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去留兩難
作者:虎籠山人      更新:2021-08-14 18:59      字數:4756
  事關97軍數萬弟兄的前途和命運,鄭衛國到底是沒敢輕易應承,推說要回去跟部下們商議。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大夥兒竟是一致讚同去冀中。

  ??周參謀長還算含蓄的,他把鄭衛國拉到一旁,悄聲道:“好機會啊,軍座。您還猶豫什麽呢?冀中您又不是沒去過,豈是冀西一隅之地所能比的?”

  ??鄭衛國皺了皺眉,說:“冀中一馬平川,又是四戰之地,哪裏比得上冀西安穩?”

  ??周參謀長說:“現在天下大亂,正是英雄輩出之際,豈能求旦夕之安?何況四戰之地算得什麽?曹操當年不也是四戰之地嗎?我跟您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咱們有了冀中就好比漢高祖得了漢中,劉玄德占了荊州。從此虎嘯山林,龍入大海,前途不可限量啊!”

  ??鄭衛國笑道:“你想得太多了,我可不想當什麽曹操。你知道我是從東北流落過來的,最大的願望就是打回東北,解求受苦受難的同胞。至於當個軍閥甚至爭霸天下,那都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會去做。”

  ??周參謀長眼睛裏流露出一絲惋惜的神色,又勸道:“軍座,如果您想要打回東北,那就更應該去冀中了。隻要那裏才養得起一支大軍,冀西到底是貧瘠了些,養活不了太多人。”

  ??鄭衛國點點頭,心裏有些認同。除掉那些大城市,冀中是華北最富庶的地區,沒有之一。那裏農業發達。產的糧食足夠養活幾十萬大軍,工業方麵也有比較好的基礎,確實是一塊難得的寶地。

  ??周參謀長見鄭衛國點頭,趁機又加了一把油,說:“冀中是兵家必爭之地,日本人現在是兵力緊張,等騰出手來必然要來搶奪。到時候一般的軍隊肯定是守不住的。偏觀華北諸軍,還有比我們更合適的麽?天授不取,反受其咎啊,咱們不要。難道拱手讓給日本人?”

  ??鄭衛國笑道:“好吧。我再考慮考慮。”

  ??他接下來又征詢了不少人的意見,除了周參謀長極力讚同以外,其他人也沒有一個反對的。

  ??段雙虎一聽冀中倆兒字就垂涎三尺,說:“為啥不去?哈。天天吃驢肉火燒!那小日子美的!”這貨還一肚子的歪論。洋洋得意地說什麽能吃才能打。差點兒沒把鄭衛國氣死。

  ??梁東凱師長也極力讚同去,因為他們騎兵師在平原地區才能發揮威力,去了冀西的山溝溝裏就隻能改當馱幫了。

  ??鄭衛國還是拿不定主意。又去隨營軍校找到熊處長。他把大致的情況介紹了一下,然後說:“現在大夥兒是一邊倒地讚同去冀中,但我還想聽聽你的意見。”

  ??熊處長有些奇怪說:“這是好事啊,當然要讚同啦,您有顧慮?為什麽呢?”

  ??鄭衛國說了實話:“我擔心去了站不住腳,遲早要被趕回來。這樣的話還不如一心一意地建設冀西根據地,起碼不會被中途打斷。”

  ??早在穿越之前他就聽說過“五一大掃蕩”,那場戰爭的慘烈讓人不堪回首。穿越者不是該趨利避害麽?幹嘛上趕著找虐?

  ??熊處長驚訝地看了鄭衛國一眼,說:“軍座,這可不像您平日的作風。站不站得住暫且兩說,難道連去的勇氣都沒有了麽?”

  ??鄭衛國有些尷尬,想跟他講這是曆史,是注定的東西。可轉念一想,如果自己什麽都不敢去改變,那自己穿越的意義又在哪裏呢?難到就守在太行山等美國佬扔原子彈?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去,我們就移師冀中,爭取打出一番新天地來!”在眾人的支持下,鄭衛國終於勇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彭貞得知後非常高興,說:“衛國同誌,那你什麽時候能趕往冀中?”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恐怕得先回一趟冀西。嗯,前後至少得半個月吧!”

  ??彭貞皺起眉頭,憂慮地說:“那恐怕來不及,組織上還是希望你能早點兒赴任,讓冀中早日安定下來。”

  ??鄭衛國說:“這個問題我也想好了,打算委派一個人先期趕往冀中。”

  ??彭貞忙道:“誰?除了你,旁人恐怕不行。”

  ??鄭衛國笑道:“彭書記請放心,這個人說來你也認識,就是現任97軍政治部主任兼冀西行政公署主任楊秀峰教授。我一介武夫,是治理不了冀中的,所以想請他去搭班子。”

  ??彭貞恍然大悟,滿意地說:“嗯,楊教授是入黨多年的老資格了。在平津保定一帶又享有崇高威望,確實可行。不過他好像不太擅長軍事吧!”

  ??鄭衛國卻說:“不擅長軍事才好啊!若在平時這是一個缺點,放到此處卻再合適不過了。”

  ??彭貞奇道:“這話是怎麽說的?”

  ??鄭衛國解釋說:“冀中現在人心惶惶,若是我直接帶兵前去,必然讓將士們感到不安。楊教授性格溫和,為人寬宏,有他出麵必然能讓局麵迅速安定下來。”

  ??彭貞心悅誠服地說:“不錯,不錯!衛國同誌,沒想到你有如此見識!冀中交到你手裏總算是交對人了。”他猶豫了一下,又說:“呃,衛國同誌,有一點我想提醒你,楊秀峰此去一定得帶一些部隊,否則……”

  ??鄭衛國暗自心驚,局麵已經惡化到這種地步了嗎?想了一下,說:“多謝彭書記提醒,我會讓33旅和騎十團組成先遣支隊,歸楊教授指揮,先期趕往冀中。”

  ??彭貞是聽過這兩支部隊番號的,知道是97軍的絕對主力,歡喜地說:“那我就放心了。你這邊加緊準備,爭取早日出發。”

  ??第二天。遠在冀西的楊秀峰就匆匆趕了過來。據說騎馬跑了上百裏路,可把他給累壞了。所以楊教授一見到鄭衛國就埋怨道:“軍座,你這是給我找了一個大麻煩啊!”

  ??鄭衛國哈哈一笑,報歉地說:“我也是沒辦法啊!您想想,我認識的人裏麵還有誰比您更合適?”

  ??楊教授無奈地搖了搖頭,又問道:“出發前,您有什麽指示?”

  ??鄭衛國麵色一沉,嚴肅地說:“您去了以後一定要讓局麵迅速安定下來,冀中不能再亂下去了。為了保證您的安全,我會派一支先遣部隊歸您指揮。現在那邊的形勢非常複雜。您去了以後。對於日偽以及地方黑惡勢力不要手軟。但對自己的同誌要以勸服為主,盡量做到一個不殺。”

  ??楊教授鬆了一口氣,說:“我明白了!”

  ??隨後,楊教授率領33旅和騎十團迅速北上。以他的能力安撫冀中各部自然不成問題。鄭衛國也可以放心地回一趟冀西了。

  ??周參謀長說:“軍座。部隊什麽時候出發?”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大部隊先留在冀南,你帶著他們繼續休整。我這回回冀西隻帶34旅就行了。”

  ??周參謀長猜測道:“您打算把34旅留在那裏?”

  ??鄭衛國點點頭,說:“嗯。不錯!”平安縣是97軍的起家之地,這裏有他們曆經千辛萬苦才建起來的兵工廠,有正在火熱進行的大生產運動,還有不斷完善的地下防禦體係。更重要的是,這裏的鄉親們早已跟97軍血肉相連。他們一直支持信任鄭衛國,鄭衛國也不想辜負他們的信任。

  ??各主力旅中,戰鬥力最強的自然是出身西北軍的33旅,但要論親厚程度還是34旅更加可靠。再加上負責平安縣的於老根兒他們也是東北出身,調34旅留守可以避免因地域分歧帶來的矛盾。

  ??辭別眾人後,鄭衛國匆匆回到了平安縣。父老鄉親們見大軍回來了,都非常高興,沿途夾道歡迎,搞得非常熱烈。但聽說他們要走又變得傷感甚至恐慌起來。因為他們都知道,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月裏,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保障他們的安全。

  ??不少人聽說之後連夜趕來七裏壩求鄭衛國不要讓97軍離開,直到鄭衛國承諾34旅會繼續留在根據地鄉親們才安下心來。

  ??於老根兒吧嗒吧嗒抽著煙,憂慮地說:“軍座,您這一走,俺們這些人怎麽辦?是跟著您去冀中,還是留在這裏?”

  ??鄭衛國反問道:“老根兒,你自己是什麽想法?”

  ??於老根兒想了一下,說:“說實話,俺在這裏住慣了,不想去冀中。不過,俺聽您的命令。”

  ??鄭衛國說:“那正好了,我也是這麽打算的。你繼續當你的平安縣軍政委員會主席,替咱們守住這片家園。”

  ??於老根兒說:“那兵工廠呢?要搬嗎?”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不搬,以後說不定還會擴大。”冀中的地理條件注定沒法建設大工業,所以隻能辦一些比較小的工廠。主要的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隻能放在冀西,這也是他不肯放棄平安縣的一個重要原因。

  ??正說著,李震安匆匆趕了過來,焦急地說:“軍座,聽說您要率部去冀中?”

  ??鄭衛國點點頭,說:“你不要急,平安縣我們不會放棄的,這裏將有一個主力旅長期駐紮。”

  ??李震安還是有些不放心,說:“一個旅怕是不夠吧?”

  ??鄭衛國笑道:“那你想要多少?其實部隊放多了,目標太大,反而會給平安縣帶來危險。”

  ??李震安也沒有辦法強留,隻好悶悶地答應下來。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那您以後還會回來嗎?”

  ??鄭衛國很肯定地說:“你放心,一定會的。”

  ??布置好今後一段時間的任務之後,鄭衛國就要動身去冀中了。那邊的局勢危急,拖得越久,越難處理。反正平安縣現在已經走上了正軌,並不需要鄭衛國時時指導。說不定他的離開還有助於根據地朝著更加成熟地方向發展。

  ??次日,天剛蒙蒙亮。鄭衛國叫醒柱子,一行人悄悄地收拾好行裝準備出發。鄭衛國不想搞得太傷感,所以沒有通知任何人,隻給於老根兒為首的軍政委員會留了一封書信,預祝他們在接下來的時間團結共進,把平安縣建設成冀西最堅固的抗日堡壘。

  ??柱子牽著馬剛走大院,突然愣在那裏。

  ??鄭衛國催促道:“嘿,別堵在門口,快走啊,傻愣著幹什麽?”

  ??柱子忙閃開一條通道,結結巴巴地說:“軍座,您看,鄉親們都來送咱們了。”

  ??鄭衛國出來一看,頓時驚呆了。院外的空地上不知何時已經擠滿了前來送別的人群,他們就那麽一聲不吭地站在那裏,眼睛紅紅的,裏麵飽含著熱淚。

  ??“鄉親們!”鄭衛國本來想跟大家開個玩笑再走,不知怎麽搞得聲音突然變得哽咽起來。大夥兒心裏本來就難受,這時再也忍不住了。大姑娘小媳婦偷偷抹眼淚,老爺們兒也跟著大哭。開始聲音還小,成年人嘛,都有些不好意思。到後來,大夥兒索性放下麵子痛哭了一場。

  ??鄭衛國知道,這哭聲不僅是為此次的離別,也是對這一年多來感情的宣泄。不幸成為這個時代的百姓,他們受了太多的委屈。

  ??於老根兒走了過來,解釋說:“大夥兒知道您要走,都要送一送,我們也不好攔著。”

  ??鄭衛國點點頭,說:“我走了!我們還會回來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