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廣而告之
作者:半埂草      更新:2021-08-15 03:55      字數:3471
  隨著網點的延伸,《華夏商報》的單期發行量已經達到四千多份,其中北京城就有一千多份,相對應的是北直隸幾十個府縣,也有一個城十幾份的。

  ??網點的增加,意味著發送費用的提高,僅僅是這個環節,華夏社每個月都要拿出一百兩的真金白銀,而北直隸地區銷售的四千份報紙,總計不過一千兩左右,還要被書鋪抽去一成,每個月的虧損都在一百兩左右,這還不算印刷坊不斷折騰新工具的投

  ??“東家,其實報紙完全可以提高價格,”李小為為了報紙的發行,在外麵奔波了一個多月,剛回到天津就被李彥叫過來議事。他對《華夏商報》的銷售情況了如指掌,不僅華夏社虧錢,書鋪一份抽一厘,好一點的一個月也就賺幾錢銀子,微薄得很,要不是能靠著這個籠絡那些主顧,書鋪也是不願意做。

  ??就算是拿了大頭的天津驛站,幾十個府縣城送下來,也是沒什麽賺頭,好在他們用的是公家的係統,銀子卻可以自己留下一些。

  ??“而且……”李小為抬頭看了李彥一眼,嬉笑著說道:“嗬嗬,其實咱這個報紙還是挺出名,有許多人想在上麵登自己的文章,甚至還願意出錢……”

  ??“這些不要考慮,”李彥搖了搖頭,正色道:“記著,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要因小失大,有些原則是不能丟的,對自己、對良心,都是好事。”

  ??“謹遵東家教誨。”李小為連忙站了起來,笑著說道:“嗬嗬,小的也就是隨便說說。”

  ??李彥伸手示意他坐下,對李小為還有包有才說道:“錢的事情不用擔心,隻要報紙地銷量上去,就能賺錢,現在還是量少了,你們想想看,哪個府縣識字的人沒有幾百上千?”

  ??“識字的人是不少。可一升米一份報紙,嗬嗬,買得起的人不多,”李小為嬉笑道。

  ??“是啊。有很多人想看咱們的報紙,但買不起,有的地方甚至用讀報來招攬生意,”包有才也道。

  ??“隻要報紙的銷量上去,價格就可以下降,”李彥道,報紙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廉價。但他還需要觀察,不能一開始就將價格定得太低,他虧不起,也未必合適。

  ??“可價格不降。買地人就少。”李小為嗬嗬笑道:“再說。這價格還要下降地話。咱可就虧了。賣得越多。虧得就越多啊!”

  ??包有才也道:“據說南直、京城都出了許多類似地小報。不過那價格可都比咱們地貴。”

  ??看上去。價格和銷量就是“雞生蛋、蛋生雞”地問題。必須要想出辦法打破平衡。隻不過價格似乎已經到了極限。這個平衡便僵持在那裏。

  ??“所以。今天叫你們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李彥放下茶杯。自信地笑了笑:“隻要這件事做好了。咱們從報紙上得到地收入就會增加很多。就可以下調售價。然後賣出更多地報紙。然後賺更多地錢。”

  ??包有才與李小為相互看了一眼。都不知道李彥如何從報紙上得到更多地收入。

  ??“少爺。泰昌號地崔掌櫃前來拜訪。”門外地家丁通報道。

  ??“泰昌號?”李彥略一琢磨,不禁撫掌笑道:“看吧。不用咱們去跑,這生意就上門了。”

  ??包有才與李小為還是不太明白,崔家的人官做得大,生意也做得好,泰昌號經營南北器具,與報紙應該沒什麽關係吧?

  ??“三娃真是天縱奇才,先有彈子鎖,再有風力水車,讓老夫歎為觀止,歎為觀止啊!”泰昌號地掌櫃崔如安四五十歲的模樣,須發花白,聲音卻很洪亮。

  ??“哪裏,且末之技,讓崔掌櫃見笑了,”李彥謙虛了一下,不急不躁,微微笑著,等對方道明來意。

  ??崔如安先是將李彥恭維了一番,似乎是無意提到了《華夏商報》:“聽說,《華夏商報》公開征稿,老夫這篇文章,乃是內侄所撰,三娃看看,能否刊登?”

  ??崔家擅做官,每一代都有進士舉人,崔如安所言的內侄,怕是身份不低,這篇文章也寫得精彩,很是將泰昌號誇讚了一番,深得軟文的精髓。

  ??李彥看了不禁微微一笑:“寫得精彩,李某是自愧不如啊!”

  ??崔如安不由笑了笑:“起賢乃癸醜年進士,如今在行人司作行人,這文章是一定要好的。”

  ??“嗬嗬,確實精彩,”李彥笑著恭維了兩句:“既然是崔掌櫃親自送來,又是崔行人的手筆,那就安排在明天的那期報紙上。”

  ??李彥拿過一份報紙,展開到末頁的位置,指著上麵有關彥熙樓的文章:“就這裏,我給崔掌櫃安排三天。”

  ??崔如安眼睛一亮,看著李彥試探道:“這裏似乎每期都是關於彥熙樓地文章?”

  ??李彥點了點頭:“然也,他們是花了錢的。”

  ??崔如安愣了愣:“花錢便可以登?老夫怎麽聽說,《華夏商報》刊載的文章,不問人情,隻管好壞?”

  ??崔如安在商場中沉浮多年,早習慣了蠅蠅苟苟之事,但畢竟崔氏詩書傳家,觀念相對傳統些,也把《華夏商報》看作文人的置辦,聽到李彥直接說到錢,不禁有些意外。

  ??“崔掌櫃,你看這些版麵上的內容都是不同的,”李彥翻著報紙給崔如安解釋不同版麵地內容設置:“這一版呢,就叫廣而告之,名品名店展示,所謂在商言商,這個廣而告之版呢,就是要收費的。”

  ??李小為在旁邊聽了直發呆,忍不住要豎起大拇指,誇讚李彥一聲:不就是要收錢麽,居然說出那麽多名堂,不過,聽上去似乎真的很有道理。

  ??崔如安也聽得明白,不由爽朗地大聲笑道:“如此甚好,不知這版麵一天收費幾何,泰昌號也要連續刊登一個月。”

  ??李彥搖了搖頭,微微笑道:“李某說了,這個版麵免費贈送三天,三天以後,華夏社將在彥熙樓召開首屆廣告大會,以招標拍賣的方式敲定廣告位。”

  ??送走崔如安,李彥立即安排《華夏商報》的版麵進行調整,在擴大紙幅的基礎上,使用對折式多張的形式,除了單麵印刷,其它已經與現代報紙差不多,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增加版麵的情況下,避免連折式地不便之處。

  ??之所以單麵印刷,是因為報紙使用地皮紙較薄,而使用的墨又是水性地,容易滲透,這是印刷坊正在竭力解決的問題,最新鑄造的金屬活字同樣需要粘性更強的油墨。

  ??改版以後,《華夏商報》擴展到四張對折八版,由於版麵要比原來超出兩倍更多,相當於原來的十六版,空間還要更大些。

  ??改版在技術上的準備工作一直都在進行,改版後更適合刊登小篇幅的文章,並且每個版麵可以劃分出更多版塊,而這些版塊就可以用來印刷插圖,以及廣告。

  ??相比較插頁廣告來說,分散在不同版麵的廣告無疑更容易吸引到目光,而且也不會引起多少反感,改版後肯定會造成閱讀上的不習慣,不過也是暫時的,應該很快能適應。

  ??改版並辟出廣告位以後,李彥首先在這些位置上登出一些宣傳《華夏商報》的廣告詞,除了“秀才不出門,也知天下事”之類的功能性廣告,還有“華夏商報、知識生活”之類的文化類廣告詞。

  ??除了報紙本身的廣告,另外還有大篇幅的有關於《華夏商報》首屆廣告招商大會的“廣告”和“新聞”,而為了避免被指責有“銅臭”的嫌疑,美其名曰:品位生活、名品名店。

  ??晚明人對於物質生活相當講究,對於這樣的口號也能接受,並且持歡迎的態度,

  ??對於李彥來說,雖然賺錢很重要,但眼下維護《華夏商報》的聲譽也很重要,所以對廣告客戶的選擇,也不僅隻是出價的多少。

  ??除了報紙上麵的廣告,對那些有名氣有實力的商家,華夏社也是專門發了請柬,邀請他們參加十天後的招商大會。

  ??將時間定在十天而不是三天以後,是考慮到山東、淮揚一帶的商人,這也是鄭書所給出的最後期限,李家現在的流水,也隻能支撐十天左右,超過這個時限,不僅華夏社、印刷坊要停下來,就是鎖具坊也要難以為繼。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