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回 戰後調整
作者:半埂草      更新:2021-08-15 03:55      字數:4843
  複遼軍攻取複州,並殲滅複州守軍大部以後,並沒有立即退縮,而是將滅虜營的三個哨擺放在金州、複州一線的北麵,監視建奴的動向,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建奴大軍的動向。

  ??在補充了大量會騎馬的遼東兵以後,滅虜營除中軍哨以外,也開始逐漸騎兵化,倒也沒有影響原來的編製,不過是四個哨都將一個旗置換為輕騎兵,不再使用長矛、火銃為主戰兵器,改為三眼銃、馬刀與手雷。

  ??雖然在複州之戰中沒有太多表現與實戰的機會,不過複州營仍將駐守複州城,與位於金州半島的金州相比,複州的位置無疑更加靠前,更容易遭到建奴大軍的攻擊。

  ??在攻占複州以後,早就開始從金州轉向長生島的工匠營、工役營的工匠、力工,就迅速渡海登陸,開始修繕、完善複州城牆。

  ??因為時間有限,隨時麵臨建奴的進攻,無法像金州那樣,為複州城建立完善的棱堡體係,倒不妨礙依托複州城原來的城牆,加高加固,在重要位置砌建敵樓,疏浚、擴大護城河,設置更多障礙。

  ??在參謀部反複推演,製訂複州之戰作戰計劃的同時,後勤部也為重建複州城的城防工事預先設計和準備。

  ??工匠、役工、原材料、水泥預製件的準備,使得複州城的建設速度大大加快,因為不是推倒重建,隻需十天半月,差不多就能完成初期的建設。

  ??作為遼南最高軍政官員,李彥與王國興等人於次日乘船巡閱中島、長生島、南信口、北信口、羊倌堡,以及複州城。

  ??“以前覺得熊廷弼築堡壘的做法太過保守,不曾想事到臨頭,我們也還是築起了城堡,”在看過南北信口的堡壘以後,王國興苦笑著說道。

  ??“防守是百密一疏,總是被動的。雖然說都是築堡,但我們有複遼軍,築堡也是攻勢,以前遼東修築了那麽些個堡壘,防守都難,又何談進攻。雖然大家都在築堡,這內裏的意思卻不大相同,”李彥笑著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可以,我也是不要築這些堡壘的,再等等吧,等咱們更強大一些,就可以進攻了。”

  ??“將士們都在等著這一天!”王國興笑了笑,他方才也是隨便說說。複遼軍雖然也是在修築城堡,與遼東從前所作的卻全然不同,至少複遼軍能打勝仗。而且能從建奴手上奪取城池,這是以前的遼東軍從來沒有做到的。

  ??“那是一定地。不過眼下卻是要將複州城守好。”李彥說道。他相信以複遼軍地組織。以及金州地工業體係。打敗依舊停留在遊牧階段地建奴。隻是時間問題。關鍵是經濟上地消耗。要控製在可以承受地範圍之內。

  ??帝國主義打仗可以賺錢。李彥暫時看不到這樣地希望。不管是金州還是複州。都沒有給他留下什麽好東西。隻能依靠工業生產作為支撐。

  ??“複州城位置突出。一個複州營會不會太過薄弱?”王國興猶豫了一下。還是出聲問道。

  ??在複州牢牢打下一顆釘子。這是參謀部和作戰部都有地共識。不過在兵力部署方麵。還是有些分歧。

  ??“你不是經常說要和建奴野戰麽?”李彥笑了笑:“說到底。依靠城牆解決不了問題。咱們和建奴之間地戰鬥。還得通過野戰來解決。我覺得沒有必要將兵力都放在城裏。除了複州營、金州營、東江營地三營新兵。老三營地眼光。已經不能在局限於守城了。”

  ??“這話可是你說地。”王國興笑了起來。他當然是希望和建奴野戰地。前提條件是不能損耗太多。

  ??李彥當然不希望龜縮在城裏與建奴耗著,所以他打算將三營精銳拿出來作為機動力量。雖然說以三四千兵力守城,有些薄弱,不過還有一支萬餘人的精銳策應,將決戰的地點放在城外,也不是不行。

  ??在複州城,李彥與王國興看了看修築城池地工地,當然重點還是視察複州營,並參加了複州之戰的崔石頭、申湛然、郭振明、陸勇等中高級將官總結複州之戰的得失。

  ??複州營和選鋒營地步兵幾乎沒有表現的機會,自然也說不上得失,主要還是後掖炮隊和突擊隊,在這次突襲複州城一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雖然沒有采用常規的攻城戰術,不過我們下麵討論的結果,還是覺得仰攻幾丈高的城牆會比較吃力,埋火藥炸開城牆的方法雖然很有效,不過要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做這樣的事情並不容易,這次突擊隊做得很成功,並不代表下次就一定能順利,何況這次到了最後,差點出了意外,”申湛然作為隨軍參謀官,他地觀察最為細致客觀。

  ??“戰後,我們察看了炸開的城牆,雖然隻是土坯牆,實際隻坍塌大半而已,並沒有完全炸開,要不是建奴跑得快,要想打進複州城,也沒有這樣順利,”突擊隊隊官邵榮倒是並不隱晦自己的成績,也提出一些問題。

  ??“我們測試過,如果是金州那樣的磚石結構的城牆,需要更多的火藥量,關鍵是填埋要更深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李彥點了點頭,將火藥集中起來爆破,在金州之戰曾經用過一次,不過那次是預設的戰場,準備很充分,自然能夠讓火藥的爆炸效率充分發揮,這次卻沒有那麽樂觀。

  ??“火藥地爆破是個新命題,邵榮你這邊抽調幾個技術好的,我讓工匠營、軍器局那邊再調些人,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李彥點頭說道。

  ??“這次複州之戰,突擊隊的作用很關鍵,現在複遼軍也正式擁有了六個主力營,兩萬餘人,也該到了兵種多樣的時候,”李彥看著眾將說道:“對新戰法的摸索,肯定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看就以突擊隊為基礎,擴建特種作戰營。包括突擊隊,以及以後其他的新兵種,都暫時放在特戰營。”

  ??李彥想到後世的特種部隊,感覺或許能夠搞一支出來,即便他對特種部隊的作戰方式並不了解,起碼也能弄一支精兵出來。

  ??“複州之戰中。炮隊發揮的作用並不大,我們現在地大炮,哪怕是一千斤地重型炮,也不能對城牆構成實質性地威脅,實心彈根本沒有作用,開花彈爆炸地效果也欠佳,畢竟隻有四五斤的藥,”後掖炮兵的哨官陸勇說道。

  ??“如果是那種五千斤的紅夷大炮,或許能直接轟開城門。”

  ??“五千斤的大炮。你怎麽弄上戰場?”王國興曾經在滅虜營搞了一段時間地炮兵,最後還是放棄炮兵,選擇了機動能力更強的騎兵。

  ??火炮的威力確實很大。在戰場上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不過火炮移動起來確實麻煩,一則這個時代的造炮技術有限,炮管管壁很厚,炮身很重,紅夷大炮就重達五千多斤,幾乎不可能搬運到戰場上,隻能用作守城。

  ??還有就是炮車和道路也比較簡陋,五千多斤的火炮。很難搬運,對軍隊的行動能力的影響很大。

  ??“軍器局一直都在研究新式的火炮,不過目前地進展不是很大,”李彥無奈地搖了搖頭,現在火炮存在很多問題,譬如重量、射程、彈丸重量等,這些方麵都需要改進。

  ??首先就是重量,隻有重量減輕了,火炮的結構精簡。才能提供野戰,隨軍機動,但是現在鑄造的炮管,管壁都比較粗,不然容易炸膛,要在這方麵取得進展,最重要地還是在材料上下功夫,冶煉機械性能更好的鋼鐵。

  ??其次就是彈丸的重量,開花彈的研製成功。使得炮彈的殺傷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轉變。開花彈的出現意味著不必再依靠彈丸的動能殺傷,隻要將炮彈投送到更遠的距離。就能依靠炮彈地爆炸殺傷。

  ??彈丸越重,意味著裝藥量更大,爆炸時的威力也就更大,在李彥看來,這甚至要比火炮的射程更加重要,畢竟沒有殺傷力的話,那麽射程再遠也沒有價值。

  ??針對複州之戰,邵榮就提出現有的火炮對高大城牆的作用太小,也就是威力太小,照他的想法,要是炮彈的爆炸威力能夠達到炸開複州城的那些火藥地威力,那才是最好。

  ??當然,邵榮也不會認為火炮能夠一次性投送出上萬斤火藥,不過他的思路倒是與李彥一致,那就是盡可能提高開花彈的爆炸威力。

  ??軍器局對火炮的研究一直都在進行,雖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至少是逐步摸清了火炮的工作原理,譬如炮筒越長,似乎投送的距離越遠,口徑愈大,能夠投送的彈丸也就越重。

  ??“即便是火炮的研究能夠在最近取得突破,可能也很難達到大家所期待地那種程度,飯要一口一口吃,新式火炮也不是說說就能出來地,不過也一定會出來的,”李彥笑了笑說道。

  ??“軍器局會加大火炮研製地投入,”李彥想了想,雖然沒有在戰場上發生過,但出現開花彈以後,對建奴騎兵的殺傷力也應該是很強的,而且火炮被稱為陸戰之王,肯定是有極其重要的重用。

  ??李彥原本對軍事方麵的東西知之甚少,卻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一軍的統帥,不僅要管打仗,要管訓練,後勤,還要管理兵器的研發和製造。

  ??邵榮聽了李彥的話,倒是眉飛色舞,興奮異常,他期待有一天,能夠帶著炮營作為主力。

  ??不過這要求顯然不低,李彥也隻能將這件事記下來,抓緊火炮的研製,要是沒有大的突破,特別是炮身重量以及機動性不能解決,火炮顯然是不能成為戰場主力的。

  ??複州之戰烈度不大,所能看到的也隻有攻城時的一些困難,以及炮兵、突擊隊作戰的特點,歸根到底就是攻城時的戰術。

  ??通過這次總結,李彥決定組建特戰營和炮營,將選鋒營的後掖抽調出去,組成獨立的炮營。

  ??至於特戰營,以突擊隊為基礎,組建一個突擊隊,一個爆破工兵隊,暫時還想不到別的兵種,暫時就保留這兩個隊的編製。

  ??在離開金州前往東江之前,李彥與王國興等人商議,對兵備道衙署的權力體係進行了調整。

  ??作為兵備道,李彥自然是最高長官,然後衙署設置軍政聯席會議,所謂調整,實際就是增加了這個聯席會議,在不影響李彥權威的情況下,形成一種集體領導的協商決策機製。

  ??以往,即便是沒有聯席會議的存在,遇到重大決策的時候,李彥也總會召集大家一起商議、決策,雖然最後還是要李彥乾綱獨斷,不過這種協商決策的傳統已經形成,現在不過是將這種做法固定下來,倒是進行的很順利。

  ??除了明確聯席會議,原來設置的參謀部、後勤部、情報部、作戰部等都沒有變化,參謀部,與總兵署一起管軍事,軍隊的調動、訓練、作戰都必須參謀部與總兵署聯名確定,通常來說,參謀部製訂計劃,報經聯席會議批準,由總兵署執行。

  ??聯席會議相當於兵備道召集的谘議結構,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兵備道手中,當然最終運作時權力可大可小,暫時李彥還是要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聯席會議通常是由兵備道最後拍板,為了順暢運轉,也會臨時或長期授予成員一些次要、瑣細或者是臨時決斷的權力,譬如一些不重要的調動、訓練,就可以經過軍事小組討論決策。

  ??為了確立各人的身份,李彥作為兵備道,同時也是聯席會議的議長,他任命王國興為副議長,駱養性為軍事小組,也就是所謂的“軍議院”院長。

  ??兵備道通過聯席會議,成為最高權力的掌控者,在這個體係中,兵備道擁有極大的權力,但同時也凸顯其他成員的重要性,這對習慣上司說了算的官僚體係來說,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參與者肯定會感到權力加身的榮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