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章 出兵(6)
作者:伍漢民      更新:2021-08-14 22:15      字數:2158
  林傑站了起來,在書房裏來來回回地踱了好長的步之後,這才轉過身來,麵對著林家的五個人,輕輕說到:“好,那我就不客氣了。這一次,咱們要幹,就得幹大的,而且,還得把造反的責任全部推給老婊子,推給清政府,要做到就連後世的曆史學家們,都找不到我們的過錯為止。

  ??首先,請老爹立刻上書老婊子,對老婊子的宣戰行為表示,而且,要通電全國,老婊子的行動,並向老婊子保證,我們訓練的新軍,在準備工作做好了以後,立刻上京勤王,保護老太後,首先在道義上贏得老百姓的。洋人們占領大沽口之後,天津已經成了他們的下一道菜,憑著天津裏麵的那些戰鬥力不強,訓練跟不上的清兵,根本就擋不住洋人,天津在不久以後,也得陷落。天津一失,洋人們在留一定兵力在天津之後,一定會盡全力北上京城,我估計,八月中旬左右,洋人就會打到京城的。我們老太後的性格,大家夥也是知道的,一旦洋人進京,老婊子的腿都會軟了,一定會逃跑的,而她一逃跑,以後,就是我們林家軍表演的時間了。

  ??我這一次想派三萬部隊北上,大哥的兩萬是絕對主力,當然要北上了,還有,孫明的那一萬部隊也派上去,大哥當總指揮,我當參謀長。二哥集結其它的部隊,陳劍的那一萬部隊,叫他們隨時做好準備,一旦接到命令,立刻北上,二哥的一萬部隊,配合間接受我們控製的五萬部隊,防守兩江五省,等待我們的命令。三哥就不要回福建了,在杭州主持大局,一旦我們宣布造反,三哥立刻帶領五省響應,說不定,我們還得與俄羅斯對打幾場,到時候,二哥就得把全部兵力派往京城,就靠三哥一個人支撐了。大軍末動,糧草先行,我軍糧草的問題,就全交給四哥,我想,四哥一定早就有這方麵的準備。”

  ??林龍想了想,問到:“五弟,你的想法沒錯,可是,駐大沽口的那些洋人海軍該怎麽辦?他們的大炮,可不是我們能夠抵抗的,要是不解決掉那些東西,我們想要占領大沽口和天津,傷亡就太大了。”

  ??“大哥說得對,我早就想到對付洋人海軍的辦法了,隻是,一直下不了決心,這一次的決戰,搞不好,福建水師,就得全軍覆沒。”

  ??“五弟,你說一下你的想法。”林虎不在意地問到。

  ??“我們福建水師,全是小軍艦,最大噸位才不過五百噸,而且隻有五十多艘,而留在大沽口的洋人軍艦,現在就已經有二十五艘主力軍艦了,而且還將有一些軍艦前來,其中噸位最大的,接近一萬噸,要真打起來,我們全部的軍艦湊上去,也不夠人家一頓揍的。因此,我們隻能智取,不能強攻。我對海軍不熟悉,隻能提一些建議,三哥去跟堂哥林天威商量一下,是否可行。我們以前不是購買了大量的貨船,大概有一百多艘,組建了一支貨運船隊,叫林氐貨運麽。我的意思,是把魚雷艇改裝成貨船,甲午戰爭期間,日本人用了這一招,我們也用這一招試一下,以二十艘真正的貨船打頭,上麵打林氐貨運的旗號,我們林家與洋人大多有來往,關係搞得不錯,他們剛開始的時候,不一定會打貨船。然後,魚雷艇發動自殺性攻擊,爭取盡可能多地打掉八國聯軍的戰艦,就算把我們的貨運船隊都折了,把福建海軍都折了,也是值得的。甲午戰爭期間,北洋水師也拚出了自己的威風,雖然因為朝廷和當官的無能,他們失敗了,全軍覆沒了,而且傷亡極大,所受的傷亡中,大多數是福建人,福建人心裏憋著一口氣呢,這一次來個自殺性攻擊,我想,他們大多數還是會同意的,畢竟福建自古以來,英勇赴義的人,數不勝數,能夠消滅洋人軍艦,我想,就是死,他們也會很開心的。”

  ??林虎點了點頭:“五弟的想法不錯,三弟,加緊與天威哥聯係一下,商量出一個確實可行的方案來。”

  ??林龍提出了疑問:“五弟,你準備什麽時候出兵?我們控製的兵力,現在基本上全在閩北地區進行訓練,要把他們全部派下來,而且要準備好足夠的糧草,一個月時間都不夠。”

  ??“沒事的,大哥,時間上來得及。我準備在八月初從浙江出兵,晝伏夜行,盡量減少暴露的可能性,爭取在九月初到達天津外圍,那時候,估計京城已經失陷,洋人們正準備與清政府談判簽定和約、索賠的事情,到時候猛然一擊,就夠他們受的了。還有,海軍的行動要提前一點點,在我們發動進攻前就得解決掉洋人軍艦,或者至少大大減弱他們的海軍實力,這樣我們進攻的時候,才不會傷亡太多,當然,要是配合得好的話,最好是同時發動進攻,這一次陸軍的行動,完全要看海軍作戰的效果怎麽樣,才可以最終決定的。老爹,順便問一下,由我們間接控製的那五萬軍隊,到底會有多少會死心塌地地跟著我們走?”

  ??林如風沉呤了老半天,說到:“可以保證跟著我們走的,大概有四萬左右,那四萬部隊的長官,都是我們安插到那裏的,都是龍兒以前的老部下,我們花了大量的錢,才安插進去的,而且,那些部隊的大部分軍費,都是由我們林家支付的,可以說,簡直就是我們林家的私家軍了。還有一萬,也是我們林家支付軍費的,不過,部隊的長官,不是我們安插的。那幾個長官,我們了解了一下,大部分是講武堂的學生,一向受我們恩惠,有些還參加過甲午戰爭,對朝廷很是不滿,我想,他們就算是不,也不會給我們下絆子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