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孤相信文遠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6      字數:4644
  第三更,1600月票加更!

  ??隴關通往渭州的道路,其實就是渭水切割出來的河溝穀地。一條大溝穀兩側,還有無數的小溝穀,小溝穀兩側又有許多更小的溝穀,有些地方又有渭水切割侵蝕形成的河穀盆地。

  ??這是一片十分奇特的地形,其實和黃土高原類似。隻不過這裏不僅僅有高坡,還有高山和茂密的樹林。

  ??就是在這河穀低地裏,一條並不算平坦的道路一直向西延伸。

  ??有的路段會比較寬,可有的路段卻十分狹窄,猶如走在一條峽穀之中。

  ??每次穿過這些峽穀路段,張超總有點提心吊膽。

  ??這種地形,太容易設伏了。把峽穀兩端一堵,就成甕中捉鱉了。為此,張超不得不把那百騎斥候遠遠的撒出去,又挑了一些老兵帶著一些獵戶出身的新兵四處偵察。

  ??離開隴關越遠,張超的警戒心越高。

  ??現在張超身著牛皮甲,裏麵還襯了絲綢襯衣,這也是老爹傳授過張超的經驗。絲綢有很好的防刺能力,尤其是防箭效果很好。

  ??他手裏端著一支弩,單弓弩。

  ??唐軍中的弩有多種,有臂張弩、角弓弩、木單弩、大木單弩、竹竿弩、大竹竿弩、伏遠弩和絞車弩等。

  ??對於遠程攻擊能力,唐軍向來非常重視,正規的軍團裏,有專門的弓手隊和弩手隊,比例還不小。

  ??伏遠弩的射程能達到三百步,臂張弩射程也有二百三十步,角弓弩射程在二百步,單弓弩也有一百六十步的射程。

  ??至於絞車弩,那是需要數頭牛,或者幾十人上百人才能拉開的大型弩機。

  ??張超手裏的這副單弓弩是這些弩裏最簡單的一種,上弦容易,可一百六十步的射程,也是相當強悍的。如果訓練有素,有足夠的準頭,這簡直就是敵人的惡夢。

  ??自出了隴關,張超就一直弩不離手,他背上背了一張弓,鞍上掛著馬朔,腰上佩著橫刀。

  ??張超的弓是角弓,這是騎兵弓。

  ??唐軍中步兵用的弓一般都是長弓,另外還有稍弓和引弓,那是禁衛軍專用。

  ??唐軍主力部隊裏,弓的裝備率是相當驚人的,幾乎達到了人手一弓的恐怖程度。每次作戰,他們不會大喊大叫著直接衝上去砍殺,唐軍會先以弩手隊放弩箭,然後是弓箭手。

  ??敵人要接陣,先得死上一地。

  ??可惜張超的手裏隻有一百張弓和兩百張弩,而且多數人都不會用,隻有少數獵戶子弟會點。

  ??這個時候張超就非常希望自己手下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弓弩手隊了。

  ??要是遇敵,三百步就可以開始以伏遠弩攻擊敵軍,等敵軍一路上頂著弓箭衝到二十步前的時候,弓弩手們扔下弓弩,還能拿起長槍、或者刀盾近身戰。

  ??“都打起精神來!”

  ??張超喝令,看著四周山上的樹林,他總懷疑裏麵會有伏兵。

  ??“前麵就是伏羌城了,這裏不會有吐穀渾人的。”許敬宗在張超旁邊道。

  ??張超對許敬宗的樂觀抱之以冷笑,這可不是盲目樂觀的時候,伏羌城在秦州,但距離渭州也就百餘裏路了,誰知道吐穀渾有沒有滲透到這一帶來。

  ??吐穀渾可是騎兵啊,這些人雖然居住青海一帶,但其實跟突厥人是一樣的,遊牧為生,平時都是以部落聚居,也不種地也不蓋房子。逐水草而居,部落統計人口不是稱有多少戶多少帳,直接是以有多少騎來統計的。

  ??他們是小的部落千騎,大的三五千騎。每個成丁,就是一騎。多少騎,就有多少成丁。

  ??“報!發現敵蹤!”

  ??一騎快馬自前方飛奔回來,那是張超派出去的斥候。

  ??許敬宗目光幽怨的望著張超。

  ??張超也是怔住,這是烏鴉嘴嗎,一說就靈了。

  ??“報總管,前麵二十裏發現黨項羌人蹤跡。”

  ??張超望著風塵仆仆的斥候,急忙問,“到底有多少人,他們有沒有發現我們?”

  ??“約有千騎,在前麵一個村子燒殺,他們應當沒有發現我們。”

  ??許敬宗聽說有千騎,麵色都變白了。

  ??“該死的黨項羌。”

  ??張超有些疑惑,羌人是怎麽繞過了渭州,到秦州來的?

  ??“這些人應當不是圍攻渭州的吐穀渾兵,他們是早歸降內附的黨項羌人。”許敬宗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黨項羌是羌人的一支,他們生活在青海南部的東南部黃河一帶。漢朝時,大量的羌人被遷往河隴和關中一帶。

  ??比如灞上的寧民縣,就是大量的羌人自寧州遷去的,所以才叫寧民縣。

  ??不過在河湟一帶,依然有著大量的羌人,西晉時,鮮卑慕容部的一支遷到青海附近,後來建立了吐穀渾汗國,幾百年間,與羌人、氐人爭鬥多年,最後反而是猛龍過江壓了地頭蛇,把許多羌氐部族納入了吐穀渾汗國。

  ??而也有許多羌人不願意被吐穀渾統治,或者戰敗之後轉而內附中原,遷往隴西等地。

  ??隋朝時,就先後有許多羌人部族內附,然後這些內附的羌人就被安置在隴西諸州的各個河穀地帶。

  ??事實上,這次吐穀渾能夠這麽快的攻下三個州,就是因為許多原本早年內附的黨項羌人叛歸吐穀渾,做了他們的內應。

  ??而現在,秦州也出現了黨項羌做亂,許敬宗立馬認定,這也是原本內附後安置生活在這裏的黨項羌人叛歸吐穀渾人了。

  ??“這些養不熟的白眼狼!”

  ??許敬宗大罵。

  ??張超卻在思考眼前的處境,若真是內附黨項羌人叛亂響應吐穀渾人,這就危險了。

  ??據他所知道的一些情況,在隴西諸州,前後內附的黨項羌起碼有好幾萬。而整個黨項羌更有三四十萬人,這還不算上什麽雪山黨項、黑黨項,以及其它的氐人部族,吐穀渾人等。

  ??能夠在青海一帶立足幾百年,這些人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不說那幾十萬羌氐,就隻說隴西一帶的數萬內附黨項羌,這就是一個大麻煩啊。

  ??伏羌城,現在還不知道是不是在唐軍手裏了。

  ??“我們現在怎麽辦?”許敬宗問張超。

  ??張超也不知道要怎麽辦,他手下雖然號稱有三個軍,共八千多人,另外還有五千多民夫。可是那八千人都是些農夫啊,都沒有訓練過的,武器裝備也不足。

  ??八千人一起上,都肯定打不過一千黨項羌的。

  ??渭州,因渭水而得名,古為隴西郡。

  ??李世民站在隴西縣城的城頭上,望著城外的連綿白帳,忍不住拳頭緊握,他日夜兼程,最後還是來遲了一步,渭州治所襄武城被吐穀渾給攻占了。

  ??李世民隻能進入渭州東麵的隴西縣城。

  ??“張三現在應當快到了吧?”

  ??隴西縣城到襄武城,不過三十餘裏,但隴西縣城遠不如襄武城高大堅固。襄武城可謂是大唐在隴西一帶數州之地的軍政中心,存有不少的糧草、軍械,城池高大,人口也不少。

  ??可是在該死的黨項羌的裏應外合下,李世民還是遲來了一步。

  ??現在李世民駐守隴西縣城,麵對的是越聚越多的吐穀渾和黨項羌人。

  ??僅憑著手裏的一萬餘兵馬,李世民都不能出城一戰。

  ??“也許我們應當趁吐穀渾人還沒有包圍之前,先撤回秦州伏羌城。”長孫無忌建議道。吐穀渾來勢之洶遠超他們的預計,最要命的還是那些之前內附的黨項羌紛紛叛亂,響應吐穀渾人。

  ??這是他們之前都沒有料到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

  ??房玄齡也勸李世民暫避吐穀渾的鋒芒。

  ??吐穀渾與黨項羌合勢,起碼有四五萬人,就憑他們現這萬餘兵馬,和這小小的隴西縣城,根本難以一戰。

  ??李世民站在城頭上,目光一直望著遠方敵軍營地。

  ??“不能撤,我們一撤,整個渭州就失守了。吐穀渾人占了渭州,到時我們被擋在東麵,他們可以輕鬆的去進攻蘭州、會州,甚至進而攻打隴右的甘、肅、涼諸州。渭州不能失守,放棄渭州,全盤皆輸,就算吐穀渾不攻長安,可整個隴右都失了,也一樣的是災難般的後果。”

  ??“可我們兵微將寡,城中糧草軍械不足。”長孫無忌還在勸。

  ??“我們有萬餘兵馬,還有城池一座,況且張三正率著八千補充兵馬和五千民夫,還有大批糧草軍械趕來。隻要援兵和糧草軍械一到,我們依然有與吐穀渾一戰的實力。”李世民堅持。

  ??“可張三率領的八千兵,隻是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甚至都是些沒成丁的中男啊。”

  ??“克明,你的意思呢?”李世民問一直沒說話的杜如晦。

  ??杜如晦搖了搖頭,“殿下,如果張文遠真的帶著八千補充兵和五千民夫以及糧草軍械及時趕來,我們確實還有一戰之力。但我擔心的是,張文遠很可能無法及時趕來,甚至來不了。”

  ??“為何?”

  ??長孫無忌在旁邊道,“還用問為什麽,這張三早就投了太子,這個時候巴不得借刀殺人呢,怎麽還可能會急急趕來?”

  ??李世民瞪了長孫無忌一眼,“張三一直是秦王府的人,去東宮,那是我的意思。”

  ??長孫無忌有點傻眼,這個消息太震撼了。

  ??他看了看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臉色如常,“你們早知道了?”

  ??李世民道,“是我不讓他們告訴你的,這件事情隻有幾個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克明,你還是說說你的擔憂。”

  ??“殿下,黨項羌啊,既然渭州的黨項羌人叛亂,那麽秦州也有不少黨項羌的,萬一他們也反了,那別說張三郎及時帶著援兵的軍械糧草趕到,甚至他們自身都不一定安全啊。”

  ??李世民牙關緊咬,萬一真如杜如晦所說,秦州也有黨項羌叛亂,堵住了張超的路,甚至把張超的補充兵給殲滅,把糧草軍械奪了,那他這萬餘人在隴西城可就真是危如累卵了。

  ??差四十幾張月票,就能上分類前十,到分類頁露臉了,兄弟們,還有月票嗎?這個月到現在,平均每天都超過一萬五千字更新,若是兩千字章節,那就是天天七更還有餘啊!(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