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張家鎮(第八更,25000!)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6      字數:4136
  今天腦子發熱,又發回瘋,狂更八章,兩萬五千字!兄弟們,這麽給力的更新,你們不給點訂閱、月票、打賞支持一下作者嗎?

  ??一隔近月,再回到張家溝,發現這裏依然十分熱鬧。

  ??白鹿書院,擴建已經完成,在村東一側圈占了一大片地方,還折了原來的村牆一塊,向外擴展了大片。如今新的教室、宿舍、食堂都已經建起,操場也更大。甚至書院裏還修建了幾個水塔,水井裏裝上了井車,水塔下立起了筒車,書院也有了自來水。

  ??一進村子,就能聽到書院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張超和馬周這兩個正副山長不在,書院裏還是運行的很好。新的小學教材編好後,白鹿書院是繼崇門館小學後,第二批用上新教材的學生。

  ??村裏的那條中路,如今還已經正式改建了一下,成為了一條集市。那條村路兩邊,沿屋簷搭了伸出的雨蓬,雨蓬下屋牆邊,設了許多個簡易的攤位。

  ??附近的村民們每天可以過來這裏趕集,買賣些土產。

  ??一頭,還有張家開設的一間正式的店鋪,是一家雜貨鋪,什麽針頭線腦,油鹽醬醋、鍋鏟鋤頭,零羅百貨,各種都有,大大方便了附近百姓,都不用再去鄉上縣裏。甚至這鋪裏還有個窗口,可以辦理張家溝到長安的寄信以及寄物,這裏還賣車票,每天有幾趟車往返長安,隻要花點錢,就能搭趟順風車了。

  ??另外這裏還可以存錢,典當,也能借錢,算是張記錢莊、當鋪在這裏的一個窗口了。本鄉的鄉民,還能享受優惠。

  ??“沒想到,才一月而已,這裏這麽熱鬧了。”

  ??趕來迎接的鄭管家笑著張超解釋,如今隨著白酒坊、陶器場以及書坊的運營,張家溝的人越來越多了,數家作坊以及學校,還有洗澡溝那邊的工地,使得在這裏作事生活的人數,已經突破了五千。

  ??五千人,比一般的鄉人口還多。何況這五千人集中在這一塊,還都是在做工,做工可不同於普通居住,做工都是能賺不少工錢的,他們辛苦些,但工錢也比較高,相比於普及的農民來說,這些人算是高收入的人群了。

  ??有錢就有消費,有消費自然就會有市場。

  ??張家溝村,也已經迅速的在向著張家鎮的方向發展。

  ??普通的村民們也獲利不少,比如把空閑的房屋租出去,比如給這些工人們洗衣裳等。

  ??張超沒想到,張家溝都已經出現了服務業了,還甚至有些人家在家裏支幾張桌子,都開始做些私房菜,給那些想來喝幾杯,或者加個餐的人服務。

  ??‘前幾天還有個商人過來,提出想在這裏租棟房子,然後弄些***來,不過被村正他們拒絕了。’

  ??連伎-女都來了,看來張家溝的熱鬧確實已經名聲在外了。

  ??“那個商人的要求其實也可以答應,但不能弄到我們村裏來,可以給他們離村子有些遠的地方租塊地,讓他們自己蓋個房子,或者我們蓋個房子租給他們,讓他們經營。”

  ??有些東西,光靠禁也是禁不住的。畢竟這裏這麽多的工坊,有這麽多的工人。這就跟後世那些礦區一樣,礦區裏的那些洗頭房是最多的,因為他們需要比較高。

  ??“熱鬧挺好的,不過也要注音一些東西,比如村裏得安排巡邏隊,白天晚上都得有人巡邏,得加強防火防盜。”

  ??當初張超堅持把酒坊、酒壇坊、印書坊都建到張家溝來,也正是因為預料到了現在的情況。工坊多,就工人多,賺工錢的工人多,就會帶動消費,服務業的需求也會有,這一樣也是需求。

  ??甚至還會有青樓、賭坊也會過來。

  ??隻要能控製的好,其實規劃好了,是又能增加不少錢的。

  ??不說別的,人多了,這裏的消費力就能吸引周邊的鄉民來這裏交易,讓這裏形成一個新的市集中心。

  ??張家溝規劃一下,可以建一條商業街出來,可以出租商鋪、攤位,光這筆錢就不少了。甚至以後,還能對一些商家收些衛生費治安費什麽的,不需多,可積少成多,也不少。

  ??幾千個賺工錢的工人,消費力還是很高的。

  ??張家大院還是那個樣子,家裏留下的仆傭們把家裏打理的很好,就跟他們剛離開時一樣。

  ??張超剛坐下,就有許多人趕過來拜訪。

  ??有裏正有村正,還有書院的老師,作坊的管事們。

  ??大家來了都先恭喜張超又升官晉爵了。

  ??“三郎啊,咱們家書坊快要停工了,我正要去京師找你呢。”負責印書坊的是崔鶯鶯帶來的一個陪房,也姓鄭,鄭昭鄭管事。

  ??“怎麽回事?”

  ??聽說印書坊要停工,張超馬上皺起了眉頭。

  ??現在張記書坊可是張家的重點產業,不僅僅是印書坊利潤很可觀,而且印書坊還是維持張超名聲的一個好工具啊。

  ??多少名士大儒,本來有些不服氣張超如今紅的發紫,想要找張超辯論一下經義,考據一下曆史的,結果張超一句你想要印書嗎,就把他們給誘惑了。

  ??他還剛從皇帝那裏拿到了把崇文館版小學教材刊印三萬套的大單子呢,一套可是有六個年級十二冊,而且還有數門課程呢,雖然每冊書印數不多,但加起來可是等於有上千萬頁的書可印啊。

  ??隨隨便便就是數千貫的利潤啊,而且書印出來,他張超那就真正的天下皆知了。

  ??而且他還準備再擴大下書坊,再多招些人,然後把朝廷正準備編的五經正義,以及修的各朝史書的印刷單子也接下來。

  ??“三郎,紙張和墨供應不上了!”

  ??鄭昭一臉無奈,印書坊確實火爆無比,如今都已經前後招了五批刻字學徒了,其它的製板、印刷、裝訂等學徒工也招了許多,書坊的人數都突破了兩千。

  ??雖說大多是些學徒,可生產力還是很高的。

  ??張超那邊源源不斷的下單子,書坊這邊排的也很緊。

  ??可現在問題不是雕版刻字刻不過來,而是材料不足。印書最重要的兩個材料,紙張和墨,同時出現了供應問題。

  ??原來印的少,還沒這問題,可現在印刷單子實在是大,光一個小學教材全印完,就得上千萬頁,光一聽這個數字就夠嚇人的了。

  ??原來給張家供應紙張的長安紙坊都無奈的表示供應不了這麽多,管事又去聯係了京畿其它一些紙坊,可許多紙坊每年的產量也就那麽多,而且多數是早就有了買家的,一下子又要增加許多產量,他們也一時提高不了。

  ??“現在長安的紙價都上漲了兩成了,都是我們印書坊四處買紙給買漲價的,但現在我們再加價,也買不到更多的紙了,那些造紙坊的產量都達到上限了,隻能等到明年才可能有紙。”

  ??“墨水也是這樣嗎?”張超問道,印刷的墨是張家自己加工的,主要是向墨坊買粗煙子,然後再買膠,加油等一起調製。

  ??“鬆煙子和膠都供應不過來了。”

  ??這倒是麻煩了,沒有紙沒有墨,搶到再多的印書單子也沒有用啊。這可不像是雕版,自己多培養一些工人,反正也能刻的出來。可沒有紙,沒有墨,拿什麽印書?

  ??不能看著那麽多的訂單壓在那裏啊,都是錢啊,都是名啊。

  ??張超還打算要辦一坐長安半月談呢,都在籌劃之中了,你現在跟我說缺紙少墨,印刷不了,這不是坑爹嗎?

  ??必須解決。

  ??“小鄭管事,你看看有沒有辦法我們直接收購幾家造紙坊和製墨坊,收購過來後,我們再多招募一些人,擴大生產規模?”

  ??“回三郎,能開造紙坊和製墨坊的,都不是普通商人,多是些大家族的產業。他們是不會輕易把這些產業出售的,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如果能用錢解釋的事情,對張三來說都不是事。可如果錢都解決不了,那就有些麻煩了。他還是有些習慣用後世的思維來思考,卻忽略了這裏是大唐啊。

  ??你願意出高價收購,可人家不願意賣,這有什麽辦法。

  ??“那我們自己請匠人來建造紙坊和製墨坊呢?”

  ??張超知道,在南北朝時,造紙術是有了根本性的發展的,有了大量的造紙作坊出現,也使喚得紙的質量更好,價格更便宜,讓紙真正的成為了文字的載體,取代了簡、帛。而製墨也是一樣,到了此時,成為了比較成熟的產業。

  ??“三郎,要想從那些作坊裏挖出造紙和製墨的匠人,比直接買他們的作坊還要難的。特別是那些懂得關鍵技術的匠人,許多往往都是那些家族裏的奴仆部曲,想挖都是挖不到的。”

  ??造紙和製墨雖然如今成為比較成熟的產業,但每個掌握著這種產業的家族,都是嚴守秘密。想靠挖人來另起爐灶,比直接收購別人的作坊更難。

  ??該死的封建思想,太保守了,怪不得社會難以進步,就是這些人妨礙了啊。

  ??手裏拿著錢,居然收購不到作坊,也挖不到技術人才,這讓張超很火大,還不如後世付專利費呢。

  ??“實在不行,那我們自己建作坊,自己培養工匠。”

  ??“可是我們沒有那技術啊!”

  ??張超冷笑幾聲,“不就是造紙和製墨嘛,算不得什麽高深的本事,我就會!”

  ??小鄭管事望著張超,一臉不信。(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