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可愛的非洲(上)
作者:伍漢民      更新:2021-08-14 22:20      字數:2122
  一向以言語尖刻、說話不經過大腦而聞名於世、並因此而惹上了不少麻煩的法國國戴高樂率先發來了電報:“總統閣下,我一向欽佩閣下的深謀遠慮,不過,這一次閣下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吧。沒錯,中國人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一帶的確打得相當的好,我們協約國勢力被他們一步一步地擠出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不過,論起戰略能力來,中國人還差了整整一個檔次,他們有著極好的機會占領埃及並進攻歐洲,並且有著極好的機會占領加拿大,從而威脅到美國的安全,迫使貴國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可是結果呢,蘇伊士運河仍然我們協約國的手中,大部分的加拿大仍然在大英帝國的手中,中國人打了整整一年,隻不過占領了幾個我們準備放棄的殖民地,雖然也對我們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不過從戰略層麵上講,他們卻是完完全全地輸了。我看,總統閣下不要太過於擔心了,隻要閣下能夠盡全力戰爭,並且嚴厲地打擊國內的反戰分子,就是幫了我們協約國的一個大忙。我們隻要再加把勁兒,就可以幹掉德國佬,然後再集中全力對付中國人,用不了多久,整個世界就都是我們協約國的了。”

  ??看著手中的電報,布林頓苦笑了一下,都說歐洲沒有真正的戰略家,也沒有真正的政治家,看樣子是名不虛傳啊,就這樣的一個家夥,還能當上法國的總統,而且一幹就是幾年。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他爭取選票的能力遠遠比他為國民造福地能力要強得多了,難怪他天天出現在報紙上,可是,人家關心的根本就不是他的什麽政治言論,而是他與身為妓女的法國第一夫人的花邊新聞。布林頓甚至於有點兒後悔,他老早就知道戴高樂是個什麽樣的人,可是,卻偏偏稀裏糊塗地加入了協約國。與這樣的竟選高手共事,這不是擺明了把美利堅合眾國送給人家當花邊新聞麽?

  ??半個小時後,俄羅斯帝國的尼古拉二世也發來了電報,從電報中可以看出,身為陸上大國地俄羅斯,其判斷方向與其它海洋大國有著本質的不同:“總統閣下,我也認為中國人有可能選擇在歐洲進行反攻。不過,絕對不會用海軍從西歐登陸的,最大的可能,仍然是從裏海低地一帶發動進攻。單單靠海軍,中國根本就打不贏這場戰爭。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隻能是陸軍。我個人認為,中國人派出了如此強大的一支艦隊出擊,隻不過是引起我們協約國地注意,從而掩蓋其把主要兵力調往裏海低地的真正目的。這隻是一種手段而已,並不值得我們如此關心,我希望貴國能夠再向我們提供一些武器裝備,使我國能夠再組建起一兩百萬的部隊。同時派出大量部隊到我國助戰,並擊潰中國的西北方麵軍,從北方殺入中國境內。這才是結束這場戰爭地最最有效的辦法,總統閣下。你意下如何?”

  ??布林頓點了點頭,尼古拉二世給人的印象隻不過是一個吝嗇成性的家夥,貪圖享受,對老百姓的壓榨相當的厲害,他的所作所為。對美國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不過,畢竟人家接受了一定地教育。比起法國的戴高樂來,還是高了不少,最起碼,他尼古拉二世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雖然這判斷由於受他們傳統的影響,與自己地相差甚大,但是,他們的心裏,早就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強大,這才會提出要求美國出兵俄羅斯的建議吧。隻是,現在美國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地,那裏還有能力替你尼古拉二世去打仗啊。

  ??直到十三號地下午,布林頓才收到了英國首相布萊爾的電報。顯然,布萊爾接到電報後,還是相當重視地,並與手下進行了一番商量,這才拖了這麽長的時間吧:“總統閣下,電報收到,對於閣下的分析,不敢苟同。派駐中國的間諜發來的電報,中國此次大動手腳的,其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印度。我們經過商量後認為,這對我們協約國倒是一件好事。印度是我們大英帝國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對我們大英帝國能否把戰爭堅持下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可是現在印度已經成了孤島,我們協約國方麵根本就沒有能力對其加以支援,隻能任其自生自滅了。中國人如果把印度當成反攻的最主要目標,那麽,他們在其它戰線上的投入必然要少得多,這對我們協約國來說,是個極好的喘息機會,我們可以趁機集中全部兵力,打敗德國和奧匈帝國,完全控製住歐洲,如此一來,我們才有機會與中國人爭個長短。現在對協約國來說,最關鍵的並不是中國那兩支艦隊的動向,而是貴國能否盡全力參戰。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等國,都已經盡了全力,我們國內的兵源都已經接近枯竭,隻有貴國,有著大量的人口,可是動員起來的兵力,卻不如人口與貴國一樣多的俄羅斯的三成。希望總統閣下在國內多多宣傳,召來更多的人參軍,隻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與同是人口大國和製造業大國的中國相抗衡,就算打不贏他們,起碼也可以爭個旗鼓相當、平分世界的格局。”

  ??布林頓陷入了沉思,可以說,隻有這封電報才算是真正有份量的,英國人的建議才算是真正中肯的。畢竟英國人在亞洲經營多年,他們對中國人的思維有著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亞洲的勢力根深蒂固,有著足夠廣的情報來源,他們的分析,說不定倒是更加接近事實。既然說不動大夥兒,沒辦法,布林頓隻能一邊做著最壞的準備,一邊時時刻刻地關注著印度洋艦隊的行蹤,他布林頓是一個大局觀相對要好一些的人才,並不想著因為分歧而導致協約國內部的不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