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衙內(第八更,為楊ysl盟主的三十七萬豪賞加更!)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7      字數:4878
  更完這章,還有九十八章!

  ??“大帥,夏州拿下了!”

  ??衙門都指揮使崔琰大步趕到,向李超報捷。

  ??正在翻看著各項報告的李超聽了,嘴角泛起微笑。“聽到這個消息,說實話我一點也沒有驚訝。五郎,跟我說說程魔王具體的戰果?沒有太大的損傷吧?”

  ??做為大唐第一個實權節度使,還是掛著平章事銜的使相,李超在靈州有很多自己的新舉措,其中對於朔方鎮的軍隊就有許多自己的改動。比如說朔方鎮現在的兵馬編製上已經有了八萬人。

  ??而且李超對於朔方鎮賬上這八萬兵,按戰時需要重新編製。八萬人,五萬府兵,三萬民團。

  ??並且戰時編製也不是原來的軍團軍營團隊夥,而是改成鎮、廂、軍、營、都、隊、夥、伍。

  ??一夥十人,一隊五十。

  ??一都百人,一營五都。

  ??一軍三營,一廂三軍。

  ??既不是完全的三三編製,也不是完全的五五編製。

  ??一都百人,一營五百人,一軍一千五百人,一廂四千五百人。

  ??軍、廂的編製都變小了,做為節度使的李超一人統領著八萬兵,但他下一級的廂兵馬使,卻最多統四千五百人。

  ??這個調整,讓劉整、梁洛仁這兩個廂兵馬使,手中的兵瞬間少了一半多,李超趁勢又從降將中任命了幾個廂兵馬使,多建了幾個廂,分散了兩人的權柄。

  ??同時,李超把自己的牙兵,卻又擴建了。

  ??原來是兩千,現在則直接擴建為了一個廂,四千五百人,數量翻了一翻多。

  ??牙兵現在一廂三軍,蘇定方兼任了衙內都知兵馬使之職,而程處默、牛見虎、李感、尉遲寶琳、崔琰幾個,則分別擔任了衙內都指揮使、衙內都虞侯等職,分別統領著這支擴張後的牙兵。

  ??“回大帥,程總管和梁兵馬使與鹽州守兵交戰一場,殺敵三百餘,就擊敗對方,然後招降了鹽州。我軍不過傷亡數十人,還都是梁兵馬使的手下。”崔衙內笑著說道。

  ??雖說現在梁洛仁的手下,也已經是朔方唐軍一份子了,可實際上就連崔琰他們平時也一樣是把雙方分的很清楚的。

  ??“很好。”

  ??沒有兵馬損傷,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真的得到了這樣的好捷報,李超還是很高興的。

  ??鹽州緊挨著靈州。

  ??和靈州一樣,有一半的土地是在長城內,有一半是在長城外。

  ??當年楊廣征發許多壯丁修長城,就是從靈武修到綏州的橫山reads;。[ 超多好看小說]這段數百裏的長城,連上了自河東過來的長城。

  ??偏關、河曲、神木、榆林、橫山、靖邊、定邊。

  ??這條長城,再往西一邊連接到靈州,然後往西還一直沿著賀蘭山,到了蘭州、涼州,一直到河西走廓。

  ??定邊,此時也叫五原,就是鹽州的州城。

  ??這條長城修建的線路,其實也正是沿著鄂爾多斯台地邊緣修建的,北麵是台地,南邊則是橫山山脈等。

  ??長城內,是農耕區,長城外基本上就是幹旱區,也就是牧區。

  ??鹽州的北麵,都是戈壁、沙漠、鹽堿地,根本就無法耕種。

  ??不過五原向北,越過這片八百裏的不毛之地,卻是富饒無比的東套平原。

  ??靈鹽夏銀勝,這是台地南緣的幾州。也是長城邊界,這些地方在軍事地理形勢上,非常重要,居高臨下。

  ??如果李超能夠把這幾州拿下,那麽突厥人就在台地南邊沒有了立足點。

  ??隔著八百裏的鄂爾多斯台地,那片不毛之地,可是不好進軍的。沒有了南麵的這幾個立足點,那麽突厥人南下,就隻有兩條路進入關中。

  ??一是奪下靈州,沿黃河破蕭關,從涇河河穀入關中。

  ??要麽就是順黃河而下,攻破銀州,進入綏州延州,從長安東北方向叩關入侵。

  ??可不管是走哪條路,這都使得大唐對突厥人的進攻路線有跡可尋,早早就能預料的到。從全線防守,到隻守著兩個口子,這無線就要輕鬆的多,兵力部署上也充裕的多。

  ??守住靈州到銀州的這條東西長城防線,八百裏長城守住了,那麽關中北部高原也就守住了。

  ??剩下的東西兩個口子,可以重點防禦,有實力了,還可以把這兩個口子也一起堵上。

  ??從靈武往西經會州、蘭州、直到涼州。

  ??從銀州往東北,經勝州,直接連到河東的朔州偏關。

  ??甚至東西兩麵,還可以繼續延伸,把這條長城防線拉的更長。

  ??把台地南緣的這些立足點給占了,八百裏台地就是最好的防禦。突厥人就隻能沿著黃河,從東西兩側進攻了。

  ??現在,李超隻要等尉遲恭和劉感的消息了。

  ??隻要尉遲恭把銀州也給拿下來了,有尉遲恭這員猛將把守東麵這個口子,朔方鎮就算是立起來了。

  ??哪怕東套平原的前套後套依然還在突厥人手裏,勝州也還在他們手裏,可沒關係,以後可以慢慢圖取。

  ??此時已經是四月。

  ??天氣暖和了起來,李超伸了個懶腰,初夏的風真是吹的人犯困。

  ??接下來的幾天,幾乎每天都有好消息傳到靈州。

  ??程咬金的梁洛仁進展順利,在鹽州遇到了一點抵抗後,此後一路順利。破鹽州,奪夏州,還北上把宥州也奪了。

  ??其實這幾州本來也沒有什麽人了,本就不是什麽富裕之地,兵馬還多調到了靈州。又有梁洛仁這個帶路黨,除少部份人往北逃跑投奔突厥人外,多數地方都是望風而降。

  ??尉遲恭和劉感在陝北高原進展同樣順利。

  ??延綏一帶,本就是稽胡人的大本營,有劉感他們帶路,延、綏、銀,一路勢如破竹。

  ??李超坐在自己節堂的沙盤前,笑著往銀州北麵的勝州南部銀城的位置又插上了一麵小紅旗。

  ??銀城,也就是後世的神木。

  ??“尉遲將軍讓屬下稟報大帥,他不打算打下銀州就停下來。他要一直打到黃河東岸,打到河曲縣去。”

  ??李超笑著搖頭。

  ??河曲,距離長城名關偏關已經很近了。

  ??事實上,河曲縣是在黃河的東岸,也就是在河東,是在後世的山西,現在是河東朔州境內了。

  ??現在的河東地區,大唐和突厥人的實際控製線,正是朔州南麵邊境線。

  ??偏關、河曲,都是剛好在這條邊境線的南麵,這條線上,長城自黃河東岸,一直往西,到了雁門關。

  ??尉遲恭比李超還要猛。

  ??李超還隻想著打到銀州,先停一停。

  ??可尉遲恭已經準備打到河曲對麵,意思是要跟河東的長城防線連起來,要把整個關中北麵的這條長城給奪下來。

  ??從靈州到銀州的長城就有八百裏了,而從銀州再到河曲對岸,那可又是五百裏長城。

  ??一千三百裏的長城防線,守衛著整個關中北方。

  ??若是能打下勝州的南部,把關中和河東的長城防線連接到一起,這在防禦上來說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不過勝州北麵,就是河套平原的東套前套極近。

  ??李超世封的豐州算是東套的後套平原,而後世包頭、呼和浩-特和喇麻灣之間的土默特平原,也就是敕勒川,就是後套了。

  ??這裏如今是突厥人的大本營。

  ??自從當年啟民可汗戰敗投奔隋朝,隋朝把代北給啟民安置後。東——突厥人就一直把這裏當成了他們的新汗庭,漠北的舊汗庭反而不去了。

  ??陰山南麵的敕勒川,也就是呼和浩-特平原,現在是東——突厥人的汗庭,大本營reads;。

  ??從河曲到突厥汗庭,不過四百裏路而已。

  ??若是退守銀州,那就增加了五百裏的距離,防禦上來說,更安全些。畢竟距離越近,那麽要承受的攻擊力度肯定越大。

  ??隻不過尉遲恭如此勇猛,這其實也算是在李超的預料之中。他心裏,未償就沒有想借尉遲恭之手,把關中和河東的長城防線連接起來的意思。

  ??不過尉遲恭和劉感各隻帶了三千人,六千人要在突厥人眼皮子底下守住這個口子,可不容易。

  ??“請郭總管和李總管來!”

  ??郭孝恪和李君羨聞令而來。

  ??“大帥,聽說大老黑不聽軍令,貪功冒進,要打到河曲去?”郭孝恪一進來就笑著說道,“要不要我去趟勝州,把大老黑抓回來打屁股?”

  ??李超搖了搖頭,“開弓沒有回頭箭,不聽軍令的事情可以回頭算,但現在我們必須保住那六千兵馬。我收到的情報來看,突厥人似乎對我們這次的進攻重視不足,這是個意外的好消息。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調整下戰略,讓老黑去打勝州。若是真能跟河東的長城防線連起來,雖會比較靠近突厥老巢,但整體防禦會比較好。”

  ??“河東有李靖將軍鎮守,他肯定也不會坐視我們這邊被突厥人打。因此我打算請二位各率一廂前往增援尉遲將軍。到時你們自己看情況,若是形勢好,就把勝州南部打上來,控製長城一線,和河東那邊接起來。要是形勢不妙,就撤回到銀城,甚至直接撤回銀州來。咱們把距離拉長,放突厥人南下來打。”

  ??一廂四千五,各率一廂,就是分兵九千前往增援,加上原有的六千,那就是一萬五。

  ??“我馬上派人給尉遲將軍送信,把這個調整告訴他們,並放權讓他和劉感再從降兵之中補充三千人。這樣,在東麵就會有四個廂,一萬八千人。我相信,有你們四位將軍,加上這一萬八千人,還有河東李靖將軍的隨時支援,應當能守的住。”

  ??東麵尉遲恭四將,一萬八千兵。

  ??中部程咬金、梁洛仁、牛進達各一廂,兵一萬三千五。

  ??李超親自鎮守西套平原,把守著最難守的一段,既要防範自豐州方向南下的突厥人,還得防範著自賀蘭山西北來的突厥人,甚至還得防範著自西麵蘭會方向可能出現的敵軍。

  ??李超親自率五萬人守著這片平原,把守東西長城的這個缺口。

  ??不但得防著陸上來的,還得防著水上來的。

  ??從靈州一直到突厥汗庭,這一千多裏條的黃河河段,可是極適合航運的。

  ??也許,還應當著手建一支水師了。

  ??李超可是記得,曆史上這裏可是有過許多用船運糧運兵的記錄的,最多的一次,甚至有人打造三百艘戰船,配合陸路的進攻reads;。

  ??朔方水師,聽起來怎麽總有點違和感啊,就是不如長江水師來的自然。

  ??寧夏水師?朔方黃河水師?(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