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改封建成為蜀王(第四更,為踏血如焚萬賞加更!)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6      字數:4217
  曆史上有唐一朝曾經發生過四次玄武門之變,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李世民開了個很壞的頭。

  ??但影響最大名聲最廣的還是李世民發起的第一次玄武門之變。

  ??不過現在看來,似乎已經不需要玄武門之變了。

  ??楊文幹居然起兵造反了,這越發的證實了太子和楊文幹謀反之事。

  ??不過讓李超有些疑惑的是,這個宇文穎去傳個詔,怎麽反而把楊文幹給傳的起兵了?

  ??翼國公秦瓊府上,香爐上香煙嫋嫋,李超與義父秦瓊相對而坐。

  ??“陛下還是沒有下詔廢太子!”

  ??沒有下詔廢掉舊太子,自然也就無法立新太子。李建成被軟禁武德殿中,楊文幹現在也反了,這個時候,本來皇帝應當兌現,要詔告天下,正式廢黜建成,立楊民為太子。

  ??可皇帝卻沒有兌現。

  ??楊文幹反了,梁師都南下了,突厥人也表示要來參與下親家的家務事。

  ??“殿下沒有請求平亂?”李超問。

  ??秦瓊搖頭,新年剛過,河北大都督、兵部侍郎、上柱國秦瓊,被加封為右衛大將軍,真封通前共五百戶。

  ??爺倆現在官職爵位都一樣,一樣是大都督,一樣是上柱國,一樣是大將軍,一樣的食邑。隻不過秦瓊還是駙馬,還是國公,李超隻是檢校大都督,也隻是縣公。

  ??上一次江淮作亂,李世民主動請求出兵平亂。

  ??上一次突厥南下,李世民也主動請求帶兵北討。

  ??可是這一次,楊文幹反了,梁師都南下了,突厥人也聲稱要幹涉大唐的家務事,可李世民卻不吭一聲,根本不提出兵的事情。

  ??李世民是在等李淵兌現承諾。

  ??等李淵廢掉李建成,立他為太子。要不然,他就不會請戰出兵。

  ??問題是,李淵又在等什麽?他為什麽還不做決定,既不廢掉建成,也沒有讓李世民或者李元吉出兵?

  ??以前李超聽說女人心是最難超的,但實際上帝王心才是最琢磨不透的。

  ??太極宮。

  ??李淵對李世民道,“二郎,楊文幹作亂,又引梁師都南下,朝廷需立即奪回慶州。你親自率兵去一趟慶州,凱旋之日,朕封你為太子!”

  ??李世民卻沒有馬上領命。

  ??“陛下,文幹豎子,敢為狂逆,慶州府僚定會將他擒斬。就算沒有,也隻需要派遣一員大將征討即可。”

  ??李世民對李淵說了不。

  ??他並不想此時出京平叛,或者說,他以此向李淵表明他的態度,在要求李淵兌現之前的承諾。

  ??先前皇帝說等召回楊文幹就詔告天下廢除太子,可現在楊文幹都反了,那還等什麽?

  ??被皇帝數年來哄騙了四五次,李世民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他了。過去李淵一句事後立你為太子,李世民就會打了雞血一樣的往前衝。可現在,李世民覺得要先兌現了再說。

  ??麵對李世民這麽直接的表態,李淵也是明白人。

  ??他沉吟片刻,當著眾宰相們的麵道,“不然。楊文幹叛亂,事關建成,隻怕會引起東宮舊部的響應,這件事情,還是需要由你親自走一趟。另外,我既然答應立你為太子,就不會食言。但我也先告訴你,我不是隋文帝,我不會誅殺自己的兒子。建成犯了錯,但我相信他還沒到真敢弑父的那步。”

  ??他歎息一聲,“待你凱旋,朕加封你為太子,到時改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若他能夠事奉你,那你要保全他。若是他還有二心異動,那你到時取之也易。”

  ??在李世民的逼迫之下,李淵也終於表明了他此時的態度。

  ??憤怒過後,靜心思考了幾天,他淵認為李建成往楊文幹處送鎧甲,讓他派兵到東宮來,甚至那支李淵一直都知道的長林兵,其實都並不足以表明太子要謀反弑君。李淵認為建成沒有這個膽量,他靜下心來想來想去,覺得建成的這些舉措,與其說是要謀反弑君,倒不如說是要自保,要防範秦王世民。

  ??昨天晚上,李淵悄悄去了武德殿,秘密見了建成。

  ??建成向李淵哭訴,表明自己絕無造反之意。隻是世民咄咄逼人,他心中恐懼,才想要自保,做了錯事。

  ??李建成甚至拿出了不少的證據,證明李世民其實也一直在招兵買馬,結交朝中文武等等。這些證據,都是有幹貨的。

  ??李淵聽了之後,態度轉變了不少。

  ??都是自己的兒子啊,虎毒還不食子呢。

  ??因此就算楊文幹真的造反的消息傳來了,李淵也並沒有太過怒了。楊文幹造反,並不能說太子要造反。畢竟太子被軟禁,要被廢除,這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楊文幹知道後,恐懼之下起兵,也不稀奇。

  ??李世民本來還想再堅持一下的。

  ??可看到李淵那平靜的目光,心裏卻有些發慌。

  ??皇帝剛才這番話說的也很硬氣,不殺太子,但降封為蜀王,這已經是很難得的讓步了。

  ??“兒臣領命!”

  ??李世民退下,李淵長歎。

  ??秦王府。

  ??房玄齡和杜如晦、長孫無忌、高士廉等聽了李世民轉述剛才宮中情況,也都麵色不太好看。

  ??長孫無忌最是惱怒,“我看陛下一而再再而三的食言,根本就是毫無信用。誰能知道,這次殿下討逆歸來後,他會不會兌現承諾呢?”

  ??“陛下既然已經當著宰相們說了要廢太子,貶他為蜀王,我覺得這事情應當不會再有變的。”李世民道。

  ??“先準備討逆之事吧!”

  ??正月初五,李世民率軍出京,前往慶州討逆平叛。李世民帶的兵馬並不算多,兩萬人馬。秦瓊尉遲恭程咬金單雄信這些大將並未隨同,這些大將如今都早不是秦王府部屬,他們都是一地都督,雖在京,卻不同以往了。

  ??李超也沒有同行,他如今是隴右道大都督,而且還是太子賓客呢。

  ??李世民去平亂了,京師又恢複了平靜。

  ??李超在京,每天東逛逛西逛逛,吏部接受下考核,偶爾被李淵召入宮中。不過李淵很少跟他談正事,多是叫李超入宮去喝茶聊天。聊些邊地風情,地方趣俗。有時也聊美人,聊歌舞詩詞,偶爾還拉著李超騎馬射箭,甚至一起去冰湖上滑冰。

  ??兩人倒有點忘年老友般的感覺。

  ??若是忽略掉李淵的身份,其實李淵是個很有趣的人,他箭射的很好,而且還會彈一手極好的琵琶。

  ??飲酒作樂,彈琴看美人歌舞,日子過的確實挺瀟灑的。

  ??不過李超倒是清醒的很,沒有去把李淵當朋友。他隻是把自己當成了三陪,皇帝不高興了,找個人陪著開開心解解悶,那就陪他好了。

  ??皇帝不談國事,那就不談。畢竟李超也隻是個檢校大都督,還到不了與皇帝談國事的位置。

  ??“三郎,你的資治通鑒好久沒有出下文了。”

  ??“沒時間啊!”李超嗬嗬回道,說這話的時候,他正跟李淵一起合奏一支新曲。李淵談琵琶,李超則負責打鼓,不是普通的鼓,而是李超改良的架子鼓。

  ??尚書左仆射裴寂則負責吹長笛,封得彝彈箏,他們的這支樂隊實力雄厚,有時陳叔達和蕭瑀、宇文士及、楊恭仁也會過來客串。

  ??裴寂的長笛吹的很好。

  ??不過李超的架子鼓更是相當有特色,讓他們這支樂隊添色不少。

  ??“三郎啊,你說將來你寫到大唐,寫到武德年的曆史,你要怎麽寫這一段,你要如何評論這一段?”李淵問。

  ??張超坐在那裏,想了想,“陛下,我的資治通鑒擬好的隻寫到大唐武德元年啊。而且現在這麽忙,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寫完漢紀,更別說後麵的魏晉南北朝了!”

  ??李淵長歎息一聲,手指在琵琶上用力劃過。

  ??內侍稟報,有軍情至。

  ??楊文幹連結梁師都,率軍已經攻破寧州,距離長安隻相隔邠州,輕騎一日夜可至長安。

  ??叛軍之中,有突厥騎兵。

  ??這兩條消息,讓李淵心情極壞,再無心情彈唱,直接開始回殿中與宰相們商議大事。李超沒有資格相商,獨自出宮。

  ??“世民到哪了?”殿中,李淵望著地圖。

  ??“秦王已到邠州。”

  ??梁師道和楊文幹叛軍總共五萬,數量還超過邠州李世民的三萬人,尤其是知道了叛軍中還有了突厥騎兵後,李淵和宰相們臉色都不太好看。

  ??“召齊王入宮。”

  ??李淵召李元吉入宮,讓他和柴紹率兵駐於岐州,隨時支援李世民。

  ??議事結束,李淵留兒子元吉一起用膳。

  ??“父皇,兒臣有要事稟報!”李元吉待宰相們走後,突然道。

  ??“什麽要事?”

  ??“父皇,楊文幹與太子表裏相結,暗中謀反之事,純為秦王使人誣告,此事全部是秦王暗中一手策劃的。那兩個押運盔甲卻半路來告密的東宮武將,他們其實早就被秦王收買了。還有陛下可知為何宇文穎剛到慶州,楊文幹就起兵了?因為秦王派人先宇文穎一步趕到了慶州,故意通風報信,把太子被禁,陛下要詔楊文幹入京的實情透露了。”

  ??李淵的臉色很不好看,眉頭緊皺。(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