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8      字數:4625
  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

  ??胡逗洲和魚梁洲一樣,是江中沙洲,方圓不過百裏。

  ??隻是位置在長江的出海口附近,靠近江北的揚州海陵,有一條橫江相隔。以前,這裏荒蕪偏僻,後來也成為當地豪強們爭奪的田地,慢慢的置辦了許多田莊。

  ??但後來,一位闊綽的買家,在揚州官員的帶領下,一一拜訪了原主,以極優厚的條件,把沙洲上的田莊買了下來。

  ??其實很多田主不想賣,條件雖優越,可是他們又不缺錢。那沙洲雖然不大,但這些淤積而成的沙洲卻很肥沃。地主們在這裏種植胡豆,也就是蠶豆,因此才有胡豆洲之名。不過這位買家手眼通天,揚州的刺史都對這個明顯管家模樣的人畢恭畢敬。

  ??很快,最後洲上的田都賣出去了。不賣不行,刺史邀請這些人到衙門喝茶,然後那管家直接向大家開門見山的擺出了身份,他是宰相李超的管家,而要買胡豆洲的就是李相國和太子殿下。

  ??誰還能說什麽?

  ??好在,對方雖然抬出了這兩尊大佛,但先前承諾的優厚條件倒是都兌現了,大家也就沒什麽好抱怨的了。

  ??如今短短一年時間過去,原來滿是蠶豆的胡豆洲上,卻已經成了一處繁華無比的熱鬧之處。

  ??碼頭、修船廠、貨倉,其它幾麵海岸,則是鹽田、鹽倉。

  ??島上的狼山,還有一大片的房屋,這裏集中著客棧、酒樓、茶鋪、青樓、賭坊等等熱鬧場所。

  ??昔日平靜的沙洲,如今卻成了海上貿易的一個重要商港。

  ??胡豆洲就是四海公司的重要商站,從長漢、漢水、運河、淮河等許多河流出來的貨物,最後有許多在這裏堆集,然後裝船。

  ??四海公司隻是一家外貿公司,但這家公司往外銷出的貨物卻是海量的,從海外帶回來的貨物也是海量,無數的作坊、商人等,都成了這家公司的供應商,大批的商人雲集在這裏,這這裏越發的熱鬧了。

  ??胡逗洲,和魚梁洲一樣,成為貞觀新朝的兩個地方雖小,卻極其重要的地方。魚梁洲是大唐如今的政治中心,而胡豆洲也成為了四海貿易公司最重要的一個商站之一,成為東方長江出海口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連李世民,都知道在揚州和蘇常之間的江心,有一個胡豆州,上麵的財貨堆積如山,金銀數之不盡,商人揮汗如雨。

  ??他也知道這個胡逗洲是四海公司的產業,而四海公司是太子和李超他們的產業,這家公司的參與者眾多,連長孫皇後、長孫無忌,甚至是房玄齡、杜如晦等等都在裏麵有一份。

  ??好在這家公司的賬目很公開透明,甚至一開始,就邀請了朝廷的有司在上麵設立了辦事處。

  ??戶部有官員在那裏征稅,一年征收到百萬貫的稅金,多的讓李世民都無法拒絕。

  ??“三百萬貫?”

  ??不過現在太子承乾把三百萬的李記錢莊存折遞給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還是大大震驚了。

  ??三百萬貫,不是三百萬錢啊。三百萬錢,都足有三千貫了,何況是三百萬貫呢。大唐以前一年的商稅等收入,都沒有這麽多。

  ??就算現在,一年正稅之外的稅收也不過一千萬貫出頭,這還是托李超的福弄來的。現在太子一下子遞給他三百萬貫,李世民如何不驚訝。

  ??“兒臣把四海錢莊的股份賣了,以後專門學習處理政務。”年輕的太子說道。

  ??李世民沒關注太子說的重點,而是盯著錢去了。

  ??“四海公司半成股份,就賣了三百萬貫?”

  ??“是的,因為兒臣急著出手,老師幫我賣的。老師說,如果我不是很急著套現,慢點賣,還能起碼多賣個五十萬貫。”

  ??李世民聽的直吸氣,心疼。

  ??五十萬貫啊,他的小金庫裏都沒這麽多錢。不過更讓他震驚的,還是半成股份居然就值了三百萬,那豈不是說,四海公司一成股能值六百萬,整個商行能值六千萬?

  ??六千萬貫,什麽概念,這得是多少錢?

  ??這家才成立一年的公司,已經這麽值錢,富可敵國了?李世民有種衝動,他想下旨把這家公司沒收充公。

  ??六千萬貫啊,因為救災,朝廷沒錢,最後還是李超出了辦法,發行了債券,一共發行了六期,每期五百萬,總共也才三千萬。

  ??這還是好不容易才籌集到的。

  ??可現在一家成立才一年的公司,就值六千萬了。

  ??李世民很迷茫,這個世道究竟怎麽了。

  ??“對了,四海公司不是你跟李超弄的嗎,怎麽你才半成股?李超在裏麵占多少股?”李世民突然想到。

  ??公司這麽值錢,怎麽兒子的股份才這麽點?

  ??“老師手裏有一成的股,但他的股是多數股權股,一成的股,卻有三成的投票權。”

  ??李世民有些聽不明白,這話每個字都懂,怎麽連起來卻讓人迷惑不解。

  ??“那李超手裏的股份是值六百萬,還是值一千八百萬?”

  ??“這個不能簡單的論的,真要算,其實四海公司是由老師一直掌控著的,而四海公司,不是簡單的一千萬兩千萬貫錢這麽算價值的,他有更高的價值。”

  ??李世民長歎一聲。

  ??他突然不想說話。

  ??他貴為天子,卻還整天為錢而操心,可李超都富可敵國了。

  ??“父皇,我聽老師說,突厥要和我們打仗了!”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李超真這麽說的,還說了什麽?”

  ??“老師說,舅父這次犯了一個大錯,機關算盡,結果卻一步錯而悔了全盤棋。老師說,鬱射設必定會去投統葉護,而突利現在也肯定已經投統葉護去了。舅舅奪了後套,但卻讓整個突厥東西部都歸到了統葉護的統領之下。大好局麵一朝盡失,說我們現在麵臨一個嚴重的後果,我們不得不在一個我們並不想打,也沒準備好的時間裏,去打一場大仗。”

  ??李世民聽完之後,沉吟了一會,然後長歎了一聲氣。

  ??長孫無忌的捷報是今天來的,接到捷報的時候,他一開始還真是高興了一會,但頂多高興了一刻鍾,然後他就想到了突厥,想到了突利、統葉護,想到了一個不願意去想,但已必定局的可怕局麵。

  ??大唐本來想在幕後挑撥操縱著突厥人內亂大戰,結果一不小心,卻讓統葉護東進,把東部突厥諸部都收歸麾下了。

  ??“李超的大局觀還是這麽的準,什麽都瞞不過他。可歎這次無忌真是失了手,夷男和突厥漠北三設爭贏了,結果卻讓統葉護摘了桃子。無忌的出手,又正好逼的突利他們倒向了統葉護。這難道是天意?”

  ??年輕的太子卻不以為然的道,“是舅舅太想立功,也是舅舅獨擋一麵能力的不足。在一個關鍵的時候,他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啊。”李世民身經百戰,早已經推算出了後麵的局勢。突利肯定投統葉護,而統葉護也必然南下。

  ??統葉護起碼會提出要收走前套和後套地區。

  ??而就算是這樣的要求,李世民也根本不可能答應。

  ??不答應,就得戰。

  ??“太子,如果讓你來做決定,現在的局勢,你選擇怎麽做?”李世民突然問太子。

  ??“唯有一戰!”

  ??聽到太子這個回答,李世民很欣慰,可又很擔憂。

  ??“可北方的大災還剛過去,我們元氣大傷。這個時侯,我們的實力並不足以跟剛統一起來的突厥決戰。尤其是陰山之下,那裏是大草原,眼下又是秋高馬肥之際,天時地利,都對突厥有利。”

  ??做為皇帝,必須得對自己的朝廷實力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盲目的自信,那叫自負。

  ??統葉護起碼能動員四十萬騎兵,而大唐卻難以迅速動員四十萬府兵。就算動員的起,現在的情況,也承擔不起後勤供應。

  ??再說了,在河套這樣的平原地形,跟幾十萬突厥鐵騎決戰,這是腦子進水的人才會想的到的事情。

  ??“父皇,我們可以誘敵深入,預先選好戰場,在我們選好的戰場和突厥人交戰。”

  ??“誘敵深入?深入到哪?”李世民追問。

  ??“最好是能誘他們深入到長城以內。”

  ??“長城以內。”李世民眉頭皺的更緊了,現在大唐的北方邊界已經推到了陰山一線,如果要誘突厥人到長城以內,把決戰之地選在長城以內地區,這可是有相當遙遠的距離。最重要的是,長城可是北方的屏障,如果主動放棄長城關防,放幾十萬突厥騎兵進來後,還能控製的住局勢,能把突厥人擊敗並趕回長城之外嗎?

  ??可千萬不能一不小心,弄巧成拙,變成了引狼入室,那可就悔之不急了。

  ??“這個想法,是李超的?”

  ??承乾很大方的點頭,“父皇,我覺得如今,隻有請老師掛帥,才有可能轉危為安。老師一聽說河套大捷的消息,立馬就罵起了舅舅,他對北方局勢之了解,無人可及。況且,老師還是位長勝將軍,帶兵打仗,可是從未曾有過一敗,還最擅長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有他出馬,包準馬到成功,旗開得勝!”

  ??李世民並不意外承乾推薦李超掛帥,其實他之前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李超。

  ??然後才想到李靖、李績、秦瓊、尉遲恭等將領。

  ??“其實朕想禦駕親征!”李世民對兒子說道。

  ??“兒臣反對。”不料,承乾毫不猶豫的反對了他的想法。

  ??“你覺得李超帶兵打仗的本事比朕更強?”李世民不滿意兒子胳膊肘往外拐,是真有點生氣。他十六歲起兵,李超那個時候還在當個小沙彌呢。

  ??“陛下是皇帝,一國之君,而不是將帥,統兵征戰,不應當是你做的。就好比兒臣是太子,就不適合參與一家商行經營一樣。兒臣都能明白的道理,陛下不應當不明白。”

  ??被太子如此說,李世民有點沒麵子,又感覺很欣慰,太子真是越來越成熟了。

  ??“雖然你小子有吃裏扒外的嫌疑,但這話朕覺得很不錯。好,朕就聽你的,不禦駕親征了。”

  ??承乾露出笑容,“那陛下答應讓老師掛帥出征了?”

  ??“這個還容朕考慮一二,其實朕原本真打算禦駕親征,然後留你監國,讓李超輔政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