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不見不散
作者:木子藍色      更新:2021-08-14 03:25      字數:4451
  (390張月票了,再來十張,又能加更了!)

  ??張家的新窖打的很快,十五間窯洞已經挖出形狀了,開始進入了內部的修整,等修整形狀後就要刮灰刷漿了,照工程進度,年底前絕對能夠完工。

  ??張超閑的沒事,也一連幾天都蹲在工地上,對工程隊指手劃腳,不時的加一些修改意見,弄的施工隊也是團團轉。

  ??特別是張超要求在新窯院裏也打上井,並且還要裝井車和筒車,要建水塔。要建獨立的廚房、廁所、浴室,還要建一套自來水,又要建下水道,廁所後麵還得挖一個大的蓄糞池。

  ??各個住房裏還得修暖炕,甚至主廳還要裝地炕。

  ??總之,負責的窖匠頭聽了張超那麽多的要求,眉頭皺了一次又一次。可張超每次都是那句話,“不怕花錢,就照他要求去做,也別想著省錢,盡善盡美。”

  ??窖匠頭不止一次在心裏罵張超是個敗家子,有兩個錢就亂花。

  ??但既然東家發話,那窖匠也沒有為張超省錢的道理。反正他們是論天收錢的,多點工程,還能多做些天,多賺點工錢。

  ??張超則是本著要盡量舒適的態度要求的,以後這裏可是自己的家,當然得盡量舒適。

  ??“趙師傅,屋裏地麵全鋪上地磚,要一水青磚,磨磚接縫。院裏頭,也要鋪上磚,不需要磨,但得鋪平。還得多栽些樹,棗樹梨樹石榴樹,再弄兩葡萄架子。院子外麵,隔牆十步,栽一排核桃樹,再栽點莘樹。屋後栽些桑樹,前麵坡上栽點柳樹。”

  ??窖匠越聽是越驚,這是打窖還是建宮殿啊。

  ??“院子外前麵二十步,還要再蓋個牌坊,院門也要加蓋個門樓,得弄的高大一些。”老爹現在是封爵的貴族了,雖然老爹這個縣男是虛封三百戶食邑,並不是真封,可寧民縣開國男,這個爵位卻是真正的世襲貴族爵位啊。

  ??院前路上的牌坊蓋好後,上麵就寫上寧民縣開國男爵七個大字。院門的門樓上則寫張府兩個大字。

  ??既然是貴族了,就得有貴族的氣派,得有範兒。

  ??而且過慣了現代文明生活,在這時代確實受罪了些,沒條件時是沒辦法,可有了條件,不說電話電話wifi網絡,起碼這個廁所浴室得有吧,自來水也得有吧,二十四小時的熱水也應當有。

  ??張超也不喜歡整天院裏到處灰撲撲的,鋪點地磚刷下牆,沒毛病。

  ??這不叫敗家,這隻是追求美好生活而已。張超又不偷又不搶的,難道還不準他有錢了過好點日子。一點追求都沒,那跟鹹魚有什麽區別。

  ??院裏打了水井,以後就不用再費力的跑村口去挑水。尤其是遇下雨落雪,可方便的多。不過張超覺得自己有錢,幹脆直接就上自來水,打一架井車,建一個儲水池,然後再立一個筒車,立一個水塔,再用竹筒鋪上水道,全家就有了自來水了。

  ??本來張超是還打算在院裏建一個遊泳池的,反正院子這麽大,跟個小學校場似的,挖個遊泳池也弄的下。私家遊泳池,帶遊泳池的院子,這以前可是豪宅標配啊。

  ??可是這個設計方案當初一提出來,就被老爹無情的拒絕了。

  ??“在院子當中挖池子洗澡,像個什麽話。而且冬天了也洗不了,夏天直接去坡下洗澡溝裏洗就是了。”

  ??總之,老爹那裏通不過。

  ??最後張超隻得把這個大遊泳池改下了點,變成了一個儲水池。井車從井裏提水出來,先把水儲在這池子裏,然後筒車再把水送上水塔,這樣一個接力,自來水係統就有了。因為是家庭使用,因此井車和筒車都不需要太大,設計的是可以直接兩個人就能推動的使用。

  ??也可以套了騾馬拉動。

  ??反正一家人也用不了多少水,每天早上車上一會水,就夠把水塔儲滿了,這樣全天都能輕鬆方便的使用自來水了。

  ??因為是抽的井水,因此甚至連消毒都是不需要的。反正飲用的水,也會特別要求燒開。

  ??對於這座新宅子,張超可是傾注許多心血的。

  ??“大門口還要再請石匠雕一對石獅子!”

  ??張家現在也是勳貴人家了,雖然是最低的勳貴,可也是勳貴了,門前列戟還沒資格,但門前立石獅子卻完全有資格了。

  ??老匠頭建議,在張家的門樓下,還應當在兩側擺兩個石墩,石墩上各豎一個石鼓。這兩個石鼓位置更靠近門樓,寓意是和門樓上的門檔是一起的。

  ??張府兩字在上,下麵還可以加兩字,勳功。這就表示張家是勳功立家的貴族,勳功兩字所在位置就是門檔,石鼓就相當於戶對,隱意為門當戶對。勳爵官位越高,則石鼓石獅子越大。

  ??這種格調張超喜歡,低調的張揚啊。

  ??本來張超還想要把室內用石灰刷上大白,但這裏人都是用黃泥漿刷牆,白色明顯在大家眼裏不適合刷牆,再一個石灰也沒那麽好弄,張超便也罷了。

  ??“三郎,有你的信。”

  ??栓子走來,從懷裏掏出一封信。

  ??一看到那熟悉的信箋,張超就知道這信是十三娘來的。

  ??“明日午後,老地方,不見不散!”

  ??看著那行漂亮的字,張超不由的輕笑。十三娘居然也學會了他的不見不散,還機智的寫上了老地方。

  ??從長安回來,已經好些天了。

  ??張超也不知道鄭善果把事情辦的怎麽樣了,但這事也不好去催,鄭善果也沒信來。

  ??現在十三娘來信相約,張超覺得估計是事情有了變化,就是不知道是壞是好。

  ??美人相約,想想還是讓人十分激動的。

  ??“栓子,叫浴室那邊燒石頭,我要蒸桑拿沐浴更衣!”

  ??“三郎,你是要去長安嗎?”

  ??“嗯,去長安。”

  ??“可現在都已經午後了,現在去長安,今天可就趕不回來了。”栓子好心提醒。

  ??“怕啥,多帶點錢,咱們青龍寺包夜,上香去。”

  ??長安城裏的寺廟道觀很多,有些大的名寺,甚至一寺就占據一坊之地。因為是在京師長安,這些寺觀往往都是香火旺盛,隋朝時尊佛,唐朝崇道,道士和尚日子都過的不錯。

  ??長安城裏地皮房產多,郊外寺田又多,不愁吃不愁喝的,他們也搞餐飲娛樂甚至發展金融業務。

  ??比如寺裏會為那些來燒香上佛的信眾提供齋飯,也提供清修的僧房院子。當然,他們還賣香燭,也抽簽解簽,而且還會放貸抵押。

  ??唐朝眼下還沒有當鋪,最接近的業務就是寺院的質庫。質庫就是抵押貸款,也可以說是當鋪前身了。另外寺廟也會放貸出借,總之,寺廟都是相當強大的經濟體,參考下後世的少林就知道了。

  ??在北宋初,當時山西的北漢連戰連敗,經濟更是全麵崩潰,全靠著五台山的和尚們的錢過日子。

  ??五台山那些寺廟居然掌握了北漢的經濟命脈,想想就知道寺觀的力量。

  ??一般有錢人,都不會去住客棧,而是直接住那些大寺觀裏。這些寺觀裏不用擔心黑店,而且環境幽雅,招待的還好,好吃好喝好住的,有空還能跟和尚們談談經論論禪,甚至可以詩詞唱喝下下棋,那些僧人特別是一些高僧,可都是這年代少有的知識分子。

  ??住寺院還有一個好處,不會受到衙門或者地痞遊俠兒們的騷擾。特別是那些大寺廟,一般人可是不敢過去撒野的。

  ??張超上次就在青龍寺捐了不少錢,住了幾天後,跟寺裏不少和尚也挺熟的,特別是跟搞前台接待的那些知客僧們都熟。

  ??因此張超也不用擔心已經是午後了,更不用擔心黃昏長安就關城門了。

  ??騎著長孫無忌送的棗紅戰馬,張超帶著栓子往長安趕。

  ??一路上,張超覺得寺廟的那些和尚都是地主啊,日子過的可比絕大多數人好,甚至許多地主都比不上他們。

  ??平時那些信男善女,特別是那些京城裏的貴婦們可沒少捐香油錢啊,各家寺廟的田產多的嚇人。

  ??就如今年的中原之戰,因為少林寺派了武僧助陣,李淵一高興,就給少林寺賞了不少黃金,還賜了一百頃地做為寺產。一百頃地,那可是整整一萬畝。而李世民隨後又賜了四千畝...

  ??各大寺廟還擁有許多的奴仆,雖然換了個名字叫淨人,但本質還是寺廟的奴婢。還有不少主動投附在寺廟下的自耕農,在隋亂時把地主動獻給了寺廟做了寺產,然後他們做為寺廟的佃戶,種的還是自己原來的地,但卻不再向朝廷交稅而是向寺廟交租,交的租卻少多了。

  ??各大寺擁有很多的土地、淨人、佃戶,他們也擁有許多糧食儲備。這些糧食也就成為他們放貸的重要資本,特別是遇到災年的時候。

  ??張超覺得自己應當多向這些禿大師們學習,人家才是經營有道啊。一邊占盡天下名山以及那些大都名城的黃金地段,開山立寺,廣收善男信女們的香火錢,然後又在各地占有大量的田產,有著許多的奴仆佃戶替他們耕種,他們隻需要坐坐禪講講經,就能坐享其成,每年還能做些抵押、放貸的業務,甚至還能把寺廟當成豪華度假休閑酒店來經營。

  ??禿大師們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啊。

  ??騎馬來到青龍寺門口,早有相熟的知客僧人看到了張超這個散財童子,立馬笑嘻嘻的迎了上來。

  ??“師父,還是上次那個院子,不知可還有空?”

  ??“有。”知客僧猶如彌勒佛一樣的笑容。

  ??“我想借用一段時間清修,不知可否?”

  ??知客僧隻是微笑著。

  ??張超也笑道,“我欲向寺裏捐獻一萬香油錢。”

  ??“多謝張施主。”

  ??“不知可否借上次那僧院一用?”

  ??“當然可以,施主想清修多久就清修多久,絕不會有人打擾,我寺還會為你提供每天兩餐素食。”

  ??張超點頭,早知如此,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也能使佛發笑。(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