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致命缺陷
作者:半埂草      更新:2021-08-15 03:55      字數:2820
  PS:第二更,求票、求收藏!

  ??————————————

  ??不出所料,徐光啟聽說李彥用番薯、玉米烹製了一些新菜,雖然身體有恙,還是將他請去一旁的花廳。

  ??讓李彥吃驚的是,徐光啟竟然迎出花廳門口,對他深深一揖:“徐某為天下百姓,謝過三娃。”

  ??“徐大人萬萬不可如此,”李彥連忙還禮:“李某一農人爾,上躥下跳,就是為了地裏的莊稼賣上好價錢。”

  ??徐光啟從前隻覺得李彥渾身銅臭、麵目可憎,而今卻微笑著搖了搖頭:“夏家願出高價收購番薯、玉米,三娃你卻不肯違背信義,足見在你心中,義在利之前,甚好!甚好!”

  ??徐光啟抓著李彥的衣袖,攜手步入花廳:“如果李卓吾還在,定要讚三娃有顆‘童心’,絕假存真,真君子也!”

  ??李彥頓時有些發蒙,徐光啟前後態度的變化也太大了些,不過這樣也好,說明徐光啟不是個迂腐的人。

  ??“大人,這是學生烹製的一些新式菜點,請大人嚐嚐,”李彥說著,便打開食盒,將菜碟一隻一隻取出,放到桌上,最後端出來的,還有一隻陶甕。

  ??李彥先從陶甕裏盛了半碗番薯粥,粥熬得《》很粘稠,金黃色的粥麵上點綴著幾顆紅棗,看得徐光啟食指大動,連聲叫好:“好,這個該是番薯粥吧?”

  ??君子遠庖廚,徐光啟隻顧鑽研種植,從未想過在廚藝上下功夫,如今看到李彥別出蹊徑,不僅弄出黃金菜聞名天下,還有這番薯粥和幾樣點心、小菜,看來讓番薯、玉米步入尋常百姓家,也是不久以後的事情。

  ??除了番薯粥,還有兩份點心,油炸的番薯煎堆表皮撒了點芝麻,看上去像麻球,金燦燦的色澤煞是誘人;還有介於點心與菜肴的玉米烙,用精選的玉米粒煮熟後,拌上一點點麵粉攤成餅狀,油炸而成,顆顆玉米粒凝結在一起,看上去便讓人食欲大增。

  ??李彥早上趕製幾樣吃食,食材除了番薯、玉米,其它都是昨日從四海居帶回來的,品質一流,又做了兩碟小菜,一碟拔絲地瓜,通體金黃;一碟蝦仁玉米,晶瑩透明的蝦仁點綴著金黃色的玉米粒,便如金中鑲玉,玉中嵌金。

  ??儒家講究“食不語”,徐光啟胃口大開,喝了兩小碗番薯粥,又吃了兩塊玉米烙、一隻番薯煎堆,才意猶未盡地放下筷子。

  ??這些菜點做得都很精致,但對徐光啟來說,未必算得上什麽絕美的佳肴,但因為是用番薯、玉米做成,才讓他吃得酣暢淋漓。

  ??“三娃,這些菜式都不錯,甚至要比黃金菜來得更加精致、豐富,”徐光啟接過徐管事遞過來的毛巾擦了擦嘴:“不知你有什麽打算?還是要在聞香閣推出麽?”

  ??“怕是不能了,”李彥搖了搖頭:“學生今日前來,還有一事須得告訴大人。”

  ??“何事?但講無妨,”徐光啟如今對李彥的態度改觀,加上剛吃了一頓可口更加可心的早餐,興致正好,便讓李彥在對麵坐下,慢慢道來。

  ??李彥施禮坐下:“大人可知近日天津城鬧得沸沸揚揚的飛賊竊案?”

  ??“天津衛飛賊?”徐光啟愣了愣,滿臉驚訝:“這與黃金菜、聞香樓有何關係?”

  ??李彥作勢苦笑:“前日,學生發現一些有關竊案的線索,其中涉及到聞香樓,昨日便去了衛城,想要報與官府,當晚回來,田莊遭到聞香樓的人圍攻,學生懷疑,此事恐怕與聞香樓脫不了幹係。”

  ??“竟有此事?”徐光啟顯得非常驚訝,連忙讓李彥道出具體經過。

  ??李彥卻拿出一把鎖放到桌上,岔開話題:“學生聽聞竊案後,一直奇怪上鎖的箱子或房間完好無損,為何裏麵的財物會不翼而飛,想來想去,總覺得是這鎖有問題。”

  ??“這件事老夫也有所耳聞,據說昨日錦衣衛拿了些鎖匠,恐怕也是這麽認為的,”徐光啟顯得憂心忡忡,所謂亂世將至,必有妖孽,大明如今內憂外患,實在不是好現象。

  ??“學生要說的正是這件事,”李彥從身上掏出幾把鐵鑰匙,攤放在桌麵上:“大人請看,這些鑰匙可有什麽不同?”

  ??這種古鎖的鑰匙,一般都是一根扁長的鐵片或銅片,末端翹起兩根牙花,徐光啟認真看了看:“大小不一樣吧!”

  ??“不錯,”李彥將兩把鑰匙翹起的牙花對在一起:“學生特別觀察過,市麵上的鎖雖然各式各樣,大小不同,但基本結構和原《》理都一樣,鑰匙的牙花大同小異,多是這種‘工’字形,牙花的差別無非隻有十幾種。”

  ??徐光啟對權謀、政治或許並不擅長,但在技術上卻是個好手,馬上聽出李彥話裏的意思:“你是說,根據鎖的形狀和大小,就可以很容易做出相配鑰匙來?”

  ??李彥將鑰匙與鐵鎖放到一起:“道理上便是如此,隻要看到鎖,知道鎖芯的大小,鑰匙孔的形狀,即便不清楚鎖芯的簧片結構,無非就十幾種牙花組合,很容易湊出鑰匙來。”

  ??“當然,如果鑰匙孔弄得複雜一點,就需要看到鑰匙的形狀,是工形,還是其它,知道齒形,想要湊配便很簡單。”李彥道,相對於後世那種複雜精細的牙花組合,如今的鑰匙確實太簡單。

  ??“竟然如此,竟然如此!”

  ??徐光啟大為震驚,他曾經編寫過泰西水利,對機械結構很了解,馬上就明白李彥所說的問題確實存在。

  ??這種簧片鎖自從漢代出現以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沒想到居然存在這樣大的問題。

  ??雖然說簧片鎖在這一千多年中,也在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款式,譬如設置暗門,將鑰匙孔藏起來的暗門鎖;將鎖孔設置成複雜的幾何圖案,即便是有鑰匙也不知道如何插入的迷宮鎖;必須同時使用兩把或多把鑰匙的二開鎖、多開鎖;此外還有無鑰密碼鎖等,但這些鎖結構精巧,未必牢靠,用得並不多。

  ??何況,正如李彥所說的那樣,設計再精巧,結構上的缺陷先天不足,還是無法彌補,鑰匙易於湊配的問題依然存在。

  ??“學生想那飛賊定是利用鎖的缺陷,讓人打探到大戶人家錢箱或銀室的鎖的匙孔形狀,然後讓人製出一些鑰匙,進行湊配,成功後打開寶箱,取走裏麵的財物,再將箱子鎖好,故而神不知、鬼不覺,”李彥分析道。

  ??“定是如此,”徐光啟站了起來,急急說道:“三娃你趕緊同我去見駱大人,告訴他們這件事的原委,以早日抓住幕後真凶。”

  ??不用李彥多說,徐光啟便道出了他心中所想。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