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權臣(為路路唐龍萬賞加更!)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6      字數:4595
  太子和建成沒有殺,那麽也就不需要斬草除根。隻不過,建成和元吉的七個兒子,都全被廢為庶人。

  ??庶人李建成和庶人李元吉的妻妾兒女,全都被遷入了宮中幽禁,監視居住。

  ??“武安公,太子殿下請你同輦前往東宮。”公孫武達過來,笑著對李超道。

  ??李世民既然已經被立為太子,那麽就該入主東宮了。

  ??就在剛前金殿議事結束時,李世民送李淵回宮,竟然撲到李淵的腳下哭了起來,甚至做出了跪吮上乳的誇張舉動。

  ??當時李超看的都有點臉紅。

  ??他甚至都無法判斷當時李世民純粹是做秀,還是真情流露。反正李世民當時真的摟著李淵,跪在他麵前,吮皇帝的乳。

  ??邊吮李世民邊向皇帝承諾,以後永遠孝順皇帝,會讓皇帝一直住在太極宮裏,他住東宮。

  ??李世民讓李淵從臨湖殿,重新回到了太極殿回到了甘露殿。

  ??不過對李淵來說,那不過是監牢從臨湖殿這麽一座殿,擴大成整個太極宮而已。李世民住哪裏,他都已經是帝國的主人了。

  ??李淵唯一還算欣慰的是,李世民最終沒有殺掉建成和元吉,也沒有殺掉他那七個孫子。

  ??李世民沒殺七個侄子,隻是因為他認同了李超的那番話,自認為有能力控製局勢,兩個兄弟沒有殺,七個侄兒就也不必殺。如果他先前殺了兩個兄弟,這七個侄子自然也不能留。

  ??李超走向李世民的輦車。

  ??李世民向他笑著招手,“三郎,上輦同往東宮!”

  ??臥則同榻,出則同輦。

  ??李世民真的把這種姿態做到了極致,這是對李超無比的嘉獎了,不過李超卻總覺得有點不自在,太過了。

  ??被立為玄武門功臣並列第一,已經夠了。現在又如此禮遇,連長孫無忌、房玄齡可都沒有,那幾位都騎馬在輦邊呢。

  ??公孫武達、劉師立這些同樣參加了玄武門之變,並立下大功的將領,一個個眼神中都有些羨慕,甚至有點妒忌。

  ??“自今日起,一切軍國大事先交與太子裁決,然後奏報!”

  ??李淵的這道詔令,把國家權力移交給了太子,那道詔書重點是先交與太子裁決,至於然後奏報,也隻是奏報而已了。

  ??對於李世民來說,皇帝的妥協退讓,讓大唐有了個迅速和平過渡的關鍵一步。這是最漂亮的結果,對李世民來說,是他不敢想象的好結果。

  ??他不但成為了太子,而且成為了監國太子。

  ??“殿下,臣不曾想到殿下會授我為少詹事,詹事府少詹事如此重要,臣不敢接受啊!”

  ??少詹事可是相當於朝廷中的尚書右仆射,說起來,比左右庶子還要稍高點。

  ??“你足以擔當此重任,莫要推辭,孤需要你!”

  ??當天,二月二十六日,李世民成為太子,進入東宮,同日,天策府撤除,李世民也卸去尚書令、雍州牧、京畿大都督、十二衛大將軍、天策上將、三公等數個重職。

  ??車輦從太極宮前往東宮,一路上,那些宮人內侍們臉上還帶著驚惶不安。

  ??整個太極宮現在都被大軍包圍著,統兵的都是李世心最信任的諸將。

  ??整個長安城也還處於戒-嚴之中。

  ??赦免的詔令雖下,可整個東宮上下,還都努力的瞪大著眼睛,十分警惕著風吹草動。

  ??車輦進入東宮。

  ??明德殿。

  ??李世民望著自己的班底,濟濟一堂。

  ??不僅有秦王府舊部,也有原東宮屬下,王珪、韋挺,被授為諫議大夫。馮立、謝叔方、薛萬徹等一眾將領,也各授官職。

  ??尉遲恭、程咬金等將領對於王珪等原東宮官員,特別是對於馮立、謝叔方、可達誌等人,更是目露不屑之色。

  ??李超倒是對這些人挺客氣的。

  ??他很清楚的知道,李世民不管是為了名聲做秀,還是為了政治需求,都會重用這些人的。在此前,李世民是秦王,目標是爭儲。而現在,他是太子了,他要管理這個天下,那麽他就不能隻用秦王舊部,還得用其它人。

  ??對於帝王來說,平衡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臣子都結為一體,那這個皇帝也就當不了了。李世民雖然年輕,可這方麵卻相當老道。

  ??皇帝的人,宮府的人,秦王舊部,他都用,組成了現在東宮的班子。

  ??第一次東宮議事,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個儀式,互相認識一下,然後就結束了。大會結束,還要開小會,這才是真正議事的時候。

  ??東宮最重要的小班子,詹事宇文士及、少詹事李超,左庶子長孫無忌、杜如晦,右庶子高士廉、房玄齡。

  ??此外太子中允人、中舍人、太子洗馬、詹事府丞、詹事府主簿等。

  ??秦王府學士,此時也都改為了東宮崇文館學士,李超和宇文士及、長孫無忌等人,都加上了崇文館大學士銜。

  ??“現在,我們坐在東宮了,你們說,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麽?”

  ??李世民問在座的大家。

  ??“恢複秩序!”房玄齡道。

  ??“安撫地方!”杜如晦也道。

  ??李超坐在那裏,不問他就不開口。他是打定主意了,少說多看。反正他在玄武門立的功夠大了,沒必要再處處表現,表現太多,並不是好事。

  ??“文遠,你覺得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麽?”李世民卻不放過他,直接發問。

  ??既然問過來了,李超便拱手回答。

  ??“太子,臣以為恢複秩序、安撫地方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京城。尤其是軍隊兵權,必須得嚴控在手。現在,我們需要的是重新調整長安禁衛係統,加強對禁衛軍隊的掌控!”

  ??李世民若有所思,在這次玄武門之變中,長安的禁衛係統暴露了不少的問題。

  ??“那你覺得該如何做?”

  ??“首先,調整十二衛四府的將領,其二,撤消關中十二軍,其三,重整北門禁軍。”

  ??長安城的軍隊不少,十二衛番上府兵加上天子元從禁軍,加上三衛五府以及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還有太子六衛率的番上兵等等,足有六七萬人。

  ??這麽多的軍隊,指揮係統卻相當複雜,既有兵部總領十二衛四府,又有關中十二將分割轄製,再加上如天子禁軍這樣不隸屬在十二衛體係中的部隊,使得整個長安的軍隊多又雜。

  ??尤其是對於皇帝來說,除了幾千內衛,其它的兵全都是來自於各地的府兵,輪流番上,基本上都是來當值個把月就回家了。皇帝對這些兵根本不熟。

  ??正因此,李淵之前才有兩萬人的元從禁軍。

  ??上次調了一萬去隴右,後來李淵又招募了一萬,依然保持兩萬人。但後麵那一萬是新招募的,就遠不如先前的。

  ??李淵的這兩萬元從禁軍,就常駐在玄武門北麵,也稱為北門禁軍,這算是唐朝北衙禁軍的開始。

  ??這支禁軍也是輪調守衛,可卻有固定值守。

  ??李超這是提醒李世民,北門相當重要,而北門禁軍卻是李淵的嫡係部隊,光是派將領接管還不行,最好是直接把這支兵調走,換一支李世民的兵上來駐守北門。

  ??關中十二軍也沒必要保留,這跟十二衛的思路是不一樣的。

  ??十二衛是統兵機構,但軍府卻是分散在各地,平時並不能直接統領。而且十二衛的軍府,也是盤根錯結,同一縣裏,可能諸衛的兵都有。

  ??但十二軍卻不同了,十二軍是以地方劃分,比如萬年縣的參旗軍,管的就是萬年縣周邊的幾個縣內的府兵,不管這幾縣內的軍府是哪個衛的,都歸他管,雖然這個管也有許多限製,但卻打破了十二衛互相監督的那種設計思路。

  ??李超的意思,就是得加強對軍隊的監管和防範,一把十二軍撤消,二把北衙禁軍撤了。

  ??李超勸李世民建立一支自己的禁軍。

  ??一支獨立於十二衛之外的北門禁軍。

  ??隸屬兵部的十二衛番上之兵,以後可以稱為南衙禁軍,而駐紮北門的禁軍,則直接歸皇帝親領,駐於玄武門外。這支軍隊不是府兵,而是一支常備的募兵。

  ??就如楊廣的驍果一樣。

  ??“那就把左右屯衛改為左右威衛,左右侯衛改為左右金吾衛。以後,北門不再由左右威衛駐防,而改由招募挑選一支精銳,長駐北門,不隸屬兵部,直接由孤親領,至於名字,就叫左右羽林軍,至於數量,先定一萬!”

  ??養一萬名常備羽林軍,常駐北門,這無疑能讓李世民心裏更安穩一些。

  ??“以張亮為左羽林大將軍,侯君集為右羽林大將軍!”

  ??對這支常備北門禁軍的統兵人選,李世民最終還是選了最信任的兩個心腹。羽林軍不歸兵部不歸尚書都省管,李世民親領,但他也得有將領幫忙統領。

  ??“改雍州為京兆府,雍州牧為京兆尹。李超為京兆尹,於誌寧、虞士南為少尹。”

  ??李世民突然又給了李超一個措手不及。

  ??雍州改成了京兆府,原來的州牧李世民隻是虛領,實際是楊恭仁和高士廉主持,可現在李世民在改州為府後,卻讓李超和於誌寧、虞士南接了這個職務。

  ??京兆尹,這可是首都市長啊,相當於包黑子在北宋時當的官,這個官當然不是整天審案的,實際上這個官那是相當重要的。

  ??京師地麵,這位大半說了算啊!

  ??“殿下,臣不敢受此職!”

  ??“讓你當你就當。”

  ??“殿下,實在是與製度不合,臣既是左翊衛大將軍,又是京畿道大都督,現在再擔任京兆府尹,這個不合適。”

  ??“合不合適孤說了算,現在正需要你們幫助孤。楊恭仁現在是檢校侍中還是吏部尚書,得專注於門下省和吏部的事務。高士廉則要管理東宮右春坊,事情也多。”

  ??“殿下,我也還是東宮少詹事啊!”

  ??李世民拒絕收回,理由是現在京師地麵需要李超這樣的人。

  ??我擦,什麽叫我這樣的人,我成啥人了?(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