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有生擒李超者,封開國侯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7      字數:4608
  唐軍陣前。

  ??梁將在那裏罵的口幹舌燥,李超卻跟手下八位總管圍在一起看一幅地圖。

  ??“南北六百裏,東西一百裏,全都是這樣的平原肥沃好地嗎?”

  ??“嗯,差不多吧,有少量鹽堿地、沙地,其餘的都是好地。”

  ??“這些地都還是水澆地?”

  ??“灌淤土、草甸土、鹽漬土、湖土、沙土,其中灌淤土和草甸土的熟土層很厚,起碼有三尺多深,甚至有不少達到五尺深,這類土壤的地,占了這六百裏平原的約八成。”

  ??一片吸氣之聲。

  ??尉遲老黑以前是打鐵匠出身,但也種過地的。而單雄信、程咬金、蘇定方幾個更是大地主出身,對於土地可謂是相當的熟了。灌淤土和草甸土他們並不陌生,這種土也就是最適合耕種的土壤。

  ??三到五尺深的熟土層,意味著什麽他們很清楚。這意味著,這是能稱的上為膏腴之地的上等沃土,插根筷子都能發芽了。

  ??這樣的地,不論是種麥子還是種粟甚至是種稻種豆,都毫無問題。哪怕是最簡單的粗放式耕種,撒把種子下去不管,也都能有收成。

  ??曾經的關中平原也是如此肥沃,但現在關中平原已經大不如從前了。他們沒想到,在西套,還有如此好的地。

  ??八成的這種好地啊,簡直是一塊金子的地。

  ??“這裏的光熱充足,天氣好,氣溫也好,種什麽長什麽。”李超也是歎道。

  ??“可我不是聽說這邊少雨幹旱嗎?沒雨水,沒種出好莊稼?”程咬金蹲在地上,看著地圖問李超。

  ??“這裏確實比起關中平原要少雨多旱,但你也看到這裏到處都是青綠。雖然少雨多旱,可這裏能引黃河水啊,地下水也多。不論是挖渠引黃,還是打井取水,都是非常的方便。這裏的地,可都是水澆地啊。”李超解釋。

  ??“水澆地?”

  ??連將門出身的薛萬徹都不由的驚訝起來,沒辦法,水澆地這三個字太有份了。就算是關中平原,水澆地也是不多的。水澆地和坡地旱地,那是沒法比的。一塊水源充足的水澆地,其價格可能是同地方旱地的數倍之多,甚至能相差十倍都有可能,水澆地,那就是天字號地。

  ??就產出,也是沒的比的。山坡旱地,缺水,打井取水都困難,天時好些還好也能有不少收獲,一旦遇旱少雨,可能就是顆粒無收,甚至連種子都要賠進去。

  ??而水澆地,那是旱澇保收啊。

  ??隨便種種,畝產兩三石那是不成問題。就如李超所說的一樣,這裏甚至能種植水稻。水稻對水的需求是巨大的,連水稻都能種,那還會缺少?

  ??真正的水澆地啊,能把人羨慕的流口水。

  ??黃河自西套的黑山峽入境,從石咀山頭道坎北的麻黃溝出境,由南至北縱橫全境,蜿蜒整整八百裏。

  ??有了這條黃河,使得西套其實又是一個八百裏秦川,甚至黃河的水量是遠遠高於渭河涇流的,能提供更多的灌溉水源。

  ??李超還發現了一個重要的事實。

  ??那就是後世中國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線,也就是半幹旱和半濕潤地區的劃分線,此時還在西套的北麵,比後世的那條線向北移了不少。

  ??或者說,此時這條線還沒有從北麵往南移那麽多。

  ??在後世時,那條分界線的劃分,正好是沿著長城一線,也就是沿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一線,這條線就造就了牧區和農區的分隔界線。

  ??而現在,這條線還不是在賀蘭山,還在更北麵一些,這就使得西套平原的氣候並不是後世那種比較嚴重的半幹旱少雨氣候,而是還是比較濕潤,比較適合農業種植的氣候。

  ??這裏的生態還不是那麽的脆弱,水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僅憑平原上遍布的那些湖泊就能知道了。

  ??從秦朝起,中原王朝不斷的向此地移民,進行開發墾荒,他們充分利用黃河的水資源,開挖引黃河水渠,秦渠、漢渠、光祿渠、七級渠、尚書渠、禦史渠等等,許多渠道至今依然還保留著,還在使用。

  ??“漢渠,灌田五萬餘畝。”

  ??“薄骨律渠,灌田十餘萬畝。”

  ??“禦史渠,灌田二十餘萬畝。”

  ??“光祿渠,灌田十餘萬畝。”

  ??“特進渠,灌田六萬餘畝。”

  ??......

  ??李超每說一句,一群總管校尉們就驚呼一句,羅士信更是扳著指頭在那裏一個個的數,等李超報完,他驚呼,“灌區足有七十萬餘畝地,天啊!”

  ??一群總管也跟著驚呼,七十萬畝地啊,還全是水澆地,想想就驚人,關中平原現在都未必有這麽多水澆地。

  ??這樣的水澆地,如果按一年收三石每畝,那豈不是說就這麽一個靈州平原,就起碼能年收二百餘萬石糧食?

  ??這還是沒有算上其它還沒有通渠的地,那些地的數量還更多,沒有水渠,也一樣是能耕種的,隻是產量要低些。

  ??單雄信也在扳指頭。

  ??“每兵每月按一石半計需,一年需糧十八石。五萬士卒,一年需糧九十萬石,若計上戰馬、馱馬等,一年也隻要一百餘萬石糧,天啊,我們隻需要耕種這些水澆地,豈不是就能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從關中再運糧前來就夠了?我們還能剩下百萬石糧?”

  ??這樣的計算結果,讓大家都興奮不已。

  ??打下靈州,那麽有了這麽肥沃的幾十萬畝地,他們完全就能屯田耕守,自給自足了。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啊。

  ??五萬士兵,若是完全得依靠從關中運糧,那可是相當的麻煩的。

  ??而隻一個靈州,就能讓他們自給自足,還有大量節餘,那他們進而圖取其餘諸州,就會相當的輕鬆。沒有了糧草轉運之苦,他們就能隨時掌握主動權。

  ??“要是再修點渠,那就能灌溉更多的土地,若能把其餘的好地都能通渠,水澆地再增加個兩百萬畝都不成問題。”

  ??雖然李超說的這個可能難道較大,比較挖渠也不是那麽容易的,現在的這些灌溉渠道,還是自秦就開始,經曆了這麽多年才有了現在的規模,渠道總長上千裏。

  ??有了現在這大片的灌溉區。

  ??不過就算一時不能新修太多渠道,但原來修有的許多秦漢渠道,也有不少已經淤積廢棄,重新疏通,卻並不需要太大的工程量,比起重新挖一條可要輕鬆的多。

  ??把這些渠道修好,增加三五十萬畝灌溉區,卻是沒有問題的。

  ??這是又能增加上百萬的糧食產能。

  ??十幾條幹渠,幾十條支渠,這就能保證這裏成為塞上糧倉。

  ??“一百萬畝水澆地,我的乖乖。咱們五萬兵馬,人人都能分上二十畝呢。”

  ??“五萬兵又不會隻屯靈州,還有其它八州地方等著收複呢,不說東套有更大的平原沃土,就是其它延綏幾州也還有不少河穀地的,一樣有許多土地。”

  ??“一個靈州,就已經完全夠我們五萬兵馬屯守了。”

  ??“大總管,梁軍要進攻了!”

  ??一名校尉大聲稟報,打斷了李超和一眾總管們的遐想。

  ??大家這才回過神來,談了半天,這百萬畝水澆地,全他娘還在梁師都的手裏呢。

  ??“來的正好,大總管,讓我去迎戰,滅了他們,奪回萬頃良田!”單雄信激昂高喊。

  ??“滅了他們,奪回萬頃良田!”

  ??李超慢條撕理的收起地圖,然後抬頭看了看天色,嗯,太陽已經西斜,天色不早了。

  ??“射住陣腳,讓他們衝,咱們隻守不攻。”

  ??“大總管,梁人都已經出擊了,我們還等什麽。”

  ??“等他們多挫挫銳氣!”

  ??雖然李超是遠道而來,主動求戰。

  ??可並不是說他就要急著開打,打仗,什麽時候打,怎麽打,都是很有講究的。

  ??梁軍雖有五萬,可李超率領的兩萬府兵,也不畏懼。

  ??隻要守好陣勢,梁軍也一樣無處下手。

  ??號角聲響起,戰鼓如雷。

  ??梁軍終於等的不耐煩,主動發起了進攻,以數千稽胡騎兵為前鋒。

  ??梁師都頒下重賞。

  ??“斬殺唐兵一人,賞絹十匹,有生擒李超者,封開國侯!”

  ??尉遲恭程咬金八總管得到隻許防禦不許出擊的軍令後,有些無奈的各自回陣督戰。

  ??“都放進了再開弩放箭,一定要讓這些直娘賊償償我們的厲害!”

  ??“都聽著,六十步方許發弩,三十步方許放箭。”

  ??幾千稽胡先鋒不斷接近。

  ??“他娘-的,怎麽跑的這麽慢,這些雜胡是沒有出飽飯來的吧,跑的跟個娘們騎驢似的。”程咬金不滿的嚷著,放下望遠鏡,他還給這些敵騎鼓起勁來,“快點,快點。”

  ??唐軍士兵全都端著弩張著弓,對於已經人手一張弓的這支精銳府兵來說,迎接雜胡們最好的方式,就是來個萬箭齊發。

  ??先給他們一陣陣的弩雨箭雨,然後再持盾端槍操刀子幹。

  ??蘇定方挺著把馬槊,騎在馬上,在陣前馳過,高聲的大喊,“都打起精神來,大總管發話了,滅了梁賊,收複了靈武,每人分二十畝上等的水澆地。都是真正的旱澇保收的水澆地,一畝當你們家裏十畝不止。”

  ??聽說滅了梁師都就能分到二十畝旱澇保收的水澆地,兩萬唐軍嗷嗷叫。

  ??“幹死梁師都!”

  ??“分水澆地!”

  ??幾千雜胡騎兵一直保留著速度,並沒有發全力。眼看著離唐軍隻剩下百步了,突然聽的唐軍陣前爆發一陣高似一陣的戰吼之聲,雜胡兵前鋒幹脆直接就開始調轉馬頭,向兩邊跑了。

  ??梁師都正跟阿史那思摩吹牛,說破唐軍陣就在眼前,結果就看到神奇的一幕。

  ??他的那幾千雜胡前鋒,居然在距唐軍百步之時,就調頭跑了!

  ??跑了!

  ??梁師都整個人都傻眼了,阿史那思摩則在一邊笑的很燦爛!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