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丹書鐵券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6      字數:4873
  宇文士及回到長安後,向天子如實奏報了洮州的大好局勢。宇文士及甚至親手畫了一幅長卷,整幅長卷由上百幅畫組成,上麵如實的繪下了他自出京一路到洮州的所見景象。

  ??李淵和裴寂等大臣們一同觀看,宇文士及的畫還不錯,雖然比較簡單,但卻把許多景象都畫的很清楚明了。

  ??畫卷上,洮州簡直就是一副繁榮景象。

  ??築城修路,興修水利、墾荒屯田。

  ??河穀邊,到處都是關中移民趕著牛馬在犁地,後麵還有吐穀渾的奴隸在勞作,有婦人送水到田間。

  ??山坡上,也有百姓在砍樹燒荒,開墾梯田。

  ??沿著河穀新墾的田地邊,是一條很寬的道路,道路旁,還隱約能看到驛站、墩堡,以及遠處的軍府和移民屯堡。

  ??墩堡有佩帶著刀槍的府兵設關把守,檢查過往商旅。

  ??洮州的連綿山間,有數座城池,以及一座座的墩堡、烽火台、屯莊等等連接而成。

  ??新城鎮、臨潭城、江心市,這些城池高大,處處透著勃勃生機。

  ??尤其是江心市,處於一處江心半島上,立起一大片的市鎮,街道、商鋪,以及無數的商人、牛馬,一堆堆的貨物,一群群的牛馬。

  ??李淵甚至看到,這些商人們有的穿著皮毛,結著辮子,牽著牛馬,他們明顯是番商。而許多戴上著襆頭,穿著長袍的則是漢商。

  ??這些人在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交談,是那般的和諧。

  ??在幾幅畫卷中,軍府裏有府兵在訓練,旗幟飄揚,隊列整齊。

  ??“這洮州,不比京畿州縣差!”裴寂歎道。

  ??他雖沒去過洮州,但當年他也是鎮守太原晉陽宮的宮監,又當了數年宰相,對於一個邊州應有的情況比較清楚。

  ??而洮州,明顯是完全出乎大家預料的。哪怕是他們之前收過了張超運到朝廷的三萬貫錢帛物資,也料不到洮州會如此的好。

  ??真是眼見為實啊,真真切切的畫卷擺在那裏,這讓他們有如親臨。

  ??“陛下,臣這次回來,帶來了價值十萬貫的吐穀渾戰馬!”

  ??吐穀渾戰馬向來都是優良的戰馬,一匹馬折價二十貫,並不算誇張。五千匹折價十萬貫,也不算虛報。

  ??李淵撫須大笑,“五千匹吐穀渾戰馬,可是好東西。”

  ??上一次,李淵把自己的元從禁軍調了一萬給李世民,戰死了幾千,最後剩下的那些也全留在了隴右。

  ??而現在張超短短幾月時間,已經上繳了三萬貫錢和五千匹戰馬,價值十幾萬貫了。

  ??“陛下,張文遠托臣向陛下奏報,以後每月洮州都能向朝廷上供一萬貫的錢帛物資!”

  ??一月一萬,一年就是十二萬貫。

  ??哪怕是牛羊或者皮毛等為主的實物,也非常驚人了。

  ??裴寂等聽了也連連稱讚,大唐三百多州的刺史都跟張超一樣,那他們這些宰相就好當了。

  ??宇文士及向皇帝呈上一個箱子。

  ??內侍打開,裏麵是許多文書簿冊。

  ??“這是?”

  ??“回陛下,這是洮州的戶口統計,如今洮州一共有一萬七千七百七十五戶,有口十一萬三千餘,另有奴隸兩萬六千餘口。有馬.....”

  ??一項項的統計,從洮州戶數,到口數,再到奴隸數量,到牛馬數量,羊隻數量,以及授分的田地數量,公廨田、職田、永業田、口分田等等。

  ??最讓皇帝等震驚的還是裏麵還有一幅張超呈進的地圖。

  ??那是幅洮州地圖,包括岷、宕、芳三州,另外還有一塊新納入的土地,足有南北三百餘裏,東西二百餘裏,十分廣闊。

  ??這片本來是黑冶利的地盤,如今被納進了大唐的疆界。

  ??拓邊三百裏!

  ??每一項都足以讓君臣們震驚許久了。

  ??“洮州人口突破十萬了?我記得戰前洮岷宕芳四州加起來都不滿四萬人口。”

  ??大家驚歎,就算這次張超從關內移民一萬戶到洮州,那也不過增加了六七萬人口吧,再加上戰後四州剩下的大約兩萬人口,加起來也不會超才八萬啊,可現在卻有十一萬多。

  ??這些人哪來的?

  ??連李淵都有些奇怪了,朝廷隻負責把那一萬府兵的家眷移過去。

  ??宇文士及剛從洮州回來,自然是最有發言權的。

  ??“戰後洮岷四州人口確實不多,但也不止四萬的。主要是有好多番部,他們都並不是編戶。”

  ??這些番人雖內附,可沒上大唐戶口,也不納稅賦,反正很特殊。這也是多年來的一種獨特現象,邊關對於一些番族部落願意內附的,都安置進來,他們依然管著自己的部落,也不納稅,就是偶爾上點土產貢品,打仗的時候,跟著打打醬油。

  ??可張超在洮州,卻一改這種傳統習俗。

  ??所有的番人都必須納入大唐的統治,沒有國中治外之民。野利部就是不願意,結果被張超連根拔起了。

  ??有了野利部這隻死雞,其它在四州內的那些內附大小番部,最後都老實的上了大唐戶口,領取了大唐的身份牌。

  ??他們成了大唐的編戶齊民,甚至戶貼上也注明的是漢人,都不再是番族蠻夷。

  ??他們一樣分田均地,也一樣得承擔租庸調,一樣要遵守大唐律法,反正張超手下,這些人完全就成了唐人了。

  ??雖然好多番人,連句漢話都不會說。

  ??僅此一項,張超就讓洮州的戶數人口增加了許多。

  ??再加上許多關內、隴右的百姓,主動的跑到洮州來落戶,因此現在洮州人口達到了近十二萬口,擁有一萬七千多戶。

  ??比起戰前的戶口翻了差不多三翻。

  ??這種業績,震驚大唐君臣。

  ??再看看張三在洮州均的田,數量更加驚人,張三呈上的奏報中顯示,他在洮州均田授地,洮州總田數已經達到了八百多萬畝。

  ??這敢信?

  ??八萬多頃地啊。

  ??如果按一丁百畝地,可授八萬多個丁男。而大唐的稅賦,以租庸為主,就是按丁口授田,然後按丁口征稅。

  ??每丁納租二石、絹二丈、綿三兩,服役二十天。

  ??這等於是一年十六萬多石糧,和十六萬丈絹,二十四萬多匹綿啊。

  ??就算現在朝廷有移民政策,加戰後的寬免,洮州三年免稅賦,但三年後呢?這些地,就算按一半來算,也是相當驚人的啊。

  ??洮州可是邊州啊,又不是關中平原和河東河南河北以及江淮、江漢等富裕之地。

  ??而且李淵知道,洮州還是個牧區呢,那裏牲畜業甚至比農業要發達。

  ??“陛下,臣還有一個好消息!”宇文士及今天非要把李淵他們震麻木不可。

  ??“哦,還有何好消息?”

  ??“臣在洮州時,與張文遠一起堪探尋找礦產,得陛下洪福所佑,在洮州找到三座大礦山。”

  ??李淵坐直身子,微微前傾。

  ??“是何礦物?”

  ??“一座金礦,一座鐵礦,還有一座銅礦。”

  ??宇文士及自己到現在都還是相當的震驚的,他跟著張超到處逛了幾天,然後就發現了三座礦山,還已經由匠師判定都是礦產儲量很高的礦產,尤其是那座金礦,聽說儲量很驚嚇。並且,這三座礦山都比較好挖掘開采。

  ??“能年產幾何?”

  ??“隻要有充足人手,那座金礦能年采黃金八百斤。鐵礦可采鐵礦冶鐵三十萬斤以上,銅礦可冶銅礦十萬斤!”

  ??黃金八百斤,鐵三十萬斤,銅十萬斤。

  ??三個數字擺在那裏,李淵和裴寂等都不由的呼吸粗重起來。

  ??這個數字若是放在後世,連個鄉鎮企業規模都比不上,隻能是村級。可是在唐朝,尤其是唐初,卻很驚人了。

  ??唐初不比西漢時黃金開采量大,李淵可是很清楚,這幾年朝廷每年的黃金開采量都不到三萬兩。三萬兩就是兩千斤不到,而現在洮州居然有個能年產八百斤黃金的大金礦。

  ??朝廷的鐵產量稍高,一年約兩百萬斤,銅產量一年隻有約二十萬斤。

  ??洮州一年能產三十萬斤鐵,十萬斤銅。

  ??這三個數字,一對比,就一點也不少,不但不少,還非常的多。

  ??黃金雖在大唐不是貨幣,也很重要,是皇帝賞賜給功臣們的貴重物。因此在有的時候,黃金和銅錢絹帛一樣的是硬通貨。

  ??至於鐵和銅就更重要了,鐵能製鐵甲鐵盔,能煉鋼鑄刀劍。這是武器,是國之利器。

  ??而銅,現在朝廷一直缺錢。缺銅錢,其實就是因為缺少銅原料,銅太貴重。特別是許多銅礦都遠在江南和嶺南地區,開采、鑄造、轉運,成本極高。

  ??江南鑄一貫錢,成本得有七八百文錢,嶺南鑄的錢,加上運費,有時甚至花費到兩千。

  ??造一枚錢,朝廷不但沒賺,反而還虧上千文錢。

  ??洮州發現一座大銅礦,一年十萬斤銅,這可是等於原來的一半年產量啊。

  ??鑄一爐銅錢,要用到兩萬多斤銅,可得錢三千三百貫。朝廷一年一百鑄錢爐全力開動,鑄三十三萬錢,要用銅二百多萬斤。

  ??現在的年產量二十萬斤,杯水車薪。

  ??雖然洮州的銅礦一年產銅十萬斤,也僅能鑄五爐錢,得一萬來貫。

  ??但起碼也是個好消息啊,張超隨便幾天就能找到一座年產十萬斤的大銅礦,也許洮州境內有大銅礦脈呢?

  ??有了一座銅礦,也許還會有更多呢?

  ??不管怎麽說,這些是好消息啊。

  ??“朕,都不知道要如何酬謝張文遠之功了!”

  ??臣子太厲害,也確實讓皇帝頭疼。

  ??張超這才二十二歲不到,已經是開國侯,上柱國,還是太子賓客,是實打實的正三品。

  ??再升賞,可就有點太快了。

  ??他還這麽年輕呢,一路這樣升上去,以後升無可升怎麽辦?

  ??李淵望向老夥計裴寂。

  ??裴寂收到李淵的眼神,立即會意。

  ??“陛下可加封其父爵位,賜其妻誥命,賞其田地,賜其美女歌伎。”

  ??“朕記得張文遠之父是寧民縣開國男爵位吧,那就下旨加封張鐵槍為寧民縣開國伯,特封張文遠之妻崔氏為榮國夫人。加張文遠真封二百,通前共真食封五百戶!”

  ??想了想,李淵又加了一句。

  ??“賜鐵券、恕一死!”(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