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回 兵臨城下
作者:半埂草      更新:2021-08-15 03:55      字數:3749
  “建奴號稱八千,實質不過五千左右,其前鋒已抵複州,後隊尚在海、蓋一帶,建奴分兵沿海各城堡,似乎要將沿海的遼民強製遷往內陸。”

  ??得到建奴前鋒已到複州的消息,複遼軍馬上召開軍務會議,茅元儀站在掛著的地圖前,分析建奴的動向。

  ??“長生島送來的消息,建奴騎兵已經在對岸的羊官堡出現,並向他們發出了招降書,長生島守備郭振明接了招降書,並沒有立即回絕,佯作要考慮,打算拖上一陣看看。”

  ??郭振明的父親是博平候,原來在神機二營作把總,現在擔任長生島守備,他當然不會和建奴妥協。

  ??“建奴沒有船隻,應該也不會攻打長生島,”茅元儀說道。

  ??“郭振明這是自作聰明,”李彥苦笑著搖了搖頭,看到諸人多是露出不解的神色,便用手指在地圖上方作勢點了點:“他想迷惑建奴幾天,殊不知這也是建奴想要的,建奴不會在複州停留多久,而是會先攻金州,回過頭再去決定複州的未來。”

  ??“他應該擺出一副強硬的姿態,隨時會渡海攻擊複州,那建奴為了照顧後路,必然要在複州駐紮軍隊,這才是為金州分擔壓力,他想要拖上幾天,這個想法本身就錯了。”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他們確實缺少戰場上的經曆,有時候想問題不免還是有些簡單化。

  ??“那現在通知郭守備,讓他擺出進攻的姿態?”茅元儀出聲問道。

  ??李彥點了點頭:“可以,估計效果不會怎麽樣,同時嚴令他不得隨意出擊。”

  ??知道建奴差不多都是騎兵,李彥就知道隨便出擊很容易被各個擊破,也隻有將戰場放在金州,硬碰硬打上一次。

  ??複遼軍三營主力全部集中在金州城。總兵力超過一萬人。李彥相信五千建奴全部撲上來。也無法打下金州。他甚至在想。到時候是不是要悠著一點。不要打得太猛。以至於將建奴一下子給嚇跑了。

  ??“兩營騎兵都抽調出來。滅虜營也抽出來。”李彥盯著沙盤。慢慢說道:“三麵城牆。東麵西麵各放一個哨地火銃兵。中間金州城布置兩個哨。隨時準備增援。西麵兩個哨長槍兵。中間一個哨。東麵也是一個哨。騎兵放中間。滅虜營布置在東城……”

  ??“大人地意思。要伺機出擊?”王國興眉頭挑了挑。興奮地說道。

  ??“是地。建奴五千。我軍一萬。並且占著守城地優勢。不打一打。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李彥微微笑道:“參謀部有相應地計劃。大家都熟悉起來。並看看到底用哪一套辦法比較好。我總覺得。縮在城裏並不是最好地辦法。雖然這樣做最為穩妥。”

  ??“滅虜營放在東城。既可以再合適地時候出擊。也能夠防止建奴從東側迂回。”茅元儀補充道。

  ??“參謀部認為。建奴總要先在城下打一打。試探我們地兵力與火力。我地意思。剛開始打要忍著一點。不能把建奴嚇跑。”李彥地話音剛落。議事廳中頓時響起一片輕笑。

  ??“要我說,咱們直接衝出去,保證將建奴打得落荒而逃,”駱養性大笑著說道。

  ??“是不是可以迂回包抄?”崔石頭沉吟著說道,作為選鋒營營官,隻有守備銜的他平時顯得很沉默,難得在議事中發言:“建奴都是騎兵,到時候想跑可抓不住。咱給他包了餃子。讓他想跑也跑不掉。”

  ??“如果要包抄,那也是滅虜營的任務。”李彥轉頭看向劉文炳:“雖然我們總兵力占據優勢,但防守是優勢也是劣勢,防守正麵太大,也不可能抽調更多的兵力,以滅虜營獨力抄截建奴後路,很可能遭到夾攻,我軍能不能在野戰中正麵對抗建奴的騎兵,畢竟還沒有戰場證明。”

  ??“那便讓滅虜營來證明吧,”劉文炳微微一笑,轉過頭對王國興道:“王總兵,你說呢?”

  ??“可以,”王國興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建奴既然如此輕視我們,不給他們一點教訓,也實在說不過去,我猜他們多半不會偵察周圍地形。”

  ??“敵人可以輕視我們,我們決不能犯同樣地錯誤,劉參將,你同參謀部一起,盡快拿出更為完善的抄截方案,原則是該打的要打,但要盡量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而不是去硬拚,但也不怕打硬仗,”李彥道。

  ??金州之戰以後,複遼軍從上到下心氣都很高,在建奴請看複遼軍的同時,複遼軍未嚐沒有輕視建奴的想法。

  ??“這一次,我們遇上的將是建奴騎兵,這支騎兵曾經贏得了撫清之戰、薩爾滸之戰、開鐵之戰、遼沈之戰的勝利,在建奴騎兵麵前,我大明在遼東先後喪師數十萬,失地數千裏,”李彥看著諸將,認真地說道。

  ??“而現在,我們將有機會擊敗這支所謂的無敵鐵騎,”李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像在兵戰俱樂部時一樣,抬起右手,握成拳頭,放在左胸前:“我複遼軍,必勝!”

  ??眾人也都跟著李彥站了起來,全都做出了同樣地動作,將右拳按在心口處,大聲道:“我複遼軍,必勝。”

  ??看到大家臉上充滿鬥誌的表情,李彥滿意地點了點頭:“還是那句話,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望諸君繼續努力。”

  ??建奴軍既然已經出現在複州,那麽兩三日間,便可能兵臨金州城下。

  ??遼東兵備道衙門發布了緊急動員令,要求金州所有的遼民服從工匠營、工役營和金州營地統一安排,如果有不服從軍令的,將以“漢奸”論處。

  ??漢奸這個詞,因為鞏永固的到處宣揚,已經成為金州城曝光率最高的詞匯之一,雖然有很多遼民通過各種渠道,往遼西、往登萊、往朝鮮,以避免成為後金的農奴,還有的揭竿而起,做出反抗,但還是有很多人投到建奴那邊,轉過身來對付自己的族人,所以遼民對這樣的人異常同行,都以“漢奸”稱之。

  ??遼東的漢奸並不少見,原本地金州參將劉愛塔就是一個“漢奸”,他甚至已經投降建奴很多年,據說劉愛塔的妻子,還是努爾哈赤某個兒子的乳母的女兒,也算是一種“榮寵”。

  ??當情報部放出風聲,說是劉愛塔主動投降大明,才讓明軍重新占有了金州以後,努爾哈赤大怒,劉愛塔的兄弟大亂,有幾個跑了出來,有幾個則被建奴給抓了起來,馬上給砍了腦袋。

  ??跑出來的那幾個劉姓兄弟還真以為劉愛塔投降了,巴巴地跑到金州,被金州軍給抓了起來。

  ??知道了真相的劉氏兄弟也知道,他們如今已沒有別的路可走,隻有真正投降明朝。

  ??不過李彥對劉氏兄弟還是不太信任,這些漢奸之所以能歸正,說什麽民族意識突然覺醒,於是就決定歸順大明,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無非是在建奴那裏受到了委屈,又想著從大明獲得更大地好處,或者就是像劉氏兄弟這樣,走投無路,不得不降。

  ??當然,李彥本來也沒覺得這個時代的民族意識能夠讓漢奸反省,每個人對於人生道路的選擇,無非是利益。

  ??劉愛塔降了建奴,是因為這樣做可以逃脫他犯下的罪行,很多老百姓寧肯被建奴奴役,是因為他們覺得活著就行,至於那些反抗者,是他們不能接受剃發、圈地這樣的事情,真正涉及到忠義感召、民族意識的,可謂少之又少。

  ??後世的李彥對漢奸深惡痛絕,但在明末,他就要用這個時代的視覺來看待、分析問題,所以他並不排斥那些被動接受了建奴征服,而後又反正的普通遼民。

  ??但他對那些投降了建奴以後,反過來欺壓自己民族地百姓地“漢奸”,還是不會有什麽好感。

  ??劉愛塔在金州做了不少壞事,就在覆滅之前,還準備進攻廣鹿島,對於這樣絲毫沒有民族意識和立場的“漢奸”,李彥並不打算重用。

  ??李彥總覺得這樣地人沒有原則,又有前科,很容易反來反去。當然,如果他們以後確實表現出堅定的立場,以及傑出的才能,李彥也會考慮給他們機會。

  ??至少劉氏兄弟目前為止,還不能讓李彥信服,雖然他們一再聲稱,可以聯絡建奴中的一些漢人,拉攏一些遼民和漢軍過來,李彥還是決定等等再說。

  ??另外一名降將,複州參將單盡忠則又不同,單盡忠是主動投降,可見其心中確實早有歸順大明的心思,這樣的降將,李彥是打算使用的,畢竟要給建奴那邊的漢人一點希望,隻要他們是真心歸順,便能得到不錯的待遇。

  ??至於這一次建奴征討金州的統帥之一李永芳,他的妻子是七皇子阿巴泰的女兒,真正的嫡係額駙了。

  ??李永芳原是明軍撫順遊擊,撫順是建奴進攻大明的開始,李永芳也是第一個向建奴投降的明將,作為建奴的額駙,副將,李永芳可以說死心塌地為建奴效力,而且他還是建奴豎起的一麵旗幟,上麵寫著“漢奸”兩個大字。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