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堂爭辯
作者:糖拌飯      更新:2021-08-14 12:28      字數:5423
  這一夜,李家人該吃吃,該睡睡。

  ??反正該做的準備早就做好,也就隻等著海青天怎麽斷案了。

  ??清晨,貞娘一大早就去墨坊裏轉了一圈,然後回到家裏,她知曉,一會兒,衙門裏定會有衙差來傳大哥了上堂的。

  ??沒想一腳邁進門,就聽得自家大哥甕聲甕氣的聲音:“這是我李大郎的事情,關李家墨坊什麽事情,墨務司這是幹什麽?太不講理了,我去找他們說去。”

  ??貞娘一聽這話有些愣了,墨務司怎麽夾進來了?

  ??“說什麽說?如今哪還說的清!”李老掌櫃沒好氣的話。

  ??“爺爺,大哥,出了什麽事了?”貞娘快步上前問道。

  ??“剛才墨務司的人來找七祖母了,說是如今外麵傳著李家橫行霸道,謀奪私財,因著這個原因竟是要重新申核李家爭貢的權利,如此,我怎麽對得住七祖母?”李大郎重重的錘著桌子道,一臉不甘心的道。

  ??貞娘一聽這話,也是愣了一下,本以為隻是油坊的事情,沒想到三牽四扯的,居然又扯到了墨坊的爭貢權上了。

  ??不用說,這必是有人在煽動,除了田家又會有哪一個?

  ??“大郎,休要這般,這世間之事,哪能摘得一清二楚,失敗了,九族受累,成功了,雞犬升天,多是這樣。咱們李家所做之事,問心無愧,若老天爺真要讓李家失貢,那便老天爺無眼,我李家坦蕩於天地,不愧對地下的祖宗便成了。”就在這時,陳氏扶著李老夫人進來,李老夫人沉著聲道。

  ??“是。”聽得七祖母這一翻話,李大郎和李貞娘兄妹自是應承著。不管任何時候。七祖母都是李家的主心骨。

  ??不過,暗裏,貞娘卻看著自家大哥一眼。

  ??李大郎自是明白自家妹子的意思,早在開始,對於杜家兄弟,自家妹子早就讓他防著了,之後等得海大人到來。他又做了各種準備。人事已盡,唯待天命。

  ??想著,李大郎便也衝著自家妹子點點頭。李貞娘亦握緊了拳頭

  ??“李正良在嗎?海大人傳喚。”

  ??“快讓李正良出來,有案子了。”

  ??就在這時。李家門外響起的衙差的叫喚聲,李六斤匆匆進來報。

  ??“走,我們大家都去看看。”這時,李老夫人道。

  ??於是,李家一行人便跟著兩個衙差到了府衙大堂。

  ??因著是開堂的,此時,衙門外圍著許多人,見得李家人到來,一個個便嚷著:“李家人來了。李家人來了。”

  ??“呀。沒想到七老夫人也到了。”這時邊上有人看到李老夫人也來了,不由的訝然的道,因著近年李家七老夫人身體不佳,因此,一直都閉門在家。外人已經很少見到李家的七老夫人了。

  ??“能不來嗎?你剛才沒看到墨務司的大人也在堂上聽審,若是真判了李大郎的罪,那李家今天的爭貢權就保不住了。

  ??“那倒是。”邊上人自是一陣應和。

  ??於是的便讓開了一條路,讓李家一行人進去。

  ??“給老夫人和李老掌櫃的看坐。”見得李家老掌櫃和老夫人到堂,海瑞起身相迎,一邊的衙差自是連忙搬來凳子。

  ??這時代是極重老人,凡年過七十的老人,不但見官不用拜,便是一些守禮的官員還會給老人讓坐,而海瑞此人極重孝道,這翻禮節更是較別人來得更重一點。

  ??“多謝海大人,老身有禮。”李老夫人和李老掌櫃的也都道了禮,然後坐下。

  ??貞娘自是站在老夫人身後。

  ??此時海瑞已回到堂上,身後頂上的明鏡高懸灼灼生輝。

  ??隨後驚堂木一拍:“傳李正良。”

  ??李正良此時正站在邊上,這時自不用衙差推攘,直接上得堂來,便卟嗵一聲跪下,等著回話。

  ??“李正良,杜家兄弟告你謀奪油坊,你有何話說?”海瑞兩眼冷冷的盯著李正良。

  ??“大人,冤枉。”李正良一臉冤屈的磕頭道。

  ??“冤枉?那本官且問你?李氏油坊原來可是杜氏油坊?”海瑞又緊接著問。

  ??“不錯,李家油坊當初確實是杜家油坊,可當初杜家兄弟不好好經營,弄出桐油中毒事件,杜家兄弟怕擔幹係,雙雙潛逃,隻因著我媳婦兒有油坊的股份,我才承擔了油坊的事情,整個案子,縣衙門都有記錄,當初杜氏油坊轉給我也是由杜家兄弟的娘親畫押了的,韋縣令主持的。”李大郎道。

  ??“桐油中毒?”海瑞冷哼一聲,又大聲的道:“傳陳樹,方槐。”

  ??衙差又押了兩個人到堂上,一個四十來歲,一個二十來歲。俱是著布衣短衫的男子。

  ??“陳樹,原杜氏油坊管事,方槐,當年桐油中毒者之一,兩者帶到。”衙差稟明後退到了一條。

  ??陳樹,貞娘一看到他,不由的皺了眉頭,這個陳樹曾是油坊的一個管事,不過此人品性不端,隻知撈錢,後來自家大哥接手油坊後被把他給開除了,沒想到這會兒卻又蹦了出來。

  ??“陳樹,方槐,你們且把當年桐油中毒事件說來。不得有半句虛言。”海瑞又是驚堂木一拍的道。

  ??“稟大人,當年桐油中毒事件實是李家所策劃,便是桐油,也是李家讓人摻進去的,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我就因著當初為兩位東家說了句話,便被趕出了油坊。”那陳樹道。

  ??“稟大人,小的是當年桐油中毒者之一,原是感激李家的,隻是後來遇到陳叔,才知道原來李家才是罪魁禍首,請青天大人為我等做主。”這時,那方槐也大聲的道。

  ??貞娘聽著一陣磨牙,這位當初可是她李家救的。

  ??這時,一邊的杜氏兄弟也趁機跪下叫苦道:“求大人為我等窮人做主,想我們兄弟辛苦經營油坊,最後卻被李家所謀,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

  ??“你們,你們血口噴人。”李大郎瞪著眼,紅赤赤的。沒想到,這些人居然能顛倒黑白成這樣。

  ??“肅靜。”堂上,海瑞又是一拍驚堂木,隨後冷冷的看著李大郎道:“如此。你還有何話說?”

  ??“大人。這陳樹因貪沒油坊裏的錢,被我開除的,此是報複,還請大人明查。”李大郎咬著牙道。

  ??“大人。這陳樹說一切是我李家所主使,請問證據何在?此案之前韋大人曾有詳細案宗,還請大人查閱明白。”這時,坐在一邊的李老夫人亦開口了。

  ??“老夫人,陳樹所說親眼所見難道不是證據?至於前任案宗,我早已細細看過,隻是這些年,你們李家買通雲典史,還有前任韋縣令。你們看看。這些賬目沒錯吧?如此,這案宗如何能信?”就在這時,海瑞又丟下一本賬冊。官商勾結的,這等案宗沒有絲毫取信價值。

  ??貞娘走過去撿起來翻了一下,不由的便暗暗叫糟。

  ??海瑞的性格後人分析過的。在錢財方麵那是容不得半點沙子的。可偏偏這本賬本卻是李家平日對衙門的各種讚助。當然其中也免不了雲典史和韋縣令的儀程。

  ??這其實是一種貫例,畢竟李家是商家,要想平平安安的,這種開銷是少不掉的,隻要是商家,那哪一家能沒有?

  ??更何況,這種讚助其實也是商人回饋鄉梓的一種回報方式。要知道,平日衙門管的善堂,災時衙門的救災,以及縣學對學子的捐助等,這些都是要錢的,衙門哪裏有那麽多錢,大多還不都是靠鄉紳的捐助嗎。

  ??所以,這個時代,一個官員要想冶理好地方,是離不開鄉紳的支持的。而李家這種捐助反而應該是各衙門所提倡的。

  ??隻不過現在一些衙門得到這些捐助並不會真用在造福百姓身上,反而想方設法的下了腰包。

  ??如此的,這情形落在海瑞的眼裏,那就成了官商勾結,就成了李家對衙門上下的賄賂了。如此,這位海大人自然是信杜家兄弟,反而不信她李家的。

  ??“大人,這種錢任何一個商家都是免不了的,你以此推斷對我李家不公。”一邊李老夫人沉著聲道

  ??“官商勾結,禍患地方,有這些賬冊在,如今又有人證,你李家還要狡辯不成?”海瑞亦是寒著一張臉,別以為他不知道,正是因為商人利用錢財勾結官府,才使得這些商人有了依仗,從而為禍地方。

  ??國朝混亂,百姓流離,官員貪汙,這裏麵少不了這些商人的手段。他海瑞今天就得殺殺這股歪風。

  ??“左右,聽判……”海瑞說著,就要寫判詞。

  ??“慢著,海大人,小女子鬥膽,有話要說。”貞娘這時再也忍不住了,雖然她這樣很魯莽,但,她不能讓海瑞把這判詞說出來。說著,貞娘卟嗵一聲跪在自家大哥身邊。

  ??“你有何話說?”海瑞皺了眉頭。

  ??“在小女子說話前,還請大人充許小女子備一碗清水和一根筷子。”貞娘道,其實整個案子所有的細節案宗裏都有,杜家兄弟和這陳樹的所謂證詞根本就不足取信。隻不過這位海大人本身觀念再加上先入為主才為杜家兄弟所逞。

  ??因此貞娘首先要作的就是擊潰海大人這種主觀的唯心認知,要不然他根本就不聽的。

  ??“去弄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來。”海瑞衝著一邊的衙差道。

  ??沒一會兒一大碗清水和一根筷子就送上來了,貞娘直接就把筷就往碗裏的清水裏一插:“大人請看,這筷子是直的還是曲的?”

  ??“廢話,筷子自然是直的。”海瑞瞪了貞娘一眼。

  ??“大人且先細細看這水裏的筷子再說。”貞娘堅持的道。

  ??因著光線,能明顯看出筷子水麵和水下相交的部份是有些曲的。海瑞更是皺了眉頭:“李姑娘到底要說什麽,你給本官說清楚了。”

  ??“海大人,民女隻是想讓大人明白,常理和眼睛以及主觀臆斷是不準確的,隻有抽出筷子,看到實實在在的證據,這才是事實。”貞娘道。

  ??“難道這賬冊不是事實嗎?”海瑞冷哼。

  ??“賬冊是事實,可李家捐的錢並不是為了收買韋大人雲典史等上下衙差,海大人若有暇可再清查一下這賬冊上的錢都哪裏去了?徽州多雨多山,又多山澗,常常一夜的雨便衝毀了村莊,田地,橋梁,如此,每年所耗之資不是小數。”貞娘說著頓了一下繼續道。

  ??“小女子自幼受家中長輩教誨,乃知商之道,貧者一技謀生,富者造富鄉梓,達者兼濟天下,這亦是子貢先生承聖人教誨而得的商道,家中祖訓言,李家為世商,應秉承此商道,因此,但略有富餘,總也想著能為鄉梓盡一份力的,而衙門上承天子,下達黎民,李家捐資給衙門,實是李家一點點造福鄉梓之心願。而這種心願,不止李家有,但是徽商,沒有哪一個沒的。想來這樣的賬冊在衙門裏不止我李家一家。”

  ??貞娘這翻話娓娓道來,這倒不是她瞎編的,而是李家族譜上祖訓——為商者,必承商之道。

  ??也因此,曆年來,李家墨坊雖然經營並不太好,但對衙門的捐資卻從未少過,而韋縣令也是能吏,因此,這些年來,得益於商家的捐資,徽州的經營也算是有聲有色的。

  ??要不然,也沒有徽墨如今的盛況。

  ??當然,也正因此,李家和衙門的關係一直不錯,當年金花姑父想謀奪李墨之事,就得了雲典史相助的。

  ??隻不過,新任縣令到來,這位一上任,先是養蠶的事情對養蠶戶盤剝,再加上對大戶頻頻伸手,不是良善,李家的捐資反倒比過去少了。

  ??說起來,貞娘倒覺得這次杜家兄弟的事情,背後就有這位新任縣令的影子,別的不說,就憑之前海大人拿出來的賬冊,若沒有這位縣令大人的同意,海瑞如何能得到?

  ??至於這位縣令為什麽要這麽說,貞娘琢磨著,其一,韋大人在徽州的威望是比較高的,再加上這位縣令一上任,養蠶戶的事情就弄的民怨沸騰,因此,大家都念韋大人的好,再加上當初雲典史等人都是韋大人提拔起來的,跟如今的縣令怕也不是一條心,因此,這位縣令很可能是想借此機會,一是消處韋大人在徽州的影響,二更是拿下雲典史。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便是那日貞娘所見的,養蠶戶告縣衙之事,想來縣令大人目前的壓力怕是比較大,這一招也是禍水東引。

  ??當然,這些隻是貞娘的猜測,她也管不得這些,她隻要讓海瑞知道李家的捐資形為不是賄賂就成。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