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曆史的重演
作者:聽風畫秋雨      更新:2021-08-14 14:35      字數:3997
  “殺……”

  ??天空下,草原上,大秦鐵騎如洪水,漫過山崗,殺意凝聚,氣勢驚人。

  ??鋪天蓋地的大秦鐵騎緩緩壓向吳起大軍,旌旗如林,遠遠看去,整齊而壯觀,氣勢磅礴,聲勢浩大。

  ??大秦帝國占據東勝神州西方,素以駿馬出名,大秦鐵騎,縱橫天下,是大秦帝國大軍最大的優勢,尤其是蒙毅率領的大軍,軍卒都是騎兵,若非特意下馬,便是每人兩騎,披著鐵甲,執著長戟,衝鋒起來,地動山搖。

  ??車架上,蒙毅一身黑甲,眼眸如冷電,綻放神光,滿嘴胡須,張揚狂傲,注視著大軍衝向吳起大軍。

  ??氣流躁動,雙方林立旌旗迎風搖曳,獵獵作響。

  ??“嗚、嗚、嗚……”

  ??急促而連綿持續的號角聲起……

  ??“殺!”

  ??大地在震動,群山在顫抖,數萬鐵騎在這一瞬間凝成一體般,像黑雲飄至。

  ??魏**隊不動如山,靜靜的等待著禦林軍的衝擊,前方大盾層層,恍如城牆,一個個長槍抵地,槍尖向上,閃爍寒光。

  ??咻咻咻……

  ??軍陣之中,無數箭矢飛出,飛進大秦鐵騎飛奔的洪流流之中。而大秦鐵騎也騎彎弓搭箭,密集破空聲起,箭雨掠起,帶著數萬道寒芒劃破長空,卷向魏國大軍。

  ??叮叮叮……

  ??箭矢落下,如同撞在鋼鐵之上,發出金鐵交擊的聲音。箭雨落下。雙方距離瞬間拉近到四五十米……

  ??“殺……”

  ??短短隻是一息時間,兩隻軍隊就撞在了一起。如同血水在蔓延,綻放出異樣的光芒。

  ??噗噗噗……

  ??鋒利的長槍洞穿身軀,長刀劈開黑盾,戰場瞬間就彌漫起血腥氣息。

  ??吳起站在最後麵,望著大秦鐵騎衝來。

  ??魏武卒齊齊舉起手中長戈,宛若舉起片鋼鐵叢林,槍尖可刺可衝,橫刃可斬可切。

  ??魏武衛是典型的重甲步兵。身上盔甲裝備的繁瑣沉重看上去比普通重步兵還恐怖。但因為精妙玄妙的設計,卻沒普通重步兵那般笨拙,反而更為多變,而且穩重如山更是最基本的要求,以《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的軍事概念為中心。

  ??再加上令行禁止的軍事素質,防禦遠勝重步兵,遠程勝於弩箭兵,衝鋒堪比重騎兵。應變不遜刀劍兵,可謂完美。

  ??這是吳起最得意的作品,比之大秦鐵騎毫不遜色!

  ??“重生為人,自當縱橫天下,便是一統天下的大秦又如何?還不是要再敗於吾手?”吳起不像是一個將軍。更像是一個麵白英俊的書生,披著鎧甲。英武異常。

  ??他是比較幸運的,能夠從地獄之中逃出來,作為絕世名將,生前罪孽深重,死後下地獄,一身煞氣衝天,基本很難轉世,地府陰山之後,就是用來鎮壓這些戰魂的。

  ??陰山之後,那是一片黑暗之地,就算是絕世名將,進了那裏,也會慢慢被黑暗侵蝕,最後失去自我,變成沒有意識的古戰魂。

  ??隻有那些意誌強大的戰魂,才能夠活下來,活得久遠一些,但終究,還是會淪為無意識的魂魄,吳起保持住了意識,等到了無天打開地府,放出陰山之後的古戰魂,他也是其中之一。

  ??無數強大的戰魂來到東勝神州,奪舍重生,但他們終究不是修士,魂魄蘊含著煞氣,重生之後的壽元,還是凡人的,一旦凡人的身體腐朽,他們的魂魄就會被地府的規則拉扯進陰山,重新回到那個地方,等待著消亡。

  ??這是一片類似戰國的縱橫之世,群雄出世,為自己的信念再次一戰!

  ??……

  ??新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擊敗了蒙毅率領的大秦鐵騎,這一戰,讓大秦帝國壓在諸侯身上的壓力大減。

  ??在秦王不插手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周朝沒落,齊國崛起,齊國在大周興盛之時就已經存在,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齊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

  ??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青州營丘。

  ??首先建立霸業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內政,使國力強盛。

  ??又用管仲的謀略,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燕國打敗了北戎;聯合其它國家製止了狄人的侵擾,“存邢救衛”。

  ??齊國與魯、宋、鄭、陳、衛、許、曹諸國聯軍侵蔡伐楚,觀兵召陵,責問楚為何不向周王納貢。楚的國力也很強盛,連年攻鄭。

  ??但見齊桓公來勢凶猛,為保存實力,許和而罷。以後,齊桓公又多次大會諸侯,周王也派人參加會盟,加以犒勞。齊桓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

  ??齊國稱霸中原時,楚國向東擴充勢力。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發生爭權鬥爭,國力稍衰。楚又向北發展。

  ??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霸業,與楚較量,結果把性命都丟了。齊國稱霸時的盟國魯、宋、鄭、陳、蔡、許、曹、衛等國家,這時都轉而成了楚的盟國。

  ??正當楚國想稱霸中原之時,冀州的晉國興盛起來。晉公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也想爭當霸主。這時周襄王被王子帶勾結狄人趕跑,流落在外。

  ??晉文公以為是“取威定霸”的好機會,便約會諸侯,打垮王子帶,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幟。後晉楚兩軍在城濮大戰,晉軍打敗了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王也來參加,冊命晉文公為“侯伯”。

  ??晉楚爭霸期間,齊秦兩國雄踞東西。五十年後,楚聯秦,晉聯齊,仍是旗鼓相當。但爭霸戰爭加劇了各國內部的矛盾,於是出現了結束爭霸的“弭兵”。

  ??十年後,宋國約合晉楚訂了盟約: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來,互相救難,共同討伐不聽命的第三國。

  ??又五十年,晉楚於鄢陵大戰,楚大敗,晉國稱雄,後韓為趙三家分晉。

  ??當晉楚兩國爭霸中原時,長江下遊崛起了吳、越這兩個國家。晉為了對付楚國,就聯合吳國。吳、楚之間多次發生戰爭。

  ??吳國大舉伐楚,節節勝利,一直打到楚都。從此,楚的國力大大削弱。在晉國聯吳製楚時,楚國則聯越製吳,吳、越之間戰爭不斷。

  ??吳王闔閭在戰爭中戰死,其子夫差立誌報仇,大敗越王勾踐,並率大軍北上,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做盟主。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積蓄力量,乘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機,發兵攻入吳都。夫差急忙回歸,向越求和。不久,越滅吳,勾踐也北上會諸侯於徐州,一時成了霸主。

  ??魏國吳起打敗大秦鐵騎之後,開始獨霸中原。魏的強大,引起韓、趙、秦的憂慮,它們之間摩擦不斷。

  ??趙國攻衛,魏視衛為自己的屬國,於是出兵攻打趙都邯鄲。

  ??趙向齊求援,齊派田忌救趙,用孫臏之計,襲擊魏都大梁。時魏軍雖已攻下邯鄲,不得不撤軍回救本國,在桂陵被齊軍打敗。

  ??次年,魏、韓聯合,又打敗齊軍。魏攻韓,韓向齊求救,齊仍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設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埋伏圈,齊軍萬箭齊發,魏國大將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馬陵之戰,造成了齊、魏在東方的均勢。

  ??秦國商鞅變法以後,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於是向東擴展勢力。先是打敗了三晉,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

  ??後又向西、南、北擴充疆土,其疆土之大與楚國接近。

  ??在秦與三晉爭鬥之時,齊國在東方發展勢力。齊國利用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而引起的內亂,一度攻下燕國。

  ??後因燕人強烈反對,齊軍才從燕國撤出。此時能與秦國抗爭的唯有齊國,鬥爭的焦點則集中在爭取楚國。

  ??楚國的改革不徹底,國力不強,但它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楚結齊抗秦,使秦國的發展大受影響。

  ??於是秦派張儀入楚,勸楚絕齊從秦,許以商於之地六百裏為代價。楚懷王貪圖便宜,遂與齊國破裂。當楚國派人去要地時,秦相張儀卻狡辯稱“隻有六裏”。

  ??楚懷王興兵伐秦,大敗而回。楚國勢孤力弱,秦便東向進圖中原。先是與韓、魏爭鬥,後與齊國爭鬥。

  ??又五十年,齊滅宋,使各國感到不安。秦國便約韓、趙、魏、燕國攻齊,大敗齊軍。

  ??燕國以樂毅為將,趁勢攻下齊都臨淄,攻占七十餘城。齊王逃至國外,為楚所殺。齊國的強國地位從此一去不複返。

  ??由此,秦國開始了東向大發展。

  ??東勝神州,曆史在重演一般,諸侯爭霸,殺氣衝天,將近兩百年的諸侯爭霸,讓東勝神州變得荒涼,天空上都覆蓋了一層厚厚的血雲。

  ??像是有人在導演著這一切,這兩百年,四大部洲群雄蟄伏,很少有仙神走動,諸強者關注著天機變化,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