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采購與破壞
作者:虎籠山人      更新:2021-08-14 19:00      字數:6468
  鄭衛國看向張文白,誠懇地說道:“文白兄,我是想請你代為向委員長說項,允許我冀察戰區直接從蘇聯購買武器。”

  ??張文白一愣,說:“這是為何?如果急缺武器的話,我可以想想辦法。總司令可能不知道,蘭州剛剛接受了一批蘇援武器,要不我們聯名向委員長申請,從這裏麵撥出一批來如何?委員長有愧於你,這個時候想必會答應的。”

  ??鄭衛國明白他的意思,常凱申現在有把柄落在自己手上(就是刺殺事件),所提的要求隻要不是太過分,通過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不過鄭衛國還是搖了搖頭,笑道:“要是這樣做隻怕委員長對我的誤會就更深了。而且我們現在急缺的是防空、防坦克的武器,蘭州那批軍火未必適用。”

  ??現在“華北破襲戰”才剛剛拉開序幕,但包頭方麵的局勢卻更加危急了。日軍也知道戰事拖得越久,對他們越不利,所以晝夜攻打更急。由於日軍占據了絕對的領空優勢,又擁有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給守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和壓力。傅作義長官已經多次來電,要求盡快增援一批防空、防戰車的武器,否則包頭眼見不保!

  ??可是德國佬那邊死活不同意再輸送武器,鄭衛國情急之下隻好跟蘇聯人洽談,希望能從他們那裏購買一批武器應急。沒想到蘇聯人不願意得罪常凱申,要求必須取得國民政府的同意。

  ??張文白點點頭。想了一下,又問道:“哦,那錢從哪兒來?”

  ??鄭衛國笑道:“當然是我們自己籌措,委員長肯定是不會給的!蘇聯方麵表示所需武器都準備好了,隻要國民政府批準,他們立即可以發貨。”

  ??張文白質疑道:“總司令,這樣隻怕不大好吧!委員長要是知道你們有錢,肯定會要求統一向蘇聯支付的。要是各戰區都自己購買軍火,那不是亂套了嗎?”

  ??鄭衛國搖了搖頭,笑道:“國民政府還欠蘇聯一大筆錢呢。怎麽統一支付?這筆錢要是由軍政部出麵。就算中間沒有人貪墨,隻怕也不能從蘇聯買來新的武器。而且包頭軍情如火,等軍政部把武器買回來,黃花菜都涼了!”

  ??張文白聽了連連點頭。突然驚訝地說:“包頭?搞了半天。總司令這批武器是替傅作義長官買的?”

  ??鄭衛國解釋說:“嗯。綏遠是我軍重要的物資通道,包頭又是綏遠的門戶,所以不得不救。可是綏遠相隔太遠。派部隊增援肯定是來不及的,如果能提供一批武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了。”

  ??張文白感慨地說:“唉,還是總司令眼界開闊。”又道:“請總司令放心,這件事情我一定會向委員長呈情。”

  ??鄭衛國感激地說:“嗯,那就有勞文白兄了!”

  ??……

  ??重慶黃山,委員長官邸。常凱申拿著張文白發來的電報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可怎麽也沒弄明白,包頭保不保得住,關鄭胡子什麽事啊?手伸得也太長了吧!不過轉念一想,自己也不吃虧。於是當即回電表示同意,隻是提了三個條件:

  ??第一,武器采購必須由軍政部主導;

  ??第二,采買的武器裝備須由軍政部統一分配;

  ??第三,不得流入非法武裝(暗指八路等)。

  ??這三個條件太苛刻了,鄭衛國當然不能同意。於是回電表示,第一,采購必須由冀察戰區獨立進行,但軍政部可以派員監督;第二,采買的武器裝備可以依據戰績和需要分發給華北各部隊,但具體分配必須由冀察戰區完成,軍政部可以派員監管,但不能直接插手;第三,參照第二點,如果軍政部明令不許給某支部隊撥發,可以不發。然後又小小地威脅了常凱申一下,表示如果軍委會不答應,自己就要甩開國民政府直接與老毛子合作了。

  ??常凱申此時還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就是蘇、英、美都擔心他投降,導致日本實力爆漲,不得不拉攏他),再說鄭衛國這三個條件對他也是有利的,就扭捏地答應了下來。並很快讓外交部給蘇聯政府行文,表示同意冀察戰區自行購買武器,不計入援華物資之內,單筆獨立結算,貨到付款。

  ??外交谘文一到,蘇聯人也表現得很爽快。當初洽談好的第一批裝備很快就從外蒙古烏蘭巴托起運,並用最快的速度運抵綏遠。從鄭衛國跟張文白說起此事,到第一批交付,總共才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

  ??隨著這筆交易的達成,常凱申和鄭衛國的關係也有所好轉。張文白得知武器已經運抵綏遠之後,感到非常高興,立即趕來向鄭衛國報喜。

  ??鄭衛國笑道:“哈哈,文白兄來晚了一步,我已經知道了!”

  ??張文白有些興奮地說:“沒想蘇聯人這回這麽夠意思,聽說為了及時把武器運到綏遠,連馬都累死了不少!”

  ??鄭衛國哂笑道:“有錢能使鬼推磨嘛!”

  ??張文白一愣,奇道:“總司令,此話怎講?”

  ??鄭衛國便給他解釋了其中的詳情。原來,按照當初的協議,運輸時間的早晚也是直接與金錢掛鉤的。運輸的時間越短,錢越多,不然老毛子哪會有這麽熱心?而且根據協議,“運輸成本”也是要由買方承擔,累死的挽馬和馱馬自然要歸鄭胡子買單。加上都是偽蒙軍的馬,老毛子才不會心疼了。

  ??“啊!”聽完解釋,張文白也是哭笑不得,笑罵道:“我說這群老毛子怎麽就轉了性呢,原來是掉進錢眼裏去了!”說著又拿起桌上的物資清單一看,見上麵隻有德什卡m1938 12.7mm大口徑機槍,不禁疑惑道:“怎麽就這一種武器?別的東西老毛子不肯賣?”

  ??鄭衛國搖了搖頭。解釋說:“那到不是!老毛子提供的東西很多,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有。嗬嗬,恨不得把親爹都賣了。不過我選了一下,就看上這一種!”

  ??由於鄭衛國是用真金白銀支付,老毛子自然非常感興趣,還專門派員前來洽談,表示隻要價錢合適,什麽都可以賣。像什麽伊爾16戰鬥機,40000美元;伊爾15戰鬥機。35000美元;t26坦克。22000美元;76.2毫米高射炮,20000美元;45毫米反坦克炮,7000美元……反正飛機、坦克、大炮,沒有什麽不能賣的。

  ??除了武器以外。什麽配件、零件、耗材也可以賣。比如高射炮的備用炮膛就是1500美元一根。量大從優。不過鄭衛國挑來挑去,並沒有看上,最後隻買了一千挺德什卡重機槍。每挺1000美元,子彈等另算。每挺機槍附子彈一萬發,加上備用槍管之類的零配件以及維護設備,一共花費了價值2000000美元的黃金白銀。

  ??當時的美元比現在還值錢,一美元相當於三塊大洋,或者是0.89克黃金。這還是1934年羅斯福總統下令美元貶值41%的結果。所以蘇聯人把重什卡賣到1000美元一挺,絕對是黑心價。好在是貨到付款,第一批也就一百挺左右,不然這筆買賣就能讓冀中直接破產!

  ??張文白質疑道:“總司令不是想對付飛機和坦克嗎?我覺得應該再買些高炮、戰防炮之類的啊?大口徑機槍威力還是偏小了點兒!”

  ??鄭衛國擺手說:“文白兄也是老行伍了,還不明白嗎?高炮、戰防炮都需要嚴格訓練,現在哪兒來得及?”

  ??當時中**隊文化素質之低,簡直差到讓人難以想象的地步。國民黨知識青年誌願從軍編練總監部在1945年出版的《青年遠征軍剪影》一書第135頁中提到,“一般的部隊對於新兵,一方麵要施行軍事訓練,另一方麵要補行國民教育,如教一普通士兵認阿拉伯數字,需2至3星期,認米突尺(表尺)需2至3星期,講彈道拋線也得至3星期,要教到會射擊,則往往需2至3個月。”

  ??學數數就要兩三個星期,這在現在看來簡直是無稽之談,可當時由國民文化素質差,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學會數數、打槍都這麽難,讓士兵們在火線上學習操作高炮、戰防炮不是要命嗎?隻怕還沒學會,包頭早就丟了,所以鄭衛國思前想後,還是決定給包頭支援一些操作較為簡單的武器。

  ??恰好當時蘇聯軍隊正準備裝備改進後的dshk重機槍,便建議鄭衛國采購。因為這玩藝兒操作簡單,隻要會使喚重機槍的就能使喚,不需要額外怎麽培訓。基本上,晚上讓老兵帶一帶,白天再打兩槍就會用了。這也是俄式武器的優點之一,好使耐用!不像嬌貴的英國貨,還怕士兵給弄壞了。

  ??dshk重機槍最早是由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捷格加廖夫在1930年設計成功的,口徑12.7mm,起初命名為dk機槍,即“德卡”。

  ??dk重機槍是一種導氣式操作的武器,整個係統基本上是dp-27輕機槍(也就是轉盤機槍)的放大型,隻是發射大威力的12.7x108mm槍彈。dk機槍采用鼓形彈匣供彈具,每個彈鼓隻能裝30發槍彈,而且彈鼓的體積太大又重,因此戰鬥射速並不高,從而不能令人滿意。在1931年dk大口徑機槍被紅軍正式采用,但隻有少量生產,35年後就完全停產了。

  ??直到1938年4月,另一位著名的蘇聯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設計了一種轉鼓形彈鏈供彈機構,該機構可以很容易地裝置在dk機槍上,代替原來的彈匣供彈機構。這樣就能增加機槍的實際射速。在1939年2月經過這種改進後的捷格加廖夫大口徑機槍正式被蘇聯紅軍采用,並重新命名為dshk-38,或隻簡稱為dshk,即“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徑機槍”的縮寫。國內通常音譯為“德什卡”機槍。

  ??這種機槍性能相當不錯。最大有效射程 3500 m,最大對空射高 2500 m,發射穿甲彈時可以在500m的距離上擊穿15mm厚的鋼板,不僅能抗擊低飛的敵機,也能有效地對付輕型裝甲目標或步兵掩體,所以是一種極好的支援步兵地麵戰鬥的武器。後來被中國仿製,稱為54式12.7mm高射機槍 ,之後的77式、85式都是在此基礎之上加以改進的。

  ??當然,蘇聯人之所以建議鄭胡子采購這種武器,並不是因為這款武器好。也不是為了中國人考慮。而是他們軍隊也準備列裝德什卡重機槍。但成本較高,又舍不得多造(二戰初期蘇軍每個師才9挺),就想找個凱子分擔了一下。因為對於武器來說,生產的數量越大。成本越低。何況還能從鄭胡子手上賺到不少。一來二去。相當白賺了一批裝備。對此鄭衛國是心知肚明,但現在有求於人,也隻能痛痛快快掏錢。至於老毛子。自然有德國人收拾他們。

  ??張文白佩服地說:“原來是這樣,還是總司令想得周到。”

  ??鄭衛國歎了一口氣,搖頭苦笑道:“不周到不行啊!綏遠的形勢愈發惡化了,希望這批武器能讓局勢好轉。要是包頭淪陷,那我們就等於被砍斷了一隻腳。華北的戰略態勢就會惡化,在正太路的收獲就要大打折扣了。”

  ??張文白見四下無人,便悄聲問道:“光打一個正太路確實效果不明顯,總司令打算什麽時候再對平漢線動手?”

  ??在與常凱申交涉,以及從蘇聯購買武器的同時,正太線上的戰事也進行地如火如荼。正如劉師長之前所說,襲占娘子關、井陘關、井陘煤礦僅僅是第一步。隨後八路軍和根據地軍民又對路礦設施進行了徹底的破壞。

  ??以井陘煤礦為例。在平行空間,由於時間倉促,八路軍破壞並不徹底。特別是在機器方麵,因為炸藥珍貴,沒舍得用,隻是放了一把火,結果被一名日籍工程師給忽悠了。那個老鬼子告訴八路:“此次大破壞後機器已無法修複,即使勉強改裝,需時亦得半年!”

  ??事實上,那些機器經修複後都能使用。因為八路軍當時隻用火燒,然後任其自然冷卻,基本上不會對機械產生太大的影響。正確而又簡單的做法是,燒紅之後再澆上一瓢水,那就真的是不能修複了,隻能當廢鐵回收。

  ??可惜八路當時沒有帶工程師來,結果被那個老鬼子給騙了。當然,八路的破壞還是有成效的,比如他們把煤礦十幾米高的大煙囪給炸了,又把山洪引入礦道。不過總得來說,沒有造成根本性的破壞,以至於日軍占領礦區之後,很快就重新開工。

  ??這一回就不同了,鄭衛國專門派了各類工程師和地質專家現場指導。在專家們的指點下,八路軍對煤礦進行了極其徹底地爆破。各個采礦點都埋上炸藥,然後統統炸掉,這還不算,又把滹沱河水引過來朝礦井裏猛灌,引不到的地方就用抽水機。反正這裏設備齊全。

  ??把煤礦變成大水窖之後,又把之前開采的煤碳全部燒上煤油燒掉,然後開始拆除搬運機器。凡是能搬走的機器,比如14台開礦機、2台大絞車、3台鼓風機、3台水濾大發動機、5台風車、10台抽水機,還有大大小小幾十台電動機全部搬到了平安縣兵工廠。

  ??搬不走,但可以拆卸的,比如10個鍋爐、數台動力設備、15個煉鋼爐、5座鐵路橋,全部拆掉,有價值、能運走的,也全部運走;搬不動、沒價值、運不走的,比如大煙囪、蓄水池、電機房統統炸掉。

  ??完全破壞之後,帶隊的冀察戰區供給部長熊大縝(升職了)還把俘虜的日籍工程師叫來,故意指著被破壞無遺的礦區問道:“日野桑,這個礦要多久才能修複?”結果這個老鬼子當場就氣暈過去了。

  ??對礦區破壞之後,八路軍又開始對鐵路進行徹底破壞。還是老規矩,先拆除有價值的設備,比如電線、橋梁、信號塔、車站,能搬走的全部搬走。同時炸掉一些“無用”的設備,比如水塔(注:其實這個東西用處很大,沒有它蒸汽機車就別想跑,但對八路來說確實無用,不如趁早炸掉)。

  ??把鐵路拆成了一根“光棍”之後,又開始拆除軌道。經過多次對鐵路的破壞行動,冀中方麵現在的“破路技術”早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比如說,以往最不好弄的就是道釘。每塊枕木上都釘上一根,要是沒有趁手的工具,忙活半天也未必能拔出來。但現在,兵工廠早就做好了一萬多具“起釘器”和“撬釘棍”。使用時,先用“起釘器”將道釘弄鬆,留出一道縫隙。然後將“撬釘棍”插進去一撬,釘子就被撬出來了。手腳利索的,整個過程不到十秒鍾。

  ??道釘因為是全鋼打造,質量好,蓋房子、修工事都用得著,所以全部被裝箱搬走。拔光釘子之後就是拆鐵軌。在平行空間裏,由於八路軍缺乏運輸工具,大部分鐵軌隻能扔在路邊,結果又被小鬼子撿回去用了。

  ??這回可不同,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都調來了大量的載重馬車,240多裏長的鐵軌(60裏的鐵路,複線)至少有一半被搬走。有的被搬到平安縣兵工廠,還有存放在各根據地的兵工廠內。還有些搬不走(其實也不是搬不走,主要是各兵工廠的庫房裏都放不下了,用也不用不完,不愛要了)隻好全部放進隧道,然後把隧道炸掉。

  ??順便說一句,正太線的隧道、橋梁是最多的。在華北各大鐵路中,地質條件最為複雜。這一回破壞,等把鐵軌、枕木、路基都破壞掉之後,就輪到橋梁和隧道了。特別是隧道,工程師們故意把山體炸鬆,到時候想複線都不可能,隻能重新勘探。這麽複雜的事情,沒個兩三年的功夫休想完成。可以說,正太路是徹底毀了。至少娘子關至井陘關段短時間內是別想通車了。

  ??當然,小鬼子也不是眼睜睜地看著八路這麽折騰鐵路。就在八路拆礦破路的同時,氣極敗壞的日軍也向娘子關、井陘關等地發起了瘋狂地進攻。

  ??ps:非常感謝hugetiger的打賞,昨天沒注意,不好意思。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