以往的明軍很難做出配合。但是在如今地情況下,參謀部認為建奴應該會考慮到金州軍的威脅,又會習慣性地輕視明軍的作戰能力。”

  ??“因此,參謀估計建奴這次軍事行動的計劃,應該是攻破遼西的同時,引誘複遼軍離開城牆,尋機在野戰中殲滅我有生力量,就建奴的動員規模來說,解決遼西、遼南兩大威脅,應該是此戰的最終目的,至於東線與北線,尚不值得建奴如此大動幹戈,”茅元儀冷靜地分析道。

  ??王國興撇了撇嘴:“狗日的,胃口還真他娘的大咧!“吃多了,可是會撐著的,”劉文炳陰森森地笑道。

  ??李彥點了點頭,肯定了參謀部的分析:“如果情報準備,就建奴對複遼軍戰力的判斷,他們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動員,應該不會隻是針對遼南,建奴對複遼軍雖然重視,也意識到我們在遼南,會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但是還不值得他們動員一百二十個以上的牛錄進行作戰,所以這一次建奴肯定要對遼西動手。”

  ??“參謀部覺得,遼西的戰事會如何發展?”李彥已經習慣將這樣的戰情分析交給參謀部來做,畢竟他們就是專門做這個的。

  ??“王化貞在廣寧周圍屯兵十二萬,廣寧城以東、三岔河以西,西平、鎮武、西興、西寧、平洋諸堡皆分兵把守,表麵上看,是相互呼應,但廣寧軍兵丁多為遼東潰兵,各地班軍,戰鬥力實在可憐,參謀部認為,這些城堡的駐軍,很難在建奴進攻某一城堡的時候,進行牽製,反而容易為建奴大軍分別圍困,逐一攻占,就好像遼沈之戰時的情況一樣,”茅元儀指著遼西的地圖說道。

  ??“以單個堡壘來說,很難阻擋建奴的步伐,但要是每個堡壘都能據城堅守,或者各堡壘的守軍聚攏到大城中固守,還可以拖住建奴大軍,保持寧遠防線的完整。更糟糕的是,建奴可能利用這些堡壘引誘廣寧軍出城增援,形成野戰,而不是城牆攻防;而在建奴攻下某一處堡壘以後,其餘諸堡,也可能望風潰散,以王化貞的心氣,以及廣寧軍的素質,這兩種情況都很可能發生。”

  ??“廣寧十二萬大軍,是擋不住建奴的,甚至也很難給建奴造成大的殺傷,”李彥有些痛苦地閉上眼睛,過了一會才緩緩睜開。

  ??遼沈之戰,除了渾河一戰還有些戰果,不管是沈陽還是遼陽城下,都沒有讓建奴付出太多代價,廣寧之戰,要是還有渾河那樣的戰鬥出現,就算是很難得了,更不能期望太多。

  ??“還是給廣寧提醒一下,穩固防守,方為上策,”李彥一邊說一邊搖頭,他要真這樣做了,王化貞也未必聽,說不定激起他的火氣,反而更加不顧一切。

  ??“還是算了,”李彥苦笑著搖頭:“還是說一說複遼軍的作戰方略吧!”

  ??茅元儀點了點頭,他也知道李彥為什麽會放棄,喝了口茶繼續說道:“表麵上看,建奴在西線、東線都集中了重兵,在南線的蓋州、岫岩一線,以監視為主,參謀部認為這是建奴故意設計的,就是希望我們複遼軍主動出擊。”

  ??“從地理位置來說,複遼軍要從遼南出擊,要想起到效果,至少要推進到蓋州、岫岩一線,問題是不管蓋州也好,岫岩也好,距離建奴屯兵的海州都非常近,而距離金州反而更遠。特別是蓋州雖然可以借助海運補給輜重,但是蓋州距離海州,又實在是太近;至於岫岩,雖然距離海州要遠一些,但距離金州就更遠,又不能通過海運補給,所以參謀部認為,遼南並不具備出擊的有利條件。”

  ??“而在東線,”茅元儀指了指鴨綠江的中朝邊境,道:“建奴看上去在寬甸動員了二十個牛錄,加上鳳凰城、鎮江堡和義州的建奴兵,估計最後能夠達到三十個牛錄近一萬人,建奴愈是在東線擺出大軍的模樣,愈加證明東線並非建奴的主要目的。”

  ??“因為,建奴是不可能在東、西兩條戰線同時發動攻勢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