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步行水上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7      字數:2554
  數日後。

  ??隊伍出藍田關,進入了山南東道,到了商州境內。

  ??負責去探路的王玄策和劉仁軌回來稟報。

  ??“稟報相國,前麵就是熊耳山,過了山便是丹水,崔將軍讓我等過來稟報,說到時可以改乘船而下,路途會輕鬆一些。”

  ??“有這麽多船嗎?”

  ??“崔將軍說能找到十來條船,相國坐船,我等沿岸路上護衛即可。”

  ??李承乾一臉期待的道,“老師,我們坐船吧。”

  ??其它一群熊孩子也都被折騰的不輕,都想坐船。

  ??李超微笑,“既然大家都想坐船,那就坐船吧。”

  ??王玄策應聲,“屬下立即去回複崔將軍等,讓他們做好準備。”

  ??從長安到這裏,其實也沒多遠,但李超他們卻走了好些天,哪怕有馬騎,也一樣不快。主要還是這些小家夥們耽誤速度,雖然李超說要磨礪他們,但都還太小,身子骨雖然都不錯,但缺少鍛煉,如果一來就煉的太強,他們都受不了的,尤其如今還是秋老虎橫行之時。

  ??張馳有度,適當的緩緩也是必須。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長途旅遊,坐船是上選,騎馬是中選,坐車那是下選,如果走路,那就更是下下之選了。

  ??坐車的好處在於沒有顛簸,不會有那麽多的風塵,水路坐船舒適,航行也快,特別是如此順流而下,那更加的快捷。因此多數人出遠門,都是盡量搭船,從這條河到那條河,轉來轉去,盡量不走陸路。

  ??“我考你們一下,誰知道丹水的名字由來嗎?”李超問一群臉上又有了笑容的小家夥們。

  ??“我知道,因為有丹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丹水》中有記載,水出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浮水側,赤光上照如火。網取之,割其血以塗足,可以步行水上,長居淵中。”來恒搶先答道。

  ??“不錯,名稱正來於此。”李超點頭,來恒兄弟雖出身將門之後,但讀書卻極為刻苦。李超在灞上李家建了一座圖書館,裏麵搜羅了各種各樣的書籍,整理之後,共有幾萬卷。這座藏書樓書多,而且采用了後世圖書館的那種索目,分門別類,找書方便。

  ??這座圖書館花了李超不少錢,這年代,一卷書很貴,尤其是那些古書,多數還是手抄本,孤本。李超花重金求書,找來這些書後,又找人對他們進行校正修訂,然後重新抄錄備份,一些珍貴的書籍,還采用活字印刷印刻,有些珍本還專門雕版。

  ??書修訂之後雕刻印刷出售,一麵則收藏在圖書館之中,這座圖書館對所有人開放,都可以過來借閱。可以說,錢雖然沒少花,但得到的讚譽卻也極多。何況,李超弄到這麽多書,修訂之後,再出版,也有收益,並不全是付出。

  ??白鹿書院的學生們平時借閱就很方便,而來濟兄弟看書自然更加方便。兄弟倆平時就最喜歡呆在圖書館的閱讀室裏讀書,各種書都讀。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算是中國曆史上的地理名著,這本書為古書水經做注,水經隻有萬餘字,水經注看似為水經做注,實際上是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中國一千多條大小河流,以及相關的曆史遺跡、人物掌故和神話傳說等,這是中國古代最全麵最係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早被李超選入了大唐初中教科書裏。

  ??來家兄弟還在上小學,但卻已經提前熟讀了水經注。

  ??丹江有丹魚,以丹魚得名,而這丹魚就是一種傳說中的神魚。出入的時候有赤光環繞,如果能抓到,把魚水塗在腳上就能步行水上,甚至可以長居河中,簡直就跟東海的避水珠一樣神奇了。

  ??“老師,現在丹水中還有丹魚嗎?”李承乾充滿好奇。

  ??李超道,“河見丹魚,其光如燭,民皆異之,然莫敢捕食,為其神也。傳說百姓時常能看到丹魚,但是都沒人敢捕,認為其是神魚。”

  ??會發紅光的魚,其實李超也挺稀奇的,一般來說,會發光的魚肯定都是在那種地下河裏的魚,那些魚由於特殊的環境影響,在那種黑暗的地下河中,才會發光。在正常的河流裏,魚不太可能發光,反正李超沒見過。

  ??至於說丹魚的血塗到腳底板上,就能在水上走,那更是傳說了。

  ??這丹魚,很有幾分山海經裏神獸們的影子。

  ??李超很喜歡山海經這本書,後世人看山海經,覺得這就是本神話小說了。但在李超看來,這本先秦古籍,其實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不但記錄有古代神話,也一樣還有記錄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方麵麵的內容,是相當有考古和曆史價值的一古書。

  ??山海經全書十餘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三萬來字,記載了一百多邦國,五百五十山,三百水道和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雖然說許多內容經過長期的傳寫編纂,多少有些誇張,但細細分析,依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李超最近就打算給山海經也來做個注,但也不僅是翻譯一下,而是準備以山海經為楔子,編寫一套中國古代曆史地理書。

  ??後世一般都認為山海經不是哪一個人所作,也不是成書一時。這應當是一本大約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多數內容,都是來自於口頭的傳說。

  ??李超想著以山海經為序,來編寫一套大唐版中國古代曆史地理書。李承乾卻在那裏想著,到了丹水,一定要想辦法找一找這丹魚,若是能夠捉一條,然後把血塗到足底,那他以後就能長居淵中,步行水上了。

  ??這種想法,就敢李超小時候看了武俠小說,然後幻想著修煉出內功是一樣的心理。

  ??李承乾甚至開始鼓動著一群小夥伴們,開始商議如何捕獲丹魚,成就水上行走的幻想計劃了。(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